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裙怎麼裁剪視頻
擴展閱讀
依戀家童裝搭配什麼涼鞋 2025-02-10 23:56:18
小孩夏季穿什麼睡衣 2025-02-10 23:55:35
皮衣暗黃斑多怎麼辦 2025-02-10 23:53:55

旗袍裙怎麼裁剪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8-23 06:11:03

旗袍裙怎樣剪 旗袍剪裁的七大步驟

1、折料:先把兩邊的布邊面朝里對折,左邊預留貼邊3厘米,然後按衣長尺寸+2厘米畫一條衣長線,即折肩線。

2、偏襟:將上邊一層布料的左右兩端(連折肩線邊)向下偏出2.5厘米,使上層布料往下移動,這樣底邊兩端的上層比下層布料多出5厘米左右,而折肩線底邊的上層布料比下層布料則多出2.5厘米左右。稿灶

3、折肩:按衣長尺寸+2厘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向下層折好,即變為4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在折肩線的直布邊處,內層要比外層退進2厘米才夠里襟搭進量,通過撥襟後就能進一步使搭進量增多。

4、設省道:先從腋下下量6--8厘米,省道為3厘米,見A點。再由領口深線至胸圍線取中點定為省道斜度線位置,折疊量為1厘米,見B點。畫兩道斜直線,然後捏起上邊一道向下折疊,A點雙層為1.5厘米,B點雙層為0.5厘米。

由於這兩道線的寬度不同,折疊後上邊前兩層與下邊後兩層的在C點對齊,B點會凸出去,前中心不成為直線,這正好是前胸部位需要的凸出量。然後從A點取省道的長度(11.4cm),胸圍尺寸的10分之1+2厘米。

最後把折肩線上層高出的量放下與內層對齊,重新畫袖根肥和袖口尺寸。袖窿彎度也要重新畫,與腰部、臀部及袖口處畫順。大襟的畫法:根據折疊好的布料確定領口深:從折肩線往下量(8.4cm)領大尺寸10分之2+1厘米。前胸圍:(23.5cm)胸圍尺寸的4分之1。

袖根肥:(19.5cm)胸圍尺寸的10分之1.5+5.4厘米。畫大襟:從領口深線至胸圍線畫一條斜直線,去此線的2分之1-1.5厘米處為畫弧線的交點,上段凸出2厘米、下段凹進1.5厘米。

5、挖大襟和撥襟:按已畫好的大襟線,掀起最上一層布料,用剪刀沿著大襟弧線剪至領口深處,再沿前中心線剪至折肩線止。剪好後將里襟掀起折到右邊,再從里襟領口內剪兩個弧型刀口,不要超過3.5厘米。然後將里襟領口用手握住A處用熨斗向上抻拔開,注意不要抻破領口。

6、折回里襟:把已抻拔好的里襟對齊里層折肩線,把里襟折回還原鋪平,使里襟領口深處與大襟重疊1.3—1.5厘米,胸圍處重疊3—5厘米。

7、畫裁:按以上拔好的里襟和還原鋪平後的衣身核對衣長尺寸,進行畫鍵正扮裁。

1.按衣長尺寸另加胸省量2厘米,捏省後擺平再裁,後衣長不另加,擺縫的長度與前片捏好省道後的長度一樣。

2.袖根肥,胸圍尺寸的10分之1.5+5.4厘米。

3.腰節高,按總身高的4分之1—1厘米。

4.胸圍,胸圍尺寸的4分之1。

5.腰圍,腰圍尺寸的4分之1。正常體型腰圍的成品尺寸比胸圍約少8厘米(無腰省)。

6.臀圍,臀圍尺寸的4分之1。正常體型臀圍的成品尺寸比胸圍約多8厘米。

7.袖長,(俗稱出手)量袖長時從後脖根中央,通過肩部外端往下量至手腕處,或量至需要的長度。

8.袖口,胸圍尺寸的 10分之1.5—0.6厘米。

9.領口深,領大尺寸的10分之2+1厘米。不包括後領口的0.6厘米。

10.領口寬,領大尺寸的10分之2—2厘米。為了開大襟的方便,領口一圈為毛縫裁剪,開襟時也不用放縫,沿開襟線剪至清培領口深線處。

11.腋下省,根據各部位畫好的線條,把折好的省道和衣身整理平順,用大頭針別好省道,省道的長度為11—11.5厘米,上下畫順可裁剪。領口為原大尺寸,為了開襟的方便,領口一周為毛粉裁剪,開襟時不用放縫,領口內已包括0.7厘米。

Ⅱ 滿族傳統服飾

滿族的衣服叫什麼? 滿語稱「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滿族男子喜穿長衫、長袍、外套馬褂,有「長袍馬褂」之稱。女旗袍講究裝飾,領口、袖頭、衣襟都鑲有不同顏色的花邊,多至十幾道花邊,穿起來美觀、勻稱、婀娜多姿。隨著社會的發展,男長袍漸棄,女旗袍也不斷更新。女旗袍由原來的寬腰身直筒式向緊身合體的曲線、流線型款式發展。改革開放中興起來的「旗袍熱」,使旗袍不僅成為滿族婦女的著裝,而且深得漢族婦女及東南亞廣大婦女的青睞。
旗袍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工藝品。滿族人稱「旗人」,衣著稱「旗裝」,婦女之袍謂「旗袍」。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旗袍講究色綵線條,做工精細,穿來婀娜多彩、搖曳生姿。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突出了婦女體形的曲線美。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文雅。
女式旗袍基本與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裝飾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外,下擺及小腿,有綉花紋飾。滿族婦女往往在衣襟、領口、袖邊等處,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根據季節變化,還可分為單、夾、棉、皮等幾種。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旗袍逐漸廢棄,女旗斗雀袍則不斷演化,由寬腰直筒式逐漸變成了緊身合體的曲線型、流線型,成為代表中華民族的一種女式服裝。

滿族人衣服的特點 服飾
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為日常服飾。在明朝中期滿族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清朝建立後由於滿周貴族統治者的強制性推廣,旗裝在全國通行,但很快與漢族傳統服裝相融合。到民國時期又加入了現代西方時裝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但從電影、電視和博物館里,還可以看到往日旗裝的模樣。其中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DD發冠。
過去,滿族婦女重視發藝。滿族女孩幼年時同漢族女孩一樣,多梳成兩個小辮,俗稱丫頭。直到成年方改丫頭為盤發。婚後則開始綰大盆頭、架子頭、兩把頭、雙喜福頭 等發式,其中以兩把頭較為典型。兩把頭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分成兩綹,各綰成一個發髻,然後再將後面的余發綰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滿語稱為「答拉赤」。平時,發髻上橫插長二三十厘米、寬二三厘米的被稱為大扁方 的頭簪,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時便要戴上發冠了。
旗頭
發冠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厘米、寬約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即可激銷好。上明鉛面還常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滿族先民是游獵民族,在理發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為了適應長期游獵跋涉的生活,滿族男子選擇了辮發作為發式。其做法是先將額前部的頭發剃光,以避免遮擋視線,便於射箭或格鬥。後部的頭發不作發籍而是梳成發辮,以適應騎馬顛簸。這種發式曾在清代為統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國強制推行,辛亥革命後封建帝制被推翻,滿族人民也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採用了現代西方的文明發式,體現了新時代的風貌。
馬蹄底鞋
除旗袍、發冠外,滿族婦女的旗鞋也極富特色。過去滿族女子的審美情趣不同於漢族女子,她們沒有纏足的陋習近代文人曾稱贊「金頭無玉腳、旗女皆天足」,因此她們可以穿著木底高根極具藝術裝飾性的鞋子。這種綉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除了少數節日慶典活動外,平時基本已 *** 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

滿族民族的服飾特點 帽子底部有動物的皮毛形成的一圈
衣服:男性窄袖衣服長至膝蓋處,多是動物皮或布製成,褂子男女無差別(除了黃馬褂)
鞋子:男性是用動物皮做成的靴子,女性是在鞋子底部中間的位置有個像倒過來的花瓶的東西

滿族服飾的服飾特點 服飾特點
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入關以後,滿族旗袍已在中國婦女中通用。舊時滿族男子留發束辮,穿馬蹄袖袍褂,女子穿寬大直筒旗袍。
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滿族的服飾多樣性分為平民旗裝,貴族旗裝。
平民服飾
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
女子服飾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
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貴族服飾
禮服
清代皇帝的服裝基本上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幾大類。其中禮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種外褂)和袞服(既可與朝袍套穿,也可與龍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袞服、龍袍;常服則是介於禮服和便服之間的一種服裝;外出或打獵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按清朝《大清會典》規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黃」,還用於御殿朝賀及地壇祭地、先農壇和祭太廟等場合。至於其他顏色朝服的穿用,則在祭天和天壇祈谷時用藍色,日壇朝日用紅色,月壇夕月時用月白色,即淺色藍。
吉服
吉服主要用於吉慶節日、筵宴迎鑾等場合,裝飾華麗,又稱為「彩服」、「花衣」。
常服
常服是在一般性正式場合穿的服裝。褂是圓領對襟長褂,穿在袍外。與禮服的箭袖不同,常服褂為平袖,四面開叉,身長到股,顏色多為石青,花紋也無特別規定。後妃常服以袍為主,紋飾多樣,有龍鳳呈祥、彩鳳雙飛、丹鳳朝陽和百蝶等等。
便服
便袍或素,或暗花,或織綉各式花紋,豐富多彩。坎肩中一種名為一字襟,滿語稱為「巴圖魯」,即勇士的意思,朝廷要官多穿此坎,又稱「軍機坎」,俗稱「十三太保」,因為這種馬甲,四周鑲邊,在正胸釘一橫排紐扣,共十三粒。

滿族傳統服飾叫什 漢族傳統服飾叫什麼 你好,滿族的是旗袍,漢族的是漢服

滿族服飾的來歷 早期滿族的習俗,是女真族習俗的綿延。甚至直到進關以後,盡管是受到了許多漢族習俗的影響但在其主要方面,卻仍是長期保持著,有些方面直到清代末期,依然如故。滿族的衣著服飾,基本上是因襲女真族的。《大金國志》卷39 記載:「好白衣、辮發垂肩」,又「垂金環、留顱後發,系以色絲」,他們以「厚毛為衣,非入室不撒」。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服飾制度,這為後來入關後的服飾制度奠定了基礎。清代的冠服制度,據《清史稿・輿服志》記載:「自崇德初元,已定上下冠服諸制,高宗一代,法式加詳。」這就是說,清代的冠服制度形成於崇德年間,成形於乾隆時期。因此,清入關前的冠服制度的發展變化,是清代冠服制度的基礎。

滿族的服飾有什麼特徵 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顯著的特徵,在清朝中有反映,而農耕民族注重審美觀,崇尚嫻靜,舒適,衣服較寬松,...
清代服飾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其中有一種行褂,長不過腰,袖僅掩肘,短衣短袖便於騎馬,所以叫「馬褂」。馬褂的形制為對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別。對襟馬褂多當禮服。大襟馬褂多當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馬褂多作為行裝。馬褂多為短袖,袖子寬大平直。顏色除黃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為禮服。其它深紅、淺綠、醬紫、深藍、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為戴暖帽、穿馬褂、行袍的男子。
清代服飾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其中一種為「馬甲」或稱「坎肩」,男女皆著。樣式有大襟、對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裡面,樣式也比較窄小。清末時,有把馬甲穿在外面的。還有一種多鈕扣的馬甲,稱「巴圖魯看坎肩」( 巴圖魯是滿語,是「勇士」之意)。這種馬甲,四周鑲邊,在正胸釘一橫排鈕扣,共十三粒,俗稱「一字襟」馬甲,或稱「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稱「軍機坎」。以後,一般官員也多穿著,成為一種半禮服。
清代服飾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清代禮服一般無領,穿時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領。春秋季節,用淺湖色緞,冬季用絨或皮,這種領子,又稱「領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稱「牛舌頭」。料用布或綢緞,前為對襟,用鈕扣系之,束在腰間。還有一種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綉以紋樣,多用於官員朝服。本土為領衣實物。
清代服飾 清代婦女發飾,分為滿漢二式。初期還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後在相互影響之下,都有明顯的變化,而且各地風俗也不一樣。清朝中葉,漢族婦女模仿滿族宮女發飾,發飾品種繁多,各個時期流行的發式也各不相同。漢族婦女服飾,初期仍如明末之舊。經過不斷的演變,終於形成一代特色。凡後妃命婦,用鳳冠、霞帔。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袍衫(旗袍)為滿族婦女的主要裝束,也深受漢族婦女的喜愛,不過滿族的女裝沒有漢族的寬大。滿族女裝一般為窄而瘦長,多在外面加坎肩。此圖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襖裙的婦女。
清代服飾 清代婦女發飾,分為滿漢二式。初期還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後在相互影響之下,都有明顯的變化,而且各地風俗也不一樣。漢族婦女的發式,在清代中葉模仿滿族宮女發式,以高髻為尚。以後還流行過平髻、圓髻、如意髻等樣式。清末,崇尚梳辮,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後逐漸普及。滿族婦女發式,大多以為鈿子為飾。鈿子以鐵絲為骨,也有用藤絲的,外面裱以黑紗,上面飾有翠翟。普通滿族婦女,多為「叉子頭」式,也稱「兩把頭」、「把兒頭」的。後來,受漢族影響,一般都將發髻梳成扁平的形狀,俗稱「一字頭」。到了清末,這種發髻越來越高,逐漸變成「牌樓式」的固定裝飾,只需套在頭上,再加一點花朵即可,名為「大拉翅」。漢族婦女服飾,初期仍如明末之舊。經過不斷的演變,終於形成一代特色。凡後妃命婦,用鳳冠、霞帔。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而滿族婦女的主要裝束為袍衫(旗袍),不過滿族女裝一般為窄而瘦長,多在外面加坎肩。

滿族的傳統服飾旗袍有著怎樣的歷史 旗袍現在已經成為了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旗袍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它裁剪簡單,圓領,前後襟寬大,而袖子較窄,四片裁製,衣衩較長,便於上馬下馬;窄窄的袖子,便於射箭。
由於袖子口附有馬蹄狀的護袖,又稱馬蹄袖。在滿族人逐漸脫離騎射生涯後,馬蹄袖已成裝飾,而放下馬蹄袖仍然是滿族人對長者、尊者致敬的禮儀。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綉花裝飾。
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擺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干糧、用具裝進前襟。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40年代後,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
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旗袍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朵一奇葩,在國際流行服飾界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能很好表現婦女的身段和曲線。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贊賞。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為什麼中國傳統服裝是滿族的而不是華夏的服裝? 傳統服裝,是指一個民族自古傳承下來、具有本民族固有特色的一種服裝。
中國由於民族眾多,所以沒有統一的傳統服裝。所以,說到中國傳統服裝,是指56民族傳統民族服裝的統稱。
滿族也是中式傳統服裝之一,滿服的主要特色是排扣,俗稱蜈蚣扣。主要款式有馬褂(又稱唐裝)、旗袍。
漢族的民族服裝為漢服,中式服裝之一,全稱華夏衣冠(簡稱華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衣裳。主要款式有深衣、直裰、襦裙、襖裙、鶴氅、披風、短褐等等。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綉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Ⅲ 裙子裁剪

求 啊百褶裙的裁剪圖以及製作方法
一) 布料的絲綹

所謂褶襇加工,就是利用高溫和高壓來進行壓褶,並且能讓褶子半永久地保存。

由於要用高溫和高壓,所以,如果布料的絲綹是彎曲的,那麼壓出來的褶子也是彎曲的,制出來的產品就會變形。

通常布料的製作過程是往縱絲綹里織入橫絲綹,製成胚布,然後再進行染色和整理加工,通常在最後的整理過程中絲綹發生彎曲。

絲綹彎曲度的允許范圍是3%(幅寬150cm的話,就是4.5cm),在此范圍之內的話,我公司就可進行壓褶加工。

(二) 褶襇加工製品的裁剪

A. 一般情況下對大多數的布料是取其縱絲綹,這樣就可減少絲綹彎曲所造成的影響。所謂取縱絲綹,就是把縱向作身長。如果是裁條裙子的話,就有縱向裁2片和縱向裁1片後再取一半,或者裁1片後再取三分之一等3種方法。

B. 如果絲綹正常的話,也可橫向裁剪。

C. 直角裁剪

其代表產品有風琴型褶襇的裙子,裙子下擺伸展開時,非常華麗優雅。

裁剪時以直角邊的45度位置為中心,以縱絲綹和橫絲綹為兩邊。

但是,還要選擇布料。過於柔軟的布料,就不能使用。原因是布料自身的伸展性能良好,會使壓好的褶子發生彎曲變形。

由於產品自身的伸展性,會使前後中心位置的褶子伸長(身長變長),並使周圍的褶子向兩邊彎曲。

通過以下的方法,可大致判斷出該布料能否利用直角裁剪來加工。

A. 按100cm X 100cm的大小裁下布料,然後測其對角線的尺寸。

B. 提起布料的一角。

C. 再測量其對角線的尺寸。

D. 比較A,C的測量結果。

E. 如果比較的結果差5cm以上的話,就會使壓好的褶子彎曲。

如果在預先知道會有些許彎曲的情況下進行生產的話,我們建議應把底邊的加工放到最後。(拷邊和卷邊)

(三) 可用於褶襇加工的材料和不能加工的材料

在(一)里曾經介紹過,褶襇加工就是利用高溫和高壓,還有布料所具有的特性來進行加工。這個特性就是熱可塑性。熱可塑性是指固體在受熱後變軟,再用些外力就能很容易地使它變形,冷卻後,形狀就固定下來的特性。

具有這一特性的有滌綸和樹脂等的合成纖維,或者至少含有以上成分65%以上的混紡物。

相反不具備此特性的材料,就是所謂的天然材料。毛和絲等的動物性纖維,綿和麻等的植物性纖維,還有人造絲(再生纖維),尼絨(不耐熱)等。

但是,毛料織物例外,可用SIROSET加工法來加工。

以上所說的只是部分情況。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要求客戶提供1米左右的布料用於做實驗,來判斷此布料是否可用。

AC褶(風琴型,製作裙子)

(一) 整圓(PT-80) 54褶(前)+54褶(後)=108褶

模具長100cm

從圓的中心開始,根據腰圍和身長的尺寸剪裁,身長要包括腰的車縫預留量、卷邊和拷邊的預留量。前後中心線為橫絲綹,兩邊為縱絲綹。

通常從圓的中心到腰線的距離是15、16cm,所以,如果是150cm幅的面料的話,它的最小用量是59+59+16+16=150cm,卷邊部分減掉5cm,剩下54cm(製成品身長為52cm)。如果取其最大用量的話,身長可做到95cm。

腰帶等附屬物的布料用量,必須用裁剪紙才能確定。

(二) 半圓

褶襇數量有以下幾種:

24褶(12褶+12褶)

28褶(14褶+14褶)

32褶(16褶+16褶)

52褶(26褶+26褶)

以上為2條裙子的身片用量

腰帶等附屬物的布料用量,必須用裁剪紙才能確定。

(三) 直條型AC

褶子寬幅有:1.0cm, 1.3cm, 2.0cm, 3.0cm 。

由於腰、臀、底邊的褶寬都是相同的,所以褶寬是越小越好。

裁剪要延著橫絲綹裁。

通常裁剪方法如圖,裁6片做5條(底邊長為180cm左右)。

部分壓褶

經常用於部分壓褶的褶型是由SP、BOXP、ACP等3種組合而成。
做裙子應該怎麼剪裁?
1、腰部不打褶的。如果是360度的圓裙,就可以用紙畫一個圓(根據你要的裙子的長度確定半徑),然後從圓心畫個小圓,剪掉。小圓周長等於腰圍。

2、然後把紙樣對折2次,剪開成4份(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剪成6或8片),加上縫份。然後就可以鋪在布上劃線,剪裁,另加腰頭。如果是做720度的圓裙就用紙畫兩個同樣大的圓,然後從中心剪掉小圓,小圓周長為1/2腰圍。兩個紙樣完全一樣,對折2次,剪開成8片。加上縫份就可以鋪在布上劃線裁了。

3、裁時直裁與斜裁都可以,45度斜裁裙擺會出小波浪也很好看。千萬注意必須在紙樣上畫經紗線,以確定是直是斜每一片都得完全一致。千萬不要有直有斜,那樣裙子在洗過以後就能看出來怪怪的。
旗袍裙裁剪圖
裁剪是一件衣服的靈魂 很多衣服合適並且美觀都與完美的裁剪密不可分,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不僅要設計出更多時尚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要裁剪得當,才能將設計圖上的服裝完美的展示出來。

旗袍是相對於晚禮服來說設計圖比較好畫的一款,但是對於裁剪要求卻很高。一張詳細的旗袍裙裁剪圖能夠給裁剪師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更加體現出這件衣服的靈魂。

裁剪的注意事項 一件衣服的裁剪一定要與穿著者的身材相得益彰,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一定要將穿著者的身材尺寸精確測量,尤其是對於旗袍裙這種注重身材的服裝來說尤為重要。正如圖中所展示出的各種款式的旗袍裙裁剪圖所示,不同的身材適合不同的款式,而不同的款式又有不同的裁剪方法,通過旗袍裙裁剪圖可以讓喜歡DIY的朋友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怎樣去進行剪裁,細致到每一片布料的裁剪,而這些都與成品有很大的關系。

裁剪的方法 有了旗袍裙裁剪圖,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去進行布料的裁剪,但是在裁剪的方法上也是一件精美的旗袍裙所必要的步驟。裁剪時首選要區分布料的正反面,並將畫粉畫在布料的反面;同時在裁剪時要注意布料的不同,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裁剪方法。

同時裁剪時要先裁剪主件,其次是副件,而後是袖子,最後是零部件,按此順序可更好的節約布料。同時裁剪的畫線一定要橫平豎直,這樣裁剪出來的旗袍裙才會更加精巧細致,更有品質感。


連衣裙裁剪圖 怎樣快速學裁剪連衣裙
對於女生來說,縱然夏日炎炎,但總是會保持連衣裙季節的好心情,一款獨特唯美的連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搶鏡的最好方式,而自己親手裁剪製作的連衣裙則會更加符合起身的氣質,從而彰顯心靈手巧的藝術氣息。

無袖的長款連衣裙, 是連衣裙中的經典款式。 主體結構特徵為:上半身為合體型,下半身為A字型. 前身按黃金分割律進行公主線分割,並在前腰節位置加規律褶襇裝飾,後身肩部加育克分割,服裝整體效果樸素、端莊、又不失變化。

1.腰部規律褶設計與操作。 腰部規律褶的操作方法,通過對面料反復折疊收緊形成有疊加效果的立體褶紋,比較有韻律感和立體效果,可用於強調局部立體造型。

2.前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 公主線指服裝上的縱向分割線。

公主線通常切割人體起伏最大的縱剖面,公。要把側胸省轉移隱藏到公主線里去.腰部規律褶設計與操作、端莊,一款獨特唯美的連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搶鏡的最好方式,直接操作衣片就行。

前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前腰省為基礎定位、貼體形公主線服裝一定要收胸省。 2,其上端定於肩線中部。

3,因為橫向的側胸省線條會干擾公主線的視覺美感,下半身為A字型。 無袖的長款連衣裙,若是袖公主線,但又能獨立造型成其為領。

若是肩公主線,沒有領片。 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後腰省為基礎定位,其上端應定於後袖窿上視覺效果較美的任意點、又不失變化,而自己親手裁剪製作的連衣裙則會更加符合起身的氣質。

無領具有輕便,可用於強調局部立體造型,公主線的視錯效應能夠突出人體的修長感,後腰省通過腰部的二等分點,因此,從而彰顯心靈手巧的藝術氣息。 1,服裝整體效果樸素。

腰部規律褶的操作方法.領型介紹 無領,後身肩部加育克分割,上端定於前袖窿上視覺效果較美的任意點 ,在立體裁剪中一般在人台上用標示線在人台上做出標示, 是連衣裙中的經典款式、苗條感. 前身按黃金分割律進行公主線分割,並在前腰節位置加規律褶襇裝飾,後腰省通過腰部的二等分點,因此在操作時。公主線通常切割人體起伏最大的縱剖面。

主體結構特徵為、簡潔,是女裝中的重要結構線:上半身為合體型。但公主線不應與才側胸省並存。

公主線的美感來自人體曲線的起伏 對於女生來說,並應打後肩省、有時代感等特點,比較有韻律感和立體效果,通過對面料反復折疊收緊形成有疊加效果的立體褶紋,但總是會保持連衣裙季節的好心情,合體:只有領窩,縱然夏日炎炎.前後公主線的定位方法,以求得造型中的平衡美、隨意自然。無領領型在所有領型中最簡單,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前中線為對稱軸左右對稱的領型。

公主線指服裝上的縱向分割線。
斜裙怎樣剪裁
一、斜話的裁剪L.必要條件:裁剪斜裙時需要知道三個必要條忙,如嗄臣(w)、裙長(L)、諸:E數(N)——根據面料和斜裙的款式而定在保證疆蜀和裙長不變的情況,可以通過改變腰線的曲度來增加或減裙擺的大小,應注意均是腰口曲線要圓順,這咩可以使裙擺渡浪形褶分配得更均勻,造型更佳。

2任意擺角斜裙的裁剪我們知道弧長與半徑的關系是W=M.式中w——弧長,這里我們把弧長看成是裙子的腰圍;一半徑。即裙嗄的開深半徑,——弧長w所對應的圓心角。

即裙子的擺角(為方便起見,角用弧度來表(裙腰*覓35L)圈1)元,半徑r=wl/d;w——腰已矩,只要確定了裙子的擺角a就能求出裙腰的開深半徑三公式可以看呂.當腰圍w一定的情況下,裙腰徑r與裙子的擺角成反止:,w、r、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3特秩擺角斜裙的裁剪最肯見的是2/3、、2特殊擺角均斜裙,現以擺角為即半圓裙為例,諸腰半徑為r=W/n=W/=W/314。

一般素色面料和花色圖案面料做兩片裙,每片對應的擺啟為n/2,如圖2所示。剪裁時將面斟OA為折線對折(~/4),以0為圓心,分別以r和r4-(L一3.5)為半圈2徑畫弧即可如圖2所示如用條格面料,一般做4片裙,每片諸擺角為/4,兩側邊為直絲秉[橫絲,前後甲心為斜絲,裁剪時應注意前後中0、兩片需對條對格,對台後應呈」字型或V」字型對稱。

如圖3所示。二、斜裙裁剪後的修正L修三底擺在斜裙裁剪排料過程中會遇到直絲、橫絲和斜堂蛇問題,由於斜絲部位伸縮性強,布料本身和毹作過程中均會產生不犀程度的斜拉伸,造成裙下擺參差不齊,一21一盥v型A型前中心前中心田3著效果。

3.修正側縫兩片裙側縫耐車縫時.下擺易出現向外翹角.影響裙子的造型,因此兩例擺縫應修進2~3影響外觀質量和穿著效果,因此需厘米,如圖4所示。進行修正。

(1)直線郎位幾乎沒有伸長量,橫線部位伸長量很小,正斜絲部位(裙片前後中心)伸長量最大,相應下擺的減短t也應最大,約為O.02L~0.04L.並逐步過渡到兩側的直絲(經向)和橫絲(緯向),如圖4所示。減短t的大小應根據布料的懸垂性和織物的疏密程度靈括掌握.一般懸垂性大的布料減短量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2)懸垂性比較大的布料把腰口懸掛2~4天等布科伸長量自然伸開.基本定型後再重新修剪.如圖5所示。(3)先緔好裙腰,1測量裙下擺與地面的平行距離,一周定l5個以上標記,根據標記修正下擺,如圖6所示。

2修正後片腰口裙子後片腰口一般比前片開深1~L5厘米。然後與兩側腰口畫順.如圖4所示。

否則後腰口多餘量要起橫褶,影響穿一22—4.條格面料宜做4片裙,前、後中縫為正斜絲,容易向下懸垂而伸長,車縫時也易拉伸而外凸,因此應裁進O.5厘米左右.下擺處減短0.02L~0.04L,如圖7所示。5.裁剪時還應注意事先將裙腰尺寸比實際腰圍尺寸減小l~2厘米,裝腰時把腰口弧線均勻拉伸1~2厘米.使之與嗄頭面長度相吻合,這樣可以增加斜裙下擺的波浪狀態.以取得良好的造型和穿著效果。

田5田6前後心002L一0L田7以上幾個方面注意到了.裁剪製作出的斜裙定會更加美觀凜亮.表現出少女們青春的風采。,代硪閽俯}f艮願群整理摸馬永宏一/這里通過圖片分別舟紹駝背體體型,0型腿、x型腿體型,以及幾種綜合性缺陷體型的樣板技巧處理。

圈l是輕度駝背體的榭面。駝背體全身無厚實感,脖頸和背部向前傾斜.後面脖頸位置向前伸.肩胛盲|I舅O8d,l切開田2仫∥rJ1』「1Lr●,●。

Ⅳ 簡易旗袍裁剪方法

製作簡易旗袍的裁剪方法,需要掌握基本的裁剪技巧和對布料的處理方法。

1.取合適的布料

首先要選擇適合製作旗袍的布料,這種衣服通常使用亞麻、棉線或絲綢這樣柔軟的材料來製作。可以選用透氣性較好的面料來保證舒適鏈燃度。

2.測量尺寸

在裁剪旗袍之前,需要測量自己的身體各項尺寸,如胸圍、腰圍、臀圍、肩寬、裙長等數據,以便得到合適的旗袍尺寸。

5.完成旗袍的細節設計

在旗袍完成之前,還需要進行一些細節性的處理,例如斷肩和側邊的底擺處棚備虛理等。另外,如果喜歡的話也可以在領口、袖口和腰帶處加上一些裝飾品,以增強旗袍的視覺效果。

6.總結

以上就是簡易旗袍裁剪方法的基本步驟,除此之外,需要掌握的細節還有很多。在製作旗袍的過程中,要注重細滾喊節的處理,尤其是在領口、袖子和裙擺等重要部位上的裁剪和縫合要准確無誤。

Ⅳ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如下:

工具/原料:剪刀、棉布、針線、縫紉機、尺子、水消筆、大頭針、拉鏈、包邊機。

製作步驟:

1、畫好紙樣,剪下來前片

2、後片

3、按照紙樣裁布

4、裙片

5、袖子,領貼可以不用加

6、前片的小舉虧片向內折邊,熨燙後走一道線

14、從剪頭所示的交界點開始,到另一邊好答銀的交界點結束,縫合兩邊向內折後熨燙,然後對折。兩邊要相差一毫米。短的一邊先和衣服正面相對縫合,包住後再縫合另一邊,在多出來的一毫米縫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線跡。

15、用另一件衣服的圖片說明反面縫合時,針是緊靠著正面邊緣縫合的。製作做盤扣的帶子,2.5㎝寬,三折,再對折縫住;

16、製作盤扣

17、縫在合適的位友宴置

18、完工,熨燙。

Ⅵ 旗袍裙的七分袖子短了怎麼改成九分袖呢

建議找專業的裁縫修改。
旗袍裙袖子變長可以有兩種方式。
一是有同色的布料,拆下7分袖後,重新用布料裁剪成9分袖縫制上去。
二是用拼色的布料在7分袖處拼接上去變成9分袖長度。

Ⅶ 這幾款復古印花旗袍連衣裙,40-50歲的女性,穿上高貴優雅又洋氣

旗袍裙可以完美地突顯體型,因此深得女性喜愛。 旗袍屬於我國經典又時髦的連衣裙,想要穿出迷人的身姿,對身材的要求非常的高,並不是所有的女生都可以穿著,因此現在的設計師都講旗袍改良設計,就是為了每個女生都能夠穿出屬於自己的氣質。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幾款改良版復古旗袍連衣裙,適合40-50歲的女性穿搭,一起來看看吧!

時尚 印花連衣裙,氣質優雅,舒適有型。氣質立領領口,修飾脖頸線條,襯托臉型。復古盤扣紐扣,美觀 時尚 。舒適短袖,遮肉顯瘦,修飾手臂線條。面料柔軟細膩,手感舒適且透氣。

復古印花連衣裙,氣質優雅,修身顯瘦。氣質領口,修飾脖頸。簡約袖口,修飾手臂線條。隱形拉鏈設計,穿脫方便,提升整體美感。

復古修身連衣裙,簡單素雅,開叉下擺,文藝親和力十足。簡約微寬松的廓形,穿著舒適感十足。氣質立領,復古盤扣,修飾脖頸。立體肩型,美觀 時尚 。舒適柔軟的面料,穿著更有型。

時尚 綉花連衣裙,復古修身,氣質優雅。中國風,舒適親膚透氣。復古領口,新潮雅韻,散發出優雅柔美氣質。背部的隱形拉鏈,拉合順暢,方便穿脫。裙擺立體裁剪,開叉造型,復古綉花,彰顯女性魅力。

復古花紋連衣裙,修身顯瘦,優雅氣質。領口復古設計,修飾脖頸。背面的隱形拉鏈設計,拉合順暢,方便穿脫。裙擺開叉造型,復古花紋,彰顯女性魅力。

時尚 短袖連衣裙,優雅高貴。復古的領口設計,氣質顯瘦,凸顯出頸部優美線條。個性袖口設計,舒適 時尚 ,盡顯優雅女人味。精美的印花工藝,展示女性的復古優雅魅力。

時尚 連衣裙,簡約文藝,復古優雅,女人味十足。合身版型,柔美大氣,溫婉動人。個性領口,精美紐扣,修飾脖頸,美觀 時尚 。寬松袖口,修飾手臂線條。精美印花,復古韻味。

時尚 短袖連衣裙,氣質休閑,復古優雅,簡約文藝。個性領口,精美刺綉,美觀 時尚 。後隱形拉鏈,方便穿脫。精美印花,復古韻味。手感柔軟的面料,穿著舒適有型。

Ⅷ 旗袍裙的設計裁剪

共包括六個部分,即旗袍裙彩色效果圖、黑白效果圖、旗袍裙盤花扣裝飾圖、女裝裁剪制圖基礎板、制圖符號說明,以及各款旗袍裙的裁剪結構圖。
旗袍裙效果圖部分,不僅表現了不同款式的著裝效果,而且還進行了更豐富、更深層次的擴展和發揮,諸如與旗袍裙相適應的各種配飾品、帽子、包袋、腰帶等等在效果圖中都有表現,再加上流暢的水彩和炭筆勾線繪畫技法,描繪出所用面料的質感和色調,服裝的整體氛圍表達得周到而全面,讓人一目瞭然。
黑白效果圖以簡潔、干練的筆觸勾畫出優美婀娜的旗袍裙款式,雖然無色但勝似有色,旗袍裙的整體結構和細節設計都歷歷在目。而簡短的文字說明把服裝的材質和色彩表達得明明白白。圖文並茂更為《旗袍裙的設計及裁剪圖》增添了不少情趣。盤花扣是旗袍裙的特色裝飾。華美的繩線,精緻的盤繞,飛龍舞鳳,彩蝶飄花,個個栩栩如生,流暢生動,往往會成為一件旗袍中的點睛之筆。
《旗袍裙的設計及裁剪圖》對這一裝飾給予了重視,在以傳統形式為根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具創造性的演繹和變化,向讀者展示了30多款新穎的盤花扣。這些盤花扣大多都被靈活、別致地應用到了領口、前襟、裙擺、側縫等部位,為旗袍更添一份風韻。
《旗袍裙的設計及裁剪圖》最實用的特點在於幾乎對每一款旗袍裙都配有清晰的裁剪結構圖,並為讀者提供了女裝裁剪圖基礎板和制圖符號說明,使初學者可以從頭學起,熟練者進一步深入掌握,適合於多層面的服裝愛好者和從業者。

Ⅸ 服裝搭配的技巧

矮個子選衣法
體型姣小的女性宜選用簡潔流暢風格的服裝。
①在顏色上,以色彩素淡、線條簡單、圖案小巧為宜,並盡可能統一全身服飾的顏色,包括鞋襪。顏色過多或對比強烈都不合適。
②在款式上,宜穿白色高跟鞋,選用與服裝顏色對比強烈的面料作衣領,以能起到延長身體的作用,增加一點修長的韻味。大褲筒的喇叭褲、衣肩過寬的上裝都不合適。也不宜穿長裙或低腰類的裙、褲和笨重的鞋子,以免降低人們的視線,暴露出身材上的缺點。
矮胖女子選衣法
身材略顯矮胖者,可利用衣著來創造高度:
①單一色可使身材有變高的感覺,選擇同色的鞋襪效果更佳;直條、單襟都有增高的作用。
②宜選擇素色或清淡的小碎花之類的面料;不宜選用閃光發亮的鮮亮衣料或大型圖案的花色布和格子面料。
③應盡量選擇式樣簡單的服裝,避免一切橫向擴展的線條,衣領可選擇V型的,能使短頸顯得稍長。
④上裝可適當短一些,使腿部顯得修長一點。
⑤穿瘦長、緊身的褲子如牛仔褲,也能使矮腿增長。
⑥不宜穿下擺有印花的裙子。
⑦選擇柔軟貼身的面料,它能使你身材看起來顯得狹長。
矮小女子選衣法
身材矮小的女子可通過合適的服裝,使身材顯得修長:
①多選用素色衣料,即使選用花布,也應以素雅小花為宜。
②全套服裝,包括鞋襪全部同色或相近色,可通過統一的顏色增加視覺高度。
③多選擇V字領、方領等顯露頸脖的領型,避免高領或太累贅的領型。
④宜穿長T恤式的衫裙,衫身狹長不卡腰,可使身材見長。
⑤裙擺上不要有印花圖案。
⑥造型簡潔、狹長貼身的西褲可使腿部顯長。
⑦顏色偏深的絲襪與文雅的高跟鞋會使雙腿顯得修長動人。
長統薄絲襪選用法
選擇好長統絲襪能彌補腿部形狀和肌膚的缺陷:
①絲襪的長度必須高於裙擺邊緣,且留有較大的餘地,穿迷你裙或開叉較高的直筒裙,應配連褲襪。
②身材修長、腿部較細者應選用淺色絲襪,會使腿顯得豐滿些。
③腿部較粗者應選用深色絲襪,帶直條紋的更好,會使腿顯得苗條些。
④肥胖者應選用肉色,避免較深色澤。
⑤腿較短者最好穿深色長裙與同一顏色的襪子、高跟鞋。
⑥靜脈曲張者忌穿透明絲襪。
⑦全套黑色的衣服應選用有透明感的黑襪。
⑧花俏衣裙應配素色絲襪。
豐臀女子選衣法
臀部豐滿的女子宜穿深色寬松褲,其寬度要與臀圍正好吻合,過寬與過窄都不合適,同時上裝盡量不穿挺括而緊身型的上衣。伴有臀位下垂者應穿質料平挺的百褶裙,遮去臀部的缺陷,切不可穿著旗袍或旗袍裙。
服色膚色協調法
要根據皮膚顏色來選擇服裝的色調,以求得互為映襯、渾然一體的效果。
①膚色白皙者:對服裝色彩的要求不很嚴格,適應度較寬。
②膚色萎黃者:穿上粉紅色或淺紫色的服裝會使臉色增加亮度,現出生氣勃勃的活力。
③膚色較深者:不宜穿黑色的服裝,也不宜穿太鮮嫩的顏色;可選擇咖啡色、茶色系列色彩,但膚色暗褐者不要穿這種顏色或其他色調渾濁的衣服。
④白色和海軍藍幾乎可以適應各種膚色的人。
服色環境協調法
一個人的服裝顏色必須與周圍環境與氣氛相吻合、協調,才能顯示其魅力:
①參加野外活動或體育比賽時,服裝的顏色應鮮艷一點,給人以熱烈、振奮的美感。
②參加正規會議或業務談判時,服裝的顏色則以莊重、素雅的色調為佳,可顯得精明能幹而又不失穩重矜持,與周圍工作環境和氣氛相適應。
③居家休閑時,服裝的顏色可以輕松活潑一些,式樣則寬大隨便些,可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服色季節協調法
服裝的色彩應與季節協調:
①春天:要穿明快的色彩,黃色中含有粉紅色、豆綠色或淺綠色等。
②夏天:以素色為基調,給人以涼爽感。藍色、淺灰色、白色、玉色、淡粉紅等。
③秋天:穿中性色彩,金黃色、翠綠色、米色等。
④冬天:穿深沉的色彩,黑色、藏青色、古銅色、深灰色等。
服色體型協調法
①體型肥胖者:宜穿墨綠、深藍、深黑等深色系列的服裝,因為冷色和明度低的色彩有收縮感。顏色不宜過多,一般不要超過三種顏色。線條宜簡潔,最好是細長的直條紋月服。
②體型瘦小者:宜穿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的衣服,因為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有膨脹的感覺。不宜穿深色或豎條圖案的衣服,也不宜穿大紅大綠等冷暖對比強烈的服裝。
③體型健美者:夏天最適合穿各種淺色的連衣裙,宜稍緊身,並綴以適量的飾物。
服色性格協調法
不同性格的人選擇服裝時應注意性格與色彩的協調:
①沉靜內向者宜選用素凈清淡的顏色,以吻合其文靜、淡泊的心境;活潑好動者,特別是年輕姑娘,宜選擇顏色鮮艷或對比強烈的服裝,以體現青春的朝氣。
②有時有意識地變換一下色彩也有掩短揚長之效,如過分好動的女性,可藉助藍色調或茶色調的服飾,增添文靜的氣質;而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善社交的女性,可試穿粉色、淺色調的服裝,以增加活潑、親切的韻味,而明度太低的深色服裝會加重其沉重與不可親近之感。
服裝對比色搭配法
對比色是利用兩種顏色的強烈反差而取得美感,常常被人選用。使用時要注意:
①上下衣褲色彩應有純度與明度的區別。
②兩種顏色不能平分秋色,在面積上應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別。
服裝鄰近色搭配法
選擇相近的鄰色作為服飾的搭配是一種技巧:一方面兩種顏色在純度和明度上要有區別;一方面又要把握好兩種色彩的和諧,使之互相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一般鄰近色的搭配有:黃與綠,黃與橙,紅與紫。
服裝色彩搭配法
服裝的色彩可根據配色的規律來搭配,以達到整體色彩的和諧美。
①全身色彩要有明確的基調。主要色彩應占較大的面積,相同的色彩可在不同部位出現。
②全身服裝色彩要深淺搭配,並要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色。
③全身大面積的色彩一般不宜超過兩種。如穿花連衣裙或花裙子時,背包與鞋的色彩,最好在裙子的顏色中選擇,如果增加異色,會有凌亂的感覺。
④服裝上的點綴色應當鮮明、醒目、少而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用於各種胸花、發夾、紗巾、徽章及附件上。
⑤上衣和裙、褲的配色示例:淡琥珀—暗紫;淡紅—淺紫;暗橙—靛青;灰黃—淡灰青;淡紅—深青;暗綠—棕;中灰—潤紅;橄欖綠—褐;黃綠—潤紅;琥珀黃—紫;暗黃綠—紺青;灰黃—暗綠;淺灰—暗紅;咖啡—綠;灰黃綠—黛赭;
⑥萬能搭配色:黑、白、金、銀與任何色彩都能搭配。配白色,增加明快感;配黑色,平添穩重感;配金色,具有華麗感;配銀色,則產生和諧感。
服裝條紋選用法
服裝面料的條紋變化可掩飾不盡如人意的體型,適當選用可收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①選用豎條紋的服裝,可使肥胖的身材顯得清瘦一些。
②選用橫條紋的服裝,可使體型瘦小的人增加一點寬度與厚度。
③選用斜條紋的服裝,可改變偏瘦偏長者的視覺形象。
服裝同系色搭配法
採用同一系列的顏色來搭配服裝重在顯現和諧美。具體應用時要注意,同系色之間也要有等距離的深淺之分,要掌握好其分寸感,色彩過於相近,則層次不夠分明;色彩相差太遠,則有失協調。
服裝選擇七法
①兒童服裝宜長不宜短:兒童處於長身體階段,稍長一點才可多穿一段時間。
②青年人服裝宜小不宜大:男女18歲以後身體基本定型,服裝以稍緊稍短為好,不宜過大,這樣才顯得精神、利索。
③中老年服裝宜大不宜小:中老年穿稍稍寬大的衣服不但舒適方便,而且顯得莊重大方,並能遮掩發福的體態。
④瘦高者服裝宜肥不宜長:身材偏瘦偏高者穿稍稍寬大的衣衫,可在視覺上產生一種橫向擴張的感覺,掩飾身材的高度和瘦度。
⑤矮胖者服裝宜長不宜肥:穿稍長一些的衣裳,可利用視覺豎向錯覺,使體型稍為得到一些調整。
⑥皮膚黝黑者宜淡不宜深:深色顏色具有凝重感,會加深皮膚的黑度,而淺色顏色具有高亮度,能淡化膚色的黝黑感。
⑦皮膚白皙者深淺皆宜:膚色白的人原則上穿淺色或深色都可以。
⑧臉色萎黃者要注意配色:一般可選淺藍、蘋果綠、草綠、淺棕、鐵灰等色,而不宜選黃色、白色、黑色。
高個子選衣法
身材高大的女子可選擇裙圍向外展開的裙子,能柔化身高。寬皮帶適合上身較長者,寬松式上衣適用於雙腿修長者。但不宜選用充滿女人味的荷葉邊、荷葉領或蝴蝶結之類的裝飾,否則會在無形中誇張高大的身材。也不宜穿花紅柳綠、色彩艷麗的衣服,避免穿著上裝較短的兩件式服裝。
褲子款式選用法
①身材窈窕的姑娘,可選用緊身連腰褲,以充分展示女性的線條美。
②臀部鬆鬆垮垮、腰部贅肉較多者,宜穿稍寬松、前後檔略深的褲子,以隱去幾分粗壯感,不宜穿緊身褲。
③穿運動式俱子時,宜配淺口皮鞋或旅遊鞋,不宜穿細跟、高跟、露趾的鞋子,否則風格會不一致。
④穿健美褲、踏腳褲也要注意與鞋子色彩相協調,一般來說,皮鞋顏色宜深不宜淺,上深下淺配合,會有頭重腳輕之感。
臉型衣領協調法
購衣時,應考慮領型與自己的臉型相配。
①橢圓臉型:可選擇所有式樣的衣領。
②長臉型:領口不宜開得太深,應選擇水平領樣(如一字領、方領等),在視覺上有縮短臉部的作用。
③圓臉型:不宜選擇大圓領、前闊後狹的倒大式領樣,而應選擇V字形領(如長駁頭西裝領)和稍帶方形或尖形領樣,能使臉型顯長。
④方臉型:不宜選擇前開領倒大式或一字形領樣,而應選擇細長的尖領、小圓領或長駁頭西裝領等,以增加柔和感。
⑤三角臉型:可選擇V字形領或大敞領,以減少下齶的寬大感,增加上額的寬度感。
⑥尖臉型:宜選擇能多遮蓋住頸部的領樣,如秀氣的小圓領或綴上漂亮花邊的小翻領等,以使臉部看起來較為豐腴。
戀愛女子選衣法
妙齡女子可巧妙地利用衣著色彩的神秘的暗示作用,來增加美感和魅力:
①初次約會,不妨選一套漂亮的白色西服或連衣裙,因為白色有聖潔、飄逸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過目不忘。
②自覺比較老氣,而對方風華正茂,那麼可以選用黃顏色的服裝,黃色的高亮度能照亮臉龐,使視廄宏齡比較小些。
③男友是個精力充沛、性格活潑的小夥子,最好穿一襲綠衣去吻合其生命力旺盛的整體形象。
領帶年齡協調法
領帶顏色應與使用者的年齡協調:青年人可選擇花型活潑、色彩強烈的,能增加青春活力;年紀大的人,應選擇莊重大方花型。
領帶體型膚色協調法
領帶除與服裝搭配協調外,還必須與體型、膚色相配。
①高個子可系樸素大方單花領帶。
②矮個子宜系斜紋細條領帶,身材會顯得高一些。
③體胖的人宜系寬領帶。
④脖子長的人宜系大花領帶,切勿帶蝴蝶結。
⑤臉色紅潤的人系素色綢布料的軟質領帶最佳,臉色欠佳的人則宜系明色領帶。
溜肩女子選衣法
溜肩的女性應利用服裝來誇張肩部:
①可在肩部加墊肩,或加肩章形飾物。
②選用式樣寬大美觀的領子如方形的領口或一字形的領口。
③在衣袖上打褶,或加鑲料,寬松的泡泡袖可使肩部顯得豐滿平挺。
男帽與臉型協調法
①長方臉:不宜用使臉型拉長的高頂帽子,宜選用寬邊帽。
②方圓臉:不適宜用工人帽,宜選用能使臉型增長的長方帽、扁筒帽。
③上方下削臉:不適宜用工人帽、大蓋帽,宜選用能減少上部寬度感的方形帽。
④上削下方臉:不適宜用扁筒帽,宜選用能抵消下頷大的工人帽或蒙古帽。
⑤上尖下削臉:不適宜使用過大過小的帽子,宜選用使臉顯得方正些的帽子。
男謨服色選用法
男謨全身服裝顏色不宜超過三種,色彩要簡潔明快、含蓄莊重。男謨服裝的基本顏色有:
①黑色:是一種永不過時的「流行色」,一身黑色西裝,內襯白襯衫,再系一條雅緻的領帶,既有精明練達的風度,又有含蓄莊重的氣派,且不失溫情脈脈的情調。
②白色:是古老而常新的常用色,白色有整潔、純正、聖潔的韻味,給人的感覺往往是親切、安詳、文靜的。白色親融性強,幾呵很與其他一切色彩相配。
③咖啡色:咖啡色在樸素、平淡的外表下,另有一種含蓄、渾厚、高貴的氣派。咖啡色與黑色、白色相配效果都很好。
④藍色:藍色象徵安靜、智慧,但不適宜膚色較黃者。
⑤灰色:具有平靜、純朴的風格,顯得平易謙和,尤其適宜膚色較黑者。
女帽與臉型協調法
①長臉型:宜戴寬邊帽或帽沿向下耷拉的帽子。
②寬臉型:適宜戴小沿帽或帽頂較高的帽子。此外,矮個婦女不要戴平頂寬沿帽;高個婦女不要戴高筒帽;戴眼鏡的婦女帽頂宜高些,不要遮住額頭。
旗袍選用法
①質地:不同衣料做出的旗袍,其風格和韻味會迥然不同。深色的高級絲絨、羊絨製作的旗袍能顯示雍容雅緻的氣質;用織錦緞邛成的旗袍則透露出典雅迷人的東方情調;用優質絲綢縫就的旗袍有大家閨秀溫文而雅的韻味。
②款式:(1)合身:該緊的地方則緊,該寬的地方則寬,特別是中腰要收緊得恰到好處,以充分顯示出曲線美。(2)旗叉:旗叉長度要適宜,既不能開得太高顯得不雅觀,又不能過於保守失去靈氣。
裘皮大衣體型協調法
婦女體型較胖的應選購黃狼皮、兔皮、貓皮、羔皮、狸子皮等短毛類裘皮串刀大衣。身材苗條者可選購狐狸皮、貉子皮、狗皮等長毛類裘皮大衣。中年婦女宜挑選染棕、染黑或其它深色的青稞領大衣。
裙子款式選用法
①裙子的長度:(1)短裙能使人感到輕松活潑、富有青春的朝氣和動感,較適合年輕姑娘穿著。(2)妙齡女郎的裙子不妨長一些,並且束腰,可充分顯示苗條的身材和文靜的氣質。(3)中年婦女的裙子則要長短適中,太短有失身份,太長又顯累贅,線條簡潔、剪裁合身的裙子才可顯示出落落大方、精明強干、穩重端莊的大家風范。
②裙子的款式:(1)年輕姑娘宜選喇叭裙、皺襇斜裙,體現其活潑可愛。(2)青年女子可選各式連衣裙、直襇裙,很能傳遞優雅文靜的韻味。連衣裙省去了腰間重疊部分,穿起來更涼快、輕便,更富於曲線美。(3)中年婦女可選擇旗袍裙、暗襇的茄克裙、皺襇裙,線條必須簡潔明快,面料宜選全毛或絲綢之類的高檔料子,顏色可略深一些,以顯示中年婦女的成熟美。
③裙子的色彩搭配:花俏的半身裙最好配以素色襯衫,白色是其最佳搭配。在一般的情況下,裙子的顏色應深於上衣的顏色,以保持視覺的平衡,不至於產生頭重腳輕之感。
裙子選用法
裙子不僅能襯托女性的天生麗質,有時還能彌補生理上的某些不足。
①造型:高而瘦者,穿泡泡袖或燈籠袖的連衣褶裙,可增加體態的豐滿感;肥胖者穿整料連衣裙可顯得體態勻稱;窄肩、溜肩體型宜穿一字領、帶過肩的連衣裙;臀大腰圓者,可穿喇叭裙;低腰短腿者,宜穿高腰連衣裙。腰部的V型線設計,也能使女子體型具有苗條感。
②色彩:淡色或白色的裙子,能給人一種豐滿感;深色裙子給人以收縮感。掌握這個規律,就可利用人們的錯覺彌補形體的不足。
③花型:垂直圖案的裙子會產生拔長感,適宜矮個子穿,但圖案上兩條直線的間距太寬時,則會使穿者增加體積;花小而較疏或橫線圖案,適宜瘦體型的人穿。而深色、朦朧花型則對胖體形者合適。
身材優勢顯露法
穿衣裙時應注意顯露出身材上的優點:
①頸脖:燙高頭發,露出脖子,穿V形領的深色上衣,佩戴項鏈及耳環。
②肩部:穿無袖、無領的深色短衣,以突出肩膀部位,披上薄紗巾效果更佳。
③臂部:穿中袖、三分袖或無袖的衣服,讓玉臂大部或全部顯露出來。
④腿部:穿超短裙可顯露出腿的優美曲線,有時穿長裙露出小腳效果更好。
⑤胸部:內穿帶花邊的緊身內衣,外罩半透明的罩衫,或穿領圈開得較大、較低的上衣。
絲襪選用法
①腿短者宜穿與高跟鞋同一顏色的絲襪,可在視覺上產生修長的感覺,不宜穿大紅大綠等色彩艷麗的顏色襪。
②腿粗壯者最好穿深棕色、黑色等深色的絲襪,盡量避免淺色絲襪、不透明襪、花式厚襪或羊毛襪,以免使腿部更顯肥壯。
③腿瘦者宜穿淺色襪,而不宜選用深色襪。
④穿高跟鞋者應選擇薄型絲襪來搭配,鞋跟越高,襪子就應越薄。
體胖者選衣法
①服裝顏色以深色系列為宜。深色具有收縮感,會在視覺上「收縮」體胖者的體形,以深而有光澤的藏青、綠灰、咖啡色等為好。大紅大綠或黯淡無光的色彩則會使人更顯肥胖。
②服裝面料以柔軟挺括為佳,不宜太厚或太薄,面料太厚會產生擴張感,使人顯得更胖,而衣料過薄,又易暴露肥胖的體型。
③面料圖案一般以小碎花或直條紋為宜,不宜選擇大方格、大花紋或橫條紋的衣料,它們會加重體型橫寬的感覺。
④服裝款式要盡量簡潔,力求大方、樸素。花色過多,款式繁瑣,或過於寬松,都會強化肥胖的感覺。所以裁剪要得體,略收中腰,腰節的位置要找准;衣肩不宜過寬,領口可適當開得低些,不宜選用關門領或窄小型領口。
體瘦者選衣法
體型太瘦者可通過衣著改變形象:
①色彩:不宜從頭到腳都著深色,而應該選一些白色、米色等淺色系列或衣料圖案色彩對比強烈的服裝,通過視覺上的膨脹感來增大體型。
②款式:不宜穿無袖無領或低領式的服裝,以免暴露和強化瘦小的身材;而要充分利用裝飾手段,如加寬腰帶,裝泡泡袖,在胸前、衣領及袖口鑲寬花邊或打皺褶等,來增添豐腴的感覺。
③面料:不宜選用絲質的衣料,以免因貼身而更顯瘦削,面應選堅挺厚實的料子。
圍巾服色協調法
①穿銀灰色衣服,胖人應配以墨綠色圍巾,瘦人應配以大紅色圍巾。
②穿藍灰基調的西服,應配色彩艷麗的尼龍綢圍巾。
③穿藏青色西服,應配純白色的綢圍巾。
④穿桔黃色毛衣,應配淡雅素色圍巾。
⑤穿紅色毛衣,應配黑色透明的圍巾。
⑥穿乳白色毛衣,應配玫瑰紅的圍巾。
⑦穿呢大衣、裘皮大衣,應配鉤針編織的花樣復雜的大圍巾。大衣顏色深的,圍巾應選色彩鮮艷的;大衣顏色淡的,圍巾應用素雅穩重的。
西服選用法
①要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身材高大者宜選深色,可避免視覺上的臃腫感;身材矮小者,宜選淺色,能給人以伸展感、擴張感。面龐寬的人,選擇寬駁頭的款式較相稱;面龐窄的人,選擇窄駁頭款式較相配;老年人宜選花形顏色朦朧暗淡的面料,以襯托穩重深覺氣質;年輕人宜選花形明快的鮮艷面料,以顯示朝氣蓬勃的風采。
②要根據西服的特點來選擇。(1)領子要平服,領窗要圓順,翻領要平貼於領窗一圈。一般高檔西服的領底用絨料,質地平,容易平貼於領窗四周。而中低檔西服,則多用本料做領底。(2)除要求肩縫直順外,還要有讜然的「翹肩」。(3)駁頭要追求一種舒展、飽滿的視覺效果。
③做工要精細。(1)縫紉線條應平直,無斷線、重線、跑線。(2)里與面應平貼,無鼓凸,折皺。(3)表面應無油跡、污點。(4)面料拼接應經緯協調、自然。(5)看服裝的熨燙效果,光澤是否一致,有無燙損處。
④用料要高檔。(1)鑒別面料的成份、質地,防止以次充好。(2)檢查內襯和里外四個口袋的用料,是否與面料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