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復興旗袍馬褂最大的阻力因素是什麼
第一太丑,別說什麼旗袍漂亮,那是後來改的,和旗袍除了名字一樣就沒一點一樣的地方。第二發型太丑,女的頂一雞冠子,還是橫的。男的留一金錢鼠尾,頭發就留後腦勺一小揪,辮子要能從銅錢眼穿過去,真心像豬尾巴。
B. 漢服和旗袍馬褂,誰應該代表中國
旗:滿族的意思
漢:漢族的意思
漢族佔全國人口的94%,是主體民族,而且「漢語」就是「中文」。中國有56個民族,如果要找出一個最能代表整個國家的東西,首選自然是佔主體漢服。
C. 為什麼旗袍比漢服認可度更高
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中國的民族服飾是什麼,那麼會有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是中山裝和旗袍。如果再問中國古代人都穿什麼衣服,那很多人都會說古代人穿著長袍馬褂,留著辮子。顯然以上的看法或者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片面的。只能反映一定歷史時期中國人的裝束,然而中國卻有五千年的歷史。隨著近幾年互聯網和影視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思到中國古代不僅僅有旗袍馬褂,相反旗袍馬褂只是存在與清朝和民國,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再穿旗袍。在整個民國時期都是女性的主要禮服,隨著改革開放,旗袍又成了中國女性的代表性的禮服。
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前中國人的衣服以前被稱為什麼?歷朝歷代的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成為中華衣冠,或者直接用衣冠一詞表示。然而最近幾年,隨著漢文化熱的上升,為了明確區分漢族衣冠與旗袍馬褂,我們稱古代漢人穿的衣服為「漢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漢服才是中國人的民族服飾,這幾年出現了很多漢服日常黨,穿著漂亮,朴實,方便的漢服工作學習生活。走在街上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回頭率,但是卻在現在人們的思想中並不是太接納,甚至發生過吧漢服認成日本和服或者韓國服飾的烏龍事件,國內出現反日遊行時有些喜歡漢服的日常黨也不敢穿漢服出門。雖稱烏龍,但是卻讓很多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人深感憤怒。但是如果穿著旗袍出門卻跟穿著時裝一樣,人們並不覺得奇怪。這讓我們不禁在想這是為什麼?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漢服概念出現在人們思想中的時間很短,很多人不能很快的接受。雖然漢服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卻已經斷代很多年,很多人已經從來沒有聽說過。同時,對一些老年人或者中年人來說,他們認為漢服只不過是年輕人的玩具,年輕人喜歡完全因為好看,而不了解其歷史和文化內涵。
第二,和服與漢服很像,很多人以為穿了和服,認為是漢奸,是哈日哈韓,崇洋媚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歷來強盛,中國文化影響周邊國家上千年,尤其是離中原比較近的韓國,朝鮮,日本。同樣,很多中國古代的風俗依然保留在這幾個國家。他們的服飾文化也受中國影響,跟漢服的風格以及理念很相近,都提現這東方文化的韻味。
第三,穿漢服完全是作秀,為了賺回頭率,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漢服略顯拖拉,不適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但是穿漢服是否有作秀的嫌疑完全無法證明,誰能證明穿旗袍不是賺眼球。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漢服已經不能適應,但是懂得漢服的人都知道,有些漢服依然能以其方便,簡單應用於現代生活,例如?褐,圓領袍。
對於旗袍來說,真正成型不過一百年,但是卻是近現代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在國家的禮儀場合屢次出現,並且以其華麗,修身展現了中國女性的美,成為眾多女性喜愛的禮服。但是,至於漢服能否成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能否成為中國的代表性服飾,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只能等著時間去驗證了。
D. 為什麼有人說說旗袍馬褂的復興是大勢所趨呢
從清末過來的旗袍、馬褂,在民國年間出現分化,經過改良,旗袍乘勢而上,一枝獨秀,成為民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飾,而馬褂雖然一度也有相當的擁躉者,但是日漸沒落。何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服飾自身的特點有關。
先說馬褂。在形制、款式上沒有變化,一成不變,穿長衫、套馬褂,戴瓜皮帽,這樣的形象有暮氣沉沉之感,缺乏生氣。這樣的服飾不淘汰,還淘汰誰?
旗袍美麗,穿旗袍的女人漂亮。旗袍不僅成為民國時尚,也成為中華女性的代表性服飾。
回到題目,說旗袍馬褂的復興不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旗袍可以為大多數女性接受是事實,因為旗袍展示了女性的風情美,每個女性的衣櫃里都應該至少有一件旗袍。只是現在的社會是多元的,服飾是多樣的,要每個女性每天都穿旗袍並不現實。
E. 改良旗袍馬褂,作為中小學生校服,你覺得怎麼樣
還是李小龍穿的功夫衫看,或中山裝也可以
F. 大學生對於漢服復興看法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稱為華夏衣冠,現代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衣、裳概念,歷經周朝代的周禮制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因推崇周禮制而趨向完善並普及,漢朝因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及光武中興,使漢朝的影響力到達鼎盛,漢人稱謂由此產生。
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的某些過渡歷史階段的穿著服飾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漢服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身影。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近年來,「復興漢服」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漢服的討論。「80後新人穿漢服拜堂成親」、「丁亥年中國長安漢服成人禮」、「百名學者倡議漢服為奧運禮儀服裝」等新聞都激起人們對「復興漢服」的討論與關注。有人認為「復興漢服」是嘩眾取寵,是單純復古,推廣漢服對於國家強大民族復興沒什麼作用,是形式主義。也有人認為「復興漢服」是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重建民族自尊、尋回民族自豪、復興華夏文化、重塑中華文明。不同人對「復興漢服」有不同看法。為了更好了解大眾對「復興漢服」的看法,本人做了大學生對復興漢服的看法調查。
一 調查目的
了解大學生對復興漢服的看法,同時希望能使大學生對漢服有更多的認識。
二 調查對象
廣州大學大一至大三在校學生共50名
三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形式,當場作答當場回收。
四 調查時間
2010年12月5日~2010年12月23日
五 調查內容
主要了解了大學生對漢服的認識與態度以及他們對「復興漢服」的看法。問卷共向調查者提出了16個問題。
G. 中國的長袍馬褂和旗袍,怎樣穿出現代時髦感
如今是21世紀,服裝也與國際接軌,與時俱進叫時裝。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是服裝三劍客,引領時裝的朝流。旗袍馬褂是漢人發明的東西,假託了一個旗字,都是漢人穿,滿人原本是不穿的,本身就是漢服的改良,中華三千年服飾的延續。民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飾,而馬褂雖然一度也有相當的擁躉者,但是日漸沒落。何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服飾自身的特點有關。
紅色和黑色搭配大氣又經典,紅色很有過年的氣氛,黑色又非常穩重。像唐嫣這樣配一頂紅帽子,更有潮范兒。中國紅是春節的主打色,很多人也都會選擇在春節把這種顏色穿在身上,更顯喜慶吉祥。只選擇單品紅色外套即可。
H. 在現代服飾中,還能找到哪些中國長袍馬褂的元素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中國從古至今,歷朝歷代每一代都有他們朝代相應的服飾出現,那麼今天子曰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漢服,唐裝,長馬褂以及旗袍這些衣服,他們背後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的區別在哪裡。
看了這么多之後,那麼你是否對漢服以及旗袍或是唐裝,還有長馬褂有了一個簡單的初步的一個認識呢?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穿著哪樣的服飾?快來評論告訴子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