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節是什麼時候河南
擴展閱讀
童裝店怎麼做手工賬 2025-02-08 05:07:11

旗袍節是什麼時候河南

發布時間: 2023-09-03 08:07:42

Ⅰ 什麼是旗袍文化,旗袍文化有哪些特色

旗袍文化是中國經典傳統文化之一,它不僅僅是一種女士服裝,更是民國文化的縮影。她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典型代表。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現代女性身穿旗袍

一直到現在,旗袍一直是中國女性所喜愛的一種服裝。從旗袍的構成要素可以看出,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因此旗袍成為了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旗袍文化既保留了東方女性嚴肅、保守的文化傳統,又體現了東方女性思想解放、個性獨立的追求。可以說,旗袍文化就是女性解放的一個載體。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滿意請採納哦。。。

Ⅱ 2021天津旗袍文化節時間-地點

2021年的天津旗袍文化節是京津冀首屆旗袍文化節暨天津市第四屆旗袍文化節,在天津對旗袍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們注意啦,活動時間將於8月13日上午在國展中心召開,詳情見下文。

2021天津旗袍文化節

活動全稱:2021京津冀首屆旗袍文化節暨天津市第四屆旗袍文化節

主題:「旗韻生香,秀美國潮」

開幕式時間:8月13日上午

活動時間:8月-12月

開幕式地點:天津國家會展中心S16多功能廳

活動亮點:

旗袍文化節的開幕式將是旗袍文化愛好者的盛大節日,作為主辦方的天津市禮核磨儀行業協會歡迎八方朋友齊聚開幕式現場,只要您有著對旗袍文化乃至國潮文化熱愛之情,來吧,相信您必將不虛此行,一場文化盛宴期許您的光臨!凡是參加開幕式的將有機會獲得展演的舞台,會享有參加旗袍文化節其他活動的資格,會收獲一份精美禮品(精美耳墜一副、保溫杯一個、老美華旗袍代金卷一張等)。

超大會場

本屆旗袍文化節將從8月持續到12月,期間將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其中的旗袍系列展演活動將於開幕式之返氏肢後拉開帷幕。13日、14日、15日下午將開啟首批旗袍展演活動。國展中心超大舞台等待佳麗們的秀美的身影,裊娜身姿將炫亮新聞媒體的板面。凡是參與旗袍系列展演的個人與團體都將獲得榮譽證書。

本屆旗袍文化節還將陸續開啟哪些活動?謎底將在開幕式上揭曉。歡迎廣大旗袍愛好者踴躍報名參加開幕式及各項活動。

超大舞台與超大LED屏

開幕式上將體現著濃濃的文化氛圍:高水準的、專業性的旗袍秀等精彩節目;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解讀旗袍的旗袍文化論壇;教學經驗豐富的講師的旗袍體態禮儀、旗袍形象禮儀的旗袍禮儀講堂將一起炫酷魅力舞台。

交通指南

詳細地址:天津市津南區國展大道888號

地鐵指南:

乘坐地鐵1號線(東沽路方向或者雙橋河方向)在國家會展中心站或者國瑞路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

在國展中心站下車的,E出口出站到達國家會展中心站漏世最為方便,D出口出站也可到達國家會展中心,C出口和B出口出站需穿過國展大道才能到達國家會展中心,A出口和F出口暫未開通。

在國瑞路站下車的,C出口出站,穿過國瑞路即可到達天津國家會展中心

公交指南:

乘坐公交212路西線、224路、266路東線、226路西線、217路、204路、219路、228路、309路,在國家會展中心公交站(終點站)下車即可。

注意:228路由財經大學地鐵站,縮線至國家會展中心公交站,其餘八條線路均延伸至國家會展中心公交站

Ⅲ 河南一高校運動會開幕式女生穿旗袍亮相,此舉有助於推廣我國旗袍文化嗎

旗袍文化一直是我國很多女生們所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化,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一些博主們身穿旗袍,同時做出一些非常漂亮而又嫵媚的動作,在展示自己完美身材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旗袍文化做了宣傳。

那麼河南洛陽的這些高校在運動會當中展示旗袍這一行為可以稱得上是對於我國旗袍文化的一種高調展示了。希望我國的旗袍文化能在這一次良好的開端當中繼續向前發展,得到更多人們的喜愛,並能廣泛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展現出其應有的時代光芒和服飾的魅力,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人還有旗袍文化這一非常優秀而又美麗的文化。

Ⅳ 旗袍的來歷簡介

一、旗袍的由來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國服,是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演變而來。袍服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八旗女子的長袍才可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後又經過與漢族女子服飾的融合,取長補短,在鴉片戰爭後,西風東漸,服飾也隨之受到很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屬於旗袍開始興起,化繁為簡,樣式變的素雅。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

旗袍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帶給我們感受從過去的拘束、節制逐漸轉變成端莊、秀美。

Ⅳ 2021佛山南海影視城第六屆旗袍文化節-時間及地點

現在已經是進入到了三月份了,三月份有很多的活動在等著我們。佛山的南海影視基地即將舉辦旗袍文化節,只要是穿旗袍的女生都是可以免費入園的。另外還舉行了旗袍大賽,有豐厚的獎品在等著大家呢!

第六屆旗袍文化節「旗夢杯」旗袍大賽,即將開始!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景區暫緩舉辦第六屆旗袍文化節。

2021年,隨著社會生活的逐步恢復,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南海影視城在落實落細各項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重啟第六屆旗袍文化節,借鑒前五屆的成功經驗,以嶄新的方式,華麗回歸,喚醒您心中的旗袍夢,與廣大旗袍愛好者共赴文化盛宴。華彩盛宴,旗夢再續。

活動時間:2021年3月逢周六、日及3月8日,女士穿旗袍通通都可免費入園。

活動地點: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松崗影城大道

交通攻略:

1、公交車:旅遊城巴2號線、南高16

2、自駕游:在導航App上搜索「中央電視台南海影視城」根據導航行駛可到達景區。

免費入園小提示

1、所穿旗袍必須滿足立領、盤扣、連身三樣喔~~

2、免費入園前,需提前關注南海影視城殲叢微信,再到票務中心指定窗口搏困領取「旗袍女子專用票」,憑票即可免費入園(當天領票當天使用)。

2021年,南海影視城第六屆旗袍文化節相較以往也越發精彩,其中,包括「旗夢杯」旗袍大賽、旗袍文化沙龍講座和旗袍主題演出等各色精彩內容。

那麼,2021年強勢回歸的第六屆旗袍文化節「旗夢杯」旗袍大賽究竟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驚喜呢?

「旗夢杯」旗袍大賽

1、比賽時間規則說明

「旗夢杯」旗袍大賽分為初賽、復活賽及總決賽三個環節,其中,初賽7場(3月6、7、基改念8、13、14、20及21日),復活賽1場(3月27日),總決賽1場(3月28日)。

比賽形式不限於走秀、舞蹈等才藝表演,但須身著旗袍服飾,內容需積極健康,不能違背公序良俗!!

若想參賽的選手須攜帶身份證,自備服裝、化妝、音樂(可自帶)於11:00前到達活動現場簽到。

旗袍大賽賽制說明

「旗夢杯」旗袍大賽分為個人賽及團隊賽,其中,個人賽分為兩個組別:風華組[年齡18歲(含)-40歲(含)]及芳華組[年齡40歲(不含)及以上];團隊賽人數必須控制在8人(含)-16人(含)之間,否則將取消比賽資格!

備註:參與個人賽的選手可同時參與團隊賽,但參與團隊賽的選手在比賽過程中成員不可再更換,其成員必須與報名時保持一致,否則將取消該團隊比賽資格!!

已淘汰的選手也不能重復再報名參賽的,若想再參加只能等下一屆了~~

往屆已獲旗袍節「冠軍」的個人及團隊均不能參加本屆旗袍大賽!

如果想參與本次大賽,那趕緊與工作人員聯系報名吧

報名熱線:0757-85231007/0757-85233188

Ⅵ 中國各民族節日 服飾 風土人情資料

漢族:「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陽節」「冬至」「七夕」等

彝族: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此外,還有「密枝節」「插花節」等 服飾多彩多姿,可區別的近百種,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禮有土葬,火葬等 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少數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搶婚的遺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節」「火把節」等都教為隆重 服飾各地不同,男子一般頭纏白色或藍色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婦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紅,黑,紫色絲絨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寬褲,頭戴綉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掛以「三須」,「五須」等銀飾 婚姻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葬禮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後改為土葬,葬儀比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織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 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 實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優先婚配習俗。人死實行棺木土葬。 喜愛音樂,能歌善舞,喜隨身帶著樂器。

壯族:「三月三」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太大區別,女子則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束花圍腰。節日有吃五色飯,五色蛋的習俗,婦女愛嚼檳榔。實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潑水節為傣歷新年,屆時舉行潑水,劃龍船,放高升等活動 人死後一般實行土葬,少部分實行水葬。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婦女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歡酒和酸辣食品,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普遍愛好歌舞。民歌多由「贊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腳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臨江河建築,竹籬環繞,各戶自成院落。干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節」 實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區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優先婚和轉房等習俗。實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桿節」「闊時節」 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婦女穿綉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紅白料珠,珊瑚,貝克等飾物 住房多為「千腳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為主,但仍有姑舅表優先婚制等習俗。 人死後,親友要帶酒肉弔唁並繞屍歌舞,唱「尼莫」歌,實行土葬,在墳前懸掛弩弓,織麻布工具隨葬品。

回族:節日主要有「聖紀節」「開齋節」「宰牲節」 信仰伊斯蘭教,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內通婚。人死後,要請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畢用白布裹屍,移置木匣內,實行土葬,由阿率親友出殯,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節日「擴塔節」 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岔很高的長袍,除衣領和開岔都鑲綉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筒裙或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剔光頭發,包黑色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頭巾,穿黑色無領大襟衫和長褲,外出時佩刀。 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習俗。夫婦不和睦,可請人出證,饒斷絲線,即可離異。 人死後根據性別,年齡和輩份放置屍體,實行火葬,部分地區採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丟雞蛋占卜選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節日「崩南尼」 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優先婚配習俗。人死後實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紅布包頭,身穿無領短衣,寬大短褲,赤足,身佩長刀,頸戴藤圈,有紋身習俗。婦女穿無領短衣,下著圍裙,小腿裹布,並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

納西族:主要節日「棒棒會」「螺馬會」 男子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婦女著右衽大襟寬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圍腰,下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用彩色絲線紡織7個精美圓形圖案,象徵「披星戴月」,表示勤勞之意。

瑤族:主要節日「盤王節」 婦女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最愛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綉上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圍以五彩細珠,佩戴銀制頭釵,頭針,耳環,頸圈,銀牌,手鐲等飾物。男子亦畜發盤髻,以青布或紅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外加坎肩,下著寬褲。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過節日唱歌建立感情,徵得父母同意即可成親,但不與他族通婚。家庭組織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 男子成年後舉行民間製作的精美刺綉,桃花,蠟染,瑤錦等手工藝品最負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藏族:節日多與宗教有關,主要節日「藏歷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種,信仰藏傳佛教。每逢節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騎馬比賽。

景頗族:「目腦節」是其傳統民族節日。男子喜穿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巾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球,外出時常佩帶筒帕,長刀。婦女穿黑短上衣和棗紅色羊毛花筒裙,頸掛料珠項圈,或銀制圓片和海貝,花紋色彩鮮艷。還在腰,頸,腕,足戴有塗過紅,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錢的人,往往腰纏數十圈。

布朗族:主要節日「關門節」「開門節」 喜吃酸筍,酸菜,酸肉之類食物。男子穿對襟短衣,下穿黑藍色肥腿長褲。有紋身習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種花紋。 人死即速葬,按年齡輩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疊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節日「大過年」 蘭坪,寧蒗等地普米族過年要為十三歲兒童舉行「穿褲子(裙子)」成年禮儀式。

怒族:「新年節」 男女均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長衣短褲,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獸皮箭包。瀘水,福貢的怒族婦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著長裙,喜在衣裙上加許多花邊,在頭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料珠等飾品,喜戴銅耳環。貢山怒族婦女則只佩胸飾。怒族人民製作的怒毯,怒斯(怒碗),轉扇,花挎包,弩箭和陶器等手工藝品,譽滿怒江流域和瀾滄江流域。

阿昌族: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燒白柴」,「潑水節」 民族傳統節日「窩樂節」 男子喜藍白或黑色上衣,下穿黑色褲子。已婚婦女一般穿長褲,盤辮於頂。喜食酸味,婦女有嚼煙和蘆子的習慣,俗以齒黑為美。

德昂族:節日有「進窪」,「出窪」,「做擺」和「燒白柴」等 男子著黑布圓領大面襟上衣,纏黑色或白色包頭,有紋身習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動植物圖案或傣文經咒。少年喜戴大耳墜和銀項圈。婦女穿開禁短衣,纏包頭,戴銀飾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紮裹腿,下身穿綉有彩色線條的筒裙(不同顏色線條表示族內不同支系)。

基諾族:「特弁開」 男子穿白色無領對襟棉布上衣,衣背後多綉衣圓形彩色光芒圖案,下著寬大白褲。婦女上穿對襟無領圓褂,其上鑲有七色紋樣圖形,短褂外罩一件貼身衣兜,均刺綉著精美的圓形銀飾花樣;下穿黑白相間的短裙,頭戴披風式尖頂白帽。 很尊敬長老,老年婦女地位很高。每個村寨有一個「卓巴」(寨父),一個「卓生」(寨母)管理村社內部事務。

蒙古族:傳統節日是「那達慕大會」 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

布依族:「六月六」 男女穿對襟短衣或長衫,頭纏草藍色或白色方格頭巾。婦女穿右大襟
上衣,下著長褲,外套蠟染百褶長裙。 善歌舞,在社交場合和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常常用歌表達自己的感情。

獨龍族:「卡雀哇」 一般穿紅黑白直條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褲,習慣用麻布一塊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有臂,女子多在腰間系染色的細藤圈作裝飾。過去有紋面習俗。男子衣著均較簡朴,不戴帽。婦女多披發,跣足。

水族:「客端節」 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黑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色圓領右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綉花青布鞋。 善於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在節慶期間,喜跳銅鼓舞和蘆笙舞,做五色飯宴客,男女喜飲白酒,甜酒。

滿族:「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 有祭天,祭祖風俗,孝敬長輩,重視禮節規矩。

其它的,就不太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