❶ 孩子的衣服怎麼搭配比較潮
1、青花瓷童裝旗袍
帥氣利落的牛仔外套不僅僅在時尚達人們身上很潮,在小朋友的身上也毫無違和感,牛仔外套搭配深色牛仔褲和馬丁靴,做一個酷酷的女孩。而且牛仔外套不僅搭配牛仔褲很潮,搭配其他服裝也有很不錯的效果,可以說是非常百搭的一款服裝了,例如搭配衛衣、裙子都是很不錯的。
❷ 輕松三招!大人衣櫃轉換成小孩衣櫃
作者\兔子夫人
兔寶慢慢長大了,衣服也不像之前只要摺疊起來就好,收納方式不同了,也多了很多各式各樣的配件,前陣子幫兔寶整理一下,從幼兒衣櫃升級成兒童版的衣櫃,全部掛好、疊好、排好以後好有成就感哪!
推薦閱讀:五步驟學起來,整理衣櫃不崩潰
兔寶今年夏天要滿三歲了,跟寶寶時期最不一樣就是多了很多洋裝、外套類的衣物,以往大多以包屁衣搭配上衣褲子或裙,可以都摺疊起來,但大量購入洋裝以後,折疊很容易皺掉,加上她實在太愛澎澎裙所以買了很多,根本不可能折,所以夫人幫她把衣服移到她房間這個大人用的衣櫃。
首先第一步就是「用衣架掛起所有長版衣物及外套」,掛好所有需要吊掛的衣服後,才好規劃衣櫃的其他空間。
其他可以折疊起來的衣物,我就統一用這種透明的鞋盒整理,「透明鞋盒擺放適合折疊的衣物」這方法從嬰兒時期就很好用,不論是包屁衣上衣褲子毛衣,都能這樣一目瞭然,夫人是去Costco一次大量購入這種盒子,拿來裝小玩具或是老爺會拿來裝工具都很好用(裝dyson的各式吸頭也不錯),如果只需要少量也可以去大創買。
推薦閱讀:超強整理衣櫃術!小孩衣服收納怎麼解?
全部放好以後,我並沒有蓋上蓋子,而是將蓋子往上,作為兩個盒子間的隔板,這樣不但很好抽取出盒子找衣服,也不用每次都開開關關很麻煩。
襪子、小 *** 則是統統捲起來,用這種長形的小盒子裝,內衣還有家居的薄褲子,也是捲起來用長形盒子裝好,每次要找就抽一條盒子出來,非常方便。
這樣是不是就很一目瞭然,又很好找到想要找的衣服啦,因為兔寶的衣櫃寬度不是很寬,所以用窄長形的盒子剛好可以填補空隙,如果是比較寬的衣櫃,通通都用大盒子也是很方便喔。
衣櫃的下層就放一些特別長的衣服、少穿的衣服(旗袍、芭蕾舞衣跟白雪公主),還有非當季的衣服也是用透明盒子裝好蓋好,等到要 換季時只要輕松把盒子調換過來 就好哩。
如果要吊掛的衣服很多,也可以「 用伸縮桿再增加一排吊掛空間 」,我去大創找過,他們的伸縮桿大多比較長,適合一般衣櫃,要在比較窄的空間使用的話,icolor有賣比較短的伸縮桿。
推薦閱讀:【居家妙方】連帽衣這樣折,衣櫃空間省很大
來一張全景,這衣櫃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呢!之後等兔寶再大一點,我已經能想見她在衣櫃前煩惱要穿哪一件的樣子了,讓小孩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衣櫃,之後也能開始教她自己收拾衣物羅!
❸ 怎麼挑選合適自己的成人禮禮服
在18歲成人禮的時候,孩子們挑選一件成熟穩重並且美麗適合自己的成人禮服,對他們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畢竟從這一天起他們就是大人了,人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未來的日子會有更多的美好,身上的責任也會越來越重。很多小夥伴就會很苦惱,到底怎麼來挑選適合自己的成人禮禮服呢?
女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材,膚色,來確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風格。尤其是女生,不要看別人買的禮服好看,也就盲目認為適合自己,反而穿出東施效顰的感覺了。如果你的身材修長,體型漂亮的話,那麼就隨你選擇嘍,怎麼驚艷,怎麼來。根據自己喜歡的款式顏色,在成人禮的那一天狠狠的驚艷眾人。但是如果你胯骨比較寬,腰身比較細的話,可以建議選擇裙擺百合的款式。腰身比例往上一些,可以顯得你身材比例更加協調,能夠很好的掩飾住缺點。如果上身胖下身瘦的話,可以選擇修身的旗袍款。豐滿的上圍呼之欲出,非常能穿出性感與中國古典美的誘惑味道。至於女生成人禮服顏色的選擇方面,盡量大家還是以淺色系為主,紅色為次,深色的就一定要避免了,會給人十分壓抑的感覺。
男生禮服的選擇空間就比較小了。建議還是選擇一些韓范兒十足的修身西裝款。深色系為主會給人非常成熟穩重的感覺。裡面搭配粉色淺藍色或者白色的襯衫,配上紳士十足的領結,大氣卻又不失青春活潑。而且這套禮服以後超級會很有收藏紀念意義。男生也可以約上宿舍的小夥伴們,一起定做選擇個性統一的T恤衫。也是非常的帥氣另類,吸引人眼球,體現你們好哥們情誼嘛。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禮服都祝你在前,成人禮那一天能夠開心度過,以後能夠更加用心努力的對待學習生活工作。
❹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 為你帶來婚禮小天使
可愛的小花童們是婚禮上的天使丘比特,但小花童也逃不過情緒萬變的天性,還可能變成小搗蛋製造無數麻煩。本文教給大家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的方法技巧,為你的婚禮送上真正的小天使,帶給大家更多熱鬧和驚喜。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1參考年齡與性格
4~5歲的孩子最適合做花童,因為他們外形嬌小可愛,最是天真無邪,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比較能夠服從大人的指揮。
具體挑選上,性格也是一大參考指標,首推大方活潑的,因為畢竟是在婚禮這樣比較大的場合,比較內向的小孩子很容易怯場造成臨陣脫逃。但是太活潑的小孩子也要慎重考慮,到時候活潑過頭了也不好控制場面,所以找到既懂事又活潑的孩子是最佳選擇,關鍵做到不怯場、不怕生、開朗、不愛哭鬧,他們就基本順利完成任務了。
如果花童還有興趣特長,不妨考慮在適當環節加進表演成分,會給婚禮現場帶來更多熱鬧和驚喜。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2安排適宜人數
婚禮花童宜多不宜少,年齡小的孩子在互相陪伴的時候,不容易慌張,而且人數最好成雙,兩個、四個或者六個,男孩與女孩要成對,討“好事成雙”的口彩。如果可以邀請到六個孩子做婚禮花童的話,就可以讓四個上場,兩個作為替補。
不要低估互助同行的力量,小女孩一般都很害羞,也沒有經驗,安排一對花童一起行動,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她們的自信心,也能在婚禮中有一個照應,互相鼓勵。
要注意的是,婚禮可以有不止一個花童,但是只需要一個戒童,否則在互贈對戒的環節中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一定要有兩個小男孩一同做戒童,可以讓他們一人拿一個戒枕,在上面各放一個戒指。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3禮服著裝巧搭配
花童禮服的款式一點也不亞於新人的禮服,且應該和新人的禮服遙相呼應。
一般出席傳統西式婚禮,男孩子可穿上白襯衫、小西服、小西褲;女孩子可以身著緞面紗質連衣裙,或經典小公主蓬蓬裙,也可以加入主題色彩的腰帶和小外套用作點綴。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看上去更加水靈可愛,還可以為他們准備一款同色系蝴蝶結發帶或發箍、一個小領結或一條小領帶等可愛的小配飾。
除了常規的西式和中式婚禮,現在還有不少主題婚禮和派對婚禮正熱,參加這類婚禮時,小花童就要穿上和主題搭配的服裝,這要和新人溝通後決定,如卡通婚禮,可以穿上最潮的卡通造型服裝,中式婚禮可以穿上經典的小旗袍、小唐裝等等。
與此同時,舒適也是小花童穿著禮服的關鍵考量要素,這樣他們才可以毫無顧忌地展露歡顏,尤其是鞋子,一定不能出現磨腳的情況,誰知道這些孩子在腳疼的情況下會怎麼樣。最妥當的做法是婚禮前一天讓孩子再次試穿婚禮當天的衣服,如果是租借的,一定要對禮服進行清潔,因為孩子的皮膚非常嬌嫩。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4道具細心准備
小花童的道具要切合婚禮流程而定,不能遺漏,也不能嘩眾取寵。一般而言,花籃、花瓣、花環、手套、戒托等都是婚禮花童必不可少的道具,如果可以的話,為可愛的小花童准備一對天使翅膀也會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還要記住根據花童的數量准備足夠的花籃和花瓣。如果擔心孩子在現場把重要的婚戒弄丟,可以先象徵性地准備戒指形的棒棒糖或玩具戒指放在戒托中,讓戒童捧持,婚戒先交由伴娘保管。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5學習花童禮儀
晚宴正式開始,結婚進行曲響起,新人在萬眾期待中進場時,身著禮服的小花童應該是最先出現的,沿著紅毯,拋撒花瓣,為新人開道。所以走姿格外重要,具體做到:挺胸抬頭、目視前方、步伐中速,緩緩向空中拋撒花瓣,不要一下子把花瓣全部倒在地上,應該是新人走完紅毯花瓣也正好撒完為好。
穿長拖尾禮服的新人往往會安排兩個小花童在後面幫助拉著裙擺,這兩位花童在登上舞台後不能直接離去,需要在新人站定位後,把新娘的裙擺平整地放在其身後,然後再退場。
遞送戒枕環節,建議戒指在孩子登上舞台時再放入戒枕中,防止小寶貝半路不小心摔跤。當然,這些小小的演出,目的不應像演戲一樣表現,而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如果孩子偶然有迷茫的表情、錯誤的步伐,父母也不要太過擔心,或許這些不完美也能給婚禮增添更多的快樂。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6情緒安撫
“你情我願”才能把事情辦好,要小寶貝做好花童的角色首先要徵得孩子的意見,看他(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當然,孩子可能最開始完全沒有概念,爸爸媽媽可以把一些漂亮的花童圖片或婚禮視頻、影片展示給孩子看,告訴他們小花童大概是做什麼的,不要講得很復雜,一般孩子對這類事都會很感興趣,讓他們保持歡快愉悅、游戲的心態,才能全力以赴,認真配合哦。
婚禮前幾天,父母更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比如緊張、興奮、擔心、害怕等。膽小的孩子更要多鼓勵,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要向新人說清楚,做好兩手准備,萬一孩子在婚禮現場出現狀況要怎麼處理。對於性格活躍的孩子,一定要提前告知婚禮的重要性,以一些獎懲措施來規范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實在太小,媽媽需要在婚禮現場多給予關注,這樣會更為保險一些。
完美結婚花童怎樣打造NO.7提前綵排
婚禮前一天,要記得由熟知流程的專人帶領花童預演程序,對所有的儀式進行一次正式綵排,讓小花童們互相熟識,建立友誼,同時對自己的工作有最直觀的了解,也對現場環境有充分的認識,並在綵排中把錯誤糾正過來,從而在正式開始時減少差錯的產生。比如,讓花童們熟悉泡泡機就很有必要,以防花童們跑到台上去追逐抓搶泡炮機噴出的五彩泡泡,如果有切蛋糕、倒香檳的環節也請注意,因為這也很吸引花童的注意力,因此要格外注意,以防止危險的發生。
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過程中不能給予太多的期望,過度的糾正甚至訓斥更是不可取的,畢竟對於花童這個角色而言,讓孩子保持一個好奇而輕松的狀態、帶著愉快的微笑出現在婚禮現場,才是更為重要的。
❺ 婚禮小花童穿什麼樣的衣服 婚禮小花童服裝打扮技巧
一、花童禮服的風格
花童的禮服風格要跟著新人的婚禮風格來選擇,如果是西式,那禮服可以選擇小仙女、小精靈、田園小公主等等。中式婚禮可以是小唐裝或者是小旗袍和漢服之類的裝扮。
二、花童禮服的款式
在款式方面,一般都是女孩子的裝扮都是雪紡連衣紗裙,搭配著白色可愛的連褲襪,腳上穿著一雙干凈整潔的小皮鞋,就像迷你版本的小新娘,而我們的小男孩花童則會像新郎一樣穿著筆挺的小西裝,踩著蹭蹭亮的小皮鞋。
三、花童禮服的色調
一般常見花童的禮服色系都為淺色系,較為百搭,如果使用過於搶眼的亮色系,就會顯得太過突兀,整體視覺都缺失的平衡桿,看起來不協調。至於男孩子的話就簡單一些,一般白色、黑色、藍色的小西裝都可以,但是顏色最好和新郎相近,不要產生視覺沖突。
四、花童禮服的裝飾
雖然小花童們穿上禮服就已經非常的可愛了,但是,光有禮服還是不夠的,一般可以搭配一些飾品,例如花環、頭飾花朵發卡、小翅膀之類的,這樣看上去更為仙氣一些,也不會顯得太單調,畢竟禮服也是需要物品太搭配,這樣看上去更為精緻。
❻ 很多農村老人會在快去世的時候,自己穿上孝衣,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
這個沒有什麼說法,但是,這裡面有農村的一種喪葬習俗。
老人去世,需要換壽衣,那麼,誰來換?
這個各地習慣應該不一樣,黑嫂在這里只說我們這邊的。
在我們這邊,老人去世後第一時間並不是換衣服,而是通知本家本戶的人,大家都來後,給老人押第一道紙,也叫「押魂」。
每個村裡都有這樣一個廟,有人去世,家裡後輩就哭著到這個廟前燒一道紙,等於是把去世老人的魂押在了廟里,或者說存放在了廟里。
壓完第一道紙後,村裡人也都知道誰家老人去世了,一些中年婦女就來了,她們經常干這個,都是差不多五十多的婦女。
這里就出現題主的問題了:換壽衣。
有這些老人,一輩子倔強,自尊心也強,他們不想在去世後讓人看見自己的身體,於是就會自己還沒咽氣前,或者自己換上,或者讓子女幫忙換上。
這樣就可以避免被別人看到了。
當然了,大多數自己是換不了的,老人去世前大多糊塗或者恐懼,他們沒能力也沒那個心情去換衣服,多由這些婦女來完成。
其實,人死如燈滅,為老人換壽衣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沒有人笑話,更沒有人說胡話。
最後,等到停靈結束,到了要出殯發喪那一天,臨出殯前,還得去廟里,這叫「起魂」,意思是把押在廟里的老人魂再請回來,隨著老人屍體一起入土為安。
殯葬風俗非常嚴肅和繁復,而且不容出差錯,都是有經驗的人來操持這種事。
一代人老了後,年輕一代還得出現這樣的操持人,送走一代,再來一代。如此循環,生生不息,村莊由此延續,村民由此傳承。
這種風俗,現在已經很少了。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人老了都要提前做好棺材,准備好壽衣。有些老人在快去世的時候還要自己穿上壽衣。
提前做好棺材,人過六十,兒女們一般都好提前為老人做好棺材。俗話說」六十望棺」,本意是當時人的壽命比較短,人到六十,離死就不遠了。而在農村的風俗中,也有為兒女後代」望官」」望財」的含義。為什麼要提前做好呢?這是三個原因,一是農村人朴實節儉,認為只有自己做的既結實,花錢又少。二是精工細做,當時都是手工操作,做一個棺材需要好幾天時間。臨時做怕來不及。三是,做好以後老人親自看到,心裡感到滿意踏實,反而能多活些時間。當時農村好的棺材,多數由柏木製做。板材厚度3寸以上,做好以後只上底漆,待使用時再刷紅漆。
提前做好壽衣,人過七十就要提前做好壽衣。一般都是里里外外一茬新,從內衣,上衣,褲子,鞋襪,帽子,袍子,那時侯外衣一般都用綢緞,緞子上衣,湖綢袍子。壽衣農村也是自己做,很少去壽衣店買,家裡的婦女們好幾個人也要做好幾天。提前做好壽衣,也是為了老人高興踏實,多活幾年。當然也怕來不及。
王老漢60歲兒子們就准備了上好的柏木棺材。老漢心裡很滿意,放在自家的南屋裡,每年夏天老漢都要在棺材頂上睡幾天。過了七十,兒女們又為老漢准備好了壽衣,比當新郎時穿得還好。老漢把壽衣包好放在衣櫃的最上層,每年都要檢查好次,又怕受潮又怕鼠咬。王老漢過完84歲生日,覺得身體大不如前。這天他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跟他們說,我這些天老是夢見死去的親人,還有夢中你媽媽也常來叫我,恐怕活不了幾天了。果然,苐三天晚上,王老漢穿好壽衣,安安靜靜地死去了。
問:很多農村老人會在快去世的時候,自己穿上孝衣,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
老人快去世時自己穿壽衣的很少見,但也有。大多是老人快故去時兒子和兒媳給穿上的。
農村人的習俗是,如果是壽終正寢的老人,決不能讓他背著炕走,一定要盡量讓他死在床板上,死在床板上才是真正的修來的好。
那就是在老人快咽氣前,堂屋裡就有人給搭好床板,里房的炕上兒子和兒媳給老把壽衣穿上,然後把老人抬到床板上安頓穩當,老人才咽下最後一口氣,這就是壽終正寢。
老人沒斷氣前身體是軟的,穿衣服好穿,也好抬,老人故去後身體逐漸僵硬,再穿壽衣就不好穿了。
給老人搭的床板有的是兩扇門板,沒有門板的也可以捆七個秫秸把,兩條板凳一搭,頭南腳北蹬後房檐,蓋上蒙簾被,臉用黃紙蓋上,就可以放聲嚎哭了。
說老人自己穿上壽衣,那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七八十歲的老人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就把提前做好的壽衣穿在身上,坐在房山炕尾的煙囪根處,等著新舊年交替,老人們認為,只有三十晚上穿上壽衣坐在煙囪根處,才能通達望鄉台,這身壽衣才屬於自己,否則到了陰間閻王見到的還是平常的裝束,壽衣根本沒帶過去。
我姥姥去世時已經84歲了,她在70多歲的時候,就張羅著給自己做好了壽衣。農村有句俗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她可能是為自己七十三歲的坎兒做准備吧。她做壽衣所用布料棉花,都是自己她親自置辦的,所有的壽衣,都是她本人親手縫制的。壽衣做好以後,就一直存放在她自己的一個箱子里,別人根本見不到。
我姥爺去世的早,我對姥爺的印象一點都沒有,但是我姥姥的音容相貌我始終都沒忘。我姥姥七十三歲平安度過了,可是七十四歲的時候,卻得了偏癱,在床上足足度過了十年。
她隔壁的鄰居是她的表姐妹,她們老兩口獨自生活,我記事的時候,老頭也是癱瘓在床的,都是由老太太自己侍候的。一年冬天,老太太忽然去世了。她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好好的呢,中午的時候,老太太的兒子過來看她們,才發現老太太已經去世多時了。由於老頭癱瘓,一動不能動,只能眼看著老太太去世了,他想喊人,卻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冬天都關緊了門窗,誰能聽得到啊!
姥姥聽說以後,自然是大哭一場。她說,她的表妹昨天過來和她嘮嗑的時候,她就覺得有些不對,她表妹說話有些和平常不一樣,她已經感覺到不好了,可是卻沒想到會這么快,而且還死在了炕上,活著已經夠遭罪的了,死後還得背著炕,這是上輩子造了多大孽啊!
姥姥自從她表妹死後,精神也變得很低迷,食慾很差。吃的少身體自然就越來越弱,以前自己還能翻身,也能坐起來。後來就全靠別人侍候了。她的屋裡也漸漸的多了一種怪怪的味道,我也慢慢的不喜歡去她的屋裡了。可是每次母親帶我過去,都逼著我在姥姥的屋裡呆一會,我只是停留一會兒後,就想方設法的逃去舅舅的屋裡,去和表哥表姐們玩了。
姥姥84歲了。有一天我母親在我放學的時候,就接上我去了姥姥家。這天姥姥家的人很多,舅舅和大姨家的人都在,我們家的人也都來了。但是氣氛上也沒看出有什麼異常,我們這些孩子聚在一起,都是特別興奮,很快的就瘋狂的玩在一起了。
晚飯是在姥姥的屋裡吃的,據說是姥姥要求的。姥姥的炕上地下都放上了桌子,一大家子就擠在姥姥的屋裡吃了一頓飯。舅母給姥姥做了一大碗疙瘩湯,姥姥卻一口沒吃,只是邪靠在捲起來的行李上,看著我們吃。舅媽見姥姥實在不吃,就把疙瘩湯分給了我們幾個孩子,那疙瘩湯真挺好吃,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味道。
晚飯後,我們這些孩子都跑出去玩了,一直到九點鍾左右了,我母親還沒叫我回家去,每天這個時候,我們可都早就回去了。我都有些困了,剛想去叫母親回家,忽然聽見姥姥的屋裡傳來一片哭聲,還夾雜著媽媽、媽媽的叫喊聲。我們這些孩子都楞了一下,隨後就趕緊跑了過去。
我們跑到姥姥的屋裡,看見姥姥已經躺在地上的一個門板上了。她全身穿著青衣青褲,頭戴青布帽,腳穿青布鞋,閉著眼睛,嘴微張著,已經過世了。大人們見我們這些孩子突然擠進來,急忙把我們趕了出去。我們站在院子里,看著大人們急匆匆的忙這忙那,女人們都哭哭啼啼的,有些不知所措了。這會兒倒是都老實了。
過了一會,舅媽過來把我們領回她家的屋裡,讓我們趕緊睡覺,今天誰都不能回家睡覺了,由於發生了這么大的變故,我們這些孩子也老實了許多,都默不作聲的躺在那兒,很快的,我就進入了夢鄉。
天還沒有大亮,我們就被喊了起來,母親們過來給我們戴上了孝布,讓我們來到院子里,原來姥姥已經入殮了。院子里已經擺放了一口紫紅色的棺材,棺材前面擺著供品,一個泥盆里正燒著紙,母親們把我們領到棺材面前,讓我們跪在棺材前磕了幾個頭後,又把我們領到了一邊。不久,就有很多人一起把棺材抬走了,隨後又響起一片女人的哭聲。
後來聽說,那天早上,舅媽發現姥姥醒來時就好像添病了,神智有些不清,嘴裡胡言亂語的,她說的什麼也聽不明白。她讓舅舅去請了村裡的大夫過來。大夫過來看了看,就告訴舅舅准備後事吧,老太太可能要走了。給姥姥喝了點葯之後,到了下午,姥姥似乎清醒了過來,這才讓大家在她的屋裡吃了頓飯,她也借機看看所有的人。
晚飯以後,她讓舅媽把自己的壽衣拿出來,放在了她的身邊。九點的時候,她的呼吸變得紊亂了,她指著自己的壽衣,意思就是讓大家幫她把壽衣穿上。由於穿衣服折騰了一下,穿好壽衣以後,姥姥已經是出氣多進氣少了,大家只好把她抬到地上那塊事先准備好的門板上,放上去後剛把衣服理順,姥姥就咽氣了。
老人在去世前自己能穿上壽衣的很少見,但是,在去世前讓兒女幫著穿上壽衣的很多,據說如果不能在咽氣以前穿上壽衣,以後再穿上的就帶不走了,就只能光著身子上路了。有的老人在去世前可能會有預感,所以會要求子女幫著把壽衣穿上。據說,人死的時候,也不能死在炕上,死在炕上,就得背著炕走,就得始終被炕壓著,永遠都翻不了身。當然,這只是傳說,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活著的人,自然是不得而知了。
很多農村老人在快去世的時候,會自己穿上壽衣,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呢?其實這種文化由來已久,不但會讓子孫們幫忙穿上壽衣,甚至還要提前幾年置辦自己的壽衣,棺木等。
喜葬比如我們在莫言《豐乳肥臀》當中,母親穿上了她婆婆在60歲大壽的時候縫制好的壽衣,她母親還別出心裁,在雙乳處挖了兩個圓洞,讓孩子們吃奶方便。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壽衣是死後才穿的,可是很多地方有「喜葬」的傳統,也就是說,人過60之後就是「喜葬」,要和結婚的時候一樣熱鬧,敲鑼打鼓,宴請賓客,給老人穿上,這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的壽衣。
壽衣由來壽衣分為帽子、衣褲、鞋襪,至少有3套,套數一般要求單數,不能是雙數,因為雙數意味著成雙成對,還要帶走一人。山東地區對於壽衣特別講究,目前很多老人駕崩的時候,穿上9件套,上5下4。也有5件套的,上3,下2,如果歲數不到是不能享受這種待遇的,所以在壽衣上要減半。
壽衣的由來據說是清軍入關時期流行開來的,清軍入關之後不但要求蓄辮子,而且還要求穿清朝的衣服。但是這些規定沒有包含死者,於是很多人在臨終之時會穿上前朝的衣冠,這一風俗也得以保留下來。
這些壽衣非常講究,要求用棉線織成的布,還要求從被褥到內衣,還有袍子,鞋襪等都要子女親自做,這樣才能凸顯孝順。可是近些年,人們都逐漸喜歡購買成衣,不再親自做。壽衣基本上按照明朝官服來定製的,多以青色為主,也有用紅布做的,寓意為子孫紅火。因為人們相信,老人的魂魄留在祠堂,能夠保佑子孫。此外壽衣不能用紐扣,只能用小布帶,寓意為傳宗接代,後繼有人。
所以從這一套禮儀來看,古時候人們對於壽衣是非常看重的,老人希望自己能夠風風光光地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不希望毫無顏面、赤溜溜地見到自己的祖宗。即使在民國末年,兵荒馬亂的時期,很多家庭也會省吃儉用,為老人准備一套壽衣,還有棺木等。
厚葬文化近些年很多南方地區盛行厚葬,不但在棺木上更加奢靡,在壽衣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穿上了古代皇帝才穿的15件衣服,寓意為九五之尊,而且還要縫制上蛟龍。
如此精心的准備,是子女的心願,也是老人的夙願,所以很多老人在60歲之後就開始准備自己的壽衣,陵墓等,而且時不時會拿出來穿一下,在棺木當中躺一下,試一下是否合身。除非家道中落,或者遇到災年,人們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壽衣、棺木等進行典當的,壽衣、棺木等寄託著老人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
死後世界的憧憬我們中國人對於死亡是非常忌諱的,不會在公開場合進行談論,尤其是建國之後,除「四舊」,打到了牛鬼蛇神,同時也消滅了我們對於宗教的敬畏。所以在城市當中,這些經過無產階級無神論教育的新一代人,對於未來世界沒有任何寄託,同時也是臨終之際也是絕望的。
而我們農村當中,「厚葬」不但會蔭及子孫,而且讓老人對來世,對死後的世界有很好的憧憬。
在很多南方地區,比如湖南、湖北等,很多地區甚至還有壽衣展,人們在結合明朝衣冠的時候,還加入了現代 時尚 藝術,除了不能用紐扣,奇數這些規則不變之外,很多壽衣還融入了中山裝、旗袍等元素,看上去不像離去,更像是重生。
所以這也就不奇怪,很多老人對於死亡不但沒有恐懼,甚至還有期待。有些地方老人會讓自己的子孫穿上自己的壽衣,以躲過子孫的「災年」,讓孩子能夠健 健康 康地成長。所以壽衣在他們看來,不但沒有恐懼,甚至是家族當中的鎮宅之寶。因此很多農村老人,在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穿上壽衣,也就不奇怪了。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規跡,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老百姓,誰都無法改變[暈]!
農村裡只要有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比較講究的婦女活到這歲數都為自已做好壽衣。我們這里俗稱壽衣是"裝裹衣"和"送老衣"。認為自已做的合身,自已挑選的布料和顏色自已待見,做工仔細穿起來舒服。
如果老人久病在床病情日益加重,病入膏肓湯水不進,有的兒女就幫助老人把壽衣穿上。民間傳說這是"沖一沖″晦氣!啟盼病人迴光返照、棄死回生。提前穿上壽衣,是告訴老人衣服給他穿好了讓他安心,老人如有知覺、知道自已沒有赤裸裸的離開人間,撒手人寰走的舒心。再者這時候身體柔軟不僵硬穿壽衣好穿,穿的舒展。這也是為什麼快去世時穿上壽衣的目的。
但是老人沒有嚥氣就提前穿上壽衣,這樣的例子只佔少數,多數人是斷氣死亡後,一方面通知管事的人到場,另一方面找有經驗的人或者家人給故人穿壽衣。穿壽衣有講究,講穿單不穿雙,穿四件六件壽衣,對家人不吉利,男女一般都穿五件和七件。(內衣,布衫,夾襖,棉長袍)顏色以黑色藍色為主,頭戴帽子;女者穿紅裙大褂棉襖,男女都穿襪子和鞋,內外衣裳均無紐扣。穿好後給亡者嘴裡放枚銅錢叫"噙口錢″,說再轉人世說話穩重,一言九鼎。臉上蓋上白紙,就可以抬到輔有黃底白邊褥子的靈床上,用麻繩梱住雙腳蓋好蒙頭,貢桌上點上長明燈、燃上三根通天香、擺好四個鮮水果盤,四個擺有喂狗餅的盤子,中間弄一口大碗裝滿爐渣灰,插上七棵打狗棒,白事就可以往下進行了。且記!亡者要頭西腳東擺放屍體。
農村人講話"死者為大",為了辦好白事老祖宗留下了很多講究和規矩,但在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生活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一切都是快節奏,所以必須要破舊立新 、吐故納新,以環保、文明、節儉為中心來操辦白事!不管以前有什麼講究說法,老人生前多盡孝,反對死後瞎胡鬧!尊老愛幼人人愛,和諧 社會 渡小康。
我的想法代表你嗎,列位師友?歡迎交流!
人之將死,苟延殘喘之後,有一段時間會非常清楚,精神,也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這時,病人就會讓人給他把壽衣穿上,然後照著鏡子擺弄一番,然後闔然辭世。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呢?我想應該出於以下幾個原因吧。
人走到生命的盡頭了,為了衣著整齊的進入另一個世界,他們會感到自己穿上衣服才放心。如果在斷氣後讓別人草草給穿上,弄的前後左右不大妥貼,到了另一個世界,會被人笑話的。
另外,農村還有一個說法,壽衣要在人斷氣前穿上,如果斷氣前沒有穿上衣服,這就是人的魂魄光著屁股走了。赤身裸體去到西天極樂世界,那可就丟了大人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死的時間長了,胳膊腿不能打彎了,衣服就不好穿了,有時要把衣服剪破才能穿上,好好的衣服,怎忍心讓他們給鉸壞呢。
鑒於以上的原因,老人都願意在生前就把壽衣穿上,這樣才會放心的離去。
李大爺是我老家的鄰居,很喜歡跟人開玩笑,平時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幾年前他患上了肺癌,到了晚期,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後,知道了已經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家人也早就給他准備好了壽衣。
李大爺也是一個開明的人,在快去世的前幾天,他把自己的壽衣穿在身上,要家人扶著從上街到下街轉了一圈,搞得大家又稀奇又害怕。
用他自己的話說,從來都沒有人穿著壽衣在大街上行走過,今天他來讓大家見識一下穿著壽衣的大活人。
像李大爺這樣,在快去世的時候,自己穿上壽衣,我想他的心裡應該是很里悲涼的;這裡面既有他對生命快走到盡頭時的無可無奈何,也有人在臨近死亡時,對人世的留戀心情吧。
這還能有什麼說法,很多農村老人是因為不想過多的麻煩子女們,所以才自己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時候提前穿上了壽衣!也有可能老人和媳婦之間關系不怎麼好的,所以想著死後不想讓她們幫著穿,有些關系不好的媳婦不一樣能給過世的婆婆穿壽衣。
有些人老人過世之後子女根本就不給他們穿壽衣,只是換了身干凈的衣服,甚至連衣服都不換,用毛巾擦拭逝世老人的臉和頸部就可以了!而幾乎所有的老人逝世之後都希望穿上壽衣,再不濟也能穿上一身新衣服,可是有些子女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有些老人自己准備了壽衣,在自己快不行了的時候囑咐子女或者老伴(老伴未過世的)幫忙穿上,甚至自己珍著還能動的時候就已經自己穿上了壽衣!
我們村裡就有一個老人(老伴已離世),由於和媳婦之間的關系不太好,她沒有女兒,有一次她生了病,覺得自己快不行,所以珍著自己還能動作就自己穿上了壽衣。沒想到的是她過了一段時間好了起來了,之前她的兒子們也帶她到醫院檢查和治療了一段時間,並不是什麼大病之類的,但是病也是挺嚴重的,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再回,可是兒子沒有多少錢給她治療,所以只住了一天就出院了。老人以為自己得了絕症之類的(懷疑兒子瞞著不讓她知道),想著自己必死無疑了,所以就提前為自己穿上了壽衣。
生活在農村的農民朋友,農村老人在去世後會有很多的喪葬儀式,每個地方都不同,每個村子都有他自己的習俗,家中人會請來司儀,讓老人穿上壽衣,一切流程走完之後會將老人下葬,雖然其中村莊的儀式非常的不同,但是唯一相同點老人們都是要穿壽衣的,這是為什麼呢?
據悉,在給去世的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徵性的試穿。試穿之後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並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表示子孫的孝心。不過說來,壽衣可不是單單穿上那麼簡單,怎麼穿,穿幾件都是有講究的。說來,壽衣的數量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表達尊敬。現代人們生活好了,覺得壽衣並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在古代壽衣還是很貴重的,很多普通的百姓都買不起,而子女為老人買壽衣穿,其實就是為了讓老人走的體面一點,這不僅是一種尊敬更被認為是一種孝順。
綜上所述,人死後穿壽衣、辦葬禮,並不是迷信,而是一種對逝者的敬意。其實,在農村還有很多像這樣的習俗,不管是否科學,但都是人們對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以及對長輩們的尊敬。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