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王艷穿什麼旗袍
擴展閱讀
修小便池沒戴手套怎麼辦 2025-01-07 10:13:34
雞蛋娃娃裙子怎麼樣做 2025-01-07 10:13:33

王艷穿什麼旗袍

發布時間: 2025-01-05 15:05:25

① 古裝女子的王艷雅緻、俞飛鴻靈動,如何評價國產劇中的女古裝形象

個人認為古裝劇裡面的大部分女子穿著服裝還是非常婉約的。感覺古裝有一種天然的魅力,只要不是清朝的那種旗袍,其他朝代的很多古裝穿在身上都感覺特別飄逸,尤其是那些女演員們的顏值那麼高,人家穿上以後真的就像從一位古代穿越到現代而來的貴族女子一樣。


王艷的長相是非常艷麗的,她穿著粉色的紗裙,感覺非常楚楚動人,再搭配上粉色的發飾,看起來特別雅緻。除了這兩位演過經典古裝劇的女演員以外,現在也有很多古裝劇裡面的女性演員穿的都是粉色的衣服,只要顏值夠數,不管穿什麼都好看!

② 誰有能力總結出港版影視劇《金枝欲孽》中服裝的特色

我好喜歡的電視劇~~嘿嘿~
幫你找了篇論文~~原文帶圖的地址是: http://blog.163.com/czy_5213/blog/static/2390663200872812622343/
不過個人是覺得裡面的服裝用色很大膽啊~~難得難得~~

-------------------------------------------------------------------

從《金枝欲孽》說清代後妃的服飾

各位同學,我們的歷史課又開始了,呃,各位同學有沒有帶好眼鏡?今天有很多精美的圖片展覽哦!還有各位女同學,上次答應大家學梳清宮的發式,老師不會失信的,好了,現在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學習一下清代後妃的發式和服飾知識。

首先先說說服飾吧,因為樣式比較固定,而且很多類別之間都是相通的。呃,這位同學關於皇帝的服飾問題就先不要問了,因為我們這個系列課題的核心是「後妃」,當然包括宮女之類,但是男性服飾就先不涉及了,等以後到了一定時機再統一梳理。嗯,至於這位同學又問什麼時候才到時機,時機該到的時候自然就到了嘛!呃,還有,你怎麼這么多問題?怎麼有問題的總是你?你這學期的成績不及格!咳咳,還有誰有問題?都沒有了嗎?好吧,我們正式開始上課!

話說在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後宮生活都是百姓茶餘飯後八卦的熱點,只是在那個時代沒有為了挖新聞不惜一切代價的娛記,所以也就自然不可能有娛樂新聞和雜志,那麼關於後宮中的皇帝妃子都穿什麼用什麼的問題就一直成了懸疑。不過好在歷朝歷代都有史書,我們國家對於服飾的重視是上升到了同文化一樣的重視程度,所以每朝的史書最後一般都會有專門的介紹,叫作「輿服志」。「輿服志」始於《後漢書》的原創,所謂「輿服」——厄,那位同學請把你手上的《詩經》放下,老師說的是「輿服」不是「魚服」,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有學問啦,不過有時人太有學問也不是一件好事(同學:她講什麼外國話?)。老師今天要介紹的不是《採薇》里的「象弭魚服」,而是史書上的「輿服」,它的意思就是指「車」和「服」兩方面,也就是講述每朝每代的交通、服飾以及相關禮儀的問題。話說大家不要覺得閱讀它的時候枯燥無味,今天的專家學者之所以能還原那時的文化和禮儀還要全靠這些流水賬式的東西!

我們今天都知道,滿人的服飾,就是所謂的旗裝,呃,這位同學,不要再舉著《花樣年華》的海報流口水了,話說雖然老師也很喜歡張曼玉,也很喜歡她穿旗袍的感覺,不過你們要記得旗袍到了民國時就已經是改良過的版本了,和它的正規形式已經有所出入,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真正正規的旗裝樣式。我們先來看一段資料:

「清朝入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起,共歷十一帝,統治二百七十六年.隨著清朝的建立、強盛、衰落及滅亡,直接牽動著中華服飾文化的發展和變遷.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滿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馬生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與漢人的服裝大異其趣。清王朝建立後,統治者為了泯滅漢人的民族意識,強制推行滿人的服飾,禁止漢人穿漢裝的法令非常嚴厲。漢人的強烈抵制,迫使清王朝採取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所謂「十不從」的對策,這才使剃發易服的民怨得到緩和,清代服飾也得以充分吸收漢族服飾的成就。在清王朝統治的200餘年中,政治、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鴉片戰爭(公元1840年)後,列強侵入,我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也給服飾以沖擊和影響。從服飾的發展歷史看,清代對傳統服飾的變革最大,服飾的形制也最為龐雜繁縟。可以說,這是一次在特殊情況下進行的服飾大變革。」

現在詳細說一說各種服裝樣式,當然是八旗女子的服裝樣式,因為漢人的服飾我們之前已經陸陸續續說過了。

首先說說皇後皇妃之類的朝服問題:

皇後冊封時穿的禮服就是朝服。有朝冠、朝褂、朝袍、朝裙等。冠頂是三層,每層一顆大東珠,珠下一隻展翅金鳳,帽周圍有金鳳七條,嵌有貓金石、珍珠等。帽後垂金翟,上面裝飾的珍珠就有三百多顆。戴在項前的金圈稱為金約。胸前貫珠下垂,總計珍珠三百二十四顆,間以各種珍寶。左右耳飾各三具,每具金龍銜二珠。皇後的朝珠是三盤。朝褂形似坎肩,石青色底,前後綉兩條立龍。下幅綉八寶平水,襞積(衣褶)下綉萬壽萬福字文,除去前後二條立龍,上面還有正龍四條。再一種在腰間綉四條行龍,下幅綉八條行龍,無字文,無平水。朝袍也有三種,都是明黃色,披領和袖是石青色,袖是馬蹄袖,不是傳統的水袖。三種朝袍的差別主要是有無襞積,和龍的形態不同,朝裙,上織金壽字緞,下為石青行龍緞,都是整幅,有裙褶,夏日的朝裙一紗織成。太皇太後皇太後的冠服與皇後相同。

皇貴妃的朝冠、吉服冠、朝褂、朝袍、朝裙、龍袍、龍褂與皇後基本相同,差別僅是冠的裝飾珍珠樹不同。冠的翟尾(步搖)的垂珠少一百一十顆。金約的垂珠也少一百多顆,此外無差別。皇貴妃以下尚有妃、嬪二等,妃的朝冠頂是兩層,只有兩東珠兩金鳳,上端銜貓眼石,珍珠數比貴妃的少,翟尾垂珠比貴妃少十六。此外朝服、朝褂、龍袍、朝裙等均與貴妃相同。嬪:朝冠兩層,無金鳳,以金翟承東珠兩顆,翟尾垂珠較妃減少十六。朝褂則與妃同。朝袍和龍袍都不是明黃色,用的是香色。

以上是正式場合穿的禮服朝服,當然一年到頭也穿不了幾次,就好像我們家裡放著的高檔的晚禮服,不能在日常天天穿一樣。下面我們要說的才是重點內容,就是她們平時穿的常服、便服。

好,現在我們來說說便服和常服的幾種基本形式:

1.馬褂:

顧名思意,馬褂,當然是騎馬時所穿的衣服。我們都知道,滿族在關外的時候也是馬背上的民族,馬褂是一種清代穿於袍服外的短衣,長僅及臍,左右及後開楔,袖口平直(無馬蹄袖端)。滿人初入關時,只限於八旗士兵穿用,到了康雍年間才在社會上開始流行,以後逐漸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一種便服,士庶都可穿著。由於時代不同,用料、顏色、綴飾也有差別。乾隆時曾流行毛朝外的皮馬褂,均用珍貴裘皮,非一般人所能置。馬褂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長)、舒袖(袖不及手臂長)兩類。女式馬褂衣身長短肥瘦的流行變化與男式馬褂差不多,但女式馬褂全身施紋彩,並用花邊鑲飾。

我們來看看實物圖片:

藍色漳絨團八寶大襟馬褂,清晚期,身長77cm,兩袖通長164cm,袖口寬39cm,下擺寬90cm,前後裾長17cm,左右裾長14cm。清宮舊藏。

挽袖馬褂,實物。

還是挽袖馬褂,琵琶襟。

舒袖馬褂,實物。

《乾隆大帝》中小古同學這件,呃,好吧,我承認,之所以能想到自己有這張,完全是因為某人的緣故……

玉瑩小主這件,面料很不錯的說。

PS:我們還熟知的一種馬褂形式,電視上經常見到的,就是所謂的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傳說中的黃馬褂。

另外再補充一點,近年來,我們大家所說的「唐裝」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唐代服裝,而是清代馬褂的改良形式。這里插一句題外話,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其實都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在傳統服飾的理解方面,很多同學一形容唐代的服飾就說起敞領大袖衫,就像《大明宮詞》里看到的那樣,其實那種並不是唐代的服飾,而是流行於北朝齊魏時代的衣服,唐代自有自己固定的服裝樣式和穿法,並不是我們所誤認為的那樣。還有的同學一寫到漢服就用「飄逸」形容,更是大錯特錯,要知道漢服的特點從來都是端莊而不是飄逸,在漢文化里厚重簡朴才是正宗,所謂的飄逸都是在那些文化動盪民族融合的特殊時期才出現的產物,從來也不是漢服文化的正統代表。漢服的正統應該是深衣之類才對。所以大家不要幻想回到古代穿著那些好像神話中的仙女那樣飄飄欲仙的衣服了!呃,至於漢服文化,等我們開完清代服飾的系列再視情況來學習好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2.坎肩:

坎肩又名緊身、搭護、背心、馬甲,為無袖短身的上衣,是清代服飾里必備的一件。我們今天仍然一直在穿。其實說起半袖或者無袖的短身上衣,我們的歷史也很悠久,比如唐代的半臂,宋代流傳到明朝的比甲,還有清代一直穿到今天的坎肩。坎肩的式樣有一字襟、琵琶襟、對襟、大捻襟、人字襟等數種,多穿在氅衣、襯衣、旗袍的外面。

《清稗類鈔·服飾類》記載:"半臂,漢時名綉,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吳語稱為馬甲。工藝有織花、緙絲、刺綉等。花紋有滿身灑花、折枝花、整枝花、獨棵花、皮球花、百蝶、仙鶴、鳳凰、壽字、喜字等等,內容都寓有吉祥含義。清中後期,在坎肩上施加如意頭、多層滾邊,除刺綉花邊之外,加多層絛子花邊、捻金綢緞鑲邊。有的更在下擺加旒蘇串珠等為飾。

《少年天子》烏雲珠,這件對襟馬甲,很不錯的效果。不過更不錯的是沒忘了加馬蹄袖!

王艷的這件。

劇中的坎肩,如妃的。

又是如妃的。

還是如妃的漂亮小坎肩。

呃,表問為什麼沒有別人的,誰讓我們如妃的小馬甲都這么精緻美觀呢?

3.襯衣與氅衣:

清代女式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禊、有五個紐扣的長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長至腕)、半寬袖(短寬袖口加接二層袖頭)兩類,袖口內再另加飾袖頭。是婦女的一般曰常便服。以絨綉、納紗、平金、織花的為多。周身加邊飾、晚清時邊飾越來越多。常在襯衣外加穿坎肩。秋冬加皮、棉。

貼一下劇中的圖,都是平時家常穿的。

如妃的這件。

爾淳的這件。

依然是爾淳的,另外一件。

我家玉瑩小主的,粉嫩嫩的感覺哦!

還是玉瑩的,很素凈的感覺。

貼一下別人的,淑寧的一件。

沅淇的一件,單純可愛的沅淇,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這種地方。

還有其他片子,《孝庄秘史》裡面的。

玉兒的另外一款,馬蹄袖出來了,呼呼,雖然《秘史》系列裡很多造型真是有點……呃,還是先不要在這里下結論了,但是起碼讓人很驚喜地發現了很多清初劇都忽略掉的馬蹄袖。

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小異是指襯衣無開禊,氅衣則左右開禊高至腋下,開禊的頂端必飾雲頭;且氅衣的紋飾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在領托、袖口、衣領至腋下相交處及側擺、下擺都鑲滾不同色彩、不同工藝、不同質料的花邊、花絛、狗牙等等,尤以江南地區,俗以多鑲為美。據江蘇巡撫對蘇州地區的風俗衣飾《訓俗條》中稱:"至於婦女衣裙,則有琵琶、對襟、大襟、百襇、滿花、洋印花、一塊玉等式樣。而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桿、牡丹帶、盤金間綉等名色,一衫一裙,本身蘭價有定,鑲滾之外,不啻加倍,且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一衣僅有六分綾綢。新時固覺離奇,變色則難拆改。"大約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以鑲滾花邊為服裝主要裝飾的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在氅衣的袖口內,也都綴接紋飾華麗的袖頭,加接的袖頭上面也以花邊、花絛子、狗牙兒加以鑲滾,袖口內加接了袖頭之後,袖子就顯得長了,而且看上去像是穿了好幾件講究的衣服。加接的袖頭摩臟了又可以更換新的。

貼幾張圖來看看效果:

傳世實物,後宮妃子穿過的氅衣。

依然是實物,還是後宮妃子穿過的,喜歡小竹葉刺綉的設計。

這個仍然是傳世實物。

來看看電視劇里的氅衣:

這張是我家燕子的,話說燕子的氣質呵,真是恬美純稚我見尤憐……

當年的雪梨,雖然這件衣服和前面那些精美的相比是寒酸了一點點,呃,好吧,我承認,發它上來純粹是為了懷舊。

明慧,明慧,我家秀外惠中的納蘭明慧……

同學:怎麼誰都是你家的?

4.圍巾與領衣:

在穿襯衣和氅衣時,在脖頸上系一條寬約2寸,長約3尺的絲帶,絲帶從脖子後面向前圍繞,右面的一端搭在前胸、左面的一端掩入衣服捻襟之內。圍巾一般都綉有花紋,花紋與衣服上的花紋配套。講究的還鑲有金線及珍珠。有一種說法,由於清代的衣服大多沒有領子,所以圍巾在清宮女子身上,就起到一種假領的作用,不過不知道這種說法對不對。

看一下劇中的圍巾,呵呵,《金枝》中使用的不多嘛,除了皇後和福貴人偶爾佩戴之外,就是些無名的妃嬪才使用。

我家淡泊寧靜的福雅,注意細節,圍巾上有手工刺綉的花樣,貴人就是手巧的說。

皇後偶爾也會戴。

剩下的就是一些偶爾露面的妃嬪。

還是妃嬪。

最後一個,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端是怎樣掩入捻襟中的。

其他片子里的,翁虹,呼呼,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她,反正某木是從小見到她就很喜歡,呃,害死人的《新仙鶴神針》,印象中那麼多可愛的MM和那樣的男主角……

領衣:清代禮服一般無領,穿時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領。春秋季節,用淺湖色緞,冬季用絨或皮,這種領子,又稱「領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稱「牛舌頭」。質料用布或綢緞,前為對襟,用鈕扣系之,束在腰間。還有一種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綉以紋樣,多用於官員朝服。

男式領衣,實物。

女用領衣,很漂亮哦!

5.裙子:

裙子主要是漢族婦女所穿,滿族命婦除朝裙外,一般不穿裙子。至晚清時期,漢滿服裝互相交流,漢滿婦女都穿。清代裙子有百褶裙、馬面裙、襕干裙、魚鱗裙、鳳尾裙、紅喜裙、玉裙、月華裙、墨花裙、粗藍葛布裙等等。

6.雲肩:

雲肩為婦女披在肩上的裝飾物,五代時已有之,元代儀衛及舞女也穿。《元史·輿服志》一記載:"雲肩,制如四垂雲。"即四合如意形,明代婦女作為禮服上的裝飾。清代婦女在婚禮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婦女梳低垂的發髻,恐衣服肩部被發髻油膩沾污,故多在肩部戴雲肩。貴族婦女所用雲肩,製作精美,有剪綵作蓮花形,或結線為瓔珞,周垂排須。慈禧所用的雲肩,有的是用又大又圓的珍珠緝成的,1件雲肩用3500顆珍珠穿織而成。

7.斗篷:

斗篷我們都很熟悉,是那種穿在外衣之外,用來避寒以及遮擋風雪用的,最初也是戰場上的發明,後來流傳到社會上。清代的斗篷又名一口鍾,為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滿語叫"呼呼巴",也叫大衣。有長短兩式,領有抽口領、高領和低領三種,男女都穿,官員可穿於補服之外,但蟒服不許用。行禮時須脫去一口鍾,否則視為非禮。婦女所穿一口鍾,用鮮艷的綢緞作面料,上綉紋彩。里子講究的以裘皮為襯。

貼一下劇中的斗篷裝,哇哈哈,《金枝》的冬天戲,就是一場盛大美觀的斗篷宴!

我家福貴人,怎麼穿都是這么淡雅宜人!

皇後的,超豪華版,應該是劇中最精美最奢侈的一件了吧。

看看近景效果。

我家小主,這件純白色毛邊的。

還有這件紫紅色的。

同一件斗篷,連手套都這么可愛,一定很保暖的呵!

最可愛的是有毛球做裝飾。

我們姑姑的這件也不錯,銀白色的干凈通透,同樣有小毛球作裝飾。

爾淳的,呃,大家明白為什麼清代的斗篷要叫一口鍾了吧?這個很直觀的能感受到。

還是爾淳的,皇宮里的手套款式都差不多。《金枝》的資金投入還是很大的嘛,連小宮女的冬裝都這么奢侈。

最中意如妃這一件竹葉青色飛鳳紋的斗篷。

復出後的如妃,衣服又如此精緻。

一件比一件華貴。

看看集體的斗篷裝,這張是爾淳和玉瑩的。

爾淳和安茜,清一色都有小毛球作裝飾,粉可愛的感覺哦!想想冰天雪地的,如果也能弄到這么一件,走路的時候那些小毛球就飄呀飄的……

同學:呃,她又開始胡思亂想了!

安茜和玉瑩。

三個人的,呃,突然想起前面一直忘了介紹一口鍾的穿法,它是大約從腰部以下才開禊(而且是只在前身開禊),把人幾乎整個裹在裡面的,那麼這位同學問了,穿這樣的衣服,手應該從什麼位置出來呢?總不能把衣襟撩起來吧?那多失禮呀?而且這樣的話斗篷的防風效果不就作廢了嗎?現在來解釋一下,其實人家發明這種斗篷的人早就想到了,於是在兩側脅下各開一個直孔,這樣手臂就可以從這個地方穿出來,同時又不會擔心寒風會侵入人體了。還聽不懂的同學直接看圖上的爾淳!呃,表問哪個是爾淳,就是中間那個!

姐妹兩個,全身的效果。呃,雖然某木很中意姑姑和福雅穿件淺白色的斗篷,不過其他人還是顏色鮮艷多彩一點比較好,想想冬天本來就是白茫茫的,然後所有人都穿著一身銀白色的斗篷出來耀人的眼球……

還是姐妹兩個,福雅的氣質好好哦!

依然是姐妹兩個,呃,好吧,我承認,其實某人是沾了我家福貴人的光才這么多曝光率……

其他秀女的斗篷,呃,某木說什麼來著,還是多姿多彩比較好!

都很漂亮的說——呃,說的是斗篷。

其他妃嬪們的斗篷。

8.戲衣:

清代女子還有一種戲衣,一般都用明代傳統形式,很多做工講究,紋飾精美,故宮保存的戲衣中,有一些和生活服裝相近的如女帔等,極有借鑒的意義。戲衣並不是清宮的服飾,我們就不詳細說了。

好了,最後我們來集中說說衣襟樣式:

剛才老師說了一堆什麼「琵琶襟」、「對襟」之類的,大約很多同學都聽暈了吧?現在統一解釋一下,大家可以結合圖片來了解。

1.對襟: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我們的傳統服飾基本式樣除了右衽就是對襟。清代的坎肩和馬褂都有對襟的款式,而且一般會有一個如意頭的花紋作裝飾,所以通常也叫如意襟。

看一看實物效果,對襟(也叫如意襟)坎肩。為什麼也可以叫做如意襟呢?看她胸前那個如意頭裝飾就明白了!

《少年天子》中的蘇麻拉姑,依然是正宗的如意襟馬甲。

這件,更清晰地能感受到如意襟的效果。

劇中的衣服,爾淳的,對襟長馬甲。

還是爾淳的,家常便裝。

皇後的坎肩,很華貴。

還是皇後的,另外一件大紅的外衣。

如妃的馬甲。

我家小主這件。

另外一件,呃,這個是不是也可以算如意襟?

2.大襟:

又叫偏襟、捻襟、右衽、和尚領,把衣襟開在右邊的一種樣式,它也帶個如意頭。這里補充一點就是我們的傳統服飾,歷朝歷代的主流都是右衽,尤其在漢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時期會以左衽為主,不過通常都是在少數民族的文化充斥當代的時候,而且維持的時間都很短暫,並不能影響整個右衽潮流),就是衣襟如果不是對襟款式就一定要把衣襟開在右側,清代的漢化也很嚴重,所以也是以右衽為正宗。在漢文化里,「披發左衽」是對蠻荒之地的蠻夷之人最大的輕蔑和諷刺,所以今天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中原大俠之類動輒穿著左衽的衣服還披頭散發的,真的在那個年代的話打死他們也不肯這么穿。中原的正規穿法是,偏襟必須右衽,而且必須束發(當然尤其是指成年男性),戴冠或扎頭巾,有時也用網巾之類。呃,想起前一陣無意中看到的很讓人郁悶的06《神鵰》的楊過造型,嗚嗚,老師就不作任何評價了,因為看到這個造型我終於明白楊過的人生為什麼那麼坎坷曲折了,你想想,一個人非要跟整個社會的正統文化對著干,又怎麼能不到處碰壁呢?

大襟,也有如意頭的設計。

老照片里的效果。

《孝庄秘史》里小玉兒這件。

《少年天子》里太妃這件,有如意頭裝飾哦!

海馬的勝男,最喜歡她這件衣服,尤其是領口和袖口的毛邊。

一不小心撞衫了,《金枝》里玉瑩小主也穿了一次。

小主這件短衫。

這件很淡雅的感覺,領口的三葉草裝飾也很不錯。

還有這件漂亮的白色的,呃,個人非常喜歡,但不得不說這件衣服在清宮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它居然有蝴蝶袖,但某木不管它是如何不符合史實,還是要說,真的好中意這件衣服呵!

姑姑也有,還是華麗版。

奶奶死的時候,姑姑這件坎肩。

爾淳的這件。

還是爾淳的。

皇後這件坎肩。

其他秀女的衣服。

3.琵琶襟:

琵琶襟大約是清代的一個獨創,又叫缺襟,因其右襟短缺,故名。坎肩、馬褂都有琵琶襟的樣式。

傳世實物,琵琶襟馬甲。

還是琵琶襟馬甲。

《金枝》里的衣服,如妃這件坎肩。

爾淳這件紅色的,有人說紫薇也有過一件一樣的,呃,沒印象了,改天找找看,不過應該不會吧?個人感覺如果撞衫也起碼是一個電台一家公司製作的電視劇才可能撞衫。比如前面勝男那件衣服玉瑩也穿了,不過兩部戲都是TVB的,不小心撞了也很正常,《洛神》里的衣服《西廂》中也出現過嘛!但是這樣跨了這么多年又從台灣(還是內地?)一直跨到香港去撞衫的幾率應該不大。

宮女的坎肩也不錯。

這兩個宮女,也是琵琶襟坎肩。

《金枝》里的宮女們好幸福呵!不過各位女同學不要真的夢想自己穿越到大清的後宮能做個穿得這么美麗的宮女。下面是真正的姑姑和小宮女們。看過一個做過宮女的孫姑姑的口述:只有在宮中被尊為姑姑的宮女才能帶扁方,梳大拉翅,一般情況下,就像圖中的兩個小姑娘,穿蘭色高領旗袍,梳一條長長的大辮子。

4.多紐式:

多紐式的衣服除在對襟的門襟有直排的紐扣外,並在前身腰部有一排橫列的紐扣。

老大她們家紫薇這件多紐式坎肩(呵呵,老大,某木對得起你了吧?特意找了這張出來貢獻給你)。

比較有代表性多紐式為一字襟。比較出名的是一字襟馬甲,這種馬甲穿在袍套之內,如果乘馬行走覺得熱時,只要探手於內解掉橫、直兩排紐扣,便可在衣內將其曳脫,避免解脫外衣之勞。滿語叫作「巴圖魯坎肩」。原來這種多紐馬甲只許王及公主能穿,後來普通的人也都能穿,並把它直接穿在衣服外面,「巴圖魯」是好漢、勇士之意,俗謂十三太保。

傳世實物,一字襟坎肩。

劇中的衣服,爾淳這件一字襟坎肩。

還是爾淳的。

玉瑩這件白色的,嗚嗚,除了她那件蝴蝶袖的,最愛這件坎肩,又保暖又養眼。

另外一件。

還是玉瑩的。

最後一件是如妃的,呃,有氣勢的人真是穿什麼都這么威風八面。

另外一些多紐式的樣式,比如人字襟,除在對襟的門襟有直排的紐扣外,並在前身有兩排直列的紐扣,狀似「人」字,故名。

《少年天子》中烏雲珠這件人字襟坎肩。

小范同學這件,呃,個人還是喜歡她當年剛出道的樣子。

劇中的圖,姑姑這件。

淑寧這件。

爾淳這件,穿過很多次。

我家小主這件黃色的。

還有這件坎肩。

又一件,這次是長坎肩。

我們今天的內容大致就是這個樣子,還有一些圖片沒有找到,等找到後會陸續更新進來,希望大家對這節課的內容能夠滿意,並能夠從中了解掌握那些基本的服裝樣式。

最後的最後,附贈一張:旗裝到了近現代的改良版,嗚嗚,某木很稀飯的翁虹,穿起旗袍來很有三十年代的懷舊感覺……

③ 盤點王艷扮演的9個古裝角色,你認為哪個最美

1、《還珠格格1》 飾演晴格格

弘歷奶媽的女兒,習武,性情直爽,喜歡弘歷,可是卻有無數的阻隔讓他們不能在一起

王艷九部古裝角色,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④ 顏值高也不一定駕馭得了旗頭裝,能上清宮美人榜的,我只服這10位

在古裝劇中,清朝宮廷戲可謂佔了半壁江山。

扮演過清朝女性角色的演員不在少數,但能駕馭好旗頭裝扮的屈指可數。

那麼多年看下來,能上清宮美人榜的,我只服這10位。

提到清宮戲,那必定繞不開李翰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導演的清宮三部曲《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及《一代妖後》,相較於三部影片里劉曉慶飾演的西宮慈禧太後,陳燁扮演的東宮慈安太後更讓人過目不忘。

與劉曉慶一樣,陳燁也是80年代無數父輩迷戀的電影女神,不過,與劉曉慶的名聲大噪及多勞高產不同,陳燁的演繹經歷較為簡單。

可就是為數不多的幾次熒屏亮相,卻讓觀眾對那張豪爽大氣的面孔印象更深。

來自魚米水鄉的陳燁,不像其他江南女子那般嬌小纖細,她生得高挑勻稱,盤靚條順,鵝蛋形的臉龐上一雙英氣逼人的眸子甚是出挑。

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氣,同時兼具雍容華貴,奢華明朗的旗裝與華麗碩大的旗頭裝扮,在她的身上不僅有了端嚴之姿,還沉靜古典,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

嫻靜優雅的儀態,豪爽干練的氣質,讓陳燁把慈安的善良、寬厚、忍耐呈現得淋漓盡致。

良好教育下女子的溫婉和賢惠,在舉手投足間釋放,陳燁的慈安,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都頗具母儀天下的風范。

早期大陸美人的身上,古典氣質總是更加濃郁,出身於浙江昆劇團的何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同樣是來自江南水鄉,同樣是飾演慈安,在何晴的演繹下,慈安少了大氣豪爽,卻也多了溫柔與嫻淑。

何晴的眉眼恰如曹公筆下描寫林妹妹的那樣「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天然的罥煙眉,天生的桃花眼,眉尖若蹙,瀲灧生姿。

當她望向對手演員時,那煙雨蒙蒙的眼神,總感覺是帶著幾分慈悲與憐憫,透著善良與溫和,讓人不自覺想去靠近,想要憐惜。

旗裝要想穿得好,相貌過關了,儀態也一定不能垮,而何晴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古韻氣息,讓她的一顰一笑都宛若仙人之姿。

站立時端莊有禮,彷彿一朵冰清玉潔的水蓮花,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賞心悅目的同時又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能把清宮裝穿出仙女感的演員,何晴必然是最出類拔萃也是最美的那個,無論是色彩深沉的黑色吉服褂,還是顏色鮮媚的各式旗裝旗頭,在何晴憂哀愁幽怨的臉上、清雅恬淡的身姿下,都有了遺世獨立的出塵之氣。

在瓊瑤的清裝宮廷戲《還珠格格》系列電視劇中,王艷飾演的晴兒,盡管出場時間較晚,戲份也不算多,但清靈婉約的楚楚模樣卻極惹人矚目。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的王艷,有著深厚的古典舞基礎,因為長時間練習舞蹈的關系,她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帶著股輕柔靈動的氣質,身體也比尋常人更加柔軟。

晴兒是出身皇室的格格,從小便養在老佛爺身邊,知書達理,乖巧懂事。25歲的王艷風華正茂,憑借柔美恬靜的長相,高潔淡雅的氣質,王艷賦予了晴兒活的靈魂。

不過分張揚又沒有攻擊性,王艷的晴兒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嫻雅,自帶蘭花芳香與清甜氣息的矜貴才女。

頭上頂著鑲嵌大朵簪花的大拉翅,身上穿著色彩明亮的旗裝,腳上還有雙厚厚的花盆底鞋,即使旗裝樣式呆板臃腫,誇張大拉翅也不符合 歷史 背景,可芳雅似蘭的王艷還是呈現給了觀眾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大家閨秀模樣。

從眉眼就能看出,寧靜不是溫柔嫻靜的類型,她濃眉大眼,明艷奪目,她的笑容總是那麼燦爛又充滿了自信,她的臉上笑靨如花彷彿整個花海綻放。

《孝庄秘史》里的大玉兒,在科爾沁草原上自由奔跑時,她是率真張揚,天真爛漫的鮮活美人。

入宮後的大玉兒,卸去草原女兒的狂野,是自然流淌,泉水般清澈明亮的溫婉美人。

孝庄太後時期的大玉兒,成熟沉穩,是豐腴飽滿,氣質華貴的雍容美人。

寧靜的美,直白、刺眼,第一眼就能讓你感受到她的魅惑叢生,這樣清純與野性兼具的美人,要是遇見色彩明麗的清宮旗裝,無疑是熱烈的錦上添花。

兩把頭、軟翅頭在寧靜的駕馭下,既有恬靜可人的輕柔婉約,還有富麗嫵媚的光彩奪目。

大玉兒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坷多磨,寧靜用她咄咄逼人的美,純熟真摯的演技,把大玉兒的聰慧睿智,堅毅果敢詮釋得淋漓盡致。

靠著大玉兒一角,她一戰成名,也是因為她,才讓觀眾對大玉兒有了更加形象的認識,相輔相成,相互成就,人與角色缺一不可。

郝蕾五官精緻,身材豐腴,她的長相是典型的圓潤飽滿的富貴之相,由她來扮演皇後的角色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出演《少年天子》時郝蕾二十四歲,初次登場的她,是福臨的表妹博爾濟吉特氏,大婚時一身華貴精良的皇後嫁衣。

頭上各式金色珠簪點綴,鮮紅耀眼的色彩,華麗無比的裝飾,此時的郝蕾美得就像是一朵剛剛綻放的玫瑰花,嬌艷欲滴,絢爛奪目。

靠著一張線條柔和的鵝蛋臉型,嬌嫩細膩的白皙肌膚,郝蕾把劇中各種旗頭造型都駕馭得游刃有餘還貴氣天成。

《少年天子》劇組造型師設計出的清宮旗頭造型,比之其他清朝宮廷劇,發型樣式相對小巧,飾品也素雅低調。

皇後的旗裝色彩多偏暗淡,旗頭也梳得低矮婉約,看著不會過於搶奪郝蕾的美貌,也恰如其分地對其明艷的五官進行了襯托,顯得她愈發明艷動人。

霍思燕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第一次認識她就是從《少年天子》的烏雲珠開始的。

額頭飽滿,瓜子小臉,年輕時的她面部有著豐富的膠原蛋白,五官雖不精緻卻有種幼態含蓄的古典美。

23歲的霍思燕,用烏雲珠這個角色溫柔了歲月,雙瞳剪水我見猶憐。

更難得的是她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清靈純凈的書卷氣,不笑時高傲聖潔,笑起來又沁人心脾。

烏雲珠一直景仰著福臨,滿懷期待地入宮選秀女,沒成想被博果爾半路攔截,娶進貝勒府。然而,心意相通的兩人終究還是走在了一起,背著宮廷里的流言蜚語,直到博果爾自殺,烏雲珠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福臨的妃子。

當初霍思燕穿著如青花瓷般素雅的旗裝,頭上戴著小把大拉翅的這個造型,完全觸動了我。

清純與嫵媚結合地恰到好處,骨子裡還迸發出無盡的純善與才情,凡是烏雲珠出場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得令人沉醉。

能被沈陽博物館選中,成為館內宣傳介紹清朝旗裝的模特,足以證明劉詩詩對旗頭裝扮的駕馭能力有多強。

劉詩詩從小學習芭蕾舞,她身形纖細,體態優雅,就連站姿都比一般人更加挺拔板正。

再加上本身清麗脫俗的長相,以及修長優美的脖頸曲線,使得劉詩詩穿起清宮裝來比一般人更具有氣若幽蘭的雅緻感。

2011年劉詩詩24歲,《步步驚心》是她出演的第一部清宮戲。

劇組對旗頭造型設計得十分精巧,旗頭形狀偏圓潤,簪花與珠釵交錯點綴也不會覺得繁復累贅,反而更能與劉詩詩細膩瑩潤的鵝蛋小臉相輝映。

素凈淡雅的旗裝,嬌艷別致的旗頭,人淡如菊的臉孔,雖然不會一眼驚艷,但清逸雋永的舒適感,卻越品越醇厚,越品越有古典風情。

唐人出品的《步步驚心》,不僅打造出了清麗的旗裝美人劉詩詩,劉心悠的馬爾泰·若蘭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不同於活潑甜美的妹妹若曦,「幽蘭若谷,沉靜似水」的若蘭則是面容冰冷,不苟言笑。

若蘭被賜婚給了胤禩,入宮成了八阿哥的側福晉,在得知青梅竹馬的青山身亡於戰場後,從此她的眼裡就沒有了光。

劉心悠五官長得非常漂亮,從眉毛、眼睛、鼻子到嘴唇,每一處都似精雕細琢般精緻。

她飾演的若蘭,眉目愁容的疏離清冷,一低頭一抬眸的勾人心弦,加上花瓣嘴角的微微上揚,每種神情下的樣子都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蛾眉淡掃,腮紅淺淺,頭發全部梳起,戴上高聳繁復裝飾的瑰麗旗頭,身上裹的旗袍則是素凈的淡藍、淺紫色,沉靜內斂得讓人憂傷。

作為一部播出11年,每年仍然能夠為製片方帶來一千多萬元收益的清宮劇,《甄嬛傳》這部現象級爆款,生命力之強勁堪稱奇跡。

而撐起這部劇核心女主角鈕祜祿·甄嬛的正是孫儷,不到三十歲的孫儷,用顏值與實力把這位聰明慧黠,口齒伶俐,重情重義同時又不失精明城府的孝聖憲皇後刻畫得入木三分。

孫儷是典型的方臉型,五官也舒展大氣,尤其是一雙水潤潤的大眼睛長得極美。

她的眼睛,外眼角微微上翹,眼珠黑白分明,眼光清澈,充滿堅定感的同時又很有力量,給人一種智慧聰明的感覺。

她的鼻樑高挺且鼻頭圓潤,五官立體的同時又添了分嬌憨的少女感。

雖然是方臉,但孫儷下頜角較為圓潤,因此整張臉並不會顯得生硬呆板,而是獨一份的端莊與俏麗並存,正好契合了甄嬛事業女強人的形象。

加上劇組精良的服化道修飾,與跌宕的劇情相結合,當孫儷換上不同時期甄嬛的裝束後,循序漸進的外在變化,為觀眾呈現出了不同階段的美貌升級,這才是大女主晉級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部《甄嬛傳》,不僅讓孫儷在事業更上一層樓,斕曦這個名字也被大眾所熟知。

斕曦是唱黃梅戲出身的,當過三年的文藝兵,退伍後考入中戲學習表演。有戲曲功底加持,又生得如花似玉,28歲那年,斕曦很幸運地拿到了沈眉庄這個角色。

最開始的眉庄因為才貌出眾,品行端莊,進宮後很快便得到恩寵。

然而,槍打出頭鳥,爬得越快就越容易招致妒忌與陷害,在一次次遭人算計後,眉庄看透了帝王的無情、深宮的炎涼。

「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這是沈眉庄對雍正說的話,也是她堅守一生的信仰與傲氣。

菊花自有高潔之姿,沈眉庄也一樣,她氣質拔群,聰慧端莊,而這份傲然於世的氣性,在玫紅色、紫色、橘色為主的旗裝里,在獨樹一幟歪著的旗頭上,都得到了印證。

沉穩淡泊的顏色與沈眉庄冷靜自持的特性相得益彰,更顯出她如菊花般不與百花爭艷的氣節,恬然自處,傲然凌霜。

而斕曦從容貌、身姿儀態到言談舉止,無一不是寵辱不驚,鎮定自若。

以上10位清宮裝美人,用實實在在的美貌,把旗頭裝造型狠狠拿捏,她們的美驚艷了時光,也成為了無數觀眾心中久久難忘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