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領口的裝飾品叫什麼
擴展閱讀
電子皮帶秤怎麼接線 2024-11-16 18:47:34
茉零女裝哪裡的品牌 2024-11-16 18:43:48

旗袍領口的裝飾品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22 05:43:41

① 請問 別在襯衣領口的這種飾品叫什麼(如圖)

領針,區別於領帶和領花。男士在非正式場合佩戴,一般搭配休閑西裝,正裝是不用這東西的。女士的話沒有嚴格的區分,但是一般不會在特別正式的場合使用。

② 襯衫領子上的裝飾品叫什麼

襯衫領子上的裝飾品叫領針。
領針,一種裝飾品,多插在西裝駁領處確保領子筆挺的,款式多樣,小巧精緻,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大多為金屬材質,矩形、圓形、菱形比較常見,造型精緻小巧,甚至做成卡通動物、植物花葉等形狀,都能展示男性高貴、典雅、成熟、氣派的品質。
男人少不了要用一點小飾品來裝飾自己,細微之處更能為別人留下好的印象。而別帶在西裝領子上的領針,小巧精緻,能彰顯男性高貴、典雅、成熟、氣派的品質。並且風格不一的領針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個性,這樣小的點綴,更是男士細節的完美展現 。

③ 衣領上的裝飾品是什麼東西啊

西服衣領角上的裝飾,叫衣角釘或衣領釘扣。還有胸針,徽章等

還有邊上的 花邊。特色衣領有些是用珠子製作的,就有一些串珠;有些衣領上還有燙圖做裝飾。(以下圖片均由廣州環尚貿易有限公司提供)

胸針花裝飾:

④ 旗袍上面的扣子叫什麼扣啊

那個是盤扣,也稱為盤紐,是旗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有直盤扣、花型扣、琵琶扣、花扣。傳統的盤扣都是上漿後手工製作的,目前市面上價格很高一般100到8000一對不等。傳統手工做的盤扣是不能洗的,水洗後會散掉。

⑤ 旗袍領口樣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紡織品主要有布料,絲綢、錦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⑥ 正式場合,西服上衣領子上的裝飾物叫什麼

是花眼。

西裝工作服左邊的翻領上都有一個扣眼,而右側的領子上卻不釘相匹配的紐扣,許多人對此不理解。其實,它是用來扣住右側領子的第一顆暗紐扣的,作防風沙和冬天保暖用。它的原型是"俏皮眼"。早在19世紀的歐洲,貴族子弟為顯示自己的灑脫風流,逗惹情人的愉悅,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於是左領上的扣眼就成了鮮花插座,背地裡稱"俏皮眼",公開場合冠以"美人肯"、"花眼"的雅號。時至今日,許多年輕人,仍在此扣眼上插小花、徽章之類點綴。它是起裝飾作用的。

⑦ 古代女子額前的裝飾品叫什麼名字

對鏡貼花黃,就是在臉上貼東西.

古代婦女頭飾簡介

摘要:古代頭飾精巧華美,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關鍵詞: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釵:(1)斯德哥爾摩kempe氏藏(2)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紋釵(西安出土)(4)唐代雙鳳紋釵(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一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

2.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三人作角抵戲。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製成的,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湖南長沙南門紙圓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復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繪畫如張萱的《搗練圖》,周肪《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4.結語

從古代婦女的頭飾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經濟越發達,婦女們所佩戴的頭飾越多,製作的也越為精巧,復雜。婦女們佩戴頭飾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講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不一。這點從《後漢書·輿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時所佩戴的首飾:「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後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公,卿,列侯,中兩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舊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武德令,皇後服有緯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緯衣,首

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細釵禮衣,九鈿……;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第一品花鈿九樹,翟九等。第二品花鈿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鈿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鈿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鈿五樹,翟五等。鈿釵禮衣,……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參考書目:

《儀禮·士冠禮》《儀禮·士昏禮》《禮記·內則》《西京雜記》《後漢書·輿服志》

《中華古今注·釵子》《釋名·釋首飾》《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天工開物·玉》《舊唐書·輿服志》《漢語大辭典》《中華文化通志·服飾志》

⑧ 改良旗袍領子的種類

領型: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1、特徵

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工藝特點
滿族旗裝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3、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4、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5、旗袍的款式及稱謂
開襟:斜襟、 中開襟、半圓襟等。
扣型: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等。
袖型: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擺型: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鋸齒擺等。
滾邊:雙滾、單滾

⑨ 古代女子額前的裝飾品叫什麼名字

步搖。

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花)。」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白居易 《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宋謝逸 《蝶戀花》詞:「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顏。」
步搖為我國傳統漢民族首飾,西漢時在西域地區有其雛形進而吸收創新而來,約在東漢時經燕傳入遼西,後又向東傳入 高麗鮮半島及日本並對當地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步搖以金銀玉石等質地,宋明以來一直流傳的頭飾。
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步搖的概念,見於兩漢時期,然而,它從一開始就被置放到一個禮服的范圍之內,漢制規定,太皇太後、皇太後的祭服中的首服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 瑁為擿,長一尺,上為鳳凰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各一,橫簪之。以安簂結。」又「皇後之服相同,步搖簪珥,惟用假結,步搖以黃金為山 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這兩段話,應該放在一起 看,按《後漢書·烏恆傳》所說:如中國之 有簂、步搖。步搖,是和簂(即幗)這樣的假髻具有同等地位的東西,接著分析皇後首服中步搖的描繪,「以黃金為山題」,就是以黃金為底架,上面飾有白珠。相 類似的形制,比如在遼寧北票四花營子鄉出土的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的金質花樹狀步搖,底部呈方形,上面為短而寬的樹干,幹上分枝,樹身上穿掛桃形葉片,動則 微微顫動,琮琮作響,雖然沒有白珠,而是金葉片,但非常符合「桂枝相繆」的特徵,這個金葉片,更象上文所說的「鑷」,鑷,在古代是指簪首的飾物。另外,內 蒙古博物館所 藏的烏盟達茂旗出土的兩具頭冠飾,同樣有這樣的特點,他們一個為鹿首,一個為馬首,其上是伸出的枝梢,上面滿掛可活動的桃形金葉片。這些實物也為《釋名》 中關於步搖的解釋,「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提供了鮮活的範例,再結合《後漢書·後紀》「鄧皇後」篇中提到的,鄧皇後「賜馮貴人王赤綬,以未有步搖,環 佩,加賜各一具。」步搖的單位以具為准,可見其正式程度,絕非後世所謂的單根簪飾可比。

⑩ 這個旗袍扣子上的吊墜叫什麼

這款旗袍上面的扣子上的吊墜應該只是一個流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