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褶子怎麼收
擴展閱讀
裙子寬肩帶怎麼打結 2025-01-11 15:39:35

旗袍褶子怎麼收

發布時間: 2024-11-09 00:46:55

A. 裙子裁剪

求 啊百褶裙的裁剪圖以及製作方法
一) 布料的絲綹

所謂褶襇加工,就是利用高溫和高壓來進行壓褶,並且能讓褶子半永久地保存。

由於要用高溫和高壓,所以,如果布料的絲綹是彎曲的,那麼壓出來的褶子也是彎曲的,制出來的產品就會變形。

通常布料的製作過程是往縱絲綹里織入橫絲綹,製成胚布,然後再進行染色和整理加工,通常在最後的整理過程中絲綹發生彎曲。

絲綹彎曲度的允許范圍是3%(幅寬150cm的話,就是4.5cm),在此范圍之內的話,我公司就可進行壓褶加工。

(二) 褶襇加工製品的裁剪

A. 一般情況下對大多數的布料是取其縱絲綹,這樣就可減少絲綹彎曲所造成的影響。所謂取縱絲綹,就是把縱向作身長。如果是裁條裙子的話,就有縱向裁2片和縱向裁1片後再取一半,或者裁1片後再取三分之一等3種方法。

B. 如果絲綹正常的話,也可橫向裁剪。

C. 直角裁剪

其代表產品有風琴型褶襇的裙子,裙子下擺伸展開時,非常華麗優雅。

裁剪時以直角邊的45度位置為中心,以縱絲綹和橫絲綹為兩邊。

但是,還要選擇布料。過於柔軟的布料,就不能使用。原因是布料自身的伸展性能良好,會使壓好的褶子發生彎曲變形。

由於產品自身的伸展性,會使前後中心位置的褶子伸長(身長變長),並使周圍的褶子向兩邊彎曲。

通過以下的方法,可大致判斷出該布料能否利用直角裁剪來加工。

A. 按100cm X 100cm的大小裁下布料,然後測其對角線的尺寸。

B. 提起布料的一角。

C. 再測量其對角線的尺寸。

D. 比較A,C的測量結果。

E. 如果比較的結果差5cm以上的話,就會使壓好的褶子彎曲。

如果在預先知道會有些許彎曲的情況下進行生產的話,我們建議應把底邊的加工放到最後。(拷邊和卷邊)

(三) 可用於褶襇加工的材料和不能加工的材料

在(一)里曾經介紹過,褶襇加工就是利用高溫和高壓,還有布料所具有的特性來進行加工。這個特性就是熱可塑性。熱可塑性是指固體在受熱後變軟,再用些外力就能很容易地使它變形,冷卻後,形狀就固定下來的特性。

具有這一特性的有滌綸和樹脂等的合成纖維,或者至少含有以上成分65%以上的混紡物。

相反不具備此特性的材料,就是所謂的天然材料。毛和絲等的動物性纖維,綿和麻等的植物性纖維,還有人造絲(再生纖維),尼絨(不耐熱)等。

但是,毛料織物例外,可用SIROSET加工法來加工。

以上所說的只是部分情況。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要求客戶提供1米左右的布料用於做實驗,來判斷此布料是否可用。

AC褶(風琴型,製作裙子)

(一) 整圓(PT-80) 54褶(前)+54褶(後)=108褶

模具長100cm

從圓的中心開始,根據腰圍和身長的尺寸剪裁,身長要包括腰的車縫預留量、卷邊和拷邊的預留量。前後中心線為橫絲綹,兩邊為縱絲綹。

通常從圓的中心到腰線的距離是15、16cm,所以,如果是150cm幅的面料的話,它的最小用量是59+59+16+16=150cm,卷邊部分減掉5cm,剩下54cm(製成品身長為52cm)。如果取其最大用量的話,身長可做到95cm。

腰帶等附屬物的布料用量,必須用裁剪紙才能確定。

(二) 半圓

褶襇數量有以下幾種:

24褶(12褶+12褶)

28褶(14褶+14褶)

32褶(16褶+16褶)

52褶(26褶+26褶)

以上為2條裙子的身片用量

腰帶等附屬物的布料用量,必須用裁剪紙才能確定。

(三) 直條型AC

褶子寬幅有:1.0cm, 1.3cm, 2.0cm, 3.0cm 。

由於腰、臀、底邊的褶寬都是相同的,所以褶寬是越小越好。

裁剪要延著橫絲綹裁。

通常裁剪方法如圖,裁6片做5條(底邊長為180cm左右)。

部分壓褶

經常用於部分壓褶的褶型是由SP、BOXP、ACP等3種組合而成。
做裙子應該怎麼剪裁?
1、腰部不打褶的。如果是360度的圓裙,就可以用紙畫一個圓(根據你要的裙子的長度確定半徑),然後從圓心畫個小圓,剪掉。小圓周長等於腰圍。

2、然後把紙樣對折2次,剪開成4份(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剪成6或8片),加上縫份。然後就可以鋪在布上劃線,剪裁,另加腰頭。如果是做720度的圓裙就用紙畫兩個同樣大的圓,然後從中心剪掉小圓,小圓周長為1/2腰圍。兩個紙樣完全一樣,對折2次,剪開成8片。加上縫份就可以鋪在布上劃線裁了。

3、裁時直裁與斜裁都可以,45度斜裁裙擺會出小波浪也很好看。千萬注意必須在紙樣上畫經紗線,以確定是直是斜每一片都得完全一致。千萬不要有直有斜,那樣裙子在洗過以後就能看出來怪怪的。
旗袍裙裁剪圖
裁剪是一件衣服的靈魂 很多衣服合適並且美觀都與完美的裁剪密不可分,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不僅要設計出更多時尚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要裁剪得當,才能將設計圖上的服裝完美的展示出來。

旗袍是相對於晚禮服來說設計圖比較好畫的一款,但是對於裁剪要求卻很高。一張詳細的旗袍裙裁剪圖能夠給裁剪師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更加體現出這件衣服的靈魂。

裁剪的注意事項 一件衣服的裁剪一定要與穿著者的身材相得益彰,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一定要將穿著者的身材尺寸精確測量,尤其是對於旗袍裙這種注重身材的服裝來說尤為重要。正如圖中所展示出的各種款式的旗袍裙裁剪圖所示,不同的身材適合不同的款式,而不同的款式又有不同的裁剪方法,通過旗袍裙裁剪圖可以讓喜歡DIY的朋友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怎樣去進行剪裁,細致到每一片布料的裁剪,而這些都與成品有很大的關系。

裁剪的方法 有了旗袍裙裁剪圖,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去進行布料的裁剪,但是在裁剪的方法上也是一件精美的旗袍裙所必要的步驟。裁剪時首選要區分布料的正反面,並將畫粉畫在布料的反面;同時在裁剪時要注意布料的不同,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裁剪方法。

同時裁剪時要先裁剪主件,其次是副件,而後是袖子,最後是零部件,按此順序可更好的節約布料。同時裁剪的畫線一定要橫平豎直,這樣裁剪出來的旗袍裙才會更加精巧細致,更有品質感。


連衣裙裁剪圖 怎樣快速學裁剪連衣裙
對於女生來說,縱然夏日炎炎,但總是會保持連衣裙季節的好心情,一款獨特唯美的連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搶鏡的最好方式,而自己親手裁剪製作的連衣裙則會更加符合起身的氣質,從而彰顯心靈手巧的藝術氣息。

無袖的長款連衣裙, 是連衣裙中的經典款式。 主體結構特徵為:上半身為合體型,下半身為A字型. 前身按黃金分割律進行公主線分割,並在前腰節位置加規律褶襇裝飾,後身肩部加育克分割,服裝整體效果樸素、端莊、又不失變化。

1.腰部規律褶設計與操作。 腰部規律褶的操作方法,通過對面料反復折疊收緊形成有疊加效果的立體褶紋,比較有韻律感和立體效果,可用於強調局部立體造型。

2.前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 公主線指服裝上的縱向分割線。

公主線通常切割人體起伏最大的縱剖面,公。要把側胸省轉移隱藏到公主線里去.腰部規律褶設計與操作、端莊,一款獨特唯美的連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搶鏡的最好方式,直接操作衣片就行。

前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前腰省為基礎定位、貼體形公主線服裝一定要收胸省。 2,其上端定於肩線中部。

3,因為橫向的側胸省線條會干擾公主線的視覺美感,下半身為A字型。 無袖的長款連衣裙,若是袖公主線,但又能獨立造型成其為領。

若是肩公主線,沒有領片。 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後腰省為基礎定位,其上端應定於後袖窿上視覺效果較美的任意點、又不失變化,而自己親手裁剪製作的連衣裙則會更加符合起身的氣質。

無領具有輕便,可用於強調局部立體造型,公主線的視錯效應能夠突出人體的修長感,後腰省通過腰部的二等分點,因此,從而彰顯心靈手巧的藝術氣息。 1,服裝整體效果樸素。

腰部規律褶的操作方法.領型介紹 無領,後身肩部加育克分割,上端定於前袖窿上視覺效果較美的任意點 ,在立體裁剪中一般在人台上用標示線在人台上做出標示, 是連衣裙中的經典款式、苗條感. 前身按黃金分割律進行公主線分割,並在前腰節位置加規律褶襇裝飾,後腰省通過腰部的二等分點,因此在操作時。公主線通常切割人體起伏最大的縱剖面。

主體結構特徵為、簡潔,是女裝中的重要結構線:上半身為合體型。但公主線不應與才側胸省並存。

公主線的美感來自人體曲線的起伏 對於女生來說,並應打後肩省、有時代感等特點,比較有韻律感和立體效果,通過對面料反復折疊收緊形成有疊加效果的立體褶紋,但總是會保持連衣裙季節的好心情,合體:只有領窩,縱然夏日炎炎.前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求得造型中的平衡美、隨意自然。無領領型在所有領型中最簡單,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前中線為對稱軸左右對稱的領型。

公主線指服裝上的縱向分割線。
斜裙怎樣剪裁
一、斜話的裁剪L.必要條件:裁剪斜裙時需要知道三個必要條忙,如嗄臣(w)、裙長(L)、諸:E數(N)——根據面料和斜裙的款式而定在保證疆蜀和裙長不變的情況,可以通過改變腰線的曲度來增加或減裙擺的大小,應注意均是腰口曲線要圓順,這咩可以使裙擺渡浪形褶分配得更均勻,造型更佳。

2任意擺角斜裙的裁剪我們知道弧長與半徑的關系是W=M.式中w——弧長,這里我們把弧長看成是裙子的腰圍;一半徑。即裙嗄的開深半徑,——弧長w所對應的圓心角。

即裙子的擺角(為方便起見,角用弧度來表(裙腰*覓35L)圈1)元,半徑r=wl/d;w——腰已矩,只要確定了裙子的擺角a就能求出裙腰的開深半徑三公式可以看呂.當腰圍w一定的情況下,裙腰徑r與裙子的擺角成反止:,w、r、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3特秩擺角斜裙的裁剪最肯見的是2/3、、2特殊擺角均斜裙,現以擺角為即半圓裙為例,諸腰半徑為r=W/n=W/=W/314。

一般素色面料和花色圖案面料做兩片裙,每片對應的擺啟為n/2,如圖2所示。剪裁時將面斟OA為折線對折(~/4),以0為圓心,分別以r和r4-(L一3.5)為半圈2徑畫弧即可如圖2所示如用條格面料,一般做4片裙,每片諸擺角為/4,兩側邊為直絲秉[橫絲,前後甲心為斜絲,裁剪時應注意前後中0、兩片需對條對格,對台後應呈」字型或V」字型對稱。

如圖3所示。二、斜裙裁剪後的修正L修三底擺在斜裙裁剪排料過程中會遇到直絲、橫絲和斜堂蛇問題,由於斜絲部位伸縮性強,布料本身和毹作過程中均會產生不犀程度的斜拉伸,造成裙下擺參差不齊,一21一盥v型A型前中心前中心田3著效果。

3.修正側縫兩片裙側縫耐車縫時.下擺易出現向外翹角.影響裙子的造型,因此兩例擺縫應修進2~3影響外觀質量和穿著效果,因此需厘米,如圖4所示。進行修正。

(1)直線郎位幾乎沒有伸長量,橫線部位伸長量很小,正斜絲部位(裙片前後中心)伸長量最大,相應下擺的減短t也應最大,約為O.02L~0.04L.並逐步過渡到兩側的直絲(經向)和橫絲(緯向),如圖4所示。減短t的大小應根據布料的懸垂性和織物的疏密程度靈括掌握.一般懸垂性大的布料減短量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2)懸垂性比較大的布料把腰口懸掛2~4天等布科伸長量自然伸開.基本定型後再重新修剪.如圖5所示。(3)先緔好裙腰,1測量裙下擺與地面的平行距離,一周定l5個以上標記,根據標記修正下擺,如圖6所示。

2修正後片腰口裙子後片腰口一般比前片開深1~L5厘米。然後與兩側腰口畫順.如圖4所示。

否則後腰口多餘量要起橫褶,影響穿一22—4.條格面料宜做4片裙,前、後中縫為正斜絲,容易向下懸垂而伸長,車縫時也易拉伸而外凸,因此應裁進O.5厘米左右.下擺處減短0.02L~0.04L,如圖7所示。5.裁剪時還應注意事先將裙腰尺寸比實際腰圍尺寸減小l~2厘米,裝腰時把腰口弧線均勻拉伸1~2厘米.使之與嗄頭面長度相吻合,這樣可以增加斜裙下擺的波浪狀態.以取得良好的造型和穿著效果。

田5田6前後心002L一0L田7以上幾個方面注意到了.裁剪製作出的斜裙定會更加美觀凜亮.表現出少女們青春的風采。,代硪閽俯}f艮願群整理摸馬永宏一/這里通過圖片分別舟紹駝背體體型,0型腿、x型腿體型,以及幾種綜合性缺陷體型的樣板技巧處理。

圈l是輕度駝背體的榭面。駝背體全身無厚實感,脖頸和背部向前傾斜.後面脖頸位置向前伸.肩胛盲|I舅O8d,l切開田2仫∥rJ1』「1Lr●,●。

B. 真絲衣服洗過後有很多褶皺怎麼辦

去皺方法

真絲服飾的抗皺性能較化纖物稍差,故有「不皺不是真絲綢」之說。

1、熨燙時將衣物晾至七成干;

(2)旗袍褶子怎麼收擴展閱讀:

洗滌方法

水洗:真絲服飾屬蛋白性嬌嫩保健纖維織造而成,洗滌不宜在粗糙物品揉擦和用洗衣機洗滌,應將衣物浸入冷清水中5——10分鍾,用專用真絲洗滌劑合成低泡洗衣粉或中性肥皂輕揉輕搓,(假如是洗滌絲巾這類小件織物,那麼用好一點是洗發水同樣可以),塗色真絲服飾在清水中反復漂洗即可。

晾曬:真絲服飾洗滌後不宜日曬,更不宜用乾燥機熱烘,一般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容易使真絲織物泛黃、褪色、老化。所以真絲服飾洗滌後不宜絞扭去水,應輕輕抖開,反面向外攤晾,晾至七成干再熨燙或抖平。

熨燙:真絲服飾的抗皺性能較化纖物稍差,故有「不皺不是真絲綢」之說。衣物洗滌後如起皺、需要熨燙才挺括、飄逸、美觀。熨燙時將衣物晾至七成干再均勻地霧噴清水,待3—5分鍾再燙,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50°C以下。熨斗不宜直接按觸綢面,以免產生極光。

保藏:保藏真絲服飾,對薄型的內衣、襯衣、褲子、裙子、睡衣等,先要洗滌干凈,熨干後再收藏。對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裝、襖面、漢服、旗袍要用乾洗法洗刷干凈,熨平為止,以防止發生霉變、出蛀。經過熨燙,還可以起到殺菌滅蟲的作用。同時,存放衣物的箱、櫃要保持清潔,盡量密封好,防止灰塵污染。

保養方法

1、洗滌時在30度以下手洗,而且要把衣服翻過來洗,如果用滴了幾滴香醋的水浸泡一下

這樣洗出來的真絲衣服柔軟又光滑;

2、洗滌時不宜用鹼性洗滌劑和肥皂洗滌,洗後應選擇通風處涼干,避免破損絲質衣服的

手感及色澤;

3、汗濕後的真絲衣服要馬上洗滌;

4、不要將真絲衣服掛在堅硬的金屬鉤上防止綢面損傷;

5、真絲不穿時,不宜放樟腦丸,否則容易脆化;

6、熨燙溫度以100度為宜,最好墊上襯布

C.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如下:

工具/原料:剪刀、棉布、針線、縫紉機、尺子、水消筆、大頭針、拉鏈、包邊機。

製作步驟:

1、畫好紙樣,剪下來前片

2、後片

3、按照紙樣裁布

4、裙片

5、袖子,領貼可以不用加

6、前片的小舉虧片向內折邊,熨燙後走一道線

14、從剪頭所示的交界點開始,到另一邊好答銀的交界點結束,縫合兩邊向內折後熨燙,然後對折。兩邊要相差一毫米。短的一邊先和衣服正面相對縫合,包住後再縫合另一邊,在多出來的一毫米縫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線跡。

15、用另一件衣服的圖片說明反面縫合時,針是緊靠著正面邊緣縫合的。製作做盤扣的帶子,2.5㎝寬,三折,再對折縫住;

16、製作盤扣

17、縫在合適的位友宴置

18、完工,熨燙。

D. 旗袍穿上之後腰部有褶子是小了嗎

不是旗袍小了,是你瘦了
旗袍(qipao)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新中國成立後,旗袍在內地漸漸被冷落。80年代,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帶來的影響,旗袍逐漸在內地復興,並於1984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E. 改良旗袍裙子有點緊 把前面的褶拆了呢還是把後面的褶拆了好

拆後面比較妥帖,既然是改良的最好再是去選一塊同色的蕾絲花邊,縫進拆開的褶裡面,形成一個可自然撐開的褶皺,既穿得進裙子,又顯優雅之風

F. 穿旗袍後背起褶子什麼原因

裁剪尺寸有問題。
穿旗袍腰部後面打皺是因裁剪尺寸有問題,可以細量腰部尺寸,做修改即可。不過後面打皺更修身突出腰枝增加美感。

G. 鏀硅壇鏃楄嶈兏鍥村皬浜嗚兘鎶婅ざ瀛愭斁寮鍚

涓嶅彲浠ャ傛敼鑹鏃楄嶈佸壀鏄鍒氬垰濂界殑錛屾病鏈夊氫綑鐨勫竷鏂欒繘琛屾斁寮錛屾墍浠ユ敼鑹鏃楄嶈兏鍥村皬鏈濂界殑鍔炴硶鏄鎹涓涓灝虹爜銆

H. 古代服飾中的褶是什麼袴褶和短褐區別是什麼

其中主要的還是蟒,帔,褶子和開氅。先說蟒,現在有的人因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寫成了莽。這兩個字都可以用,書上都見過。為什麼叫作蟒呢?京劇是產生在封建社會的。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唱戲的扮演皇帝,當然必須穿龍袍,可是又不敢直接叫龍袍,就改名叫蟒袍。蟒袍這個名稱,現在也就延用下來,簡稱作蟒。蟒是帝、王、將、相所穿的禮服。一般都是在朝賀宴會的時候,或者是在辦公事的時候,也就是說在比較嚴肅的場合穿用的。蟒的式樣是圓領,大襟,長度一般可以拖到腳面,袖子是很寬闊,肥大的,按照京劇的傳統在袖口上帶有水袖。蟒都是用緞子做成的,上邊用金線、銀線,或彩色線刺綉成各種圖案。蟒袍的圖案主要是龍形的圖案。皇帝穿的蟒綉有團龍圖案,或者是散龍圖案,散龍行話叫龍,圖案比較鬆散。團龍的圖案比較嚴謹,圖案化的程度更強一些。皇帝穿的龍袍,一般是綉五個龍爪。其他角色像王爺,元帥,大將,宰相等穿的蟒都是綉四個龍爪,這在過去是有嚴格區別的,現在我看也沒有這么多的講究了,龍爪的數目也不太固定了。除去龍的圖案以外,蟒上還綉有環形的雲彩、日、月,或海水、浪花這樣一些圖案。海水、浪花的圖案,內行叫作海水江涯,或作海水江牙。蟒袍給人的感覺是光華燦爛,庄嚴富麗。蟒和靠,都是很復雜,很精巧的刺綉,本身就是很華美精緻的手工藝品。 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黑的,紫的,粉的,還有秋香色,就是黃不黃,綠不綠的那種顏色。蟒的各種顏色,都有各自的意義,哪一類的人穿什麼顏色的蟒,都有大致的規定。這些規定自然沒有什麼科學的根據,但是多少年來約定俗成也就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了。黃色的蟒分為兩種,一種是淺黃的平常叫正黃、明黃,這祥的蟒專為皇帝穿用,凡是皇帝、國王一類角色都穿淺黃蟒,其他別的角色是不能穿的。另一種是深黃色的,或是杏黃色的,這種蟒是親王、太子一類角色穿用的。例如在「楊家將」的戲里常見的八賢王(趙德芳),就穿杏黃色的蟒。後來范圍又擴大一些,有些老將,比如黃忠,因為他姓黃,所以也讓他穿黃蟒、黃靠。紅蟒是表示庄嚴端重的色彩,是地位僅次於皇帝的王侯、宰相,或者元帥、欽差大臣,或者是駙馬這樣一些角色穿用的。如在三國戲里的曹操、劉備,還有如韓信這樣的元帥,做駙馬的陳世美、楊四郎等角色,就穿紅蟒。綠蟒是表示威嚴英挺的色彩,所以一般是由扮演較高級的武職官員的角色穿用的。穿綠蟒最典型的人物(跟後邊所說穿綠靠的意思差不多)是關羽。由於關羽穿綠蟒,其他勾紅色臉譜的角色,也都穿起綠蟒。例如《收關勝》里的關勝、《八蠟廟》里的關泰,這些姓關的勾紅臉的角色,都穿綠蟒。還有《斬經堂》的吳漢,從前吳漢的扮相是勾紅臉,表示他的忠勇剛正,後來吳漢不勾紅臉了,改為素臉,但是仍沿舊例穿綠蟒。穿綠蟒的大都是武人,文官穿綠蟒的比較少。可是有些戴紗帽的,似乎是文官,例如《二進宮》的楊波,他雖然戴著紗帽,但他的職務是武官性質。楊波是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就是類似所謂國防部副部長之類的官職,帶有武官性質,所以他也穿綠蟒。還有《審頭刺湯》里的陸炳,也戴紗帽,好像也是文官,實際上他的職務官銜是錦衣衛的指揮,也是武官,所以他也穿綠蟒。由此可以說明,在傳統戲里,某一個角色,穿什麼顏色的衣裳,跟他的身分、職務以及性格特徵等都有連帶關系。 穿白蟒的大都是少年英俊的人物,例如周瑜、呂布、馬超等等。另外還有一些雖然上歲數、戴鬍子的角色,可因他年輕時曾經是瀟灑、英俊的,這類人物例如岳飛、楊六郎(楊延昭)等,這些人雖然上了歲數,可給人的感覺、印象還是很瀟灑清秀的,所以他們也穿白蟒。還有一些個別的白鬍子的大臣,也穿白蟒,例如全部《秦香蓮》的王延齡,有的演員就穿白蟒。另外遇到某種特定的情節,例如按照我國民族習慣戴孝是穿白色的,所以像《連營寨》的劉備,《造白袍》張飛,由於給關羽戴孝,所以他們都穿白蟒。女蟒也是這樣,如《祭江》里的孫尚香給劉備穿孝,所以也穿黑蟒的一般是性格比較粗魯、剛猛的角色。而且穿黑蟒的多半是花臉,都畫著黑色臉譜,表示臉上漆黑,為了配合他的臉譜也穿黑蟒。例如包拯、張飛、項羽、尉遲恭等,這些臉龐比較黑的人,都穿黑蟒。紫蟒的應用范圍跟紅蟒差不多。可是穿的人的身份比較低一點,使用的范圍也更廣一點。粉紅蟒一般是俊雅的小生穿的,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龍,有些戲里的周瑜,都穿粉紅蟒。還有一種穿用較少的秋香色的蟒。就是綠色里加黃的,象秋天落葉顏色的蟒,一般都是老年戴白鬍子的高級官員穿用的。例如《徐策跑城》的徐策、《甘露寺》的喬玄,都穿秋香色蟒。 上面說的是男蟒,還有女蟒。女角色穿的蟒,跟男蟒式樣是一樣的,尺寸比男蟒短一點。下身系裙子,外邊罩著蟒。一般的肩膀上加罩雲肩。女蟒的顏色比較少,只有黃蟒是皇後專用的,紅蟒是王妃、貴夫人穿用的。秋香色的蟒是老年的貴夫人(一般由老旦扮演)穿用的。女蟒的刺綉和花紋,一般是丹鳳朝陽,不綉龍的圖案。丹鳳朝陽再加上日、月、海浪、水紋這樣一些圖案。女蟒還有一種用處,有時由男角色借用。有些以打家劫舍為主,佔山為王的草頭王(如程咬金),或者神話劇《水簾洞》里的猴王孫悟空,他們雖然是男角色,可是穿女蟒。他們穿上女蟒以後,特別短,頂多也就到膝蓋上下。這是暗示他們不是正統的帝王,實際上是增加他們的滑稽感,上邊很嚴肅下邊卻露著兩條腿,看上去形象很滑稽。這是女蟒特殊的用處。 除去蟒以外,還有從蟒派生出來的兩種袍服,一種是官衣(主要是男性角色穿用,女性角色穿官衣的不多),一種是專為女性角色穿的宮衣,又叫宮裝。宮衣是給一般低於將相的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這里我們要強調一下,蟒和官衣、宮裝都是禮服,下邊要講的其他服裝是便服,這在穿用的時候持別要小心注意,尤其是新編歷史劇,在穿戴方面不太講究,容易引起誤解。一般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叫作官衣,它的式樣基本上跟蟒一樣,也是圓領大襟那些樣式。不同的是它全身都是用素緞子製作,在緞子上不綉那些龍啊、雲啊之類的圖案。唯一的圖案就是在胸前和背後綉一塊方形的圖案,這方形圖案,名字叫「補子」,「補子」本來是在明朝和清朝時代區別官員的級別和職務的一種標志。按照清朝的制度,文官是用禽鳥的圖案。一品至九品規定的圖案是:一品綉仙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大雁,五品綉白鵬,六品綉鷺鷥,七品,八品綉鵪鶉,九品綉練雀。武將是用野獸的圖案,一品至九品規定的圖案是:一品綉麒麟,二品綉獅子,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七品綉彪,八品綉犀牛,九品綉海馬。而且哪一等品級用哪種補子,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亂用。在生活里是這樣規定的。可是京劇的服裝並不是照搬生活的原來面貌,所以現在舞台上官衣的補子已經沒有什麼分別,沒有那麼多的圖案、花樣,只是綉一種象徵性的標志,說明是較低級官員穿的禮服就夠了。官衣有很多種顏色,有紅色的,有藍色的,有紫色的,有古銅色的,還有黑色(即青色)的。穿紅官衣的地位,一般比穿藍官衣的稍高一點,例如《玉堂春》「會審」一場,兩邊坐的官兒,一個穿紅袍,一個穿藍袍,這穿紅袍的官就比穿藍袍的官略為高一點。在京劇里,初中狀元或進士的人,都穿紅官衣,例如《御碑亭》里的王有道和柳生春,《連升店》里的王明芳,在考中進士以後,就都穿紅官衣。一般的縣官都穿藍官衣。例如《法門寺》里任郿鄔縣知縣的趙廉,《捉放曹.公堂》里任中牟縣縣令的陳宮,就都穿藍官衣。穿青官衣,也就是黑官衣的職位是最低的,一般的大官僚家看門的門官,或是管理驛站的驛丞官就都穿青官衣。有的時候,這青官衣的前後心連補子都沒有,光是這么一件素官衣。官衣基本上都是文官穿的,沒有武將穿的。可也有少數例外,例如《牛皋下書》里的牛皋,就穿著官衣。因為牛皋雖然是武將,但是岳飛派往金營下書的特使,他執行的是文官的職務,所以也穿著官衣。這屬於一種特殊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武將被解除了武裝,例如《戰宛城》里的張綉,他向曹操投降了,不能再穿武裝了,所以他也穿官衣。再有像《古城會》里的張飛,張飛雖是武將,可是在這出戲里,他必須向關羽賠禮道歉,要特別表示謙虛有禮貌,所以他也穿官衣,這些都是特殊的例外。至於女官衣雖然也有,但用處很少。女官衣和男官衣的樣子相同,只是尺寸比較短,穿用時下邊也穿裙子。例如《樊江關》里的老旦(柳迎春),她捧著聖旨上場的時侯,就穿著秋香色的女官衣。另外女官衣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由男角色穿用。前面說過,程咬金、孫悟空之類的角色,是穿女蟒的,也正象女蟒一樣,女官衣也由一些男角色穿用。有一出戲叫《五花洞》,戲里有個縣官叫胡大炮。這胡大炮是武大郎一樣的矮人。《五花洞》的劇情是說一個妖精變了一個假的武大郎,所以這個戲里有兩個矮子,一個真武大郎,一個假武大郎。為了配合這兩個矮子,所以縣官胡大炮也設計成個矮子。因為一般的官衣比較長,所以就給胡大飽穿上了女官衣。扮演矮子在舞台上要蹲下身子,彎著兩條腿走矮步,穿著女官衣,走起矮步來比較方便。還有一出戲叫《小上墳》,裡面的男主角是個丑角,叫劉祿景,他不是矮子,可他也穿女官衣。為什麼呢?首先是增加他的喜劇色彩,更主要的是因為這出戲里有很復雜繁難的舞蹈動作,如果穿一般男官衣,他舞不起來,很多強烈的節奏感出不來,而且有許多走矮步的身段,也沒有辦法施展,所以劉祿景也穿一身女官衣,這樣處理主要是為了便於他表演。因為這樣,有許多觀眾誤認為劉祿景是一個反面人物。劉祿景確實是個喜劇形象,可他不是反面人物,只是為了表演的需要,才把他處理成一個滑稽形象。這也是女官衣的一種特殊用處,凡是穿蟒和官衣的,大家注意,腰裡必須圍著玉帶。因為這些都是禮服,圍著玉帶以表示其嚴肅和鄭重。 女角色的禮服除了女蟒以外,還有宮衣,也叫宮裝,是王妃和公主們穿的禮服。宮裝或宮衣的樣式跟女蟒差不多,不同點是女蟒的底襟下邊什麼都沒有,跟男蟒一樣是很齊整的。宮衣就不一樣了,尺寸比女蟒長一些,從腰部開始,底襟周圍綴有很多五色綉花的飄帶,非常漂亮,還有一些色彩鮮艷的穗子,顯得比女蟒鮮艷華麗。穿女蟒的人經常是在一種庄嚴隆重的場合,穿宮衣的則是在一種比較隨便閑適的場合。宮衣雖然也是禮服,可是不如女蟒那樣庄嚴隆重,所以除了王妃、公主穿宮裝,神話劇的仙女也穿宮裝,因為她們都是華麗、漂亮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楊貴妃,在《貴妃醉酒》剛一出場的時候,為了顯示她是一個貴妃,很威嚴,很莊重,所以穿女蟒。等到喝醉酒以後,她的情緒非常興奮,也比較活潑,比較浮動,所以她就換了華麗的宮裝。這樣是為了適應她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她的服裝和表演與人物心理的變化就結合起來了。 以上所說的蟒,官衣,宮衣都是上層人物從帝、王、將、相到一般官員所穿的禮服。還有些武將,在上朝或辦公的時候,不是打仗的時候,他也穿著蟒。武將穿蟒還有一種穿法,就是里邊穿著靠,穿著鎧甲,外邊罩著蟒,為了表示他是武人,所以掖起一隻袖子,露出里邊的鎧甲。這樣一隻胳臂披著鎧甲,另一隻胳臂則是穿著蟒的袖子,這種穿法,有一個專名詞,叫襲蟒。襲字音學,還有一種寫法叫褶蟒。意思是說一半象褶子一樣,一半是靠,一半是蟒。這兩種寫法都可以,凡是作元帥的在准備出征,還沒有正式交鋒以前,甚至在發號施令的時候就是這樣一種打扮——襲蟒。 長袍類里的便服種類較多,有帔,開氅,褶子等。帔字按照標准音,應該讀如佩,但在這里是從俗,讀如劈。帔是達官顯貴、有錢的人在家裡穿的一種便服。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穿帔的。帔的樣式是對襟的,長領子,寬袖,也帶水袖。男帔的尺寸可以長到腳面,女帔的尺寸比較短,剛剛過了膝蓋,下邊襯著裙子。帔都是用緞子做的,上面一般都刺綉著各種花樣和圖案,有龍、鳳、仙鶴、鹿、花卉、禽鳥等各種圖案。顏色也有各種各樣的,有紅帔,黃帔,紫帔,藍帔,粉紅帔,綠帔,還有秋香色帔等等。黃帔的作用也跟黃蟒一樣,是專門給皇帝、皇後准備的。新官上任,或新婚夫婦都穿紅帔,藍帔和紫帔的用處就更為廣泛。素帔很少,一般都綉有圖案和花紋。《打金枝》皇帝和皇後都穿著黃帔。新婚不久的少年夫妻,例如《奇雙會》里的趙寵和李桂枝,《蘇小妹》里的蘇小妹和秦少游都穿紅帔,同一出戲里蘇東坡穿的是藍帔。許多扮演員外角色的都穿紫帔。 除了帔以外,就是開氅。開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開氅主要是武將穿,一些佔山為王的寨主,或者一些有武藝的俠客、武士們也穿。開氅屬於便服類,與員外紳士們所穿的帔的性質是相同的。也有個別不是武人的角色,在家居的時候不穿帔而穿開氅,例如《舉鼎觀畫》里的徐策,《宇宙鋒》里的趙高就都穿開氅,這種情況很少。開氅的式樣是和尚領子,斜大襟,也是寬袖子帶水袖,長度拖到腳面。開氅的特點是在左右胳肢窩下邊沿著開衩的地方,有兩條硬質地的寬邊,俗稱擺(蟒在胳肢窩下的開衩地方也縫著一條擺)。這擺是比較硬的,平常耍弄起來有點別扭,不那麼方便。開氅的前後襟上,也綉有圖案,由於是武人穿的,大部分都綉的獅、豹、虎一類圖案。現在也出現一些綉團花的圖案,但就是不能綉龍。為什麼叫開氅呢?因為穿開氅的時候一般里邊都穿著戰斗的服裝,有的穿箭農,有的穿緊身的短襖、短褲,可以隨時用雙手把大襟拉開,露出里邊戰斗的服裝,用來顯示一種威武、勇敢的神態或者渲染戰斗緊張的氣氛,而且還可以隨時把它脫掉,脫掉開氅立刻就可以進行戰斗,因此叫作開氅。開氅的顏色很多,紅,杏黃,藍,白,黑,紫,綠,粉紅,古銅,天藍,草綠,各種顏色都有。這些顏色的用法跟人物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不象蟒分得那樣細致,它主要是為了配合熱鬧,看上去五彩繽紛的就可以。因為有些群戲,滿台的英雄武士,每個人都是里邊穿著短衣裳,同時一下把大衣外套拉開,昂首挺胸地站在台上,顯得威風凜凜,雄偉壯觀,開氅的鮮艷色彩和豪壯氣勢,常常是在這種群戲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第三種便服,是前面曾經屢次提到的褶子。褶子的用處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用處最多的一種便服。男女老少,貴賤貧富,不管身分高低,都可以穿。褶子的式樣是大領,斜大襟,寬袖子帶水袖,因為很象和尚、道士穿的道抱,所以俗名又叫道袍,褶子也分男褶子、女褶子兩種。最早的時候,女褶子和男褶子是一樣的,也是大領,斜大襟的。大概在100年前左右,女褶子的樣式經過改革,就改成現在這個樣式了:小圓高領,對襟,還是寬袖,帶水袖,可是尺寸比較短,下邊襯著裙子。現在一般旦角都是穿這樣的褶子,只有老旦還是穿大領,斜大襟的舊式褶子。褶子的質料分為軟硬兩種,軟面的褶子是用綢子,硬面的褶子是用緞子。還有個別的用布做的褶子。褶子的花紋和樣式有兩種,一種是花褶子,就是綉花的褶子,還有一種素褶子,就是不綉花的。花褶子用緞子做的多,因為上面要綉花,質料要硬一些,看上去比較鄭重,比較華麗。生、旦、凈、丑,各個行當都可以穿花褶子,褶子的顏色也非常豐富,所謂上五色,下五色,紅、黃、藍、綠,深淺濃淡都有,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和規定,只要配上的圖案好看就行。花褶子綉的花樣按照劇情和不同角色的需要綉有飛禽、走獸、花卉、昆蟲、蝴蝶等等圖案。素褶子大致有紅色的、青色的、藍色的、湖色的、古銅色的、秋香色的等等。紅褶子一般都是作襯衣用的。里邊穿紅褶子,外邊有時候穿官衣,有的時候穿蟒,有的時候穿開氅,總之素紅褶子基本上是綢料的,比較輕軟,因為是作襯衣用的。藍褶子大部分都是文人、書生穿用的。例如《捉放曹·行路宿店》里的陳宮,《御碑亭》里的王有道等。古銅色的褶子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穿的。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孫杵臼,《捉放曹》里的呂伯奢等。素黑褶子也就是青褶子,用處大致有這樣幾種:第一種是貧窮不得意的,例如《馬前潑水》里的朱買臣,《擊鼓罵曹》里的禰衡,《法門寺》里的宋國士,《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等都是穿著素青褶子。第二種是下層社會出身的—些英雄好漢,像武松、石秀這樣一些人也穿素青褶子。第三種是一些家院、老家人、蒼頭,他們也穿素青褶子。這類角色穿青褶子有個特點,一般都戴青軟羅帽,腰裡都系著腰帶,有的系大帶,有的系絛子,這種青褶子有個專門名詞,叫海青。 還有一些服裝是由褶子變化而成的,比如像太監穿的太監衣;年輕的尼姑、女道士穿的花褶子,叫水田衣或道姑衣,這些都是花褶子的變種。除此以外,還有用布做的布褶子。一種是用紫花布做的褶子,顏色是黃白色的,有個專門詞叫老斗衣,是扮演鄉村老年人穿的,例如(烏盆記》里的張別古,《法門寺》里的劉公道都穿這種褶子。這種布褶子還有一個專門用處,凡是扮演神話劇,如《鬧天宮》、《鋸大缸》里土地爺的角色都穿它。還有一種是和尚穿用的灰布褶子,這是為了表示和尚的生活比較樸素。還有一種是衙門里衙役穿的青布褶子,這種青布褶子又叫青袍,甚至有時連領子都是黑布的,平常青褶子的大領是白的。在招褶子里還有一種特殊的服裝,叫作富貴衣,是把很多小塊的雜色綢子縫在青褶子上,表示破衣服上打了很多補釘的意思。前面已經說過京劇服裝的設計有個美學原則,不管生活里原來的形狀多破,多窮,多臟,可是在舞台上表現的時候必須加以美化,裝飾化,決不把生活里自然形態的破的,臟的,爛的,搬到舞台上去。富貴衣就是根據這個美學原則設計出來的一種服裝。當然,富貴衣還包含有一種封建迷信色彩。就是說這些穿富貴衣的人物將來還要飛黃騰達,還要擺脫這種窮困的境地,今天雖然穿得很破,將來前途還是要富貴的。 上邊說的蟒、帔、開氅、褶子是京劇袍服類幾個主要的品種,它們是根據明代的服裝並參考了宋元時代的服裝設計出來的。京劇服裝在質料、樣式、花紋、圖案、色彩上,都越來越發展、改進,越來越豐富復雜。到清朝末年,京劇服裝里又增添了經過加工美化的清代服裝。這些清代的服裝跟原來的舞台上古代的服裝同時並用,我們看了也不感覺到陌生和不協調。在這一類服裝里,比較明顯有代表性的是男角色穿的箭衣和女角色穿的旗袍,箭衣跟旗袍雖然是清代的服裝,可是在京劇里用的時候,已經不受時代的限制,成為一種通用的服裝,不管扮演任何朝代的角色,都可以穿用。 箭衣原來是清朝相當於蟒袍的一種服裝。因為清代的人,尤其是旗人,善於騎馬射箭,這種服裝既是他們的官服,又是他們跑馬射箭,打獵時穿的一種服裝,所以叫作箭衣。箭衣的樣式是小圓領,里邊襯著白護領,大襟,跟蟒袍的不同點是瘦袖,而袖口裝著馬蹄形的袖蓋,這袖蓋撥拉下來,可以把手背蓋住,因此俗稱馬蹄袖。箭衣的全身尺寸,可以達到腳面,它的特點是束腰、緊身,這跟一般的蟒袍不一樣,而且從腰部往下,前、後都是開岔的。穿箭衣的時候,腰部一定要繫上一根鸞帶。這一切都為了騎馬,射箭,跑路,戰斗的方便。箭衣分成龍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種。龍箭衣全身都綉著龍。雖然綉著龍可是龍箭衣倒不專門是給皇帝穿,凡是大將、駙馬,都可以穿,因此皇帝穿龍箭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大將如《戰太平》里的花雲,在後半出戲就穿紅龍箭衣;駙馬如《四郎探母》里的楊四郎也穿紅龍箭衣。第二種是花箭衣,上邊綉著各種各樣的團花圖案,箭衣底子也有各種顏色。這種花箭衣,一般中層人物都可以穿,例如《艷陽樓》里的高登,《一箭仇》里的史文恭,還有《楊門女將》里的楊文廣等。他們穿的都是白花箭衣。穿得比較多的是第三種素箭衣。素箭衣全身的料子都是本色的,一點也不綉花,因此叫素箭衣,常見的有白色,黑色,紫色,灰色,其中黑色與紫色的素箭衣用處比較多,一般的公差、衙役、兵士,還有一般身分比較低的人都穿用。白色的素箭衣,用的不太多,一般是青年將領在激烈戰斗的時候,把鎧甲脫掉以後,在裡面穿一件白素箭衣,比如《戰馬超》里的馬超在跟張飛夜戰的時候,就穿一件素白箭衣。《走麥城》里的關平,到夜走麥城的時候,就是脫去鎧甲穿上了素白箭衣。旗袍是滿族婦女典型的服裝,現代生活里的旗袍,就是從滿族婦女旗裝演變過來的。京劇舞台上的旗袍樣式,就更加接近原來旗人婦女的服裝樣式。不過舞台上的旗袍尺寸略長一些,腰身也比較肥大,而和現在生活里的旗袍相比,樣式、體制和尺寸,相差就更遠了。在京劇舞台上穿旗袍完全不限於清代的戲,相反的清代的戲曲倒很少。凡是扮演漢族以外的一些民族的婦女,不管什麼時代,她們都穿旗裝,例如《四郎探母》本來是宋朝的戲,我們看楊四郎穿的蟒袍戴的是紗帽,可是同一出戲里的鐵鏡公主和蕭太後穿的卻是旗裝。時代更遠的如唐代故事戲《大登殿》里的代戰公主;漢代的戲《蘇武牧羊》里的胡阿雲,因為她是匈奴族,所以也穿旗裝。這些都足以說明,旗裝雖然是清代的服裝,但運用到京劇里,已不受時代的限制了。 除了蟒,褶子,開氅,帔,箭衣,旗袍以外,還有一些輔助性的服裝也歸到袍服這一類里來,如斗篷,大坎肩(大背心)等。斗篷是擋風禦寒的一種服裝,所以在舞台上用的時候,大部分都在上路,出門的時候穿用。例如《昭君出塞》里的王昭君在趕路的時候就披著斗篷。再如《霸王別姬》里的虞姬,在晚上到營帳外面巡視的時候也披著斗篷。再有像《審頭刺湯》里的陸炳,當他出去監斬人頭的時候,為了表示他出門,也披著斗篷。還有的是在屋裡用的,比如在夜裡睡醒了,為了禦寒,或者是表示有病了,怕受風感冒,在戲里有的時候也用上斗篷,例如《荒山淚》里的張慧珠,夜裡怕她的孩子受涼,拿著斗篷給孩子披上。再如全部《玉堂春》里當玉堂春生病的時候,身上也披上斗篷。這些都是在屋裡用的,所以斗篷不是隨隨便便用的,它得起一個外衣的作用。大坎肩就比較常見了,可是女用大坎肩基本上是扮演丫環的穿用的;而男用大坎肩也是一些身分較低的人,例如江湖醫生、私塾先生之類的角色穿用。一般上層人士很少穿用大坎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