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買旗袍,什麼面料的比較好
1、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既樸素又大方。日常生活中的旗袍就是要簡單實用。
2、用織錦緞、古香緞等面料做成的旗袍,花型典雅,富有民族氣質,有氣質的新娘一定要試一下這種旗袍,會讓你更加古典迷人。
3、採用針織滌綸縫制的旗袍,則具有挺括、平整、光滑、端莊之感,且價格適宜。光滑面料的旗袍會在太陽下閃著光,有一種神秘的感覺。
4、真絲印花綢、柔姿紗等面料做成的旗袍,穿著舒適、涼爽、大方,顯得自然、俏麗。還有一絲霸氣在裡面。
5、其實旗袍也分高、中、低三個檔次,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十元不等。旗袍價格高低的關鍵,在於面料和做工。用真絲、亞麻等面料製作的旗袍價格相對便宜,通常幾百元就能買到,而用綢緞、蕾絲等面料製作的旗袍,價格較高,要上千元一件。
6、旗袍面料的種類不是很多,面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旗袍的價格,面料知識價格的一種原因,相同的面料旗袍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這就和師傅的做工有很大的關系,要問旗袍的哪種面料好,這是沒有絕對的回答的,只有你喜歡的才是好的,如果你有足夠的金錢可以找一個技術高超的師傅給你做,但這個價格是非常的昂貴。
㈡ 旗袍那個重鍛,湖絲,皮子哪個好一點
重緞:40姆米左右,大約兩百多一米,是加工後的產品,質地厚密。而皮子:50-60姆米。重鍛和皮子的區別,重鍛是真絲類型的,而皮子就是動物製品。
湖絲手感柔軟順滑,它同時具備防曬和防水的功能,再加上極佳的水洗牢度使得香雲紗織物變得易洗易干,並具有抗菌除臭等特點。 它是全天然原料,除了原料是天然的之外,染料也是天然的,是用蠶絲織成的布匹經過一系列全手工無污染的加工過程後製成,整個過程不會排放污染物,是一種環保型面料。由此可以看出,我覺得做旗袍用湖絲更好一些。
㈢ 旗袍棉和麻哪個面料好
問題一:棉麻的旗袍怎麼樣 棉麻旗袍也很好啊,棉麻的比較吸汗透氣,但是麻的你知道的貼著肌膚會有些不舒服,所以選的時候要選含棉量較高的~棉麻的還有個好處就是有垂墜感,特別是如果開叉的話會更有感覺哦,而且不容易變形~在上海的話,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裡面的旗袍不錯,可以定製,而且那邊是面料市場,多逛逛看下實物你就更了解啦~望採納~
問題二:進口麻緞好還是真絲好?想做旗袍,兩家料子不一樣 真絲的好,但注意保存.
問題三:旗袍冰絲的好還是亞麻的料子好,有松緊性 看個人皮膚
問題四:想買一件實惠點的旗袍。。是買亞麻材質的好還是蕾絲的好。。都可以直接水洗嗎 可以水洗,但脫水時不可以擰干,要懸掛晾乾
問題五:亞麻旗袍這兩種花色哪種好看 下面這件好看
問題六:亞麻加提花棉的旗袍水洗會不會掉色 看你的旗袍是不是染色的,提花是不會掉色的,但是亞麻的會掉色。想要了解旗袍的更多知識可以去菠斯貓這個網站去了解下,很多關於旗袍的知識。
問題七:買了件亞麻水墨旗袍 不知道配什麼鞋和外套好 請參考花樣年華張曼玉
問題八:老在網上看見這個女的,連個麻花辮和白旗袍。好像都很多照片,求科普,和全體照片 南笙 資料網路
問題九:深色碎花亞麻(旗袍型的)上衣(如下圖)搭配什麼顏色的長裙好 米色的麻布裙子 復古小清新0-0
㈣ 做真絲旗袍用什麼纖條最好
在製作真絲旗袍時,常用的纖條材料有扮山仔棉質、尼龍、聚酯纖維、金屬纖維等。 然而,為了保持真絲旗袍的輕盈、柔軟和優美的曲線,最好使用輕薄的纖條材料唯基。
其中,使用廳汪蘇州傳統的"四邊脆"纖條是製作真絲旗袍的一種常見做法,這種纖條由細木條纏繞鋼絲製成,纖維柔軟輕盈,不易斷裂,同時能夠保持旗袍的流線型和流動感。
此外,也有一些比較新型的纖條材料,例如薄型尼龍和玻璃纖維等,這些材料可以製成很細的纖條,重量輕、耐用,適合用於製作輕盈柔軟的真絲旗袍。 無論使用哪種纖條,都需要根據旗袍的款式和需要達到的效果來選擇合適的材料。
㈤ 旗袍用什麼布料做最好
做旗袍的材質: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旗袍」是專指民國出現的旗袍,還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內,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樣式一樣在學術界頗有爭議。
眾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間被當成「四舊」「封、資、修」的象徵進行批鬥備受冷落,對於旗袍的研究在學術界成了禁區,一直到了改革開放後對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陸學術界才逐漸多了起來。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5)旗袍衣服什麼材質好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鬥。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參考資料:
網路--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