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內地叫旗袍國外叫長衫
擴展閱讀
秦霄賢穿什麼睡衣 2025-02-08 15:26:15
羊皮衣怎麼去污 2025-02-08 15:10:37

為什麼內地叫旗袍國外叫長衫

發布時間: 2023-08-31 08:30:45

⑴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⑵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因為越南的奧黛是結合了我國旗袍和歐美服飾文化所設計的服飾,它並不是旗袍,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國家服飾的命名,因此越南也稱他們的國服為奧黛。旗袍是中國在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它的命名是由旗人的袍簡稱為旗袍而命名的,它是由清朝的旗裝,慢慢的簡化成為了旗袍,而且也在凸顯女性的身材方面做了一些修改。

奧黛只是長得像旗袍,但是它的用途卻比旗袍廣泛多了,而且我國旗袍都是女性穿的,但是在越南的奧黛男性也可以穿。現如今日常穿奧黛的男女很少,但是呢一到盛大節日男子女子還有小孩都會穿上他們國家的衣服慶祝。

⑶ 大褂是不是起源於明朝女裝,越南奧黛長衫為啥於中國大褂一樣

大褂,北方叫長衫又稱長褂、中式長衫等,是清朝時漢人根據滿族旗裝改的。清朝後期中國人以此為常禮服。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與滿人旗裝、便服不同的是,長衫是無馬蹄袖,長衫是立領,長衫是左右開裾。
長衫是長袍的一種,長袍有棉、夾之分,單者為長衫,雙層者稱為襖。
長衫領袖無鑲滾,衣身合體呈寬體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單側或雙側開衩,衣身細瘦,窄袖,袖長與馬褂袖齊平且不用馬蹄袖。長至足跟、下擺窄小,在正式場合使用圓領和里襯製成的圓形立領形狀。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輟,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清末民國以前我國服裝特點強調的是二維空間效果。服裝的主要結構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無曲線,在此基礎上進行以肩部為主要支點的平面式裁剪,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和平面性的裝飾表現,暗合中國幾千年「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松,即「人為衣服務」。

⑷ 旗袍的由來是什麼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

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拓展資料: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的民族服飾。

民國旗袍起源的原因,有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

⑸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旗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裝,這種服裝能夠展現出東方女性的美。不過有的人在看越劇的時候,發現越南的女性也穿著旗袍,不過名字卻是奧黛。事實上,她們穿的並不是旗袍,雖然乍一看很像旗袍,但是跟我國的旗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越南叫這種服裝為奧黛,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旗袍和奧黛的區別之處在哪裡吧。

奧黛和旗袍都同為兩國的國服,都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柔美。因為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各自展示了國家的文化。奧黛與旗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清楚內幕的人,往往會認成旗袍,不過看了上述的介紹,應該對奧黛和旗袍有了新的認識了吧。

⑹ 為何說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⑺ 「旗袍」起源是什麼

很多人看到一個「旗」字,就認為「旗袍」是滿族的服飾改的,那麼,真相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民國初期,首批穿「旗袍」的女子稱呼自己穿的衣服是「長袍」、「長衫」,和當時男子穿的袍服名稱相同。(漢人女子穿長袍,是反抗男女不平等的象徵)只是因為之前幾百年基本上女人只有滿人穿袍服,漢女穿襖裙(上衣下裳是漢人女子傳統穿法),所以不明真相的外人想當然地認為女人穿袍服那就是「旗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以訛傳訛的叫法。

「旗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立領斜襟盤扣在清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明末已經非常流行。

衣服沒有領子 ,到了清朝末期,滿族女子服飾模仿漢人女子加上了立領,完全漢化

大家可以去「旗袍是漢服」貼吧看看,那裡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唐裝旗袍」是漢人服飾,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

⑻ 旗袍什麼叫旗袍它是怎麼來的(旗袍的由來)

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choegasam〕 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 旗袍qípáo [chi-pao] 為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著的一種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其式樣從滿族婦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稱。 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談國事,為當局所禁止,然而婦孺們是不許看的。」 夏衍《法西斯細菌》第三幕:「 靜子 三十一歲,穿著質素的旗袍,已經完全是一個中年的 中國 主婦了。」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傳統舊時時裝,被譽為近代中國女性時裝的代表。它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近代中國女性賢淑、典雅、性感、清麗,詮釋著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城市女性特有的時尚 性情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