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一般什麼時候有
擴展閱讀
小熊滴答童裝怎麼樣 2025-01-01 10:17:23
貝斯琦女裝長春哪裡有 2025-01-01 10:12:40
冬天裙子太瘦怎麼辦 2025-01-01 10:12:35

旗袍一般什麼時候有

發布時間: 2024-11-25 15:07:39

『壹』 怎麼分辨旗袍和漢服各國人眼中的旗袍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寬大的服飾是不利於日常生活的,所以,漢服和唐服在明清時期就逐漸消失了,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服飾是清代推行的服飾,這些服飾比較適合人生的日常生活。

漢服現在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用價值,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工藝太差,現在定製一套最高級別的漢服不到萬元,因為實在是做不出來好的漢服了。這個也是客觀上制約了漢服的發展,你覺得漢服的發展還有哪些障礙?

『貳』 你認為中國的旗袍文化,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在民國的時候,旗袍非常的流行,而且盛行於三四十年代之間。傳到至今它也成為中國的一道風景線,到了30年代的時候,旗袍已經到了一個鼎盛的狀態。而且從上海也迅速的風靡到了全國各地,追隨著時代去發現,可以感受到旗袍也承載著一種文明。在這種律動的旋律以及詩情畫意的呈現之下,更加展現出了中華女性的典雅溫柔以及賢淑。

旗袍魅力

同時旗袍的觀賞度也非常的高,在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體會這其中的魅力。雖然現在穿旗袍的女性也不斷的在減少,但是也有很多現代旗袍,仍然帶著一種傳統的韻味。這是為了不僅能夠呈現出時尚之美,同時也能夠展現出藝術的一種風韻。也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女孩子喜歡旗袍中的一種美,這樣的話能夠讓更多的人去體會到旗袍的魅力。

『叄』 請問旗袍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旗袍改自滿族婦女服裝(旗服)。區別於沿襲了3000多年的漢服服制,清朝三百餘年的中國女裝以旗服為主流。 陳好旗袍照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開始領悟到「曲線美」,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但這並非一帆風順,於是中西文化沖突的「拉鋸戰」,便被縫在旗袍上。(1)旗袍表現曲線美二十世紀初期,盛行「旗袍馬甲」。也就是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一九二六年,短襖和長馬甲合二為一,成為現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後兩年,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圍繞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長,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展開「較量」。(2)開衩時高時低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到輿論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旗袍長度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在傳統與現代、維護傳統的「善」與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來越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脫離原來的樣式,變得經濟便利、美觀適體。(3)文革也革旗袍的命但是,從五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期,旗袍被說成「四舊」、「封、資、修」。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出國訪問穿了一身旗袍,在「文革」中竟成了一大罪狀。中國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思想大解放,原來單調的黑、灰、藍色被五彩繽紛取代。消失三十餘年的旗袍又重新穿在愛美女士的身上。這時人們主要推廣海派旗袍。

『肆』 有國服之稱的旗袍是從什麼婦女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有國服之稱的旗袍是從(滿族婦女)的服裝演變來的。

旗袍一開始是八旗婦女日常經常穿的長袍,是後世旗袍的前身。在嘉慶年間,滿族女子經常仿效漢族婦女的穿著打扮。到了清朝末年,漢族女子也慢慢的仿效滿族的裝束。滿漢兩族女子的服飾逐漸交融,使兩個種族之間的服裝差別日益減小,這就逐漸開始了旗袍的演變。在洋務運動的口號之下,大量的留學生到國外學習,於是開始出現了西式服裝。

西式的審美也對女子的服裝產生了一些影響,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審美逐漸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式服裝旗袍。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之下,封建王朝被孫中山推翻,西式服裝受到了百姓的大力歡迎。辛亥革命打破了百姓思想禁錮的閥門,逐漸放棄了封建王朝中的苛刻禮教,打破了服裝上的種種限制。旗袍也逐漸從貴族女子走向平民百姓,新式旗袍逐漸形成。

具體介紹

改革讓人們的思想得到了開闊,上海掀起了一陣女權運動,人們希望能夠打破生活上的陳規陋習,在服裝打扮上也得到了很多體現。旗袍最開始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在女子的身上,後來馬甲逐漸成為有效的樣式,這也就是旗袍的雛形。上海女子主要是旗袍流行的主要帶動者,當時女學生受到了文化的沖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帶動了社會名流穿旗袍。

旗袍是中國的象徵,是一種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一種代表。清朝的旗袍並不開衩,後來在旗袍縮短袖子的時候也開始慢慢開衩。傳統的旗袍是一條直線,還有著非常高的硬領。30年代初期旗袍的腰身開始逐漸收縮,女性的曲線逐漸被展露出來,後來成了無領旗袍。新式旗袍的出現是人們的思想不斷開化的一種表現,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可以很好的展現女性的美。

『伍』 旗袍在我國屬於傳統文化,你覺得旗袍應該每個人手裡都有一件嗎

女生一定要有一件妖嬈的旗袍,這樣就能夠展現自己的美麗。旗袍不僅是傳統特色的女性服飾,而且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女生。想去參加婚禮,穿上旗袍就會特別有氣質,媽媽在嫁女兒的時候就會選擇穿紅色的旗袍,這樣就會有端莊優雅的氣質。孩子在高考的時候媽媽也會穿上旗袍,寓意是旗開得勝,希望孩子可以獲得好成績,在小編看來,旗袍也能夠把自己打扮的完美精緻。

三、總結。

媽媽們穿旗袍都是有特色的,到了不同的年齡,花色也不要選得太復雜。看到明星穿旗袍可謂是有了精髓,所以也不要去盲目的模仿,會惹出笑話。穿旗袍的時候要把自己的頭發弄得相匹配,不然就會感覺非常的突兀。旗袍的妝容也要仔仔細細的研究,一定要跟自己匹配上。旗袍主要是有優雅的氣質,一定要學會拿捏,要求女生一定要瘦下來。

『陸』 旗袍的發展演變,你知道的有多少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很多人都會產生誤會,就是旗袍是滿人的袍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滿人的袍子在清朝統治漢人的期間穿的那個我們現在為了區別概念我們叫它「旗裝」。那麼現代旗袍其實並不是從旗裝轉變過來的而是從長衫轉變過來的。旗裝是長袍加馬甲,然而漢女穿的是兩截式的,上面是衣服下面是裙子裹著小腳。

1919年五四運動是旗袍的重大轉折和革命。早起的旗袍和那時男人的長衫是相似的,這個時期女人穿早期長衫的旗袍是為了和男人一起搞革命的,所以並不是從旗裝開始的,這里著重的說一下這個時候的旗袍是最早期的旗袍,也可以看做是五四運動的直接產物。
1926年我們可愛胡舍先生在中西女塾畢業典禮上做了著名的大奶奶主義演講,隨後天乳運動蔓延全國。這個時候女人頭發剪了、不裹腳、不裹胸了。思想觀念變化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審美觀的變化,大都會的女性開始破天荒的強調女性的線條美。這個時候的旗袍開始逐漸吸收了歐美女服的特點突出胸、腰和腿的曲線,完全配合中國女性解放的身體面貌迅速的遍及了全國。

『柒』 旗裝與旗袍有哪些區別

  旗裝寬肥內斂,旗袍收身奔放提及旗裝和旗袍,很多人會說,它們是一回事,沒什麼區別。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它們不僅有區別,而且區別還很大。旗裝,又被稱為旗服,是中國滿族的傳統服飾。它形成於17世紀初,當時努爾哈赤已將各部女真統一,並建立了後金,推行了八旗制度,因此滿族人被稱為旗人,而滿族人所穿的服裝又被稱為「旗裝」。
  由此可知,旗裝是由滿族人發明、設計、製作並穿用的。旗裝是清朝人關後八旗人士的服裝,不僅僅用來禦寒、保暖、美體,同時它也是區別人的身份等級的象徵,因為旗裝並非人人都有資格穿。在努爾哈赤時期,旗裝屬於宮里的禮服,是上等人的專有之物,只有宮里的皇太後、妃、格格及其貼身丫鬟才能穿,而宮中普通丫鬟、傭人根本沒有穿旗裝的資格。
  因此說,在當時旗裝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旗裝的工藝非常復雜,是歷朝袍服所不及的。盤金滿綉在歷史服裝中可稱之為「最」。為表現顯赫的地位和富貴的身價,一般旗裝綉花圖案面積可佔百分之七十,工藝之重超乎尋常。而且,宮廷旗裝會按官品等級選擇高檔華貴面料,如緞、綃、綢、紗及剪絨織物。
  在旗裝上,男裝和女裝區別很大。男子的旗裝,通常結構和樣式都較女子的旗裝簡單,主要是組成部分為圓領、大襟、窄袖、四面開禊、左衽、帶扣絆、束帶。而女子所穿的旗裝,是直立式的寬襟大袖長袍,下擺及小腿,也外有綉花紋飾,樣式既美觀又大方,但其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這也是它與旗袍的明顯區別之一。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它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在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裝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合具象。在現在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義。
  旗袍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不屬於漢服體系。以後,上海、北京等地的年輕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雖然旗袍改於旗裝,但並非旗裝,二者有著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區別一:旗袍代表著奔放,開省收腰,盡情展現了女性的體態和曲線;而旗裝則代表著含蓄,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
  區別二:旗袍通常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而旗裝通常內著長褲,在開叉處只能看見綉花的褲腳。區別三:從面料上看,旗袍的面料通常比較輕薄,印花織物相對多一些,裝飾也非常簡單;而旗裝的面料則通常比較厚重,多是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裝飾也比較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