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古代旗袍怎麼分妻妾
擴展閱讀
男生在什麼時候要穿女裝 2025-02-12 05:22:18
腰帶為什麼叫皮帶 2025-02-12 05:04:57

古代旗袍怎麼分妻妾

發布時間: 2023-08-20 11:49:55

Ⅰ 為什麼說旗袍不過膝的是妾

沒這個說法
正室是通過正式婚禮手續、順序迎娶的,絕大多數是父母指定或者媒人牽線的,就是所謂「明媒正娶」,有且只有一個人,稱之為「妻」,家中地位高,生的兒子是嫡子,一般情況下,是嫡子繼承家業。而妾室是不需要上述手續的,有能力便可自娶,家中地位比妻低,生子是庶子,一般不具備繼承家業的可能。但是由於妾是自己娶的,所以不少情況下都比妻年輕漂亮,不過也有主要目的是代替不能生育的妻給家庭生孩子以延續家業的,也有隻是生育機器的。另外還有一種「通房丫頭」,地位比妾低,又比一般丫頭高,是妻妾生理不方便的時候代替某些事情的,但是平時還得做丫頭的事(有些不用做還可以指揮),如果生下孩子,有時候可能升級為妾。

Ⅱ 古代小妾穿的旗袍是什麼款式

夏商周三代:上衣下裳,束發右衽。
春秋戰國:深衣胡服。
秦漢:女子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
魏晉:女子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
南北朝:女子頭上包白綸巾(是一種配有青絲帶的頭巾,傳說在三國時諸葛亮平時戴此頭巾),衣袖長而且窄並加以縷雕花紋,服式以襦裙為主,婦女尤其以著裙為正統。
隋唐:女裝主要由裙、衫、帔組成。這時常將衫掩於裙內,所以顯得裙子很長。帔又名帔帛,像一條長而薄的披巾。唐代前期女裝中還流行卷檐虛帽、翻領外衣等胡服。
宋代:婦女穿裙和衫,這時的衫子多為對襟,蓋在裙外。裙較窄,多施細摺,福州黃墓中除出羅裙外,還有開襠褲與合襠褲,可見宋代婦女在裙內著褲。
元代: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明代:女子日常穿著「背子」,背子多為合領或直領對襟的,衣長與裙齊,左右腋下開禊,衣襟敞開,兩邊不用鈕扣,有時以繩帶系連。貴族女子穿合領對襟大袖的款式,平民女子則穿直領對襟小袖的款式。
清代:滿族婦女著滿式旗裝,她們不纏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時外加坎肩。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裳為時尚。

Ⅲ 古代怎麼從穿著看正房和妾

古代中妻妾大多是存在皇室中。當然一般條件好的也有能力納妾。一般平民家裡有能力納妾的,正室與妾室的衣著差距不會有那麼大,尤其是在元朝之前,朝廷更是不允許普通民眾納妾的,朝中的官員納妾的數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妻妾不會有太大的服飾差距。

但是在皇家中妃嬪就等於是皇帝的妾室,二者地位有著明顯的差距,要區分皇後與妃嬪,還是非常容易的,比如歷朝歷代在服飾顏色上就有著規定,像唐朝皇後可以用大紅,後妃就不能去用這類的顏色,明清皇後可以用明黃色,綠色衣服,妃嬪就沒有這個待遇。

在衣服的圖案上,就有著更加明顯的區別,古代的後宮是有著嚴格的品階制度,像後妃是皇帝的妾室,也有著不同的品階區分,不同的品階圖案是不一樣的,比如唐朝皇後衣服可以用牡丹圖案。

正三品以上的妃子就使用:海棠、荷花、芙蓉,並蒂蓮;

從三品至正五品的就使用:蘭花、梅花、水仙;

從五品以下的就用:芍葯、菊花、百合;

還有一些後妃就是常用宮裝,一看就能識別出來,除了圖案,顏色外,在衣服上還會常常有著一些花紋,通常皇後的服飾肯定會有紋飾,下面的除了幾個重要的皇妃,其他人是沒有辦法穿有紋飾的衣服。除了這些衣服區別外,古代無論是皇族還是貴族,他們內部的正妻都是有一些華貴的禮服。

(3)古代旗袍怎麼分妻妾擴展閱讀

妾室通常是沒有這種待遇的,因為正式的場合需要女主人出面,很多時候女主人也是需要來主持一些重要的事情,妾室地位低下,就不會有這么好的服飾。

那麼我們看像《紅樓夢》中就記載過,元春省親的時候,賈母,王夫人這些嫡妻都衣著華貴,穿著自己的誥命服來迎接元春,這就是她們的一種特殊禮服,大多數的貴族嫡妻都是有誥命在身。

同時,我們沒有看到像趙姨娘,周姨娘這樣的妾室有露面的機會,這就說明他們上不得檯面,這樣的場合也沒有她們露面的機會,連賈環都沒有露面拜見元春的機會,明明都是姐弟,寶玉與賈環的差別就太大了。

當然,無論差別有多大,這些家庭條件都非常好,即便是妾室也可以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那麼平日里正室不用穿禮服,在常服上也有著一些區別。

像貴族家庭裡面還是以紋飾,配色這些來區分。至於衣服的款式也會有不同,畢竟正室地位那麼高,總不能和妾室撞衫,那豈不是非常尷尬的事情。

區分妻妾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行為舉止,還有自身的氣質,因為這些貴族,皇室的嫡妻們,就算是穿著乞丐的衣服,自身的舉止,氣質也是外人學不來的,而那些妾室就不同了,她們本身就是半奴僕的女性,自然是沒有那些大婦有修養。



Ⅳ 古代正室與偏房的成婚旗袍區別

首先肯定是顏色上的不同。其次,正房一般是不穿旗袍的。

成婚衣裙的一些區別:

  • 裙褂與小鳳仙:
    裙褂,也叫褂裙.裙褂,也有分側襟的,那叫小鳳仙款,或者可以叫二奶褂。裙褂和小鳳仙可以說是同一時期的產物。

    以前,都是大戶從家娶正房的時候才准穿裙褂。也只規定,只有正房可以穿裙褂,就是龍鳳褂。如果是娶側房(偏房或者妾),那就只能穿小鳳仙.所謂正襟為大,小鳳仙的側襟偏就是這樣來的了.

  • 旗袍:

    旗袍——很多人認為「旗袍顯身材,要有玲瓏的曲線才穿得好看」,實際並不這樣!旗袍的穿著「氣質」在於女性的脖子上,脖子短的,身材再好也穿得不好看。 裙褂就對身材要求不高,剪裁好的裙褂不但能夠先大氣,還能把身材顯的很收腰。

    而旗袍的誕生是相當於中國女性的特色衣服,相當於早期的時裝,並不屬於嫁衣的范疇。在是傳統上來說,裙褂是正統的嫁衣,妾侍先穿旗袍的。


自然,往細致里區分,顏色上,正紅或者明朱,只能正室穿;而偏房選色只能近茜色,赭石等。花色綉樣上,正室可用金線,圖樣上也會更高貴。而偏房除了只能戴銀飾以外,嫁衣綉樣可能會選擇杜鵑這種此等的圖樣。


引文資料來源於:《結婚穿裙褂、小鳳仙、旗袍的區別 》作者:dgxidian,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534010100gq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