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怎樣選擇一款合適自己的旗袍
30-40歲的美人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渾身上下散發著優雅,高貴,溫婉,成熟的氣息!選擇旗袍會比較沉穩,大多選擇傳統旗袍,優雅大氣!
蕾絲的很好看,但是會顯胖,絲綢的純色很顯老氣,印花無論是對對布料還是對身材的要求都更為嚴格,身段氣質必須優雅苗條,因為胖了,就把花撐大了。所以還是穿棉麻素色格紋的吧。小清新,既文藝又休閑,還修飾身材。長度膝上5厘米,小洋裝風格的旗袍,最好有雪紡材質的拼接,既有格紋的文藝休閑,又有雪紡的輕柔浪漫,這樣的服裝,搭配一頭俏麗的短發會靚麗些。
㈡ 為什麼旗袍很難穿得好看得體
現在的人追求以瘦為美,很多人更是拼了命的減肥,但是過度減肥不僅對身體不好,而且從美觀上來講,太瘦的人反而只有骨感了。穿旗袍就適合稍微圓潤一點的身材。
穿旗袍要淡妝,不適合濃妝、誇張妝容
臉部適當淡妝修飾更能凸現穿著旗袍的美麗,所謂淡妝就是通過恰到好處的方法,強調突出自己面容本來所具有的自然美。妝色清淡典雅,自然協調,是對面容的輕微修飾與潤色。
穿旗袍搭配合適的飾品
著裝的搭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一定要記住,旗袍的飾品搭配千萬不要「喧賓奪主」,當你身穿一件有特色的旗袍時,主角永遠是旗袍本身, 其餘的配飾也只能是綠葉,只能起到「畫龍點睛」的點綴作用,否則會失去旗袍的韻味。如手提包盡量選小包包,顏色最好要取旗袍中的一種單色;鞋子可穿白或黑 純色細高跟的船鞋,不要露出腳指頭;項鏈、手鐲、耳環(墜)、胸針、披肩等也要根據旗袍所定,注意整體的「配套、和諧」。有時配飾少反而能突出旗袍的美麗。
手臂太粗,切忌穿短袖或無袖款旗袍
旗袍是最能體現體型美的服裝,所以穿著一定要特別合身,過緊行動不便,而過於寬松又難以顯現女性的形體美。穿旗袍時要特別觀察自己「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必須檢查領子、衣身、袖子、紐扣等細節之處是否一絲不苟,不然就會失去旗袍的獨特魅力。
㈢ 平裁旗袍肩膀有褶皺
而傳統古法旗袍的肩膀其實並沒有這么板正挺括,反而肩膀綳緊,腋下有褶。
傳統旗袍是用「平裁」,出來的感覺更多是包容和內斂感,所謂平面一片式裁剪是指:衣服的整體是由一片布整體裁剪而成,只有立領,小衣襟部分是另一片拼接。
古法旗袍是清代時期的服裝慢慢演化過來,清代的服裝都是比較寬松肥大,到了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與服裝的影響才漸漸變得稍微合體一些,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傅順應時代發展創作出了古法旗袍的做法,古法旗袍的特殊性只能口口相傳,很難通過文字完全表述清楚。
因此古法旗袍雖然也是採用中式剪裁方式,但與傳統旗袍還是有很明顯的不同
傳統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傳統旗袍在面料上的選擇上比較講究,多採用織錦緞、古香緞、綢等精緻的面料。這種面料極具高貴與奢華,適合參加晚宴、走秀、婚禮等社交場合,實用性較為有限。日常面料還有真絲、麻蠶絲、香雲紗、絲綢、絲絨、棉布、綢緞等
㈣ 旗袍這一款民國時期的服裝,為什麼很難穿的得體
㈤ 一片式平裁旗袍可以不歸拔嗎
一片式平裁旗袍不可以不歸拔。因為一片式平裁旗袍不像西式改良旗袍裁剪時就設置出胸省和腰省以達到合體,平裁無省旗袍要合體,需要在裁剪時就進行必要的推歸拔,一片式平裁旗袍衣身只前後側縫兩條線,這兩條線尤其是胸腰臀部分曲線是塑造體型的關鍵部分,推歸拔側重這個部分進行。
㈥ 經典演繹潮流看看時尚與旗袍的前世今生
總體來說,旗袍起源於滿清袍服(有人認為起源於旗女之袍,有人認為起源於男子長袍,後者認為旗袍由於民初女子為了尋求思想獨立和女權而效仿男子長袍產生),而後逐漸發展,逐漸吸納西方元素,成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的旗袍。基本可分為20年代旗袍、30年代旗袍、40年代旗袍、當代時裝旗袍。
一、旗袍的演進
①20s年代的旗袍
領:主要以直領為主
袖子:主要以傳統連肩袖為主
下擺:25年最低,低到腳踝,「一件初期長馬甲」;27年上升到小腿中部,29年最短到膝蓋最長到小腿中部;29年下擺開始回落。
開叉:20s初是無叉旗袍,20s中後期出現了「在旗袍前片有開叉」
剪裁:平裁
邊:20s初比較繁復花哨(鑲嵌滾綉),20s末裝飾性的滾邊趨於簡單,大多1-2條。
②30s年代的旗袍:
領:除直領領外,還有些旗袍借鑒了西方的翻折領、荷葉領
袖子:連肩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變化豐富,出現了裝袖、泡泡袖、荷葉袖、花瓣袖、燈籠袖、袍袖等等
下擺:30s初下擺長度剛過膝蓋;31-34年長度回落,越來越長;35年最長,流行拖地旗袍;36年上升到漏腳背;38年露腳踝;39年小腿中部(短-長-短)
開叉:30s初開叉在膝蓋;31-34年開叉逐漸往上,34年開叉最高在大腿中上;35年又流行低叉旗袍;37-38年主要開到小腿中部。
剪裁:平裁,34年旗袍最大的變化就是腰身做得很窄,凸顯全身曲線。
邊:單邊、雙邊、三邊都有;滾邊+單貼邊;多貼邊。
③40年代初的旗袍:
基本還是以平裁為主,但是整體視覺效果更加簡潔,很少有特別復雜的緄邊,基本以窄窄的單緄邊或者線香緄為主。長度也不再像以前那麼保守,有長有短,百花齊放。
④當代時裝旗袍:
剪裁方式,選料,做工,都讓它不同於改良旗袍,性感卻不風塵,恰到好處的美麗。
二、如何挑選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它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我們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穿的旗袍呢?
1、從面料上挑選
在我們的印象里看見的旗袍應該大多是使用絲綢面料的,看起來精緻又華麗。但旗袍與其他服飾一樣也會採用亞麻、絲絨來製作,而這些不同的棉料也會帶來不同得穿著感以及影響,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進行選擇。
1.1絲絨面料
絲絨面料它是以滌綸為主要原料與真絲和棉等材質混合而成的面料。觸感親膚且手感絲滑,而且彈性性i能與防靜電性能方面都會比模擬絲面料來的更好,與人體有著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唯一的缺點就是愛掉毛。
注意:絲絨面料的旗袍最好乾洗,如自行洗滌,應選用中性或絲綢專用洗滌劑,在低溫水液中浸泡15~20分鍾,再輕輕搓揉,清洗時,如能在水中加少許食醋,洗凈的衣物則更加色光艷亮。
1.2絲綢面料
絲綢面料其實也分為真絲和模擬絲。但現在由於市場關系模擬絲運用的比例更高些,模擬絲的仿絲綢感很強,色澤明亮且具有閃光效果,這類旗袍常常穿用於參加重要場合。
注意: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模擬絲旗袍比較容易起靜電,而且比較容易吸附灰塵。
1.3亞麻面料
亞麻面料的旗袍非常適合在夏天穿著,穿起來較為舒適且不會產生靜電。版型較為挺括,非常適合個子嬌小的女生穿著顯得尤為精神。相對於棉織物面料來說更為耐磨耐穿,吸濕性也比較好。
注意:亞麻面料的旗袍雖耐穿但很容易發生褶皺,且在洗滌的時候不慎注意就會產生縮水變形。因此對於棉麻旗袍的收納,我們需要它掛起不能折疊,並且盡量使用手洗。
2、按照身材挑選
旗袍在選擇上一定要貼合自己具體情況選擇,否則不僅會喪失原有的美還顯得不協調。
2.1微胖身形
微胖的身形指的是局部肥胖,比如手臂、腿部這樣易肥胖區域,像手臂片粗的人建議選擇有袖子的旗袍,可以遮擋住手臂上一部分的肉;腿部偏粗的人穿旗袍一點要注意選擇能蓋住大腿長度的旗袍,還有就是千萬不要選擇長度在小腿的旗袍,這樣不斷不會顯瘦反而會突顯小腿粗。
微胖的人其實不建議穿裙子太短的旗袍,可以選擇旗袍長度是中長款的,膽及膝蓋以下,這樣可以遮住一部分的肉哦~
2.2纖瘦身形
對於體型纖瘦的女孩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害怕太瘦!因為太瘦的身材反而穿不出旗袍獨有的古典氣質,所以建議如果體重在80斤以下的妹子就把自己先喂胖了再選擇穿著旗袍,那樣更好看哦~
如果是屬於體重正常、但各自嬌小的女生建議你們選擇超短款或者超長款的旗袍,可以在視覺上拉長身段。
3.按面料光澤度
真絲光澤柔和,然而即便是柔和光,也增加了織物本身的莊重感。
一般來說:
絲織品光澤強的盡量避免
絲織物光澤中+花色艷麗=正式場合穿著
絲織物光澤中+花色素淡=日常/正式穿著
絲織物光澤弱/啞光=日常穿著
黃皮膚當屬亞洲人,對於這種膚色女生來說可以穿著柔和點色彩的旗袍或者暗色系的的旗袍,這樣穿會讓膚色提亮一個度。當然也選擇金色和藍色系的,藍色可以中和膚色顯得更白。皮膚白的女子在選擇旗袍上會有更多的優勢更大的范圍,可以試試淺色,比如米白、淺綠、淡黃等等,會突顯清新脫俗的氣質。黑白色系的也能穿出不一樣的感覺,風韻猶存。
風格對了,40歲也照樣穿旗袍。風格不對,活到40歲也還是不適合。如果是穿偏傳統的旗袍,多大年紀不重要,和自己氣場合不合才重要。
㈦ 請教:平裁旗袍和普通旗袍區別是什麼
普通旗袍(使用西式版裁工藝,拼接制衣的旗袍)
傳統平裁旗袍(使用平裁工藝,整片布料制衣的傳統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