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旗袍的對襟開在右側
擴展閱讀
重慶哪裡還在賣夏裝童裝 2025-01-17 03:38:44
棉睡衣在什麼情況下穿 2025-01-17 03:29:39
和田籽料皮帶扣怎麼打 2025-01-17 03:23:47

為什麼旗袍的對襟開在右側

發布時間: 2024-08-10 18:16:06

㈠ 傳統旗裝是右衽還是左衽

右衽。傳統的旗裝都是右衽。
我國古代部分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
服飾左衽是周邊落後民族相對於漢族在服飾、文化和生產生活上存在顯著差異的外在表現;在華夏文化中,人們認為生者衣襟左衽是對華夏傳統文化與精神的背離,或用「左衽」表示落後、野蠻的異族;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基礎上,「左衽」更被視為家園遭入侵、佔領,甚至國家被異族滅亡、華夏文明淪落的標志。

㈡ 我的結婚旗袍做成左襟壓右襟,衣襟在左,是不是搞錯了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這種穿衣方式的起源,當然為了方便慣用右手的人伸手入懷中拿放隨身物件。但既成正統之後,「右衽」便成為華夏文化「尊禮成服」的概念里一個基本象徵「文明」的符號,可以用來識別「左衽」的蠻夷之邦。
而游牧民族則相反拋開蠻夷之便來說游牧民族右襟襟疊蓋在左襟之上的原因是起碼的時候右手往往控制韁繩左手來拿物品。古代你要分別游牧民族和漢族不要看長相什麼只要看衣服穿著就可以了。至於現代服裝男子左襟疊右襟、女子右襟疊左襟的「男左女右」式穿法,據說是起源於中古時代的歐洲。西方男裝衣服的鈕扣,像東方一樣,自古至今都開在胸前,所以把衣鈕縫在右襟、把鈕門開在左襟,方便右撇子們扣上自己的衣衫。交領的話,漢人的規矩是生右死左,活著的人都是右衽,左衽壓右衽,領子呈y形;子曰:微管仲,吾披發左衽矣!"披發左衽"就是典型的胡人裝束,領子成反過來的y形實際上,見識過弓箭的人大概知道,右撇子控弦拉弓的時候弓弦在右側脅下,很容易鉤住衣衽,右衽就非常不方便,而左衽由於將右側衣衽掩蓋在衣服內側,反而不會勾住弓弦。
古人穿著右衽服裝的時候,也有解決勾住弓弦問題的方法,就是「袒左」。

㈢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3)為什麼旗袍的對襟開在右側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