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開叉包邊做法 這樣做很好看
1、裁剪包邊條,包邊條可自行裁剪或購買裁剪好的。裁剪寬度為2.5~4cm的包邊條,長度按照所要包邊部位的長度來設定。
2、梭織面料的包邊條需要45°斜絲方向裁剪(面料的斜絲方向有彈力),有彈力的包邊條在包裹弧線形邊緣或圓角時,包邊條不會扭曲變形。針織面料的包邊條不用考慮紗向,可以平行於面料邊裁剪。
3、包邊條的提前對接,包邊條長度不夠時需要提前縫合對接,對接方法如下圖優點是接縫部位不會太厚。
4、將珠針扎入燙台,包邊條從中穿過,扣燙0.5cm。
5、將包邊條的正面與面料反面相對,按照燙跡線縫合0.5cm縫份。
6、包邊條折向面料的正面,車0.1cm線跡。包邊條要正好蓋住下面的線跡,不能一會蓋得多一會又漏出。這一步如果縫得精確,包邊條的正反兩面應該都是0.1cm的線跡。或者正面為0.1cm,反面是灌縫線(線跡縫入包條與面料的交界線處)。
『貳』 自己做旗袍裁剪圖步驟
1、平面裁剪旗袍首先,畫一道橫線。肩膀臂長和領都在這條橫線上。
『叄』 衣服開叉怎麼做
衣服開叉方法介紹如下:
衣服保養
從純羊毛織物的特點入手,進行羊毛,羊絨大衣的保養 純羊毛織物冬暖夏涼,穿著舒適,深受消費者歡迎,這種衣物具有毛織品的所有優缺點。
當衣物被弄臟時,要最大限度避免弄壞材質,才能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羊毛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極好的「彈性」,只要給予足夠的濕度,就可以恢復到從前的樣子皮敬。
如果羊毛唯遲衫上出現了煩人的皺折,可以將蒸汽電熨斗調到低溫狀態,在距離羊毛大衣1~2cm處進行熨燙。也可以將一條毛巾蓋在羊毛衫上再熨燙,這樣既不會傷到羊毛纖維,也不會留下熨燙的痕跡。
『肆』 古法旗袍開襟教程
古法旗袍開襟教程如下:
一、檢查裁片
在縫制前對面、里的裁片逐一檢查質量和數量,並依次放整齊。
3.袖片 袖口貼邊、袖山對位點。
三、緝省 燙省
1.緝省 按縫制標記緝省,盡量與人體體型相吻合。
2.燙省 高檔面料精加工省縫不燙倒,要從中間分燙,省尖不歪斜。中低檔面料省縫倒向中縫線。胸部燙出胖勢,腰節位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並針對面料特性選擇溫度,以及干沒悉燙或濕燙。
四、歸拔衣片
由於傳統旗袍結構線的特點。僅靠擺縫及收省難以達到合體目的,應通過歸拔工藝進一步造型,使衣片盡量與枯仔乎體型特徵相吻合。但是,由於面料原因有些面料歸拔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面料耐熱性差不宜歸拔。
1.歸拔前衣片
(1)歸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點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前腰部,使前片中線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前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戚昌3)歸拔肩縫部位。拔開前肩縫,使肩縫自然朝前彎曲,符合人體特徵。
『伍』 旗袍假開襟怎麼做
旗袍假開襟要將旗袍的正面和反面分開,然後將兩個面縫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在旗袍正面中央的下擺處,留出大約10厘米的長度,然後將兩側的布料向中央對折,縫合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然後將縫合好的三角形布料向下折疊,使其形成類似於一個口袋的形狀,並將其縫合在旗袍正面的內側,使其緊貼著旗袍的胸部。
接著將旗袍的胸前部分剪開,留下一個口子,在口子的兩側分別縫上一排鈕扣,然後將口子的邊緣翻到內側,縫合在口袋的上方。最後將旗袍的背後部分也剪開,留下一個口子,並在口子的兩側分別縫上一排鈕扣。將口子邊緣翻到內側,縫合在口袋的上方,然後將口袋的下擺處縫合在旗袍下擺的內側。
這樣,就完成了旗袍的假開襟製作。在穿著時,只需要將前面的鈕扣解開,就可以將旗袍打開,展現出美麗的襟口。
做旗袍的注意事項
1、選擇面料:旗袍面料要選擇質地柔軟、光澤度好、手感舒適的面料,如絲綢、棉麻等。同時,需要考慮面料的顏色和圖案,以適合自己的氣質和場合。
2、選購配料:除了主料,還需要選購配料如紐扣、拉鏈、絲帶等,這些配料的質量和顏色也需要與主料相匹配。
3、量身定製:旗袍是一種貼身的服裝,需要量身定製,以確保合身。需要測量身體各個部位的尺寸,包括胸圍、腰圍、臀圍、肩寬、袖長等,以便製作出符合個人身形的旗袍。
4、設計款式:旗袍的款式也需要根據自己的身形和風格來設計,同時需要考慮穿著的舒適度和實用性。
5、注意細節:製作旗袍需要注意細節,如縫合、對針、剪裁等,要求精細和准確。同時需要注意保護面料,防止面料損壞。
『陸』 旗袍開叉包邊做法 簡單的製作方法分享
1、以袖口製作過程為例:分兩步完成。夾牙子和拉筒包邊。
2、夾牙子:用現成的夾牙子繩很方便,用夾繩壓腳,再方便不過了(用中間針位)
3、轉彎處用手慢慢轉動圓角,在圓弧的地方打剪口3~4個,約4mm
4、這樣就很容易車好圓弧了,這樣夾牙繩就車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邊了
5、拉筒包邊:用26s梭織拉筒,搭配一個專用壓腳,這個壓腳很重要。
6、拉筒擋板要卡在壓腳的缺口裡,包邊前,把包邊條松開一段,再開始包邊
7、把布條穿好,布條拉出來一段,再開始包邊,拐彎處,用手慢慢轉動圓角
8、包直邊的時候,要拉著布邊(不要拉包邊條),這樣袖口就包邊完成了
『柒』 旗袍開襟怎麼做
方法如下:
1、鎖邊
將旗袍小肩線、側縫線、底襟止口線、袖底縫用同類色線鎖邊。提示:此工藝用於沒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打線釘
打線釘的部位有前、後片省位,臀圍線,腰節,開襟止點,腋下省,緔領點,後領中縫,袖山頂點,袖肘省等。提示:注意打線釘時上下兩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緝省縫、扣燙
(1)按照打好的線釘緝省縫,緝縫省尖位延長0.8cm,不縫回針,留10cm線頭,手工打結。
(2)省縫熨燙有兩種方法:一是省道向中心線方向扣倒熨燙;二是將省道分開向兩邊熨燙。腰省中間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提示:不能噴水的面料進行干燙,前片腋下省向上燙倒或分燙。
『捌』 旗袍的製作過程
旗袍製作過程簡介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
(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肩留2cm,領口先不裁,
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示範)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
旗袍製作的知識
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現今的旗袍都是收緊腰身,把女性的身段盡量表現出來。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裝,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裙都緄有較寬的花邊。這服裝在清朝時已很普遍,但只是滿族婦女和宮廷中的女性才穿著。到了二十年代,漢族的婦女才開始模仿穿著。旗袍從形成到普及,經過無數的變化,到了三十年代,已完全脫離原本形式,而變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婦女服裝。當時造旗袍比較出名是上海師傅,手工都較為精妙,而澳門的旗袍店的師傅亦多來自大陸,澳門人便跟這些師傅學師。
一、旗袍的製作
造旗袍的過程與造其他衣服的過程是大同小異,首先替客人度身,再由客人選擇布料和款式。製作的工序主要分為三個部份:裁剪,畫圖和綉花。傳統的旗袍通常較長到腳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蓋對上一吋左右。
二、領的分類
領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企領和小鳳仙領。其中企領又分為圓和方領。企領是較為傳統,而小鳳仙領則是比較新潮,猶如現今的恤衫領一樣反下來。旗袍的領是硬身的,以前師傅將白布用漿糊漿硬,然後放入領內,而現在則改用尼龍。
三、袖的類別
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而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女性多選擇前三種,而年老的則選擇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
四、花鈕的種類
花鈕是旗袍所規定的鈕,其作用與現今恤衫的鈕是相同,但花鈕比較花巧,而且要師傅用布親自織成。花鈕的款式有百幾種,如蝴蝶款、鑽石款、大花型款等,一件旗袍所用的花鈕,多是由客人選擇後要求師傅造的。花鈕所用布的顏色一定與緄邊的布相同,主要會令到旗袍更加高貴。
五、襟的款式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沒有太多,而通常選擇的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師傅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襟只作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上較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至於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鈕,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鈕。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型,因為其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六、開衩的高度
旗袍的開衩是由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顧蘭君所帶領的,當時她這種先鋒的行為,令到旗袍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事實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非常貼身,穿著旗袍時行動不便,所以旗袍有開衩。一般旗袍的開衩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但隨著時代和人民思想的改變,開衩的高度亦增加。現今旗袍的衩都非常高,主要是突出女性腿部的線條,尤其是選美時參賽者所穿的旗袍,其開衩特別高,也就是這個原因。
七、緄邊
緄邊的作用是用來裹著旗袍的開衩和旗袍的開口,用來緄邊的叫緄條。通常用絲質的絹或者本身旗袍底色的布作為緄邊。但是若果旗袍上有圖案,緄條的顏色通常是圖案的其中一種顏色。以前凈色的旗袍,其緄條多用紅色或綠色的布,前者較傳統而後者令旗袍較突出。緄邊亦分為雙緄和單緄,單緄較受歡迎,其緄條較幼。至於雙緄,其緄條較寬,因為用兩種顏色的緄條造成,但很少客人會要求用雙緄。
八、刺綉
富有的女性都會在旗袍上綉上不同的圖案,令旗袍更為美觀和特別,通常都會綉上龍鳳,牡丹,孔雀等圖案,其含意主要是吉祥。刺綉主要用金、銀線,把圖案用人手綉上。另外有些登台表演的會再釘上珠片,但價錢較昂貴。
九、附屬品
穿著旗袍一定要配高跟鞋,因為旗袍配平底鞋看來並不美觀,只有配高跟鞋才能顯出旗袍的高貴氣質,且必須穿著絲襪,顏色方面多選擇肉色,但亦有些女性會喜歡有花的黑絲襪。且多以手袋來配搭,亦有些用手拿錢包。發型則沒有特定的發式,但多數女性都喜愛把頭發梳起。另外,高領的旗袍可以不戴頸鍊。
十、旗袍?褂裙?
旗袍是旗人所穿的長袍只得一件,而褂裙則是上衣下裙,是一套的衣服。
褂裙的興起大約在二、三十年代,初時是黑褂紅裙,後來流行紅褂紅裙,直到現在褂裙的顏色就沒有再改變。褂裙的領是固定用中國式的企領,因為結婚禮服是以傳統作為莊重,因此沒有新興的小鳳仙領。另外褂裙是沒有開衩和緄邊,袖的長度亦與旗袍不同,只有長袖的褂裙,長度大約到手腕以上二吋半至三吋,目的是能看到新娘所戴的手鍊,手鐲等飾物。裙褂是比較寬松,只有少許的收腰,這與旗袍強調女性身段的特點有所不同。
雖然如此,但旗袍與褂裙亦有相同之處,這就是刺綉方面。與旗袍一樣,褂裙多綉龍鳳、牡丹、蝴蝶等吉祥的圖案,而金銀線一起用多是綉龍鳳,龍用金線代表,而鳳則用銀線綉上。
『玖』 衣服下擺開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