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旗袍開襟怎麼做
方法如下:
1、鎖邊
將旗袍小肩線、側縫線、底襟止口線、袖底縫用同類色線鎖邊。提示:此工藝用於沒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打線釘
打線釘的部位有前、後片省位,臀圍線,腰節,開襟止點,腋下省,緔領點,後領中縫,袖山頂點,袖肘省等。提示:注意打線釘時上下兩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緝省縫、扣燙
(1)按照打好的線釘緝省縫,緝縫省尖位延長0.8cm,不縫回針,留10cm線頭,手工打結。
(2)省縫熨燙有兩種方法:一是省道向中心線方向扣倒熨燙;二是將省道分開向兩邊熨燙。腰省中間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提示:不能噴水的面料進行干燙,前片腋下省向上燙倒或分燙。
B. 怎麼樣用棒棒膠往旗袍上粘盤扣
1、將衣服反過來,找到需要粘盤扣的位置。
2、在盤扣的位置上塗上一層棒棒膠,可以多塗一些以確保粘牢固。
3、將盤扣放在塗有棒棒膠的位置上,並用力按壓數則舉肢秒鍾,以確保膠水充分黏合。
4、等待幾分鍾,讓膠水充孫世分乾燥後,輕輕拍打一下盤扣和周圍的布料,以便讓它們更加牢固地貼在一起。答滾
C. 旗袍怎麼穿用拉鏈,還是扣
分類: 生活/時尚 >> 服飾
問題描述:
我看見我家樓下的旗袍店是用拉鏈開在背部的,我滿吃驚的。想知道正宗的旗袍是用盤扣還是拉鏈的?握大那時候應該不會用拉鏈的吧?如果是扣子的,腰部不會開嗎?最後,該怎麼穿啊?(用扣子的話)
解析:
傳統的旗袍當然是用盤扣的。。。從領子一直扣,扣到大腿。。。通常十公分左右釘一個。。。裡面還會有內襟,所以很密實的。。。不會走光。。。而且這些盤扣也都是用手工做的。
現在的旗袍,尤其是店裡賣的,已經都簡略了太多搏鏈的工序了,太追求商業效段銀豎果,減低了成本,所以就是你看的那種。現在傳統手工的旗袍已經不多見了。店裡賣的那種多數都顯的廉價。。。可悲啊。。。旗袍現在已經淪落成為招待小姐的制服。。。
D. 怎樣盤旗袍扣
圖解法:
旗袍盤扣的編法
文字解說法:
盤扣硬條的製作方法
1.襯線手縫法
取2cm寬的斜絲(45度)30至50cm,薄料時應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堅硬耐用,厚料時可以不用棉紗線襯托。做法是:先用針釘住,然後用右手縫針繳牢。它可用於做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
2.機縫暗線法
為使扣型盤製得無線跡,造型美觀,可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3.機縫明線法
用2cm寬的斜布條,將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然後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4.包細銅絲法
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按2cm寬用劃粉畫出並裁出斜布條,將布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4層,並用一根銅絲夾在4層中間的連折線裡面,再刮漿粘牢燙干,帶寬不要超過0.5cm。它可用於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旗袍扣 也稱盤扣或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並且宋代漢服也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系結,最初只用於女裝常服。盤扣雖小,卻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盤扣或稱盤鈕,是傳統中國服裝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說起「盤扣」的歷史並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藉助於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這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
E. 如何製作旗袍
旗袍的製作過程與造其他衣服的過程是大同小異,首先替客人度身,再由客人選擇布料和款式。製作的工序主要分為三個部份:裁剪,畫圖和綉花。傳統的旗袍通常較長到腳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蓋對上一吋左右。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大量運用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等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來裝飾旗袍(單色鑲邊、單色滾邊、滾嵌滾、嵌邊、混合滾、三色鑲邊)。
除此之外旗袍的花鈕裝飾也極具特色,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呼應。
另外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旗袍製作工藝步驟如下:
一、檢查裁片
在縫制前對面、里的裁片逐一檢查質量和數量,並依次放整齊。
二、做縫制標記
可根據面料狀況及部位,選用做標記的方法:線丁、粉印、眼刀、針眼。
1.前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領缺口、紐扣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2.後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3.袖片 袖口貼邊、袖山對位點。
三、緝省 燙省
1.緝省 按縫制標記緝省,盡量與人體體型相吻合。
2.燙省 高檔面料精加工省縫不燙倒,要從中間分燙,省尖不歪斜。中低檔面料省縫倒向中縫線。胸部燙出胖勢,腰節位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並針對面料特性選擇溫度,以及干燙或濕燙。
四、歸拔衣片
由於傳統旗袍結構線的特點。僅靠擺縫及收省難以達到合體目的,應通過歸拔工藝進一步造型,使衣片盡量與體型特徵相吻合。但是,由於面料原因有些面料歸拔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面料耐熱性差不宜歸拔。
1.歸拔前衣片
(1)歸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點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前腰部,使前片中線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前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拔開前肩縫,使肩縫自然朝前彎曲,符合人體特徵。
2.歸拔後衣片
(1)歸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背部,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臀部,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後腰部,使後片中線也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後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歸攏後肩縫滿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採用收肩省的方法來解決。
(4)歸拔袖窿部位。後袖窿弧線處稍作歸攏,使袖窿圓順不還口。
五、敷牽帶
牽帶選用薄型有紡直絲黏合襯,寬1.2cm左右,粘貼時凈縫居中,敷牽帶的松緊要符合歸拔要求。
1.敷前片牽帶。前片牽帶敷在開襟一邊,開襟上口是斜絲綹容易還口,所以敷牽帶。開襟擺縫處從袖窿開始沿擺縫粘到拉鏈位以下1.2cm處。
2.敷後片牽帶。後片牽帶敷在擺縫處,從袖窿開始粘貼到開衩口,胸部及臀部牽帶略緊。
六、滾邊
由於當前旗袍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製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用暗線滾邊(傳統手工工藝,現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將衣片毛縫折光,開衩處剪一眼刀至凈粉0.1cm處。
(2)滾條與衣片正面相對,緝線0.4~0.5cm。
(3)將滾條翻轉、翻足。
(4)將滾條包轉、包足。
(5)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6)將夾里蓋過繰線與滾條繰牢(該工序在復夾里中完成)。
方法二:無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折轉衣片毛縫與緝滾條同方法一。
(2)衣片毛縫沿縫頭翻轉,翻足;滾條毛縫按滾邊寬度折光。
(3)將折光後的滾條包轉,包足。
(4)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點是:滾邊飽滿、完整、針跡無外露。
方法三:凈縫滾邊
注意:若面料易脫絲不要選擇該法滾邊。特點:平薄、完整、細膩。
方法四:轉角處的凈縫滾邊
(1)滾條緝到轉角處應先折轉後緝線。注意應向擺縫方向折轉,不應向底邊方向折轉。
(2)將滾條翻轉、包足到反面。
2.用明線滾邊(機縫法)
一般滾邊部位為凈縫(現在該法採用較多)。特點:速度快、效率高。
3.細鑲滾
(1)滾條邊折光。
(2)將滾條折光邊與衣片折光邊放齊,緝0.2cm左右,使滾邊飽滿,呈圓形。
(3)將滾條翻轉、包足後,正面在漏落縫中用拱止口的針法將滾條固定。
特點:滾條特別窄,在0.2cm左右,具有纖秀美。
4.滾嵌線(外嵌圓嵌法)
外嵌線製作方法中,將嵌條內襯有線繩,因而呈圓形。
特點:嵌線窄,0.2cm左右,線條舒展、飽滿、纖秀。因全部採用機縫法,所以效率高(現在採用較多)。
以上幾種滾邊方法可根據面料風格、厚薄、及審美特點合理選擇。
七、合肩縫,裝袖
1.合肩縫
將前、後衣片正面相對,前片放上層,肩縫對齊,緝線0.8~1cm,後肩縫靠近頸肩點1/3處略有吃勢。緝好後根據面料的厚薄燙分縫或倒縫。注意不得拉還肩縫。
2.裝袖
(1)袖口滾邊。方法與擺縫開衩處相同。
(2)抽袖山吃勢。方法同女襯衫。
(3)裝袖。方法同女襯衫。
八、做夾里
1.夾里收省,合肩縫,裝袖夾里
將夾里省緝好,縫合肩縫夾里,再裝袖夾里。分別燙倒縫,省縫倒向中縫,肩縫向後身坐倒,燙平。
2.繰(或緝)下擺貼邊
將前後夾里擺縫對齊,底邊縫頭折光,用手針將夾里下擺貼邊繰牢,針距0.3cm,或用機縫將下擺貼邊緝牢。夾里下擺比衣片下擺短1cm。
九、復夾里
1.復小襟夾里
小襟衣片與夾里正面相對,肩縫、領口比齊、放平,沿領口下端緝至小襟下口,然後將正面翻出燙平。若無夾里,小襟下口加貼邊。貼邊與衣片正面相疊,按所留縫份緝縫,貼邊略松,貼邊扣轉,翻正,拐角方正,坐進0.1cm燙平,貼邊反面用手針繰牢。
2.復前片夾里
將大襟衣片與夾里反面相對,夾里在上,肩縫及開衩處眼刀對齊,擺平。將夾里大襟處及左右擺縫開衩處縫頭折光,蓋過滾邊緝線,手工繰牢,針距0.3cm。若無夾里,大襟開襟部位加貼邊或滾邊。
3.復後片夾里
方法與復前片夾里相同。注意後片夾里擺縫開衩處留1cm縫頭不繰牢。
十、合擺縫、袖縫
1.合緝擺縫、袖縫
方法一:將前衣片套入後衣片中,前後衣片分別正面相對,反面向外,縫頭對齊,沿凈縫緝線。裝拉鏈一邊緝至拉鏈封口處。縫好後將衣片翻出,縫頭向後片坐倒。注意麵子、里子前後順序要放正確。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別緝縫,面子分縫,里子坐倒縫。
2.繰袖口夾里
將袖口夾里折光,蓋過滾邊緝線,繰牢。袖口縫合處將後袖縫頭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縫折轉、包光、繰牢。
十一、做領,裝領
1.做領面
(1)將凈領襯燙在領面的反面。
(2)將領面上口沿襯邊沿包轉。
(3)將滾條緝在領面上口,包轉、繰牢,並做好裝領對位標記。
2.裝領
(1)裝領面。領面與領口正面相對,領面在上,從左襟開始起針沿領襯下沿緝線。注意領子兩端要上足,各對位點准確,線條順直,左右對稱。
(2)裝領里。首先檢查領面裝好後領圈是否圓順、平服,若不圓順應及時修正,修正後復領里。將領里縫頭折光,復在領面反面繰牢。注意領里略緊於面子。
十二、做紐扣,釘紐扣
1.做紐袢條
方法一:將2 cm左右的斜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四層,手工繰牢。如果是薄料可將斜料裁寬,折成六層或八層,也可在斜條中襯幾根紗線,使其飽滿,厚料就不必加線了。為了便於盤花造型保形,繰紐袢時經常加入細銅絲。
方法二:
(1)斜條正面對折,緝線一道。
(2)翻正紐袢。為方便翻正,可在緝線前夾入線繩一根,牽拉線繩翻正更加方便。
方法三:將薄斜條料反面刮漿燙干,毛口向里折成四層,並將銅絲加進四層中間,再沿邊緝明線一道。
2.做扣坨和紐袢
用紐袢條製作。製作方法。
3.盤花
盤花是將紐袢條盤結成所需的各種形狀,用線釘好即是盤花。琵琶紐盤結的方法步驟。盤花紐扣的規格、大小可根據款式和花形確定,應注意比例協調。
盤花造型較多,有的造型復雜。現將幾種簡單花形單線示意如下,供練習使用(用單線便於分辨線路)。
4.釘盤花紐
(1)釘扣位置:第一副扣釘在領頭下,第二副扣釘在大襟轉彎處,第三副扣釘在大襟下端。
(2)釘扣方法:小襟格釘紐袢,大襟格釘扣坨,用細密針縫牢,紐袢條兩端要折光藏在盤花下面。裝隱形拉鏈可不釘第三副扣,拉鏈裝至大襟下端。
注意:扣坨伸出大襟長度與紐袢長度應在扣好後對位正確;第二副扣角度應考慮美觀,及受重力影響而出現的不平問題。
十三、整燙
整燙前修剪線頭,清洗污漬。
1.整燙目的
平整,符合人體體形特徵。
2.整燙順序
先燙里子,後燙面子,先燙上面(肩部),後燙下面(折邊部位),先燙附件(如袖子),後燙主件(如衣身)。
3.整燙步驟
袖口→袖縫→擺縫→肩縫→衣身→下擺→領子
熨燙時應根據面料性能合理選擇溫度、濕燙或干燙、時間、壓力。熨燙時要蓋布,盡量避免直燙。絲絨面料不能直接壓燙,只能用蒸汽噴燙,避免倒毛而產生極光。
旗袍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現今的旗袍都是收緊腰身,把女性的身段盡量表現出來。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裝,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裙都緄有較寬的花
F. 旗袍是怎麼穿上去的
第一步:先確認拉鏈或開襟的位置,分清前後,接下來像穿褲子一樣由下往上拉起來,切忌套頭穿旗袍,因為傳統旗袍不論長短,都是鞘型為主,所以衩口的尺寸一定比臀圍小,由上往下穿會卡住,很容易損壞旗袍。
第二步:先把左手套進袖口中。
第三步:右手套進袖口,同時把旗袍向上拉起,請留意自己的長指甲,不要刮傷旗袍。
第四步:整理旗袍,找准盤扣的位置。
第五步:把旗袍的拉鏈拉好,一般來說,傳統旗袍的拉鏈在右邊,當然改良旗袍的拉鏈也可能是在後邊,可能需要旁人幫忙拉上。
第六步:很耐心地系扣子,不管是暗扣還是盤扣,一定要有耐心。
第七步:系盤扣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巧勁兒,雙手配合好就會很輕松。
G. 旗袍假開襟怎麼做
旗袍假開襟要將旗袍的正面和反面分開,然後將兩個面縫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在旗袍正面中央的下擺處,留出大約10厘米的長度,然後將兩側的布料向中央對折,縫合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然後將縫合好的三角形布料向下折疊,使其形成類似於一個口袋的形狀,並將其縫合在旗袍正面的內側,使其緊貼著旗袍的胸部。
接著將旗袍的胸前部分剪開,留下一個口子,在口子的兩側分別縫上一排鈕扣,然後將口子的邊緣翻到內側,縫合在口袋的上方。最後將旗袍的背後部分也剪開,留下一個口子,並在口子的兩側分別縫上一排鈕扣。將口子邊緣翻到內側,縫合在口袋的上方,然後將口袋的下擺處縫合在旗袍下擺的內側。
這樣,就完成了旗袍的假開襟製作。在穿著時,只需要將前面的鈕扣解開,就可以將旗袍打開,展現出美麗的襟口。
做旗袍的注意事項
1、選擇面料:旗袍面料要選擇質地柔軟、光澤度好、手感舒適的面料,如絲綢、棉麻等。同時,需要考慮面料的顏色和圖案,以適合自己的氣質和場合。
2、選購配料:除了主料,還需要選購配料如紐扣、拉鏈、絲帶等,這些配料的質量和顏色也需要與主料相匹配。
3、量身定製:旗袍是一種貼身的服裝,需要量身定製,以確保合身。需要測量身體各個部位的尺寸,包括胸圍、腰圍、臀圍、肩寬、袖長等,以便製作出符合個人身形的旗袍。
4、設計款式:旗袍的款式也需要根據自己的身形和風格來設計,同時需要考慮穿著的舒適度和實用性。
5、注意細節:製作旗袍需要注意細節,如縫合、對針、剪裁等,要求精細和准確。同時需要注意保護面料,防止面料損壞。
H. 如何裁旗袍 旗袍要怎麼裁
1、平面裁剪旗袍首先,畫一道橫線。肩膀臂長和領都在這條橫線上,
2、橫線正中間,畫一直線,左右各分開四厘米,確定領寬,領深為8厘米。中式的衣服袖子通常是通過拼接,碰態答來展現的,主要是由於布料的幅寬不夠,如果你的幅寬夠的話,不必要斷開,如果不夠的話,需要連接一段袖子。
3、袖子的寬度為我們手臂,放15到20厘米,根據個人的需要。接著畫衣服的長度就是我們按照量體才需要多長就畫多長,以中間為界,畫衣服的寬度,衣服的寬度也是我們身圍放20厘米。
4、中式的衣服通常比較寬松。穿起來也比較舒適,活動自如,畫直線,下來。如果為了活動更加自如一點,我們下擺可以兩邊各放兩厘米。這樣走起路來就比較的舒服。
5、袖口,到側身用直尺畫圓順的弧線。中式旗袍前後片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前片領深有八厘米後片是笑慧沒有這個領深的。另外前邊有一個側的衣襟,用於裝紐扣,穿著方便。我們依照圖樣,可以自己畫出來。裁剪的時候都要放出縫份。
6、另外畫一個直領,寬度為1/2領寬,因為布料是對折的,然後下閉備面往上一厘米,上邊連線往上0.5厘米,畫弧線,領微上翹,這樣裝在衣服上,穿起來才比較的舒適。
I. 旗袍盤扣的做法圖解
旗袍盤扣的做法圖解
精緻的盤扣一定是喜歡旗袍的人都不願意錯過的美麗元素,那麼小小一粒盤扣是怎麼製作的呢?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旗袍盤扣的編法:
旗袍盤扣有哪幾種
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旗袍盤扣的意義
盤扣,也稱為盤紐,是隨著滿族服飾而興起的,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符號。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們經常可以在旗袍上看到各式各樣的盤扣,其實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元明以後,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
旗袍扣子怎麼縫
1、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2、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縫合固定。
3、將紐頭袢翻折至正面,用手按住固定,釘縫時針線穿過紐袢條向上大約二分之三的厚度,使紐袢不歪斜且具有立體感,每間距約0.2CM,縫至紐頭0.3處止。
4、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露出門襟之外。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