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婚喜服名稱
結婚喜服名稱
結婚喜服名稱,如今我們很多人結婚的時候都會選擇穿婚紗,當時也有很多人會選擇穿中式額喜服,中國的喜服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名稱和款式有很多,那麼結婚喜服名稱有哪些呢?
結婚喜服名稱1
一、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
1、新娘穿的禮服
(1)主婚紗:又被叫做是婚禮儀式紗,是結婚典禮上最隆重的禮服。一般主婚紗都會偏向於端莊和奢華,如果場地比較大的話,會選擇大拖尾款式。
(2)出門紗:出門紗是在接親和拍攝外景時候穿的禮服,有的新人會選擇一件輕婚紗作為出門紗,有的新人則是會選擇秀禾服,具體根據自己的喜好。
(3)敬酒服:結婚典禮上敬酒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人為了方便會特意穿上敬酒服,一般是選擇紅色的小禮服裙,或者是旗袍。
2、新郎穿的禮服
(1)西裝:新郎在婚禮上所穿的衣服就沒有新娘選擇那麼多,一般都是穿西裝較多。西裝穿上會讓新郎身材看上去更好,也更加有氣質。
(2)褂皇:如果是中國式的婚禮的話,那麼新娘一般會穿上褂皇,一般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所以價格較高,但是穿上也是真的好看。
二、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
1、龍鳳褂
龍鳳褂像是專門為婚禮而生的禮服,禮服上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剪裁也是體現了新娘的好身材,顏色是金色為主,看起來華麗端莊,非常美麗。
2、秀禾服
秀禾服是從民國初期流行起來的,對於一些身材不是很好的新娘,能夠很好修飾身材,體現女子的婉約和秀美,因此不管是中式婚禮還是西式婚禮上都能夠見到秀禾服的身影。
3、鳳冠霞帔
從古代開始,公主們出嫁的時候都是鳳冠霞帔,非常華麗。到了現在一些新人舉辦中式婚禮的時候,也會選擇鳳冠霞帔這樣傳統的裝飾,會讓新娘變得雍容華貴。
結婚喜服名稱2
一、中國風結婚禮服叫什麼
1、秀禾服
秀禾服的名字看上去不像專門的服裝種類。其實,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在周迅主演的電視劇《橘子紅了》。劇中,周迅飾演的秀禾,服裝很有特色。但本身並不是婚禮禮服的種類,而是電視劇戲服。不過因為喜歡的人很多,逐漸傳播的過程中,演變成了一類婚禮禮服的總稱。
這種新娘禮服的特點就是,上衣是圓領或者立領,下裝是馬面裙。整體的版型比較寬松,比較適合身材豐滿的新娘。秀禾服最為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上衣的袖口和裙擺。
秀禾服的袖口一般都有兩到三層,外層闊口,內層直筒,看上去很有設計感。而裙擺也會疊加,最多不超過四層,這樣的裙擺鋪開後,很是華麗優雅。
一般來說,秀禾服的裙擺長度不會很長,要能露出婚鞋的長度最佳。因此,新娘們選擇了秀禾服的話,最好搭配一雙很好看的中式婚鞋哦。
2、龍鳳褂
如果說秀禾服是具有現代時尚設計感的新娘禮服,那麼,龍鳳褂就是比較遵循傳統習慣的一款正經中式禮服。
龍鳳褂同樣分為褂和裙。卦即是上衣,裙是直筒裙,和秀禾服的馬面裙有很大的不同。龍鳳褂的最大特點就是單層和直筒。沒有秀禾服那樣層層疊疊的袖口和裙擺,基本都是單層的結構,版型也是直筒寬松型。
不過我們如今結合時尚熱點,有時也會在上衣上,做一點收腰的設計。龍鳳褂的領口,只有正襟。我們在購買或者租借時,就要看清楚是否是正宗的龍鳳褂哦。
相對於秀禾服來說,要正式得多。每一件龍鳳褂都是由人手工製成,一針一線,都是很難得的工藝,上面的龍鳳圖案也有著很好的寓意。
很多人不知道秀禾服和龍鳳褂哪種更好,我們實際的來說,還是看新娘的氣質來決定禮服的款式。如果新娘是小家碧玉文靜型,秀禾服更好;如果是大家風范御姐型,龍鳳褂則更適合。
3、旗袍
旗袍一直以來都是最能代表中國女性傳統服飾的服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服裝款式。旗袍的來源說法不一,最普遍的認為是由清代旗女的'傳統服裝基礎上,改造而來的款式。
旗袍的款式靈活多變,右衽大襟,立領盤扣,側邊開叉是最主要的特徵。不過,隨著近些年來的時尚潮流,旗袍的款式造型也很豐富多彩。
圓領立領,中袖無袖,魚尾裙擺或者波浪形裙擺,各種創新設計層出不窮。我們在挑選旗袍作為婚禮禮服時,只要記住選擇有袖子的,無論長短,並且立領盤扣的最好。這樣的款式看上去更加正式,適合婚禮這個場合。
4、漢服
近些年來,熱愛漢服的人群越來越龐大。我們走在街上,也能看到很多身著漢服的路人。認真說來,漢服確實是漢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裝。不過,我們平常見到的都是日常化的漢服,婚禮上的漢服可有些不一樣哦。
在那個時代,黑色是最為高貴吉利的顏色。因此,正宗的漢服婚禮,禮服的顏色應為黑色。漢服的著裝相對來說有更多的講究,完整的漢服一共有三件,內衣中衣和大衣。
按照長度來分也有三種說法,襦,短,深衣,由短到長依次排列。衣領為交領,右衽,腰間會有一個系帶。如果選用漢服作為婚禮服,大家在頭飾上也要用心採用漢代的風格,常見的盤頭就不是很適合了。
除非新人是漢服愛好者,我們還是不太推薦採用漢服作為婚禮禮服。因為漢服講究很多,而弄不清楚這些穿戴規定,很容易造成尷尬哦。
結婚喜服名稱3
1、旗袍
大家不知道其他中式結婚禮服叫啥,也一定知道這一款。因為對於旗袍大家都不陌生,旗袍是在傳統衣服的基礎之上,融入了一部分現代的氣息。
穿著合適的旗袍,不僅能夠更加凸顯女性的身材曲線,使女性凹凸有致的身材展現無余,而且即便是個子比較矮小的新娘也可以穿到膝蓋長度的旗袍,依然能夠展現女性的風韻,因此新娘穿旗袍也是中式婚禮常見的穿著。
2、秀禾服
實為明末清初女子所穿之襖裙。上衣為立領或圓領、對襟或右衽大襟襖褂,下服馬面裙。
秀禾服又分斜襟和對襟,整體設計以寬松為主,可以恰到好處的烘托出新娘的溫柔賢淑,也是很多新娘選擇中式婚禮禮服的首選。
3、周制漢服
漢服婚禮是指穿著漢民族傳統服裝的婚禮,其實,漢服婚禮禮服有周制漢服,唐制漢服,明制漢服。除了新娘穿鳳冠霞帔,新郎穿狀元服外,一般新郎穿相對應的紅色服裝。
但新娘穿紅色周制漢服時,新郎服裝卻是黑色為主。這時候,新郎應該穿長袍,上身為黑色,袖口為紅色,有著黑色花紋,長袍下身卻是紅色,同樣有著黑色花紋,新郎戴冠,新娘綰頭,顯得非常莊重。
4、龍鳳褂搭配
婚禮上如果新娘選擇龍鳳褂,新郎選擇長袍馬褂一定不會出錯,馬褂彰顯身份,很貴氣,而且與新娘的中式結婚禮服搭配非常和諧。此外,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
⑵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不同於現代婚禮常見的婚紗和西裝,古代在婚禮進行的時候對於衣服的稱謂也是有所不同的,這是文化帶來的差異,下面為大家介紹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1
中國有歷史五千年的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包含了語言、思想、行為的變化,還有服飾的變遷。古代結婚穿的衣服周朝叫純衣纁袡,唐朝是釵鈿禮衣,明朝是鳳冠霞帔,各有特色。
一、周朝——純衣纁袡
周朝的婚禮端正莊重,不像後世那樣吹嗩吶打鼓一片喜慶,整個過程都是在嚴肅的氛圍中進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採用了代表莊重的黑色,讓人覺得肅穆起敬,不可兒戲。
【新郎服飾】 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二、唐朝——花釵禮衣
從唐朝開始,不再以黑色為尊,這時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禮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鬧喜慶,顏色為紅男綠女,樣式是釵鈿禮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
三、明朝——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將我們中國婚服推上了一個頂峰。以至於現在受到中國古代婚服第一想到的就是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鳳冠,從名字就可以知道是非常華貴的,而是霞帔,霞帔上面會綉上漂亮的花紋,而朝廷命婦的霞帔上面的花紋是有嚴格的等級的,平民百姓也只有在結婚這一天可以身穿鳳冠霞帔。
四、清朝——袍服
清朝相對長時間的統治,使滿族旗人服飾對傳統漢制服裝形成了一種顛覆性的影響,除了鳳冠得到保存外,其餘明以前形成的傳統服制幾乎廢除殆盡。
順治九年,用以統一清王朝服制的《服色肩輿條例》正式頒布,濃厚的漢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滿族旗人特徵、長期騎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馬褂、坎肩等服飾漸漸取代了傳統漢服。
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漢融合的深入,傳統漢服在清中葉後的民間得到了局部的恢復。作為滿漢融合產物的褂裙受到各民族女性的喜愛。到清後期,女性婚服出現了旗袍,並對民國及民國之後的女性婚服產生深遠影響。
古代的服飾流傳至今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如今婚禮上穿的秀禾服、漢服都是改良過的,並不是完全傳統的衣服。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2
我們對於古代結婚禮服最熟悉的叫法是鳳冠霞帔和嫁衣,但這其實只是最為籠統的說法並且也十分局限,像鳳冠霞帔這樣的婚服在古代一般只有富貴人家的小姐出嫁時才有的配置,事實上,古代文化里關於結婚的禮節極其龐雜,而歷代對於結婚禮服也有不一樣的規定。
中國歷代古裝結婚禮服文化
1、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秦漢時期大多禮制都是遵循周禮的,婚服以黑色為莊重高貴,另以紅色點綴,但是受現代很多製作不精的影視劇的誤導,我們常會看到很多漢朝婚禮上新人都著大紅色婚服,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所以如果想辦一場最規矩的漢代婚禮還是要注意一下婚服的選擇。
2、唐朝婚服—釵鈿禮衣,紅男綠女
從唐朝開始,婚禮上逐漸出現了大紅色婚服熱鬧喜慶的元素,大唐文化的開放多元在婚禮習俗上最大的`體現便是其既傳承了周禮的莊重,又最大地展示出女性的身體美,並且在顏色上也更為大膽,多為紅男綠女。
3、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許不同,三捨生及品官子孫可假穿九品襆頭公服,其餘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圓領衫、兩個角往上折而後交叉固定的襆頭(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顏色是青色。
4、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帝王是蒙古族,因而在婚服上與中原地區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嫁衣與其差異不大,充滿著濃濃的蒙古特色。
5、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們常見的鳳冠霞披和狀元服了,不過在文武官員的區別上依然有不一樣的搭配。
6、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是滿族統治下的時代,關於婚禮的文化也大都從滿族習俗,清朝的婚服在承襲前朝鳳冠霞帔的基礎之上對其加以改造,仍然以旗裝樣式為主,已經出具後代旗袍的樣板。
古代的婚禮服叫什麼3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啥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鳳冠霞帔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純衣纁袡: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為周禮昏禮禮制中新婦的禮服描述。纁,拼音:xūn,有淺紅色等釋義。袡:衣邊。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禮服中沒有明確記錄關於的蔽膝的配件,作為衣緣理解更為普遍。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
鈿釵禮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是唐代命婦禮服的一種。鈿釵禮衣包括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並以鈿釵數目明確地位身份。
唐代禮典史書如《通典》、《會要》、《舊唐書·輿服制》等中都有記錄。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
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1)鳳冠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2)女人嫁的時候穿的旗袍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婚禮分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六禮」在周代就已形成。秦漢以後,六禮逐步形成定製。這六禮的前五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統稱締約之禮,男女雙方家庭通過媒妁進行帖約和相關的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
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禮節溝通,經平等議婚,最終雙方在禮尚往來中締約成婚。
⑶ 結婚穿的中式禮服叫啥 中式婚禮禮服分類
結婚的時候,有的新人舉辦中式婚禮,因此會穿中式的禮服,那麼結婚穿的中式禮服叫啥?
一、結婚穿的中式禮服叫啥
1、在國內一些新娘結婚時候出門穿的中式禮服一般是秀禾服居多,上面的圖案大多數是以龍鳳為主的,還有綉上一些牡丹、鴛鴦、石榴花、福字、喜等,寓意百年好合,吉祥如意。
2、秀禾服顏色一般是金色與紅色為主,分為上衣和裙子,長度剛好到腳裸,配一雙綉花鞋是最好看的。不過現在很多新娘也喜歡搭配金色和銀色的高跟鞋,看起來也是非常美麗。
二、中式婚禮禮服分類
1、漢服
漢服是中華民族一直都習慣穿的服飾,從明朝末期就很少人穿了。一般漢服分為周制漢服、唐制漢服等。漢服在最近幾年被年輕人所推崇,走到哪裡都能夠看到穿漢服的小夥伴。
2、旗袍
旗袍也是從滿族服飾改良過來的,旗袍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將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展現到極致,看起來優雅、知性和大方。在民國時期,像上海這樣的國際都市就非常流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種文化符號。
3、龍鳳褂
這是起源於滿足的服飾,龍鳳褂上面的圖案都是通過一針一線綉出來的,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因為純手工製作,所以龍鳳褂的價格在中式禮服中一直遙遙領先。
4、鳳冠霞帔
鳳冠一般指的是新娘子戴在頭上的配飾,霞帔指的是穿在身上的配飾。鳳冠霞帔是豪華與富貴的象徵,在古代一般是皇後和貴妃才能夠享受到的待遇。
總結:
本文詳細為大家介紹了結婚穿的中式禮服叫啥,以及中式婚禮禮服分類,相信大家對於本文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⑷ 古代正室與偏房的成婚旗袍區別
首先肯定是顏色上的不同。其次,正房一般是不穿旗袍的。
成婚衣裙的一些區別:
裙褂與小鳳仙:
裙褂,也叫褂裙.裙褂,也有分側襟的,那叫小鳳仙款,或者可以叫二奶褂。裙褂和小鳳仙可以說是同一時期的產物。以前,都是大戶從家娶正房的時候才准穿裙褂。也只規定,只有正房可以穿裙褂,就是龍鳳褂。如果是娶側房(偏房或者妾),那就只能穿小鳳仙.所謂正襟為大,小鳳仙的側襟偏就是這樣來的了.
旗袍:
旗袍——很多人認為「旗袍顯身材,要有玲瓏的曲線才穿得好看」,實際並不這樣!旗袍的穿著「氣質」在於女性的脖子上,脖子短的,身材再好也穿得不好看。 裙褂就對身材要求不高,剪裁好的裙褂不但能夠先大氣,還能把身材顯的很收腰。
而旗袍的誕生是相當於中國女性的特色衣服,相當於早期的時裝,並不屬於嫁衣的范疇。在是傳統上來說,裙褂是正統的嫁衣,妾侍先穿旗袍的。
自然,往細致里區分,顏色上,正紅或者明朱,只能正室穿;而偏房選色只能近茜色,赭石等。花色綉樣上,正室可用金線,圖樣上也會更高貴。而偏房除了只能戴銀飾以外,嫁衣綉樣可能會選擇杜鵑這種此等的圖樣。
引文資料來源於:《結婚穿裙褂、小鳳仙、旗袍的區別 》作者:dgxidian,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534010100gqzf.html
⑸ 成親的衣服,在古代叫什麼
成親的衣服,在古代叫鳳冠霞帔。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源於明朝,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
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5)女人嫁的時候穿的旗袍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
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下面看看這款霸氣的鳳冠霞帔。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
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⑹ 旗袍是哪個名族的服飾
滿族。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並作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統一的一種袍式服裝,所以叫旗裝,滿語稱「衣介」。「旗裝」又叫「旗服」,分為單、夾、皮、棉四種。女子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腳著長筒白絲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
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裝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這種「衣皆連裳」(古代上為衣,下為裳)與漢族服飾的上衣下裳的兩截衣裳有明顯區別。
⑺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叫做鳳冠霞帔,上身內穿紅絹衫,下身著紅裙,外套綉花紅袍,看起來既美麗大方又喜慶,以下分享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1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鳳冠霞帔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純衣纁袡: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為周禮昏禮禮制中新婦的禮服描述。纁,拼音:xūn,有淺紅色等釋義。袡:衣邊。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禮服中沒有明確記錄關於的蔽膝的配件,作為衣緣理解更為普遍。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
鈿釵禮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是唐代命婦禮服的一種。鈿釵禮衣包括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並以鈿釵數目明確地位身份。
唐代禮典史書如《通典》、《會要》、《舊唐書·輿服制》等中都有記錄。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
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1)鳳冠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古代婚禮分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六禮」在周代就已形成。秦漢以後,六禮逐步形成定製。這六禮的前五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統稱締約之禮,男女雙方家庭通過媒妁進行帖約和相關的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
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禮節溝通,經平等議婚,最終雙方在禮尚往來中締約成婚。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2
古代結婚年齡
東漢三國時期,女子結婚年齡平均為十七歲,這似乎和最近的00後准媽媽的年齡比較接近了。
曹丕的甄夫人,就是十七歲之前嫁給了第一任丈夫袁熙;司馬昭的王皇後則是十五歲便已嫁給了司馬昭;孫皓時期規定兩千石臣子之女,必須十五六以後才能出嫁——民間也差不多,從《孔雀東南飛》中【十七為君婦】可知民間十七歲結婚也是屬於正常年齡。
早婚的話,比如張飛搶了夏侯淵的從女夏侯氏,當時這蘿莉才十三四歲。陸績的女兒陸郁生也是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張白。
兩晉時期,女子的結婚年齡平均為十六歲。
晉武帝皇後楊芷,十九歲之前嫁給了晉武帝;晉惠帝的皇後也就是政治家賈南風,十六歲時嫁給了可憐的晉惠帝;晉康帝皇後褚蒜子,十三歲便已嫁給了晉康帝;段豐的妻子慕容氏,十四歲便已出嫁——至於民間,從《朝時篇》中【十五入家門】,《河東之水歌》中【十五嫁作盧家婦】可以看出民間女子的普遍年齡也就十五六。
南朝時期,女子的普遍結婚年齡為十三歲。
劉宋孝武帝的王皇後,十六歲出嫁,這屬於比較晚的了;劉宋前廢帝何皇後,十二歲出嫁;劉宋明帝王皇後,十二三歲出嫁;梁武帝丁貴嬪,十四歲出嫁。
比較小的,陳宣帝柳皇後,十一歲出嫁;陳後主貴妃,就是那有名的美人張麗華,十歲,對十歲便已經被陳後主臨幸了,不過陳後主當時也就十六歲,張麗華七年後才生子;梁簡文帝王皇後,八歲,便已經出嫁,不過簡文帝當時也才十歲。
中國歷代結婚年齡
婚齡:古代成婚的年齡,各朝代並不相同。春秋時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結婚;又謂「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為不失時。《漢書·惠帝紀》中就明文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罰她繳納五倍的賦稅。
其實,中國古代早婚的現象也很嚴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並聽婚嫁」的規定。《後漢書·班昭傳》中就記載:班昭「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漢書·上官皇後傳》中甚至有「月余遂立為皇後,年甫六歲」的記載。但一般都是在20歲前後。
古代女子結婚喜服叫什麼3
一、周朝——純衣纁袡
周朝的婚禮端正莊重,不像後世那樣吹嗩吶打鼓一片喜慶,整個過程都是在嚴肅的氛圍中進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採用了代表莊重的黑色,讓人覺得肅穆起敬,不可兒戲。
【新郎服飾】 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二、唐朝——花釵禮衣
從唐朝開始,不再以黑色為尊,這時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禮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鬧喜慶,顏色為紅男綠女,樣式是釵鈿禮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
三、明朝——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將我們中國婚服推上了一個頂峰。以至於現在受到中國古代婚服較好想到的就是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鳳冠,從名字就可以知道是非常華貴的,而是霞帔,霞帔上面會綉上漂亮的花紋,而朝廷命婦的霞帔上面的花紋是有嚴格的等級的,平民百姓也只有在結婚這一天可以身穿鳳冠霞帔。
四、清朝——袍服
清朝相對長時間的統治,使滿族旗人服飾對傳統漢制服裝形成了一種顛覆性的影響,除了鳳冠得到保存外,其餘明以前形成的傳統服制幾乎廢除殆盡。
順治九年,用以統一清王朝服制的《服色肩輿條例》正式頒布,濃厚的漢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滿族旗人特徵、長期騎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馬褂、坎肩等服飾漸漸取代了傳統漢服。
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漢融合的深入,傳統漢服在清中葉後的民間得到了局部的恢復。作為滿漢融合產物的褂裙受到各民族女性的喜愛。到清後期,女性婚服出現了旗袍,並對民國及民國之後的女性婚服產生深遠影響。
古代的服飾流傳至今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如今婚禮上穿的秀禾服、漢服都是改良過的,並不是完全傳統的衣服。
⑻ 中國人以前結婚時新郎和新娘穿的一身紅衣叫什麼(老外的男人穿西服,女人穿婚紗)
古代的叫鳳冠霞帔
近代的叫旗袍/敬酒服
圖為前者
⑼ 中式婚禮新娘穿的服裝叫什麼
中式婚禮新娘穿的服裝叫什麼
中式婚禮新娘穿的服裝有秀禾服、龍鳳褂、旗袍、鳳冠霞帔、漢服、唐裝等。
秀禾服:剪裁 時尚 舒適,突出新娘的體態美。
龍鳳褂:起源滿洲,以示身份尊貴。
旗袍:被譽為女性國服,充滿古典韻味。
鳳冠霞帔:女子出嫁頭戴鳳冠,身穿霞帔,凸顯尊貴華麗。
漢服:整體設計瀟灑飄逸,如仙氣如雲。
唐裝:直線剪裁,絲質面料為主。
1、秀禾服
秀和服因為電視劇《橘子紅了》走紅。秀禾服是經過改良設計的服裝,原型是清末明初女性所穿的襖裙,上衣為立領或圓領,下服馬面裙,裙擺偏鬆散,可以用來鋪床。秀禾服由各種代表美好寓意的圖案刺綉而成,比如牡丹、蝙蝠、祥雲、石榴花等,蘊含了對新人的美好祝福。
2、龍鳳褂
龍鳳褂起源於滿洲人的服飾,相傳是清朝宰相嫁女時,皇上親賜綉線製作。新娘穿著綉有龍鳳的龍鳳褂出嫁以示身份的尊貴,也有富貴吉祥的寓意。除此之外,龍鳳褂為直筒狀褂裙,能夠極好地展示出新娘的姣好身姿和樣貌。
3、旗袍
旗袍在二十世紀20年代盛行,是中國傳統袍服不斷吸收西洋服飾的特徵改進而成。修身的旗袍能夠充分凸顯女性的體態美和曲線美。旗袍上會綉有山水、牡丹、錦鯉等圖案,寓意百年好合、幸福快樂。
4、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它是由鳳冠+霞帔組成,常作為古代富家女子出嫁時的服裝。鳳冠以金屬絲網為胎,點綴翠鳳凰,並掛上珠寶流蘇;霞帔是綉有牡丹圖案的大紅錦袍,整體呈現出雍容華貴,華麗動人的視覺感。
5、漢服
漢服的款式有很多種,根據其整體結構可分為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三大類。漢服主要是用紅色衣緣的玄黑色絲質深衣,外觀上採用流線型剪裁和束腰設計,這樣能夠很好地修飾新娘的體型,把女性的曲線凸顯出來,從而增加新娘的氣質。
6、唐裝
唐裝也是漢服的一種,代表有齊胸衫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它整體效果非常喜慶,上身的貼身的設計,不但非常的精緻,而且還凸顯新娘的身材,而下身寬松的設計,則能營造出一種飄逸的感覺,並有利於活動。
— — —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