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裝設計中胸省 腰省 領省 是什麼
簡單的說,省是因為平面的不料包裹立體的人體產生的多餘的量,經常產生這些把這些 的量的部位主要在胸部最高點,也就是乳突點,服裝專業上稱為BP點;腰節線,以及肩部。
胸省,是因為胸部和腰部有一個差量,衣服要剪裁合體所要處理掉的多餘的量,省尖點一般處理在BP點下方2.5cm處。
腰省,也是同樣的原因產生的,腰省的線條決定服裝的腰部輪廓。
你說的領省,多是由於服裝製版的時候進行省道轉移處理的時候出現的,有時候某一個省,比如胸省的量比較大,線條不好處理,那麼就把省大的一部分分出去,以BP點為中心,旋轉到領口部位產生的。省道轉移還可以把省轉移到多個部位,比如袖窿,比如熊腰省合並,比如省變褶的處理。
另外,後領孔也可以有省道,因為肩胛骨是立體的,平面的面料進行包裹的時候是會出現多餘的量的,所以,經常在後領口處處理省道,但省道的量一般不大,有時候因為服裝的款式,還可以吧後片的尖省轉移到育克的結構線裡面去。
不知道我有沒有說清楚。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看一些服裝結構的專業書籍,裡面對於服裝上的省道會花大量的篇幅介紹的,而且還有圖文,看起來更加明了。
2. 自己做旗袍裁剪圖步驟
自己做旗袍裁剪圖步驟
先把自己身材的尺寸量好後記錄下來,然後對應裁剪圖里「公式的換算」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每個公式對應的衣服位置:我們以前片為例子。
」胸*1/5-0.3「就是胸寬線。
」胸*1/5-0.5「就是袖籠深。
」肩*1/2「就是肩斜線。
」領*1/5-0.4「就是橫領。
」0.6「就是袖籠弧度。
」腰*1/4+1「就是腰圍。
」臀*1/4「就是臀圍。
」胸*1/4「就是胸圍。
腰省繪制,就是在胸寬線1/2處,以腰圍為中心,8寸對半。
知道了對應的尺寸,接下來我們就把之前量取的尺寸拿到公式里換算一下。
注意兩點:
腰圍的位置就在衣長上方向下12寸的距離;臀圍的位置是在腰圍向下5寸的距離。
裁剪圖是我們進入縫紉衣服的第二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小裁也是通過不斷的嘗試,繪畫出無數的裁剪圖,讓自己慢慢的從懵懂到熟練,從此走上創意與夢想的旅途。
3. 旗袍的分類以及特點有哪些
旗袍袖子主要可以分為:寬袖形、窄袖形;無袖、連肩袖。小蓋袖、四分袖、七分袖、九分袖或長袖等等。其中長袖在滿族居多,現在主要以短袖或無袖常見,秋冬常見的為七分袖九分袖,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
1.無袖款。無袖的款式是通用款,無論胖瘦高矮還是老少,都可以駕馭的款式。張曼玉在影視作品《花樣年華》中身穿的無袖旗袍特別經典。無袖的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涼舒適,露出一整條手臂,所以最適合夏天的穿著。
(3)旗袍有腰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旗袍從大方向上可以分為傳統旗袍和現代旗袍,也可以成為改良旗袍。相對於現代的一些花樣百出的旗袍來說,擁有傳統技藝的旗袍,相對來說會將女性的曲線完全遮掩起來。而現代女性追求的是開放和融合美,對現代旗袍的會更加青睞。這也可以說是旗袍文化的一種傳承。
旗袍文化從開端到現在,已經流傳近百年了。雖然已經不是眾多女性的日常服裝,但是,依然具有其蓬勃的生命力。畢竟現代的旗袍文化,主要以超流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為主。
4. 30年代40年代旗袍有沒有腰省
30年代40年代旗袍有腰省。
旗袍源於滿族的袍裝,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形象最初還代表著女性思想的解放,是為追求男女平權而蓄意模仿男性的長袍穿戴。所以在旗袍誕生之初,它的版型簡潔而有力,張愛玲也曾說嚴冷方正,有清教徒的風格。
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發展成窄袖、收腰省、無袖等款式。40年代起,旗袍的式樣趨於無袖,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使旗袍更加輕便,適體,逐漸進化成貼身合體,展現身體曲線美的流線型旗袍。
旗袍中提取了修身纖細的版型,還將精緻的刺綉等中式元素加入設計之中,讓神秘優美的東方意境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主要特點是收腰或束腰帶,長袖、短袖、泡泡袖、喇叭袖多有變化。
基本信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5. 無省和有省旗袍區別
無省旗袍與有省旗袍的區別:有省旗袍比無省旗袍更加貼身,製作工藝也更多更復雜。省指的是根據提醒或者款式需要,在衣著結構中折疊縫去的楔形部分。
省是服裝結構中最常見的東西,不止旗袍、襯衫、褲子、西服等都有省這種構造。省的作用很簡單,就是用來調節兩個圍堵或者部位之間的差值,從而讓服裝更加貼合身體。人的身體是惡流線型的,一般來說,從上到下,最豐滿的點是胸圍,第二個最細的點是中腰圍,第三個點是臀圍,也就是常說的三圍。如果旗袍做成直筒的話,不貼身了,但是加入了省之後,旗袍就更貼合身材,凸顯身材了。旗袍並不是必須要有省的,只是有省的旗袍更貼身。
旗袍是傳統女性服裝,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