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抗戰時期為什麼穿旗袍
擴展閱讀
機油弄睡衣褲上怎麼辦 2025-02-06 00:41:05
兒童童裝一件代發哪裡好 2025-02-06 00:41:01
手套鎖邊機700是什麼 2025-02-06 00:40:19

抗戰時期為什麼穿旗袍

發布時間: 2025-02-05 22:32:42

1. 旗袍文化是什麼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中國旗袍的文化內涵:

中國旗袍永久的魅力在於它的變化無窮,其獨特的個性和神韻與現代時裝審美觀念相通。在時裝國際化的時代,旗袍雖然已難以重現其鼎盛時期的服飾壟斷局面,但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已經使旗袍的美具有了永恆的意義。

一、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韓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事實上,兩者還是頗有差異的,深衣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被逐漸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不相悖。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的袍服,一般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緊窄合體,利於騎射和其他劇烈活動。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式樣,比較典型的有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將袍服視為其典型服飾。

今天我們見到的所謂「旗袍」,不僅僅是滿族服裝的傳統款式,而是多個民族服飾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的袍服,至清代滿族承襲了這種服裝。

滿族入主中原後實行八旗制度,凡編入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統稱為「旗袍」,有朝袍、龍袍、蟒袍和常服袍等之分。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有後世的旗袍有血緣關系。

五、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在20世紀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旗袍黃金時代的延續。戰爭硝煙彌漫,大多數國民無心於服飾的奢靡。經濟蕭條,物價飛漲,物資匱乏,出於經濟實用等考慮,40年代初的旗袍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

夏季多傾向於去掉袖子,降低領高,省去種種繁瑣的裝飾,更為簡潔適體。土布、本白棉布、毛藍布(又稱愛國布)成為常用的面料。此時的旗袍雖然裝飾簡單,用料平常,但仍是日常服裝的主流。

抗戰勝利後,改良旗袍更為廣泛的流行,開始收省還不明顯,後來逐漸發展到吸腰省並使用裝袖,自此旗袍更為合體。40年代中期西式配件——拉鏈也替代了傳統的盤香紐、直角紐,成為當時的時尚。這一時期旗袍變化的總趨勢是長度減短,更能表現女性曲線,暴露程度有所增加,配穿方式多種多樣,穿著范圍更加廣泛。

參考資料來源:旗袍文化_網路

2. 八年抗戰時期中國人都穿什麼衣服

中產及以上的中國人,保守一些的男性喜歡長袍馬褂,開放一些的男性西裝革履。女性旗袍。

普通老闆姓有什麼衣服穿什麼衣服,對襟小褂什麼的很常見。

3.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4. 「旗袍」起源是什麼

很多人看到一個「旗」字,就認為「旗袍」是滿族的服飾改的,那麼,真相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民國初期,首批穿「旗袍」的女子稱呼自己穿的衣服是「長袍」、「長衫」,和當時男子穿的袍服名稱相同。(漢人女子穿長袍,是反抗男女不平等的象徵)只是因為之前幾百年基本上女人只有滿人穿袍服,漢女穿襖裙(上衣下裳是漢人女子傳統穿法),所以不明真相的外人想當然地認為女人穿袍服那就是「旗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以訛傳訛的叫法。

「旗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立領斜襟盤扣在清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明末已經非常流行。

衣服沒有領子 ,到了清朝末期,滿族女子服飾模仿漢人女子加上了立領,完全漢化

大家可以去「旗袍是漢服」貼吧看看,那裡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唐裝旗袍」是漢人服飾,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