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襟懷是什麼
擴展閱讀
懸浮的裙子是什麼 2025-02-10 23:06:21
佐色品牌女裝質量怎麼樣 2025-02-10 23:06:19
礦井皮帶怎麼寄 2025-02-10 23:05:27

旗袍襟懷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23 18:02:25

A.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最為迷人的地方在於她是一種“襟懷”,她是經過沉澱後的歷史產物,但同時她又有了現在的表達;她是傳統的東方美,但同時也融合了西方美的精華。因此當女人穿上旗袍,也不再是單一的表達,青澀與成熟、純真與性感、端莊又風情,旗袍女人可以帶著少女般的單純懵懂又能有成熟女人的妖嬈嫵媚。

旗袍作為民國服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民國時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徵,直至今日都擁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當代大量的影視作品以及婚慶場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藝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從遮掩身體曲線到呈現出玲瓏有致的女性身材,使旗袍擺脫了束縛和約束,成為獨具特色的服裝。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將生活與藝術相結合,將美的風韻散滿人間。旗袍中有著含蓄的東方美,也表現著中國的大氣端莊。歲月變遷,祖國強大,旗袍也慢慢的走向世界,成為了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源泉。祝願旗袍能夠在孕育她的這片大地上繼續煥發的光彩。

B. 【2020最美閱讀者】旗袍韻味的文字——讀《琦君作品精選》

暴雪過後,太陽變可愛了,身著白軟緞綉紫紅梅花的旗袍,一身陽光的琦君小姐款款而來,「小區落了鎖,我們在大門外,你要下來接啊!」 快遞小哥電話里喊道。應該的,琦君可是名揚四海的大小姐,我該整裝潔面對鏡梳妝恭恭敬敬下樓扶手相迎才是。

這本《琦君作品精選》是繼《煙愁》之後我買的琦君的第二本書了。和喜歡追旗袍劇一樣,我也不可救葯的喜歡上了帶旗袍韻味的文字。認識琦君緣於那部悲戚的電視劇《橘子紅了》,後來我又在寫《城南舊事》的小英子林海音的文章里再一次結識了她,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疫情的陰霾下,也忍不住讓她穿著旗袍冒險而來。

一、旗袍一樣的古典高雅

琦君喜歡旗袍,尤其是十二歲那年坐喜宴穿的白軟緞綉紫紅梅花旗袍。她的文字也如同那白軟緞旗袍一樣古典高雅熠熠生輝。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

「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余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湖上信美,莫告訴梅花,人間世故。獨鶴招來,共臨清鏡照憔悴。」這些經典的詩句都出自琦君的作品。琦君的文字,像旗袍一樣質地高雅,古韻醇厚。

這緣於琦君有著扎實的古文功底。她五歲就在私塾老師的嚴格要求下苦背《論語》、《孟子》、《左傳》、《陋室銘》、《醉翁亭記》。在《琦君作品精選》《三更有夢書當枕》中,琦君回憶了自己從私塾到中學到大學的讀書經歷,每一段經歷中都離不開古典文學,從小時候背誦的四書五經,到中學讀的《莊子》  《楚辭》《九個歌》《離騷》,到大學的《四史》《資治通鑒》。到父親和叔叔的古詩詞熏染,都讓琦君的文字充滿了古典的文學韻味,彷彿是穿著旗袍帶了一身古韻和華彩走來,高雅華貴,語驚四座,意蘊留芳。

二、旗袍一樣的暗香盈袖

「桂花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夏天,雲腳長毛了,可以搖桂花了,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落了滿頭滿身,我高喊「啊!真像下雨了,好香的雨啊!」「母親嘴裡念叨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老宅二嬸婆,她們兩家糕餅做的多。」琦君的桂花雨帶著夢幻般的純美,還帶著濃濃的鄉土人情。

「抬頭望遠處,紅日銜山,天邊一抹金紅,把一樹樹的橘子都照亮了。橘子是青的,結的很密。六叔告訴我,要把每一枝上小的橘子摘掉,剩下大的,才長得又大又甜的。」讀琦君也是奔著這本書里有原汁原味的《橘子紅了》,像走進一座古老的橘園,美麗中帶著淡淡的憂傷。秀禾就是那橘園里的橘子,終於紅了,卻落了,化為泥土。白先勇說,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風俗人情,母親的仁慈善良,恩師的諄諄誨諭,都像一襲旗袍,暗香殘留,耐人思量。

三、旗袍一樣的經典唯美

大文豪海明威說:「寫作要從生活出發,從人性著眼。」琦君的每一篇作品裡都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善良和愛。像旗袍一樣閃耀著東方世界的唯美華彩。

白姑娘是琦君家附近教堂里的一個白人修女,附近的人都稱她為「番女」,就是外族人的意思,可琦君母親卻稱她為白姑娘,她皮膚白,夏天穿一身雪白的道袍,像仙女下凡一樣,稱她白姑娘,又多了一層尊重贊美的意味。一個稱呼可見一個人的善良。

「好心的母親啊!如果您是個百萬富翁,真的開一家「媽媽銀行」。《媽媽銀行》寫了我小時候聽說錢庄這個詞,就問媽媽,媽媽說花不掉的錢可以存進銀行,可以越存越多。但媽媽不識字就讓本家的一叔叔代存,媽媽也把自己的家用錢剩下來存進去,我就叫它媽媽銀行。可是後來私塾先生發現我和媽媽的錢全被代存的叔叔取出來花光了。我痛恨死了叔叔,可等那個叔叔落魄了,再來到我家,媽媽不但沒把他攆出去,反而還接濟她。母親永遠是那麼寬厚,那麼仁慈。

《金盒子》、《夢中的餅干屋》都是寫作者和哥哥童年的故事,手足情深,心心相印,失去後的劇痛,那種至真至純的愛讀來令人潸然淚落。

琦君的文章,歌頌的是一個東方民族的和樂敦厚和寬廣襟懷,無論對自己的骨肉同胞,還是對異域友邦,永遠至真至美至善至純,像在這次疫情面前一樣,讓世界動容。

尋找[最美閱讀者]閱讀改變生活|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