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的製作工藝 旗袍是怎麼裁剪縫制的
旗袍的裁剪與縫制一、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二、縫制: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
『貳』 旗袍有哪些搭配方式及製作工藝
旗袍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傳統服裝,是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由我整理的旗袍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旗袍的起源時間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 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 。至於具體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 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 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 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 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 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 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
旗袍的起源樣式旗袍的樣式起源在民間一般認為改良於清代旗女之袍,而實際上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點: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改良於清代旗裝袍;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同旗袍和旗裝袍的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時代,承認旗女之袍對旗袍有影響,但不承認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倡導旗袍改名為“褀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褀袍研究會”;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 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 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的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學生等社會群體, 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 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因此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之所以“旗袍”的稱呼會流行下來,是因為清代漢族女性並不穿袍式常服,而旗女主要常服確是袍服,因此在民國旗袍開始出現的時候給普通人一種這是“旗袍”的誤解。
旗袍的搭配方式1.不論你的個子高矮,挑選及膝的旗袍比長至腳面的要輕盈的多,也給美麗的鞋子更多的發揚地步。
2.整個服裝描繪界的競賽焦點都對準的是布料,旗袍的樣式根本固定,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布料的挑選。布料應該要到一些正軌的布料商行,特徵店,專業的旗袍訂制店挑選采辦,盡管價錢貴點,卻不會讓你看上去像個鄉間姑娘。
3.不要認為穿旗袍只能調配盤成一個髻的發型,正軌發型盡管安全,卻不免有些保存和過期。干練的短發女人盡能夠測驗高領旗袍,現代的調配美學著重的就是一點點故意的不和諧。
4.珍珠項鏈,玉鐲是旗袍的傳統伴侶,但最新的同伴細巧而燦爛的名表,它會和復古的旗袍撞擊出時代感極強的火花。
5.不要在商場里采辦流水線上下來的產物旗袍,到有描繪師掛牌的中式特徵小店或專業訂制旗袍的工作室去吧,他們不只有共同的布料,合身的取捨,最重要的是不會撞衫的描繪。
旗袍的製作工藝一、裁剪:
⑴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⑵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⑶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⑷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⑸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⑹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二、縫制:
⑴衣片歸拔
⑵側縫貼牽條
⑶襟邊貼牽條
⑷縫制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 刺綉 、鑲、嵌、滾等工藝;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三、裁剪注意事項:
裁剪是製作服裝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也可以說,它是服裝能不能做得好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裁剪時一定要把各部件的裁片裁得准確無誤。除了尺寸量得准確之外,裁剪 方法 還必須得當。對此,應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 總結 ,以求達到較好的效果。這里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一)裁剪前要核對尺寸、式樣,注意有無體型特徵記錄和其他要求。
(二)檢查衣料有無油污、水漬、跳紗、色澤深淺不勻等,在裁剪時盡可能避讓。
(三)一般衣料有正反面區別,應細心分辨。裁剪時畫粉要畫在衣料的反面,並選用淺色畫粉。
(四)有的衣料,如羊絨、燈芯絨等原料有順毛、倒毛的特徵,裁剪時上下的方向必須順排,不能顛倒,否則會出現光色深淺不同的毛病。有圖案的衣料,要注意圖案的倒順區別。格子面料,要注意格格相對,左右對稱。
(五)裁剪時要先裁主件,後裁副件。按順序先裁前後片,後裁大袖、小袖和領面,最後裁零件。但畫裁時必須照顧到零件,以免衣料不夠。
(六)裁剪時畫線一定要保持橫平豎直,要注意衣料經紗緯紗(縱橫)的方向,不要縱、橫、斜亂用,一般衣料都用經紗(縱紗)做長度,領面用緯紗。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旗袍的主要特徵
『叄』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如下:
工具/原料:剪刀、棉布、針線、縫紉機、尺子、水消筆、大頭針、拉鏈、包邊機。
製作步驟:
1、畫好紙樣,剪下來前片
2、後片
3、按照紙樣裁布
4、裙片
5、袖子,領貼可以不用加
6、前片的小舉虧片向內折邊,熨燙後走一道線
14、從剪頭所示的交界點開始,到另一邊好答銀的交界點結束,縫合兩邊向內折後熨燙,然後對折。兩邊要相差一毫米。短的一邊先和衣服正面相對縫合,包住後再縫合另一邊,在多出來的一毫米縫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線跡。
15、用另一件衣服的圖片說明反面縫合時,針是緊靠著正面邊緣縫合的。製作做盤扣的帶子,2.5㎝寬,三折,再對折縫住;
16、製作盤扣
17、縫在合適的位友宴置
18、完工,熨燙。
『肆』 旗袍的製作教程
1、剪紙樣,然後布料對折裁剪。
2、斜襟處裁剪是左右兩片,下弧線部位多出6厘米。
3、後片對折裁剪,
4、袖的裁片肩點打剪口,
5、脖子短的人啊,領子也木有留縫位,燙布襯底伏歷邊小出一個縫位。
6、裁片標出胸省腰省位置,腰省胸省全部壓線。
7、接肩縫後上領子,斜襟領口和領口剪整齊就OK無需卷邊。
8、開始包邊:領口,袖口,前片。
9、在斜襟處標出6厘米弧線,然後卷邊。
10、前襟在劃線蔽廳謹處對齊壓線固定,為了穿著效果平展固定的位置至盤扣上方,預留的能套進頭宏基為准。
11、標出中點對齊,
12、上左袖-合側縫-包縫,右側分開包縫,上右袖。右袖下側准備上拉鏈。
13、隱形拉鏈熨燙開捲曲度好壓線。
14、壓線固定拉鏈兩端,包底邊,釘扣子。OK啦。
『伍』 旗袍的製作工藝
旗袍是森喊中國傳統女裝之一,它的製作需要經過多個步驟,以下是旗袍製作的基本工藝流程:
剪裁:根據尺寸和設計師要求,將面料按照裁剪大師門吊擺、標記、剪裁等工序進行裁剪。
打版:按照設計圖紙,製作旗袍版型,再將版型通過打版機進行細化和調整。
下料:將版型拓印紙固定到面料上,根據版型剪裁下料。
縫制:將面料片縫制在一起,壓平、蒸熨,整合整個型體。
花鳥綉等工藝:根據不同旗袍風格和款式,需要進行不同的手工藝升橡處理,比如花鳥綉、綉球、金銀線處理等。
筒身製作:用海綿、泡棉和內襯將裙身特殊飾部分進行整合。
襯裙製作:製作襯裙,使旗袍達到舒適度。
成衣整理:對旗袍整體進行調整、整理、蒸餾等最終工序的處理。
以上是旗吵春旁袍製作的基本工藝流程,其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經過技術嫻熟的專業人員的手工操作,才能製作出優質的旗袍。
『陸』 旗袍的製作工藝
旗袍的製作工藝內容如下:
京式旗袍製作工藝精湛,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蠢亂隱近代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作。它的特點是保守和傳統相結合;
旗袍採用中國絲綢織錦的獨特質地,以及精湛的手工技藝,創作出無限美感和令人傾倒的服飾魅力,美學價值高;此外京式旗袍款式多變,既可以是端莊優雅的正裝,又可作為華麗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