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日漫中國形象包子頭旗袍
擴展閱讀
獒犬為什麼戴手套 2025-02-02 09:44:37
皮帶烘乾機有什麼好處 2025-02-02 09:24:03

為什麼日漫中國形象包子頭旗袍

發布時間: 2023-12-03 01:04:58

Ⅰ 你覺得的日本動漫里,有哪些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中國人喜歡穿布鞋或者不穿襪子直接穿布鞋,這個情況我真的是在很多動漫中看到了,你們畫的難道是中國原先的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布鞋也有種習武之人穿的感覺,總而言之,日本人就是認為我們國家的人,不是在習武,就是在習武的路上。
‍‍

Ⅱ 為什麼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物形象女的不是包子頭就是麻花辮

這是畫風的問題,還有就是日本動漫中很少有這樣的人物吧。基本上日本動漫中的人物除了發型,穿著,基本上一個動漫里畫風是一樣的

Ⅲ 為什麼日本的動漫老是把漢人的服裝畫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

首先1,漢服在清朝時期由於清政府政策原因就已經衰退,國人的服裝逐漸演變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200多年都了無聲息。2 辛亥革命一結束,隨著西方思想的引入,國人開始流行起穿西裝。此外,國民政府有一段時間推出的政府人員的服裝師黑色長袍+藍色馬褂,引起了一段時間的流行。3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民又開始流行起中山裝和幹部服和軍裝。並且文化大革命時期砸四舊,批判封建迷信,無論是所謂的漢族人的漢服還是滿族人的長袍馬褂一律都是破壞革命的封建物品。所以漢服這種東西從此就消失了。其實旗袍和馬褂也已經融入到了汗族的血液裡面了。並且李小龍當年在電影中也是穿著長袍和功夫裝。所以日本人就把馬褂和旗袍當做中國人的標志了(還有標志性的包子頭)。寫著多純手打,給點分吧!

Ⅳ 為什麼日本動漫里的中國人都是清一色的服裝

最根本原因這是算中國傳統,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不屬於漢服(即華夏衣冠)體系
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也不應定都是清朝打扮撒,《黑之契約者》男豬腳就是中國人你可以去看看
我倒覺得包包頭+旗袍挺好看的,《灼眼的夏娜》中內威爾艾米娜·卡梅爾 曾經對穿著旗袍夏娜說這是高手的裝束。
個人比較愛旗袍,現在穿也是正常

Ⅳ 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為什麼總穿旗袍馬褂

上期盤點了日漫中的中國角色,所以很自然就會發現,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男的多數穿長袍馬褂,女的則大部分都是旗袍包子頭,而人設不是功夫高手就是道士之類的會神奇術法的人,這是為什麼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大部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而這種印象集中爆發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武俠片、功夫片、鬼怪片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類型片席捲世界,連好萊塢也被征服,一海之隔的日本被影響就很自然了。

再加上那時日漫也正是百花齊放的輝煌期,創作正值旺盛期,其中中國元素也就尤其多,像是國民漫畫《龍珠》中就有非常明顯的刻畫,比如本身取材自《西遊記》,比如角色們很多打鬥都有香港功夫片的影子,比如就服裝來說的鶴仙流一派等等。

有一句話叫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為整個世界只有當時的中國有這樣神奇的功夫,有這樣的穿著,而當這些被發揚光大讓世界窺見了後,自然就會變成對這個國家的印象。

而這種印象所持續的時間是會比現實要長的多,即使中國早已沒什麼人穿旗袍馬褂,早已沒多少人學習功夫,早已沒人降妖除魔,但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所得到的另一個國家的消息都是非常片面的,換個角度來說,中國人對其他國家的印象其實也一樣。

說的更片面一點,就像是中國人自己對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印象其實都是不準確的,對於另一個自己沒去過的城市的印象也同樣,所以就更別提一個也許從來都沒親自去過的國家。

也許很多人會說,現在的網路如此發達,地球已經變成一個村落那麼小,想知道任何消息都只要上網搜索一下就行,怎麼可能還存在這樣上個世紀的刻板印象呢?

嗯,說的對,所以現在日漫中中國特有的元素已經比當年少很多了,但即使少,一般還是會沿用當年的刻板印象,因為說到底,漫畫人物本來就是誇張而帶有鮮明特色的,如果在一部作品中出現了一個中國人,但是這個中國人和作品中的大部分日本人沒有任何區別,那何必要特意強調這是個中國人呢?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語言還是文化,建築亦或是服飾,但是隨著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隨著這個世界越變越「小」,這種差異正在慢慢縮小,而特色也在逐漸消亡,或許總有一天,當人類發展到無「差別」時,那時候的日本漫畫里,或許就再也不會有穿著旗袍馬褂的中國角色了。

Ⅵ 旗袍丸子頭刻板印象的出處

而根據傳聞,春麗的這個造型來源於香港電影《破戒》中,茅瑛所扮演的綺梅。這也是目前我們有跡可尋,能夠找到最早的,包子頭與旗袍共存並,且具有一定傳播力的形象來源。

追溯起來的話,《超時空要塞》的女主角林明美,可能是將包子頭這一形象,在漫畫與動畫領域發揚光大的人了。當時的《超時空要塞》熱度驚人,連帶著林明美的包子頭發型,也大受好評,而又因為林明美的背景設定為日籍華裔混血兒,從小跟隨父母在橫濱的唐人街經營餐館,所以導致了日後在漫畫與動畫作品中的中國女性角色,往往都會以包子頭的發型示人。

而如果聊到游戲領域,那麼「街頭霸王」系列的春麗,一定不得不提。作為很可能是最出名的中國游戲女性角色,春麗的裝扮,切實影響了日後非常多中國女性角色在游戲中的造型。這邊也可以看到,春麗造型上的包子頭與旗袍要素,無論發售了多少「街頭霸王」的新作,都不會被丟棄。



包子頭+旗袍」的搭配,確實可以體現出角色的中國屬性:

但當這種「固有觀念」與「刻板印象」被各類作品泛用與濫用後,確實又有些「怒其不爭」與「哀其不幸」。

比如,在大熱的手機游戲FGO中,楊貴妃這個來自於唐朝的角色,同樣採用了「包子頭+旗袍」的搭配。甚至,國產手機游戲《明日方舟》同樣被「逆輸出」了文化,也有皮膚沿用了這種「固有觀念」與「刻板印象」。


Ⅶ 為什麼現在日本動漫作品裡的中國人還是男辮子女包子頭

往好聽點說是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比如什麼標配旗袍啊,包子頭啊之類的,不好聽的話,就是歧視唄,中國之前吊打日本,清朝被玩壞了,那麼日本人就覺得中國就是辮子了唄,話說總覺得日本人看男的和女的都是分開的……

Ⅷ 連庵野秀明都為之激賞的動畫有哪些

我感覺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日本動漫作品中只要有中國妹子出現,十有八九或者是扎著包子頭,或者是穿著旗袍,或者是既扎包子頭又穿旗袍。

比如《魔卡少女櫻》中的李莓鈴:


《黑執事》中的藍貓:


那麼,日本ACG界對於中國妹子的這種刻板印象,究竟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流行,以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呢?

有人曾根據現有資料,推測出中國妹子「旗袍+包子頭」的設定成為潮流,大概是從那款火遍全球的游戲——《街頭霸王》中的角色春麗開始的。

自春麗以後,「旗袍+包子頭=中國妹子」這一公式,就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其他的中國女性角色,從外表上看像是春麗的2.0、3.0…版。


然而,在補老番的過程中,我無意間看到一部頗為趣的動畫,其女主角的打扮令人一秒想到春麗;

若是結合鼻子的大小來看,又像極了成龍大哥曾經cos過的春麗……

這是一部上映於1992年的動畫,標題也很長,名為《Spirit of Wonder チャイナさんの憂郁》,中文翻譯為——

《奇想的精神:芝娜的憂郁》


標題中的「芝娜」是女主的名字,其實也就是將China的日式英語音譯成中文,同時選擇「芝」「娜」兩個字,貼合了角色的女性身份。

經過查證發現,其漫畫原作的時間是1987年,與《街頭霸王》的首次推出正好是在同一年,因此也算得上是「旗袍+包子頭」浪潮中的先驅型作品了。

漫畫原作者是有著「寡作作家」之戲稱的日本漫畫家鶴田謙二。

他的作品不多,網上個人資料寥寥無幾,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Ⅸ 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為什麼總穿旗袍馬褂

哈哈,我想這應該就是代表中國角色的既定形象吧,像是我以前看的銀魂里的神樂神威,亂馬二分之一里的珊蒲,魔法少女小櫻裡面的小狼,還有大家最最熟知的拳皇裡面的春麗,都是日漫中典型的中國形象,女性角色永遠離不開包包頭和旗袍,男性角色也一般是馬褂加上老北京布鞋,而且他們貌似功夫都不錯。其中中國角色的武器有油紙傘,符咒羅盤,太極八卦等,都是反映了一些中國傳統技藝的,這些和著旗袍馬褂,應該是反應了古中國在日本人心中是神秘而強大的形象,這也反映了日本對古代強大的中國的崇拜。

但如果要問起來,為什麼不選擇漢服作為中國人的代表形象服飾呢?或許是因為漫畫中的中國人都會武功,而漢服不好活動,旗袍既方便活動,又可以展現女性角色的魅力和性感,與之相對的男性角色自然就選擇馬褂了,這樣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中國角色。當然其實日漫中很多角色,都是穿著富有他們當地特色的服飾,其中的歐洲人常常穿著盔甲帶配劍,要說起來的話,現在歐洲大街上也沒人這么穿呀。

所以我想日漫中的中國角色選擇旗袍馬褂,只是具象化的中國形象的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