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滿族的衣服叫什麼
滿族服飾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
1、女子旗裝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在旗袍領口、衣襟、袖邊等處要鑲嵌幾道花條或彩牙兒,有的還要鑲上18道衣邊。
5、套褲
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⑵ 有什麼好看日常又能穿的旗袍推薦
現在國潮湧現,旗袍的穿搭也越來越受歡迎,穿上旗袍之後,可以凸顯出東方韻味,滿滿的復古氣息。而且一些旗袍在改良之後,也顯得越來越年輕。
如果身材條件不錯,真的應該多穿穿旗袍,它真的太顯氣質了,經典的東西是不會輕易過時的,在參加一些重要場合的時候,穿旗袍也顯得更端莊,不失女性韻味。
有很多店鋪有日常可以穿的旗袍裙,艾娃整理了一些,趕緊曬出來~
第一,南風谷
偏文藝風的旗袍裙,它們家的旗袍對身材要求沒那麼高,基本上都是直筒的樣式,穿上很款式,很多花色刺綉的旗袍裙,穿上很顯氣質。200以上的價格,很好接受。
第二,荷戀情旗艦店
這家的旗袍裙,大多數為印花款,比較惹眼性感又迷人。旗袍也不長,基本上在膝蓋以上,所以比較性感。中式風格比較濃厚。128左右。
第三,女神萬變
偏仙女感的旗袍裙,旗袍上融入了網紗蕾絲等元素,看起來特別唯美。精緻的刺綉,還有淡雅的粉色都讓它復古氣息滿滿,甜美感十足,很適合拍寫真。108-148之間。
第四,黃妞妞NIUNIU同學
很有設計感有少女的一家復古中式女裝店,改良過後款式比較百搭,大量運用了格子和波點元素,版型做的修身小巧,包裹性很好,修飾身材。200以內很好接受。
第五,Mordor魔多
這家的旗袍裙短款和長款都有,還有很好看的無袖款,比較涼快。喜歡用比較素雅的顏色,沒有大紅大紫的色調,一點都不俗氣。性價比很高,100多點就夠了。
第六,IDEA女裝
這家的旗袍裙款式更豐富了,款式比較多樣,還有很多盤扣的款式,改良款旗袍改得比較大,不過還是能看出旗袍的影子。價格很低了,100以下就能買到。
好了,以上關於可以日常穿的旗袍裙就分享到這,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旗袍是所有衣服中最能體現東方女性韻味的衣服了。
東方女性相對西方女性,普遍腰長腿短,穿T恤+牛仔褲,很容易暴露身材5:5比例。而旗袍不僅能使身材看起來纖長,而且能夠發揮出腰長的優勢:顯得身材更加婀娜。
現在的旗袍只要不顏色撞色嚴重或款式過短,都幾乎可以日常穿著。
粉色的這款旗袍屬於中西混合風格,領子採用旗袍傳統領型,而顏色和圖案都採用西方元素設計,充滿異域風情的歐式圖案,能夠使旗袍看起來更洋氣,兼顧東方的典雅和西方的自然灑脫。
這款旗袍非常適合年齡在35歲以上,喜歡典雅風格的女士和喜歡復古風的女生。
旗袍的亮點在於:絲絨燒花面料,使旗袍看上去非常的高級,花卉立體而飽滿,高級的浮雕感,華貴且獨具柔美。
誰說年輕女孩兒就不能穿著旗袍呢?
20歲,30歲的女性選擇旗袍時,盡量迴避過深的顏色和梅蘭竹菊過於成熟的圖案。
選擇淡粉色,淺藍色和黃色等具有年輕女性特質的顏色、文藝的印花圖案和波點圖案,會使旗袍復古而具有現代化特徵。
這款旗袍沒有選擇真絲面料和絲綢面料,而是選擇了蕾絲面料,使旗袍在具有東方特色的同時,還會具有西方的宮廷化印象。
前端藏藍色的兩枚盤扣,使旗袍微微收斂,看起來十分的莊重和高貴。
傳統的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比較接近,突出女性的身材,現在一般在一些比較隆重或慶典人場合才會看到。
傳統的旗袍現在如果是日常穿著的話,已不大適合,一是不方便,二是跟周圍環境容易顯得格格不入。
日常能穿的旗袍一般都是改良版的旗袍,保持著一些旗袍的設計,同時也增加些現代元素。夏天的話,我比較推薦是絲質和麻質的改良型中式連衣裙。
真絲改良旗袍裙
中式立領設計,稍為提高的高腰線,更顯身材比例高挑,立體胸圍,對身材的包容性會更好,收腰A字型型裙擺,蠶絲面料,穿著輕盈更舒適,類似旗袍設計的線條,大氣的印花能很好地遮肉顯瘦,凸現從容優雅的氣質。
同樣是真絲,下面這款也很適合日常穿著,中式的盤扣設計,精製旗袍立領, 色彩飽滿, 復古的印花圖案富有中式美,上身時候採用旗袍的設計方式,飾以荷花似裙擺,剪裁立體,更顯輕盈優雅。
刺綉與蠟染改良花布,使用傳統的用元寶領。整件衣服充滿著一份淡雅的古典美,有點像傳統旗袍,又比旗袍有更好的穿著感受,無袖涼快顯瘦,寬松的A型版型不挑身材,簡約而且精美。顏色雅而不素,很容易突出女性美。
棉麻拼接旗袍裙
使用傳統的大開襟設計,整體以綠色為基調,純綠色麻質面料拼接清雅小花,一繁一簡搭配得適到好處,A型收腰設計,這樣的裙子穿脫方便也比較涼快,很是溫婉。喜歡古典風的女生不凡一試,綠色也較襯托或者說提升氣色。
中式改良連衣裙安靜淡雅的藍灰色,連衣裙彩用古典式的花式門襟,搭配現代感的珠子鈕扣,胸前綉花和掛穗,使用傳統的麻質棉料,輕薄透氣且富有質感。小立領和中袖,整件衣服若隱若現地有著旗袍的樣子,而比旗袍更有活力和適合日常穿著。
以上是我今天的推薦,希望你能喜歡。
近兩年中國傳統服飾得到了越來越多時髦精的喜愛,街頭穿著漢服,旗袍的小姐姐越來越多,相比仙氣飄飄的漢服,民國風的旗袍是更能突顯女人味的單品
旗袍對女性身材的要求其實是蠻高的,因此除了旗袍本身,一些保留了旗袍的整體感覺,但是加入更多設計元素的改良版旗袍也越來越多得走上街頭,成為小姐姐夏季出街的吸睛戰袍
今天,騙子我就來安利幾家,改良旗袍店鋪,既有時髦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時髦感。
1,雯卿
雯卿旗袍的整體風格偏年輕化,結合了一些特別現代的元素,比如格紋,彩色等等,會有一種格外得時髦感,但是從整體版型,盤口等細節又透露出古色古香的韻味,特別迷人,均價在150左右,很親民
2,壹貳定製
這家店的旗袍改良就更加的大膽,甚至有些已經把最代表性的盤扣取消了,但你還是螚第一眼看出,這是一件旗袍,無論是顏色,版型,剪裁還是小細節做的都想當有個性,基本不會撞衫,均價在200—400之間
3,紅綵衣旗艦店
紅綵衣旗袍可供挑選的款式很多,除了有比較現代的改良旗袍外,它家還有非常經典的旗袍版型,並且顏色很豐富,紅色,藍色,粉色,時髦的姜黃色,大氣的酒紅色等等。
4,愛霓裳旗艦店。
這家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會用到各種印花, 美食 ,卡通,古風甚至是特前衛的等等,因此讓其雖然是旗袍的經典版型,但是各種風格印花的加持讓服裝更為現代時髦。均價在150左右
旗袍對女性來說,永遠是一種神秘的誘惑,想穿上一件旗袍,站在悠長巷口,變成花樣年華里的花樣女子。
但是傳統的旗袍花色比較艷麗,設計比較緊身,有點不太適合日常穿。所以,小z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日常穿的改良版旗袍,供大家參考。
1、紅色少女感旗袍 少女也可以穿銑刨哦,還能穿出不一樣的旗袍美感。大紅色的立領盤口設計,延續了旗袍的盤口設計,肩部設計很獨特,採用了荷葉邊的設計,增加了少女感,裙擺處開叉只開了一點點,也符合少女感氣質。
2、小清新旗袍 如果喜歡清新風格的,這件就很合適了。淺淺的綠色作為底色,也很符合今年流行綠色的趨勢,上面用白色花朵作為裝飾,清新典雅。
3、江南風旗袍 純白色香雲紗,加上靈動的蝴蝶圖案,只用黑色做了雲邊設計,低調簡約,領口採用了木耳邊設計,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就是一幅優美的畫面。
4、中國風旗袍 這寬旗袍是典型的中國風式,天藍色的底色,上面有梅花和動物的圖案,典型的中國風,腰部採用的寬松設計,也很遮肉。
5、民族風旗袍
民族風和旗袍的完美結合,看起來就舒適大方。領口的簡單盤口設計,粉色的底色加上紅樹葉的圖案,簡約大氣。很難看呢。
6、民國風旗袍 這款旗袍看起來就古樸典雅,有種民國風的感覺。只在領口處做了復雜的盤口設計,像電影里的古典美人。
7、 時尚 旗袍 穿慣了傳統的旗袍風格,可以嘗試一下這種將 時尚 感加入傳統風格的旗袍。領口和腰部採用了同色系的花色,增加了衣服的亮點,是 時尚 度很高的旗袍,
分享這7套旗袍,希望大家喜歡,我是小z。
今天春天就頭腦發熱的一直想要入手一件旗袍穿一穿,也去實體店試了幾次,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有氣質了起來,顯得身材非常好,只是實在不忍心把我不到一米六的個子放進去,搭配了比較高的鞋子還很好看,但是真累人,短款的旗袍就會好很多,不管長款還是短款側面的開叉都蠻高的,露出打底褲也挺 搞笑 的,不穿絲襪又會顯得怪怪的,平時彎腰什麼的非常不方便,然後我開始找一個改良款的日常旗袍,分享幾款我比較喜歡的哦。
今年最喜歡的一件,一上身感覺我整個人瞬間都溫柔了,而且也很涼快適合現在炎熱的夏天,整個版型裁剪的也非常好,顯得人很高挑很纖瘦,搭配個白色的高跟鞋就能美上天了,但是這個衣服我一直在糾結搭配什麼包包,目前還沒有找到我覺得非常合適的,還請妹子們有合適的安利下。
非常適合有個性的妹子的改良款旗袍,黑色顯瘦都知道的,腰部穿這個旗袍比平時看起來瘦一個碼,下邊一點點白色的邊也不會太壓抑,提亮整個造型,屬於旗袍和暗黑風的結合吧,有個性的妹子可以試試,實物還是很美的。
適合比較豐滿的妹子的魚尾旗袍,這款旗袍也算是平價比較兩極分化的吧,有密集恐懼症的人說看多了不舒服,但是也有的妹子說好看,重點是他肩膀和裙擺的設計都很遮肉,肩膀的木耳邊能在視覺上顯得胳膊很瘦,裙擺處也是,會顯得臀部比較圓潤,然後顯腿細。
旗袍改良的小洋裝的兩件套,很適合小個子和喜歡萌妹風格的人群,上身是一個短款的款式,袖口和衣服的邊邊都做得很精緻,下身是一個A字的有點像百褶裙,很好的提高了腰線,顯高顯瘦。
這款應該算是最接近傳統旗袍的吧,比較適合那種有氣質的溫柔的妹子,這個粉色的格子講真的不是很顯白,但是白皮穿著真的太好看了,側面的開叉比較淺,日常的一些動作還是沒問題的,穿這個裙子一定要注意小腹要平坦才好看,一些有小「腹」婆的妹子要抓緊瘦下來了,而且吃飯要控制住,不然吃完肚子鼓起來也是怪尷尬的。
旗袍真是中國人的驕傲,它的設計展現女性端莊優雅氣質,盡顯東方女性美,古典、端莊,那麼有哪些日常也能穿著的好看的旗袍呢,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幾套,往下看~
1.這套藍綠色旗袍,黑色蕾絲領口袖口走邊,古典的印花設計,整套淡雅的顏色,日常出門輕松穿著,搭配一頂草編遮陽帽,彰顯典雅氣質。
2.這套是經典的紅白格子旗袍,自帶吸睛感的紅色,中國紅色旗袍扣,上身盡顯古典氣質范兒,復古中帶著濃濃的 時尚 氣息,長度到膝蓋下方,左右兩邊的下擺開叉設計很好的展示迷人身姿。 3.這套是白底紅色印花旗袍連衣裙,輕盈的雪紡面料,腰間收腰設計,領口和胸前的剪裁均沿用了古典旗袍的特點,袖口和裙擺做了現代的結合,長裙的設計日常穿著也很OK。 4.紅藍格子旗袍連衣裙,整體修身的剪裁,這套的下擺比較獨特,採用了魚尾下擺的褶皺設計,非常修身,還增添了公主氣質和風范。 5.米白色大袖口旗袍連衣裙,這套款式非常簡約,重在材質面料和剪裁上,遠看是整套干凈的米色,但是其實是有絲上印有暗紋印花,很顯貴氣,袖口拼接薄紗,隱約有些小性感,屬於越看越耐看的那種。 6.鵝黃色蕾絲拼接旗袍連衣裙,這套整體造型是旗袍特點,但是加入了現代日常的設計,胸前和袖口以及裙子下擺開叉的部位均有蕾絲拼接走邊,這套大愛啊,優雅高貴,上身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7.格子泡泡袖棋牌短裙,這套整體款式基礎,長度到大腿處,下擺微微的小開叉設計,小女人味兒十足,袖口束口燈籠袖增添了細節亮點。 8.深綠色旗袍長裙,這條的紐扣和走邊的線是深咖色,綠色搭配深咖,配色超顯膚白,長度到膝蓋以下,屬於長裙,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9.這套是藍色+黑色,白色的葉子印紋點綴,配色很經典,上身氣場感較足,搭配一雙黑色復古圓頭粗跟皮鞋,方形手提包,搭配精緻的耳飾,古典迷人。 10.吊帶粉+紅色細格紋旗袍裙,這套紐扣的設計和整套服飾的剪裁均保留了古典旗袍的特點,領口做了吊帶設計,是 改良比較現代的一套,也是 當下非常流行的吊帶款連衣裙。
作為傳統服飾,旗袍真的非常能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美,但是傳統旗袍對身材要求很高,所以推薦幾家改良版的旗袍店鋪,款式多元、實穿。
他們家有好多好看又日常的旗袍,質量也很好,絕不是爛大街的款式,文藝女孩有興趣的話一定要去看看,價位在150-300。
麓津
主打復古風,都是改良版的旗袍,加了點現代元素進去也不會顯得突兀,總之,衣服的細節做得很棒,看了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價位150-300。
麥子家
這家有很多不同風格的旗袍,顏色樣式也有很多,價位在100-200
四斤自製
絕對是用心在做旗袍的良心店鋪,每一件旗袍都很有特色,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的碰撞,卻能很好的融合,設計師有心了,價位200-400
雯卿
一家很有少女感的旗袍店,非常非常少女心,很難會將旗袍和少女心聯想在一起,這家店居然做到了,價位100-250
!!雍容華貴!!光彩照人!!
這十六家超級少女的旗袍店鋪值得一生推!
第一家:舊時光
垂感非常好,讓人愛不釋手!
尤其是下面這件簡直太好看了,絕了,完全戳中我的所有感官。
穿起來感覺人特別溫柔,出去玩也可以穿上,拍照別有一番風味
顯甜美氣質,可可愛愛風格的美女可以嘗試。
再內搭下面這款吊帶,簡直不要太香!
淘寶搜店名:潮服hurtmyself這家100塊錢就能收七八個快遞,真的是賊開心!
一種讓男朋友欲罷不能的穿搭必備,辣妹風yyds!
天氣熱了,買條背心穿真涼快,,搭配什麼旗袍都好看!
第二家:晚時光
穿上就是溫柔姐姐!!!出門被搭訕問是不是模特!!
減齡改良款旗袍格子吊帶裙!
肩帶可以調節,喜歡,超級無敵顯氣質!
第三家:果核宇宙
趕一波國潮~小旗袍可太合我口味啦 絕絕子辣妹哈哈哈 把國寶穿在身上洋氣
絕絕子!中國風yyds!改良旗袍也能可愛又辣妹,面料輕薄,
夏天穿舒適度也很高~
第四家:梅子熟了
花色挺素雅的,垂至感很好,穿在身上感覺很輕盈~設計感滿滿,有一點宮廷風的感覺!
小衫也很好看,其實是兩個袖套拼起來的,很有設計感,配上這條改良版旗袍更是絕上加絕,賣家很貼心,搭配都做好了,直接一套買省心了,既不擋住旗袍的細節,又可以遮住手臂上的肉肉,很完美!
第五家:LDTJ高定
版型很好,顯瘦,比較古典!
美就完了,做工比我之前在另一家買的一百多的好的不是一點半點,果然一分價錢一分貨,穿出去玩回頭率超高!
這家內內真的是賊舒服!!!
穿著舒適,也基本無痕,還不卡襠,還冰冰涼涼的很適合夏天。
尤其是這款賊好穿!
不勒腿,不夾pp,透氣!
單個獨立包裝簡直不要太完美,絲毫不遜色那些大牌內褲
穿帶聚攏款式文胸,真的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你的旗袍更有型!
自從買了它其他基本不帶了,毫無束縛感,真的和舒服!
第八家:eggka
顯瘦是真的,帶點學院風,又有點像美式風格!
穿上超級合身!!小個子也很好看!!
簡直復古大美呂,姐妹們沖起來!買它!!好東西值得等待~
第九家:三個裁縫布匠就
這個改良旗袍深得我心,把我性感的鎖骨都露出來了,反正很喜歡!
非常顯瘦,性感又可愛!
質量很好,刺綉有質感,除了我沒有腰身,上半身真的完美。
第十家:鷺青一
激勵我減肥的好看旗袍,做工絕了!
真的太好看了這個白色旗袍!對小胸友好!
忽略我雜亂的背景!
這個旗袍上身真的絕絕子啊!
今天到辦公室同事都在說好看,特別顯腰身~
第十一家: 南瓜谷NAGUAGU
夏天太適合這種飄逸的旗袍了,顏色很襯膚色很顯白!
面料舒適透氣,穿上仙氣飄飄的感覺,愛了!
第十三家:前世今生 你的樣子
愛了,愛了,知性優雅!
一眼就看中的旗袍,就是想要的樣子,料子也特別舒服!
第十四家:SEOUL鬼馬少女韓系定製
第十五家:PP HOME
日常生活著旗袍避免穿出「酒店大堂迎賓」風格。
穿衣服,首先了解穿到哪裡去很重要,旗袍需根據可場合選擇面料:隆重的場合可選擇絲,綢,緞,絲絨面料,富貴華麗的圖案,色彩選擇純正絢麗飽和度高的色彩,彰顯出華麗貴氣大方得體的氣質。一般場合可選擇棉,麻以素色為主,或是模糊格紋,顯得文藝輕松鄰家的感覺;也可選擇改良旗袍,彰顯 時尚 ,審美、駕馭力不一般。
⑶ 旗袍又叫什麼
中華民族傳統女性服飾之一,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滿族之袍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旗袍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 鄧麗君旗袍照
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二十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陳數旗袍照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劉亦菲旗袍照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作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現代旗袍(12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具有中國趣味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編輯本段旗袍特徵
綜述
古典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旗袍
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樣式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編輯本段製作工藝
⑷ 旗袍是哪個民族服裝
分類: 生活 >> 服裝/首飾
解析:
旗袍(男式又稱長袍、大褂、長衫)是中國滿族的傳統民族服裝,和清朝的正式男裝之一。
[編輯] 旗袍的雛形及發展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滿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滿洲民族的服飾在當時受周邊民族影響頗大。特別是效仿了金、遼、蒙等馬上民族之衣裝習俗。而滿人為適應游牧狩獵生活,在而後的女真服飾基礎上,借鑒了蒙族袍裝的瘦長,袖口狹小等特徵。
旗袍在滿語稱為「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傳統滿族長袍的特點是圓領、右大襟、用紐扣而不是衣帶,窄袖、袖子末端平時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禮撣下,稱「馬蹄袖」、男裝系腰帶、下面前後左右開叉以便於騎射。總的外形比漢族袍服緊窄。領口、前襟和袖口有時還鑲花邊。上身在長袍外穿有馬褂。
滿洲滅明建立清後,中國人改穿滿洲服飾。因此滿式服飾成為主流。旗袍由此成為中上層階級男子的常裝和平民階級的禮服。另外式樣也有所改變:開叉減少為左右兩個甚至不開叉(稱作「一裹圓」),不系腰帶。非官服旗袍開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單長衫。
在近三百年的時間內,滿漢之間的民族界限逐漸模糊。到民國初期,由於中西方文化發生碰撞。旗袍被作為中國的民族服飾繼續沿用,民國一十八年四月,國民 *** 正式將旗袍作為「國服」。之所以啟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飾,還有一原因是因為旗袍當時屬於各朝服飾中最簡化,且擁有輕便、易用省工、省料等優點,且紐扣的形式也便於穿著。這些都是適合當時歷史潮流的。爾後,長袍改短襖流行,其用意是 *** 將旗袍的狹長剪除,和剪去辮子同理。領型也出現了前高後低的元寶領。男式旗袍精簡了繁瑣的裝點修飾,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領前低後高,加寬下擺,提高開衩,最後發展成了長衫。其流行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之後,長袍作為日常服裝的使用變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台灣大學就讀時,因為穿長袍被稱為「長袍怪」。
[編輯] 女裝旗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經民國各界人士的使用過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漸減短,腰身變窄,下擺收小,同時開衩變低,領型變矮。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興起,女性接受維新思想,開始上學,於是旗袍作為輕便制服出現。
爾後,旗袍不斷被改良,加入了漢族服飾的元素.
另外,英文里的Cheongsam雖然是「長衫」的音譯,在實際應用上僅指女裝旗袍。
⑸ 旗袍好看又有特色,有適合日常穿的旗袍推薦嗎
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雖然說現在有的旗袍式經過改良,但是有些方面還保留了最傳統的設計,穿上旗袍會顯得女人味十足,滿滿東方女人的氣息。
裙擺同樣採用的是單邊開叉的設計,格子元素的設計跟隨著時尚的潮流,給人一種休閑時尚的感覺,氣質時尚又百搭。
總結: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其實現在很多的服裝設計大多融入了旗袍的元素,像有些上衣領口的紐扣設計,開衩裙的設計,這些都採用傳統旗袍的某個特定設計。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改良版的旗袍,要想知道自己可以美到什麼程度,可以嘗試一下旗袍。建議每個女人的衣櫃要有一件旗袍,不然你不會不知道你有多美。
⑹ 你喜歡旗袍還是馬面裙為什麼
但是日常生活每天都穿,有很多不方便,為了襯托它說不定你會為了它變得更加優秀更加美好。讓自己能穿出旗袍的美,而且也許也能讓別人認識到它的美。有的時候通過自己能給別人帶來認可你自己也會覺得開心,有成就感。如果是參加勞動,裹腿。因為旗袍長而瘦。還有一些正規的場合,顯得不莊重。應該做為晚禮服。現代社會復古風潮里的馬面裙,已經做了多種改良,有長款,也有短款;有平行褶,也有梯形褶,等等多種款式。
淑女是在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又不失現代社會價值的女子,喜歡就穿,何必在意別人的目光呢。我本人很喜歡旗袍。現在也有很多的改良版旗袍,或者有旗袍元素的衣服,穿出來都是很得體,很漂亮的。是新文明、新文化、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女性。要做淑女,淑女一定要在實質上優雅,淑女真正要做到談吐、舉止優雅動人。
⑺ 旗袍的類型及特點
按場合分類旗袍
一、日常穿著 二、婚嫁喜鋪 三、宴會禮服
按工藝分類旗袍
一、手工定做 二、成衣旗袍 三、手繪旗袍 四、綉花旗袍
按季節分類旗袍
一、春季旗袍 二、夏季旗袍 三、秋季旗袍 四、冬季旗袍
按款式分類旗袍
一、長旗袍 二、短旗袍 三、夾旗袍 四、單旗袍
按面料分類旗袍
一、真絲旗袍 二、棉麻旗袍 三、織錦緞旗袍 四、絲絨旗袍 五、泰絲旗袍 六、蕾絲旗袍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⑻ 旗袍有幾種類型 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在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旗袍愛好者,喜歡穿旗袍,同時對於旗袍也是非常了解的,但也有一些對旗袍不怎麼了解的人,那麼我們便了解一下旗袍有幾種類型?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旗袍有幾種類型
旗袍款式多樣,分類方法也各種各樣,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的袖型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等。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旗袍的每一種領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樣式。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
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1、圓領。它是旗袍最常見的一種領型。經典立領是對旗袍古韻的最好保留,嚴絲合縫地包裹著女性的脖頸,體現的是女性一絲不苟的態度和骨子裡的東方美。
2、V領。V字領是改良旗袍經常會用到的領型。雖說缺了些傳統旗袍的古韻,但是它能讓一件旗袍立刻充滿設計感和時尚感。
3、水滴領。水滴領是指在領口處留出一個水滴形狀,胸口處露三分,有種無法言說的性感,別具風情。
4、方領。方領的形狀中規中矩、方方正正,領角的包邊又方中帶圓,十分精緻。這種領型,給人端莊大氣的感覺。
5、波浪領。波浪領是一種比較少見的領型,領邊是起伏的波浪形。不似傳統領型,波浪領多了一些浪漫和俏皮,造型很特別。
旗袍有哪些面料
1、真絲面料的旗袍真絲是旗袍的主要製作面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柔軟細膩,光澤溫柔。擁有順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垂墜感,絲質的旗袍整體充滿了奢華貴氣,很適合出入正式場合。
2、香雲紗面料的旗袍香雲紗為原生態傳統面料,以桑蠶絲為原料,屬於比較高端的品種。穿著它做成的旗袍,走動會產生沙沙聲,還具有防水防曬的優點,色澤古樸懷舊,經久耐穿,手感又挺爽柔潤,非常適合有古典韻味的知性女子。
3、絲絨面料的旗袍絲絨是一種又輕又保暖的面料,手感絲滑,柔韌,親膚,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絲絨製作出的旗袍更是旗袍中的經典,最能展現東方女子神韻。絲絨旗袍不但面料看上去比綢緞旗袍溫柔很多,保暖功能也是更勝一籌。粗略可見的肌理和質感顯得厚重,很適合秋季穿著。
4、棉麻面料的旗袍棉麻面料就是由棉和麻纖維混紡而成的一種面料。做成旗袍,款式既樸素又大方,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手感柔軟,質朴,穿著舒適,不同於絲質旗袍的光芒萬丈,更顯韜光養晦,凸顯少女感,也適合日常穿著。
旗袍有什麼講究
一、旗袍的色彩:年齡大些的,面料顏色稍深些,款式適當寬松一些,以體現莊重華貴;中年女性宜選擇色彩明快、富麗高雅的面料,以體現典雅大方;年輕女性則選絢麗多彩的顏色和活潑俊俏的款式,以體現青春活力。
二、旗袍的款式與尺寸:穿著一定要特別合身,過緊行動不便,而過於寬松又難以顯現女性的形體美。微胖的人不適合穿裙子太短的旗袍,可以選擇旗袍長度是中長款的,一般是在膝蓋以下。
三、旗袍的領口與人的臉型:氣質高雅而脖子較長的女士非常適合穿高領旗袍。脖子較短的女士適合穿無領的。
⑼ 旗袍又叫什麼
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與中原地區的流行寬衫大袍、褒衣博帶的袍服不同,以滿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而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選擇】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中華民放牧傳統藝術、為國際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婦女代表服裝。
旗袍品種如此繁多,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要根據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結婚禮服(旗袍)不僅面料質地上乘而且色彩鮮艷奪目,充滿喜慶色彩;迎賓赴宴禮服(旗袍)面料應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市場上成衣旗袍的規格是按大眾化的身材體型量制的。由於每個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趨於緊身、抱合性強的服裝,尺寸規格則是選購旗袍的重要指標。所以,購買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旗袍面料的選擇: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旗袍的保存和穿著】
一旗袍的整理
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們建議: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為了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二旗袍的洗燙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塊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一些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張曼玉在演的《花樣年華》中一連穿了20多套旗袍,成為旗袍公認的代言人,也使旗袍更加流行,更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旗袍趣談】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胡人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胡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