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過年漢服旗袍怎麼扎
擴展閱讀
黑龍江魚皮衣是什麼 2024-12-29 01:14:10
蔻一手套什麼樣 2024-12-29 00:54:19
刺綉貼怎麼縫到皮衣上 2024-12-29 00:39:01

過年漢服旗袍怎麼扎

發布時間: 2024-11-26 13:25:06

Ⅰ 盤扣是不是漢元素漢服旗袍 清朝 我覺得應該是漢元素,因為中國結是漢族的,盤

盤扣無疑是漢元素,而旗袍學術界還有爭論!
盤扣,也稱為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在漢服中廣泛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系結。盤扣最初常用只出現於女裝常服。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我國清代用盤扣來束縛寬松的衣服,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 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種: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 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 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說:「「有些人質疑旗袍是滿族服飾……我認為這些認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漢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滿族的袍和褂的歷史淵源又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國學大師章太炎亦認為:「昔諸葛亮造筒袖鎧……滿洲之服,其筒袖鎧之緒也 。」將滿族服飾的源頭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服飾。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所以他倡導旗袍改名為「祺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祺袍研究會」。多年以來,台灣服裝界人士一直呼籲為「祺袍正名」。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 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 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 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 ,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 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

而民國之時「旗袍」的稱呼之所以最終會流行開,是因為整個清代,漢族女裝依然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貴族命婦禮服外,尋常女子一般並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論貴族女性禮服還是尋常女子的日常服飾卻都是袍服。因此在長達近300年時間的潛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經習慣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歷史記憶,所以在民國旗袍開始出現的時候會給普通人一種這是「旗袍」的聯想。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改稱「中華袍」。又有人提議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轉轉的,最後還是叫回旗袍了。

Ⅱ 怎麼分辨旗袍和漢服各國人眼中的旗袍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寬大的服飾是不利於日常生活的,所以,漢服和唐服在明清時期就逐漸消失了,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服飾是清代推行的服飾,這些服飾比較適合人生的日常生活。

漢服現在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用價值,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工藝太差,現在定製一套最高級別的漢服不到萬元,因為實在是做不出來好的漢服了。這個也是客觀上制約了漢服的發展,你覺得漢服的發展還有哪些障礙?

Ⅲ 怎樣盤旗袍扣

圖解法:

旗袍盤扣的編法

文字解說法:

盤扣硬條的製作方法
1.襯線手縫法
取2cm寬的斜絲(45度)30至50cm,薄料時應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堅硬耐用,厚料時可以不用棉紗線襯托。做法是:先用針釘住,然後用右手縫針繳牢。它可用於做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
2.機縫暗線法
為使扣型盤製得無線跡,造型美觀,可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3.機縫明線法
用2cm寬的斜布條,將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然後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4.包細銅絲法
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按2cm寬用劃粉畫出並裁出斜布條,將布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4層,並用一根銅絲夾在4層中間的連折線裡面,再刮漿粘牢燙干,帶寬不要超過0.5cm。它可用於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旗袍扣 也稱盤扣或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並且宋代漢服也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系結,最初只用於女裝常服。盤扣雖小,卻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盤扣或稱盤鈕,是傳統中國服裝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說起「盤扣」的歷史並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藉助於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這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

Ⅳ 旗袍盤扣的做法視頻

關於旗袍盤扣的做法視頻分享如下:服裝旗袍盤扣製作打法(網頁鏈接);旗袍盤扣怎麼盤?才裁縫分享老師傅教的盤扣(紐絆)打結方法(網頁鏈接);一分鍾看懂旗袍盤扣扣條製作,六個分解步驟,一看就會!(網頁鏈接)。

Ⅳ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為什麼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壓右襟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

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

而左衽由於將右側衣衽掩蓋在衣服內側,反而不會勾住弓弦。 古人穿著右衽服裝的時候,也有解決勾住弓弦問題的方法,就是「袒左」。

Ⅵ 漢服和旗裝/旗袍的區別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起源於黃帝時期,直至明末清初,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漢族的衣著風格。漢服的特點通常是交領右衽,以及通過腰帶固定衣物。在風格上,漢服既可以是簡約的,也可以是華麗的,它不僅限於漢朝的服裝形式,也不是戲劇或電影中常見的古裝,那些通常不符合漢服的傳統形制,被稱為影樓裝。
旗裝則是滿族的傳統服飾,特別是清朝時期旗人的女性服裝。旗裝的特點包括盤扣、右翻領以及直筒式的寬大衣裙,其風格通常較為華麗和繁復。
旗袍起源於民國時期,受西方審美影響,以旗裝為基礎進行了改良。旗袍的特徵包括立領、右側開襟、緊身的腰部設計和高開衩等。旗袍融合了滿族服飾的傳統元素與西方設計理念,是一種結合了中西特色的時裝,展現了中國特有的審美觀,並採用了現代化的裁剪技術。
需要明確的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而旗袍和唐裝雖然在中國具有特色,但它們並不能代表漢族的傳統服裝。因此,在使用這些詞彙時,我們應該清楚它們各自的含義,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