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源自於什麼
擴展閱讀
手套怎麼寫的英語 2024-11-28 00:40:18
民族風裙子上衣怎麼配 2024-11-28 00:34:22
桑蠶絲睡衣怎麼鑒定 2024-11-28 00:22:31

旗袍源自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6-26 06:33:57

1. 旗袍來源於哪個民族的服裝

旗袍來源於滿族的服裝。旗袍是我國一種具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清末的旗袍樣式,主要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

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旗袍其他情況簡介。

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 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 旗袍起源於我國哪個朝代

旗袍起源於清朝。

3. 我國的旗袍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3)旗袍源自於什麼擴展閱讀:

旗袍文化全面的復甦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西方設計師逐漸發現旗袍的魅力並開始對其進行設計,一時間旗袍熱層出不窮,並成為中國、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隨著旗袍的材質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產生新的特色,不同質地的面料製成的旗袍具有不同的風格韻味,絲綢作為我國傳統面料,所做出的旗袍高貴、華麗,深受女性喜愛。棉布作為旗袍的常用面料,它的舒適感、以及低廉的價格被廣泛群眾所接受。

毛料製作的旗袍現在較為少見,但由於毛料天然的纖維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且製作的旗袍更為挺括、不沾身、光澤柔美,能表現出女性的知性美。

4. 中國旗袍起源於哪個少數民族的服飾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滿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貴貧賤都穿的一種長袍。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上個世紀20年代是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到了頂峰狀態。

5. 簡述旗袍在中國服裝史的流變

關於陸余粗旗袍的誕生及演變情況:

一種看法認為旗袍源自清代旗人的襯衣和氅衣,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旗袍逐漸在城市婦女中流行,到30年代,式樣上經過改良的旗袍更為普及。20年代中期旗袍腰身較寬松,長度至腳面,並有滾邊鑲邊的裝飾。30年代初期,旗袍的腰身、袖口相應縮小,而長度縮短近膝,30年代中期,旗袍的長度又加長,為了便於行走,兩邊開早鎮叉,腰部更加貼合身體,展示了女性體形的曲線,使人顯得修長、亭亭玉立,不過這種款式比較適合身型瘦削的女性。40年代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旗袍的長度縮短,在炎熱的夏季,還有把袖毀數子取消的。(參考資料陳娟娟、黃能馥《中國服裝史》)

另一種看法認為旗袍來自於長衫,源於男女平等觀念的流行,為女性解放的產物。如張愛玲在《更衣記》裡面所寫的那樣,女人穿長衫,「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發源於滿洲的旗裝自從旗人人關之後一直與中土的服裝並行著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婦女嫌她們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較撫媚的襖 褲,然而皇帝下沼,嚴厲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滿清,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國,自古以來女 人的代名詞是「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截穿衣與兩截穿衣是很細微的區別,似乎沒 有什麼不公平之處,可是一九二0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熏 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實際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 斥女性化的一切,很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

而事實上在清末民初,旗人女子所穿的便服中間,襯衣和氅衣已不多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上世紀2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旗袍」,更有可能是女性追求與男性的平等而向男性靠攏時所穿的長衫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