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紅幫旗袍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睡衣裡面為什麼要穿絲襪 2025-02-07 01:50:02
漫展穿什麼裙子 2025-02-07 01:44:56
皮衣縫紉機怎麼加工 2025-02-07 01:33:01

紅幫旗袍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9-11 18:24:39

⑴ 有關寧波幫的小故事

虞洽卿、盛丕華、吳錦堂、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應昌期.童善長童涵春堂國葯號 黃楚九的「中法葯房」、史致富的「萬國葯房」、吳錦堂(1855~1926年),名作莫,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東山頭鄉西房村人,少時隨父耕作,及壯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為重,先後捐銀數十萬兩,興修水利,創辦學校,澤被鄉里。又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從事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著名華僑。吳錦堂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11月14日)出生於慈溪北鄉海濱小村東山頭(今慈溪市觀海衛鎮錦堂村)。據吳氏族人介紹,元末明初,江西、安徽一帶戰亂頻繁,長江中游一帶居民紛紛南遷,東山頭吳氏明初從江西遷來杭州灣南岸,開懇新漲塗地為生。傳到吳錦堂的父親吳麟初時,已是第12代。外地遷來海濱塗地的居民大都十分貧困,到吳錦堂祖父那一代,家境有所好轉,試圖通過對子女的教育,擺脫世代務農的現實。其父吳麟初,生育五子三女,吳錦堂是他的長子。吳家祖居坐落於東山頭西房村,因吳麟初排行第二,故稱「昂二房」,吳錦堂就出生在一樓靠西邊的正房裡。到其父吳麟初時,連年遭遇天災人禍,家境越來越差。吳錦堂不得不輟學務農,幫父親處理家事,成了主要幫手。不過,他父親並未放棄對他的文化教育,安排他在耕稼之餘跟從當私塾先生的伯父課讀。吳錦堂16歲那年,母親病故,父親又娶唐氏。他待繼母如同生母,村民們都說吳家老大將來定有出息。1880年,吳錦堂在寧波做磨豆腐的小工。在當年,「打鐵、撐船、磨豆腐」是有名的苦營生行業,地位十分卑下。但對於年輕的吳錦堂來說,兩年的起早摸黑、肩挑手推,受盡艱難人生的磨練,為日後在上海灘打拚乃至闖東瀛,奠定了思想、心理、體能上的准備。立足上海灘1882年,豆腐作坊的一位鄰居見吳錦堂能吃苦,又有文化,心氣也高,介紹他到上海紅廟前的萃豐油燭店當幫佣。吳錦堂興沖沖地從寧波回到老家東山頭與家人告別。時年28歲的吳錦堂,就這樣帶著父輩的期望,來到他一直嚮往的上海,一年後成了正式店員。吳錦堂在上海工作3年,習算學文,揣摩商賈經營之道,勤奮精明,深得店主的賞識,曾被派到蘇州等地代庖業務。油燭雖是小商品,但購買者各色人等都有,吳錦堂藉此認識了不少人,對他了解社會各界、積累經驗都很有幫助。特別是他在蘇州分店的經歷,更使他有獨當一面開展商務活動的鍛煉機會,顯露出從事貿易活動的驚人才能。滬上赴東洋1885年,即中法戰爭的第二年,31歲的吳錦堂對我國工商業在列強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氣深有感觸,意識到努力向外求發展是改變目前狀況的一條重要途徑。於是,在友人資助下攜資銀千兩,毅然東渡日本長崎。到達長崎後,吳錦堂經縝密計劃,與人合夥從事物資運銷,業務活動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區采購物資並運送至長崎,又代進口商將進口貨物運送至阪神地區交給座商。這種營生投入少,資金流轉快,吳錦堂在短短的一年間,將資金擴大了5倍。就這樣,吳錦堂靠著「單幫」式的經營,積累了資本,還通過購銷環節建立了業務網路,為日後事業的輝煌打下了基礎。1887年,吳錦堂與人合夥在大阪設立「義生榮」商號,他終於有了自己開設的第一家商行。商界樹巨人這以後,他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延伸:由收購向製造業延伸,如「義生榮號」曾涉足火柴生意;由為出口商購運向自營出口延伸,如將火柴、陽傘運銷中國;由代進口商運銷,轉向自己設行銷售。在經營中,吳錦堂那謹慎靈活、恪守信用和極富開拓性、前瞻性的經營作風逐漸成形,引起商界同仁的注意,稱贊:「他的先見之明、小心謹慎的態度以及隨機應變的經商才能正是他的獨到之處。」一位商界巨人的稚形初步顯現。1889年,吳錦堂在瀨戶內海邊的著名商港神戶設立了「怡生號」,開始定居神戶。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奮力開拓,業務不斷擴大,涉足廣泛的實業領域,成了大阪、神戶地區著名的產業資本家。日本作家黑部亨曾撰文,把吳錦堂和神戶紡織業奠基人武藤山治並稱「為神戶照亮前途的人」。同時,他也成了神戶華僑的領軍人物。1894年,吳錦堂被任命為「神戶旅駐大清商人公舉商董」,是神戶中華會館、神戶三江公所的總代。在《浙慈吳錦堂先生六旬榮壽錄》一書里,具名江義所寫的《壽言》中有這樣一段話:「以火柴為祖國日用品,創辦紅衣商標。以棉花為日本紡織品,購鍾淵股份,開設行號,兼營實業,握販運之權勢,遂獲資數百萬。」這正是對吳錦堂那個時期經營活動的最好概括。仁義奉公益,情懷系故鄉吳錦堂熱心公益事業,關愛旅日僑胞。他是一位深諳經營之道的企業家,也繼承和發揚了寧波幫商人相互提攜、協作共榮的傳統,在創建和發展華商組織、資助華僑公益事業、維護華僑權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萬國醫院、孤兒養育院、盲啞院、紅十字會、同仁會、掖濟會等,都曾得到過他的巨額捐贈。直至今天,在日本兵庫縣還有以吳錦堂命名的村莊和水池,還建立了吳錦堂顯彰碑。吳錦堂澤被鄉親,情系故鄉。當時,國內軍閥混戰,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吳錦堂常常為之輾轉反側,只要力所能及,常出巨款組織賑濟。一開始捐給政府,後來他自己組織賑濟機構,設法購米施賑或組織以工代賑,賑濟范圍北至東北,南至閩廣,甘霖所至救助了無數的災民,人們譽其為「萬家生佛」。不僅如此,他在國內的投資范圍涉及采礦、冶煉、紡織、鐵路建設、金融、農田水利和教育事業等各個方面,多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闖盪世界、造福桑梓」是寧波幫的重要特徵。吳錦堂將資金轉向國內,大規模投資國家建設的同時,開始捐資家鄉水利事業和教育事業,投資數額龐大。1905年動工修建的杜白兩湖水利工程,規模巨大,由四大核心項目構成:重建西界漾塘,遇汛期可藉以截姚北平原東注的洪水;加固兩湖大堤,以增加蓄水量;增設減水壩,用於控制水位;疏浚通海大浦,增設大小橋閘,以完善排灌系統。全工程「竭五六年心血,費七萬余金錢」才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教育是國家爭生存、爭富強的必要途徑,投在創辦「錦堂學校」上的資金,累計達22萬銀元。因此,黃炎培主持的中華職業教育社,把吳錦堂與陳嘉庚、聶雲台並稱為「辦學三賢」。關心革命事,正義志不移吳錦堂非常關心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他在積極創業的同時,也熱心支持革命活動。早在戊戌變法時期,康梁的維新思想就在日本神戶華僑界引起反響。變法失敗後的1902年,梁啟超逃亡日本,在神戶登岸,吳錦堂隆重接待他,並與梁啟超攝影留念。自1899年起,吳錦堂就與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孫中山辛亥革命前曾11次到過神戶,辛亥革命後,成為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領導骨乾的王敬祥、吳錦堂和楊壽彭等與孫中山關系密切。辛亥革命爆發後,吳錦堂等阪神華僑成立了中華民國華僑統一聯合會,在之後的4個月中,開展了大規模的聲援辛亥革命的活動。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吳錦堂更以鮮明的態度支持新生的共和政府,曾分別捐獻上海、寧波軍政府銀2.65萬元和1.64萬元,並出任浙江省軍政府財政水利顧問。1914年,吳錦堂迎來了他的六十大壽,這時離他初到日本正好是30個年頭。為了慶祝壽辰,吳錦堂在松海別墅旁動工建造三層洋樓,次年5月完工,取名「移情閣」,呈八角形,俗稱「八角堂」。從外部環境到建築外形,從布置陳設到室內裝飾,處處透露出中華文化的內涵。「移情閣」瀕臨大海,面對勁松,對出生在浙東海邊的主人,定能引出無限的回憶和美好的遐思……病逝於異域1926年1月14日,吳錦堂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戶養和山莊與世長辭,享年72歲。彌留之際,他一再囑咐家人把他的遺體運歸祖國,葬在家鄉,還囑咐後代不要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任何時候都不能做有損於祖國的事情。1929年,他的靈柩由吳家自備海船經上海運抵慈北。歸葬到家鄉吳公墓庄位於慈溪市鳴鶴鎮,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杜湖、白洋湖,既是游覽勝地,又是慈北蓄水寶庫。墓園石欄圍繞,松柏蔥翠,宏偉肅穆,系吳錦堂生前自建。陵墓面向白洋湖,墓碑由清代光緒年間狀元張謇提寫。碑旁一副醒目的對聯,為吳錦堂生前自擬,上聯為「為愛湖山堪埋骨」,下聯「不論風水只憑心」,寄託了他對祖國鄉土的深情眷戀。墓碑的上方鑲嵌著章太炎先生撰寫的墓表,篆體直書,約700餘字,記載著吳錦堂的生平事跡。當時,出席追悼會的國內外各界代表達數千人,慈北廣大群眾也自發前來致哀,人數多達萬余。這一天,白洋湖堤上人流不歇,從慈濟祠到錦堂墓地,萬頭攢動,水泄不通。家鄉人民敬獻的輓聯上,寫道「抱濟世熱忱,推食解衣,不愧萬家生佛;奮海外事業,含辛茹苦,允推當代人豪」,高度概括了他卓著的一生。

⑵ 女生穿旗袍,男生穿什麼能搭配上呢

東方傳統的細紋中式西服,或立領西服,主要是與你服飾顏色要搭配。

中山裝與旗袍搭配,都很具有民國時期的年代感,在氣場上+分的搭配,而且中山裝.在視覺上也非常正式,黑色的中山裝能在視覺上襯托的身材更為挺撥修長,而且看起來非常干凈利落。但是搭配中山裝,一定要熨燙整齊,出現過多的褶皺就不能凸顯中山裝的魅力了。

挺撥的西裝能夠與各種正式場合的裙裝搭配,旗袍也不例外,西裝革履充滿了紳士的韻味,且在視覺上,更加莊重而引人注目,最重要的是:西裝能夠很好的襯托成熟男人的沉穩干練的氣質。

同樣西裝需:熨燙整齊,而且最好是搭配深色的西裝,黑色或者藏青色都是+分的配搭的顏色。 ヘ⌒ヽフ

(・ω・)謝謝~~

/ ~つと)

近年來,民國風流行起來,特別是女生,大多數比較偏愛旗袍。有很多人都認為,旗袍是非常適合東方女性的,在設計上可以凸顯女性的身材美,特別是恰到好處的大腿處分叉,完全將東方女性的優雅美體現出來。

不過當女生穿旗袍的時候,男生穿什麼可以搭配上呢?這點對於男人來說,確實需要認真考量下,以符合旗袍的女性優雅氣質。下面就來為各位推薦幾種不錯的搭配技巧吧:

1、搭配長袍馬褂

旗袍屬於女性的傳統穿搭,相對於來說男性最合適的就是長袍了,這樣顯得相得益彰。

2、搭配西裝

雖然西裝屬於較為 時尚 的西式衣服,但是一直以來都適合旗袍,主要在於西裝屬於男士的正裝,搭配女生的旗袍顯得嚴肅正式的多。

3、搭配中山裝

看過電視劇潛伏的人們都記得,儒雅的中山裝搭配旗袍,可以說是顯得非常男才女貌,也是很多人十分欣賞的穿搭技巧。

除了上述幾種搭配以外,還有哪些比較好的搭配技巧呢?歡迎各位留言交流哈。

女生穿滿服:旗袍、

旗裝,戴旗頭、穿高底旗鞋,配旗巾。

漢族婦女纏足裹腳,

滿族婦女抬高天足。

男生就必須剃發留辮,

穿滿服:馬褂辮子裝/唐裝。商農戴皮瓜冒、垂吊大辮子,

官員戴紅纓冒頂戴花翎、垂吊大辮子,佩戴朝珠。

下層官民見了上級官員或朝見皇帝,必須要三跪九叩,並且衣袖啪啪甩地,辮子不能落地才能禮成。

還有一個我不得不說,「奴才」兩個字並不是所有剃發留辮穿滿服的男生都稱呼得起。

那可是有一定的權力象徵才能夠稱呼得起的。就是主子最信任的下人了。

在清朝,女生穿著的滿服:旗袍,

那可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

男生能夠得到皇帝賜給的一身滿服:唐裝/黃馬褂,

只有武將立過戰功了,才能夠得到的。

比如劉永福當年得到慈禧太後賞賜的一身滿服:唐裝/黃馬褂,可算是清朝立過戰功最大的武將了。

女生穿滿服:旗袍,

男生是怎樣穿著的服飾?怎樣剃成的發型?請多多抽時間去看清宮民國辮子戲就知道了。

比如是《康熙王朝》、

《還珠格格》、

《滿服:旗袍》、

《金粉世家》這些最有良心的影視劇是非常值得觀看欣賞的。

現代的旗袍始於民國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將原本體量寬大,不顯身段的H型廓形結構,在融入西方文化之後創造出更符合現代審美,能體現女性凹凸有致的柔美曲線的現代旗袍。並作為當時民國時期正式社交場所的禮服。

直到新中國的成立,出派到外國的第一批中國大使夫人們都是身著旗袍 與大使們出席外交事務與正式宴會,而大使們則身著各式各樣的西裝與之搭配

時至今日即使旗袍的發展越來越休閑,但其血統中的正裝基因從未改變,所以 用寬松自由隨性的休閑裝 搭配旗袍肯定不合適。

既然同屬正裝,那麼男生用西裝去襯托就絕對不會錯。

如果覺得雙排扣套裝太過正式難以上街那麼,搭配同質異色的休閑褲或西褲就可以讓庄嚴的西裝柔和不少,讓你輕松擺脫「尷尬」。

當然,具有 內斂氣質大衣 也同樣能和優美的旗袍相映襯,如果覺得大衣配西裝的風格過於正式,那麼內搭羊毛衫和襯衫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結:最 關鍵是在於男裝的搭配要能體現出優美毫無的氣質,這樣才能與旗袍若隱若現 神秘端莊的氣質相互溫和。

想知道更多穿衣搭配技巧 盡在魅力提升指南

這個要在什麼場合,如果是平常的話女生穿旗袍,男生穿唐裝比較合適些,唐裝和旗袍都是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產物,顯得非常的對稱。如果是宴會場合的話女生旗袍,男生就西服,也是非常常見的,跟女生非常搭配,這也是民國時期男女衣服搭配的一種方式。總之根據自己需要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

女生穿旗袍,男生穿什麼能搭配上呢?換句話就是旗袍和什麼組合更搭,下面我給的建議是:

這種搭配比較傳統,長袍馬褂是一種男生服飾名,為男生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民國時期,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不過現在只有特殊場合適宜穿,已不適合日常穿著。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在某個時期,旗袍和中山裝就是一套組合,不過現在的普通人可能已經沒有概念,不過中山裝在特定人群還是很活躍。

這個應該是現在大多人在進行的一個搭配,挺拔的西裝能夠與各種正式場合的裙裝配搭,西裝革履充滿了紳士的韻味,而且在視覺上更加莊重而引人注目,最重要的是,西裝能夠很好地襯托成熟男人的沉穩氣質。如果有幫助到您,就點個關注唄。

旗袍是最能突出東方女人氣質的搭配了,自古以來就有著非常淵源的 歷史 ,可以說,中國女人將旗袍穿出了一種令世界都為之贊嘆的風韻。但如果女人穿著優雅的旗袍,旁邊站了一個穿運動服或者休閑裝的男伴,這可是大煞風景的事情。所以,女人穿旗袍,男人也一定要有相關的穿搭與之搭配。

從清朝末期「紅幫裁縫」為民主革命家「徐錫麟」製作的第一套西裝開始,西裝慢慢的開始走進了我們中國人的身邊。男人們視它為身份與品味的象徵,並且穿著西裝的男人總是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這與穿旗袍的女人很相配。

而唐裝算得上是一種比較西化的漢服了,它在漢服的基礎上融入了西裝立體裁剪設計的元素,當然這也是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服飾的一種認知。如果女伴穿旗袍,男人也是可以靠唐裝來與之相匹配的。

相比較於唐裝與西裝,漢服在我們中華民族的 歷史 中占據的地位則是更為深遠了,所以,與同樣是古典氣質的旗袍來說,也是很合適的。只不過我們現在所穿的漢服在傳統漢服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保留了它古典的氣質與精髓,更加適合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山裝是以孫中山命名的一種服裝,所以很人認為這是一種領導專用的服飾,其實在我看來,中山裝很能修飾男人的身材與氣質,這與旗袍本身所襯托出來的一種高貴感很相配。

旗袍應該是成家的女性或者是25到30歲之間的女性穿的,你看明國年間18到25歲的沒有成家的女性哪個穿旗袍。所以男的25歲到35歲可以穿中山裝來匹配旗袍。這些很正的裝是出席重要會議和場合才穿的,不是隨便亂穿

旗袍作為中國的服飾經典,很適合我們東方人的審美氣質,並且也很突顯女人的婀娜曲線。

找到與之匹配的男士著裝也要分析一下,旗袍的一些細節:如面料、花色、、長短、或者是與旗袍搭配出來的感覺。

1 綢緞面料為例:男士就要盡量別以粗織類、棉麻類的面料,綢緞旗袍給人的的感覺是高貴的,要與以上面料搭配,會出現違和感。因此面料統一調性是很關鍵的。

2 花色:花卉類、人文圖案類、動物類等等,還有工藝:刺綉、印花、設計類等他們出來的感覺也是不同,以花卉刺綉為例:出來的感覺就會,奢華、高貴、精緻,那男士搭配的也要與之有一定的高貴、氣質、氣場的男士搭配為主。

3 想要的感覺不相同也要選擇相應的款式:中西碰撞為例:就要和最能體現西方文化的服飾,對應的旗袍進行搭配,西服作為男士正事場合的代表,能夠體現高貴氣質、檔次、擁有很強的氣場,與旗袍搭配就會出現很好的碰撞度:如電影:花樣年華、色戒都是有這種調性。還有:中式長袍、中式馬褂、唐裝類、禮儀軍裝類的服飾、或者是中山裝,可以按照不同的感覺搭配出不同的訴求,也要看面料、顏色等參數。以前有個評論是關於旗袍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下面來幾張參照圖:

具有中國風代表的男士服裝, 例如中山裝, 唐裝, 亞麻改良漢服, 茶道服、等等,希望得到幫助

⑶ 誰能幫忙介紹介紹關於西服的文化和知識方面的

西服,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至今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男士在各種場合的日常衣裝。 西服之所以長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溫一下西服的歷史。

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爾

十七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和比其略短的「貝斯特」,以及緊身和體的半截褲「克尤羅特」一起登上歷史舞台,構成現代三件套西服的組成形式和許多穿著習慣。究斯特科爾前門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著習慣的由來。

領帶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

1670至1675年間,克羅埃西亞輕騎兵作為路易十四的近衛兵在巴黎服役,他們被稱為「克拉巴特近衛兵」,其脖子上系一條亞麻布引起人們的模仿而成為男裝領口不可缺少的裝飾物,這就是現代領帶的始祖「克拉巴特」。當時,如何系好這條帶子是評價貴族男子高雅與否的標准之一,因此,許多貴族專門僱用從事此項工作的侍從。

長褲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1829年,龐塔龍

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的革命者把長褲「龐塔龍」作為對貴族那緊身的半截褲「克尤羅特」的革命來穿用,最初龐塔龍的褲長只到小腿肚,後來逐漸變長,1793年長到腳面。到十九世紀前半葉,褲腿時而緊身,時而寬松,與傳統的半截褲並存。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男褲完成現代造型。

誕生於休息室的現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層社會,有許多禮儀講究,特別是夜裡的社交活動,男士必須穿燕尾服,需舉止文雅談吐不俗。晚宴過後,男士們可以聚在餐廳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這里,才可以抽煙、喝白蘭地、開玩笑,也可以在沙發上躺卧,這時那筆挺的緊包身體的燕尾服就顯得不和時宜。於是,一種寬松的無尾茄克就作為休息室專用的衣服登上歷史的舞台,這就是「拉翁基·茄克」,約產生於1848年前後。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這種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於休息或郊遊、散步等休閑時穿用。十九世紀後半葉,這種茄克上升為男裝中一個重要品種,當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學生穿的牛津茄克、劍橋外套也都是這種造型。

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

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誕生於清末,是「紅幫裁縫」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錫麟製作的,徐錫麟於1903年在日本大阪與在日本學習西裝工藝的寧波裁縫王睿謨相識,次年,徐錫麟回國,在上海王睿謨開設的王榮泰西服店定製西服,王睿謨花了三天三夜時間,全部用手工一針一線縫制出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工藝未必超得過西方國家的製作水平,但已充分顯示出「紅幫裁縫」的高超工藝,成為中國西裝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四十年代的「軍服」:1940年,跨肩式西服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崇尚威武的軍人風度,無論男裝還是女裝,都流行軍服式。自1940年前後起,男裝流行Bold look,所謂「Bold」是大膽的意思,其特點是用厚而寬的墊肩大膽地誇張和強調男性那寬闊、強壯的肩部,與之相呼應,領子、駁頭以及領帶也都變寬,前擺下角的弧線也變得方硬。褲子寬松肥大,上襠很長。

英國田園式的流行:1982年,田園式

八十年代是一個復古的年代,隨著世界經濟一度復甦,西方傳統的構築式服飾文化又一次受到重視。七十年代末的倒梯形西服這時又回到傳統的英國式造型上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人們在這個傳統造型中追求舒適感;胸部放鬆量較大,駁頭變大,扣位降低。單件上衣與異色褲子的自由組合很受歡迎。人們在穩重的傳統造型中追求無拘無束的休閑氣氛,以在寬松舒適的休閑味西服中尋找傳統美的感覺。在這種背景下,英國用粗花呢製作的「田園式」非常時髦,從此,休閑西服日漸興盛。

全襯西服
它打破了西服以粘紗布襯為主襯的製作傳統,容入了義大利人的智慧,採用以優質黑炭襯為主襯,創造出柔軟挺括,耐穿而不變形的全新效果,是成功男士衣服的一次革命。
機洗西服
採用國際羊毛事物局研製的最新工藝,長時間穿著或被雨淋後,只要置入洗衣機清洗,其整體線條始終不受影響,如發現有皺褶,請在其表面噴足蒸氣或用熨斗稍稍熨燙即可。
伸縮西褲
坐立時腰圍部能有彈性的自由伸縮,空腹或飽腹時腰圍能自行調解,如體型出現變化也能悠然自得。其面料舒適,富有彈性,穿著方便。壓褶,浸水,折疊後馬上能自然消除。整燙後便能保持永久。

西服面料知識
純羊毛面料

一 純羊毛精紡面料

大多質地較薄,呢面光滑,紋路清晰。光澤自然柔和,有漂光。身骨挺括,手感柔軟而彈性豐富。緊握呢料後松開,基本無皺折,既使有輕微摺痕也可在很短時間內消失。

二 純羊毛粗紡面料

大多質地厚實,呢面豐滿,色光柔和而瞟光足。呢面和絨面類不露紋底。紋面類織紋清晰而豐富。手感溫和,挺括而富有彈性。

羊毛混紡面料

一 羊毛與滌綸混紡面料

陽光下表面有閃光點,缺乏純羊毛面料柔和的柔潤感。毛滌(滌毛)

面料挺括但有板硬感,並隨滌綸含量的增加而明顯突出。彈性較純毛面料要好,但手感不及純毛和毛晴混紡面料。緊握呢料後松開,幾乎無摺痕。

二 羊毛與粘膠混紡面料

光澤較暗淡。精紡類手感較疲軟,粗紡類則手感鬆散。這類面料的彈性和挺括感不及純羊毛和毛滌、毛晴混紡面料。若粘膠含量較高,面料容易皺折。

純化纖仿毛面料

一 純羊毛精紡面料

傳統以粘膠、人造毛纖維為原料的仿毛面料,光澤暗淡,手感疲軟,缺乏挺括感。由於彈性較差,極易出現皺折,且不易消退。從面料中抽出的紗線濕水後的強度比干態時有明顯下降 ,這是鑒別粘膠類面料的有效方法。此外,這類仿毛面料浸濕後發硬變厚。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仿毛產品在色澤、手感、耐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高科技紡織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將我們的世界裝點的更加絢麗多彩。

西服的穿著禮儀

西服以其設計造型美觀、線條簡潔流暢、立體感強、適應性廣泛等特點而越來越深受人們青睞。幾乎成為世界性通用的服裝,可謂男女老少皆宜。西服七分在做,三分在穿。西裝的選擇和搭配是很有講究的。選擇西裝既要考慮顏色、尺碼、價格、面料和做工,又不可忽視外形線條和比例。西裝不一定必須料子講究高檔,但必須裁剪合體,整潔筆挺。選擇色彩較暗、沉穩、且無明顯花紋圖案,但面料高檔些的單色西服套裝,適用場合廣泛,穿用時間長,利用率較高。

穿著西裝應遵循以下禮儀原則:

1.西服套裝上下裝顏色應一致。在搭配上,西裝、襯衣、領帶其中應有兩樣為素色。

2.穿西服套裝必須穿皮鞋,便鞋、布鞋和旅遊鞋都不合適。

3.配西裝的襯衣顏色應與西服顏色協調,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襯衣配各種顏色的西服效果都不錯。正式場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鮮艷的格子或花色襯衣。襯衣袖口應長出西服袖口1—2厘米。穿西服在正式莊重場合必須打領帶,其他場合不一定都要打領帶。打領帶時襯衣領口扣子必須系好,不打領帶時襯衣領口扣子應解開。

4.西服紐扣有單排、雙排之分,紐扣系法有講究:雙排扣西裝應把扣子都扣好。單排扣西裝:一粒扣的,繫上端莊,敞開瀟灑;兩粒扣的,只繫上面一粒扣是洋氣、正統,只系下面一粒是牛氣、流氣,全扣上是土氣,都不系敞開是瀟灑、帥氣,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規范;三粒扣的,繫上面兩粒或只系中間一粒都合規范要求。

5.西裝的上衣口袋和褲子口袋裡不宜放太多的東西。穿西裝內衣不要穿太多,春秋季節只配一件襯衣最好,冬季襯衣裡面也不要穿棉毛衫,可在襯衣外面穿一件羊毛衫。穿得過分臃腫會破壞西裝的整體線條美。

6.領帶的顏色、圖案應與西服相協調,系領帶時,領帶的長度以觸及皮帶扣為宜,領帶夾戴在襯衣第四、第五粒紐扣之間。

7.西服袖口的商標牌應摘掉,否則不符合西服穿著規范,高雅場合會讓人貽笑大方。

8.注意西服的保養。保養存放的方式,對西服的造型和穿用壽命影響很大。高檔西服要吊掛在通風處並常晾曬,注意防蟲與防潮。有皺折時可掛在浴後的浴室里,利用蒸氣使皺折展開,然後再掛在通風處。

女性:女性穿西服套褲(裙)或旗袍時,需要穿肉色的長統或連褲式絲襪,不準光腿或穿彩色絲襪、短襪。穿襯衫時,內衣與襯衫色彩要相近、相似;穿面料較為單薄的裙子時,應著襯裙。

男性:男性出席正式場合穿西裝、制服,要堅持三色原則,即身上的顏色不能超過三種顏色或三種色系(皮鞋、皮帶、皮包應為一個顏色或色系),不能穿尼龍絲襪和白色的襪子。

領帶夾的用法:應在穿西服時使用,也就是說僅僅單穿長袖襯衫時沒必要使用領帶夾,更不要在穿夾克時使用領帶夾。穿西服時使用領帶夾,應將其別在特定的位置,即從上往下數,在襯衫的第四與第五粒鈕扣之間,將領帶夾別上,然後扣上西服上衣的扣子,從外面一般應當看不見領帶夾。因為按照妝飾禮儀的規定,領帶夾這種飾物的主要用途是固定領帶,如果稍許外露還說得過去,如果把它別得太靠上,甚至直逼襯衫領扣,就顯得過分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