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美探的拼音怎麼寫
旗【qí】
袍【páo】
美【měi】
探【tàn】
⑵ 袍拼音和組詞
袍的拼音和晌搏組詞如下:
袍組詞:旗袍、袍子、黃袍加身、袍絝、袍段、皮袍、田袍、法官袍、黃袍、睡袍、紫袍金帶、長袍、皂袍、袍袖、同袍、袍哥、紫袍、與子同袍、同袍同澤、綈袍之義、割須棄袍、錦敬謹哪袍、青袍白馬、紫袍玉帶、衫袍、衣袍。
毳袍[cuì páo] 毛制亮碼的長衣。袍襖[páo ǎo] 袍和襖。古代軍戎服飾。指比鎧甲輕便的戰袍和戰襖。盛行於六朝,唐宋因之。
⑶ 袍字怎麼讀
問題一:這個字袍讀音怎麼讀 拼 音
páo
部 首 衤
筆 畫 10
五 行 水
五 筆 PUQ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中式長衣:~子。長~。旗~。棉~。皮~。同~(舊時軍人相稱)。~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之誼」、「~~故舊」)。
2.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相關組詞
旗袍 棉袍 袍子 道袍 袍澤 蟒袍 同袍 袍 袍界 韋袍 鶴袍 綈袍袍帶 雲袍 更多
問題二:大紅袍的「袍」字怎麼讀 拼音: páo 注音: ㄆㄠ
繁體字:袍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錠形聲
簡體部首:衤 部首筆畫:5 總筆畫:10
筆順:捺折豎撇捺撇折折橫折
問題三:一聲袍字怎麼組詞 「袍」字沒有一聲。只有一個讀音,是二聲。
袍
páo
1. 中式長衣:~子。長~。旗~。棉~。皮~。同~(舊時軍人相稱)。~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之誼」、「~~故舊」)。
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問題四:袍字的筆畫是多少 《袍》字筆畫、筆順
漢字袍 (字典、組詞)
讀音páo播放
部首衤
筆畫數10
筆畫點、橫撇/橫鉤、豎、撇、點、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
問題五:越居代袍四個字怎麼寫為什麼拼不出來 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 :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處理超過自己職權范圍的事情。
應該不是越居代袍吧?!
問題六:旗袍的旗字怎麼寫 筆順名稱:
點、橫、橫折鉤、撇、撇、橫、橫、豎、豎、橫、橫、橫、撇、點
筆畫數:
14
問題七:飄,袍,好,襖,叫,覺,芽這七個字讀音有什麼共同特點? 它們的韻母相同。
問題八:衣敝溫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的貉字讀音 狐貉[hú mò][解釋]1.亦作「狐」。獸名。狐與貉。 2.指狐、貉的毛皮製成的皮衣。
問題九:落湯螃蟹著紅袍著字在著里讀音怎麼讀 落湯螃蟹著紅袍著字在著里讀音怎麼讀
讀音
[zhuó]
解釋:
1. 穿(衣):穿~。穿紅~綠。~裝。
問題十:相聲八扇屏里說到趙雲白盔白甲白戰袍,這裡面的白字,怎麼念bo啊? 白在這里念bo,是相聲以及評書里的所謂的上口,也就是古語發音,另外八大吉祥里,鶴仙上口就是hao仙,沒有規律,多聽多記。表演的時候按照現代漢語的發音也是可以的,上口是為了更有韻味。
⑷ 袍的拼音和詞語
袍的拼音和詞語是:【páo】,旗袍、袍子等。
旗袍例句:
1、宴會上,姐姐一身紅色的旗袍十分引人注目。
2、現在要緊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雲托月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曲賀桐勾出。革命前的裝束卻反之,人屬次要,單只注重詩意的線條,於是女人的體格公式化,不脫衣服不知道她與她有什麼不同。
3、旗袍中國女人的傳統服飾,現在在世界高級服裝界變得越來越流行。
4、她們嘴裡念著洋碼兒,心裡記掛著旗袍的料子。要說她們的心是夠野的,天下都要跑遍似的,可她們的膽卻那麼小,看晚場電影都要娘姨接和送。
5、沉靜而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艷如一闋花間詞。
6、首先出場的是兩名穿著旗袍的女敏虛孩,只見她們各持一把剪刀,在短暫站立了幾秒鍾之後,開始在對方的旗袍上亂剪起來。
7、她中等身材,穿著整潔如新的陰丹士林布旗袍,頭發黑亮,眼光很有神采,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正氣,浩然之氣。
8、隨後,小兩口穿上了中國傳統服裝,新娘紅色旗袍、紅綉鞋、紅蓋頭;新郎長袍、馬褂。
9、演唱自己的多首經典名曲時,梅艷芳也不再以「百變妖姬」的形象出現,改為穿上一身端莊旗袍,顯示出對歌曲及對自己的敬意。
10、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⑸ 袍的拼音和組詞
袍的拼音和組詞如下:
袍拼音:páo。
2、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稱。——《正字通》。
3、戰袍。
如:袍鎧(戰袍與護身鐵甲);袍甲(戰袍和鎧甲);袍仗(戰袍和兵器。借指軍容);袍袴(戰袍,袴靴。軍戎之服。亦指穿著軍服的人);袍襖(袍和襖。古代軍戎服飾。指比鎧甲輕便的戰袍和戰襖)。
4、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⑹ 袍組詞和拼音
旗袍 pao qi pao 都是第二聲。
⑺ 旗袍的拼音
旗袍的拼音是qípáo。
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
⑻ 旗袍拼音
旗袍拼音是qí páo。
拓展資料如下:
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搜沖枝。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
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判判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
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