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中國旗袍的領式經歷了交領、矩領、直領、盤領、圓領、立領等變化。旗袍的領型花樣百出,領的高度先高後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領風氣之先,流行起「元寶領」,領高可直抵齶下,繼而至耳,攏住下巴,美化了臉型。旗袍的領型由高到低,低領成為流行趨勢,並慢慢向無領發展,女學生愛穿無領旗袍,因為樣式新穎、俏皮,引得社會上的其它女性也紛紛效仿。
旗袍的領型有元寶領、圓領、方領、低領、鳳仙領等,還有水滴領、V字領、連立領等款式。為了保證旗袍的領時硬挺的,師傅用漿糊將白布漿硬,放入領內,有些高級面料製成的旗袍,在低於領口處,手工縫上一條刮漿白棉布,便於拆洗。
⑵ 中國女性穿旗袍是什麼時代開始所
旗袍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民國時期!
⑶ 旗袍的歷史
一、旗袍發展的歷史
清朝男人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
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
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
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
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
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
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發展的過程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
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
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1)旗袍之源~~「棗」(Zao三聲)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但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民國之初旗袍開始了悄然過渡和發展。
民國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都在為新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3)民國初期20年代出現的倒大袖與新樣式。
民國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
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民國的30~4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0年代裡~~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間,那是因為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化。
(5)在中國的60年中葉~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場浩劫,也是旗袍經歷的災難期。
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輝煌難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⑷ 旗袍是哪個朝代的服飾 旗袍什麼年代出現
1、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
2、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3、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⑸ 我國的旗袍款式眾多,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被人稱為“東方女裝”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更是把女性的曲線身形完美的展示出來,旗袍,乃是旗女之袍。從清代滿族婦女的服裝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的樣式不斷改進而定型的一種服裝。
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為了中國婦女們心中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還有達官顯貴的太太們,無一不穿著旗袍,旗袍更是成為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中華民國政府更是在1929年把旗袍定為國家的禮服之一。80年代,旗袍被重新重視了起來,在大陸地區逐步復興,遍布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還被國務院指定成為當代女性的外交人員禮服。
⑹ 旗袍傳承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你知道嗎
中國復興,旗袍文化走遍世界。中國5000年的文化歷史悠久。旗袍文化是中國文化長河中的一抹煙雲。旗袍文化的開始存在很大爭議。旗袍是清代最受歡迎的。旗袍文化起源於清代並不過分,但嚴格來說,旗袍在民國時期開始流行,現代旗袍的基本形式也在民國時期,所以一般來說,旗袍文化是指民國初期以後的旗袍文化。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出現,旗袍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和資產階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迫害。到目前為止,旗袍文化已經告別了輝煌的歷史,進入了低迷時期。經過30年的沉睡,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時期,旗袍文化已經成功地走上了新的舞台,但很難超越鼎盛時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旗袍文化將繼續前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⑺ 旗袍作為最能展現中國女性之美的服裝,它的起源是什麼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7)旗袍什麼時候開始最流行擴展閱讀:
旗袍面料的選擇:
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
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⑻ 你認為中國的旗袍文化,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在民國的時候,旗袍非常的流行,而且盛行於三四十年代之間。傳到至今它也成為中國的一道風景線,到了30年代的時候,旗袍已經到了一個鼎盛的狀態。而且從上海也迅速的風靡到了全國各地,追隨著時代去發現,可以感受到旗袍也承載著一種文明。在這種律動的旋律以及詩情畫意的呈現之下,更加展現出了中華女性的典雅溫柔以及賢淑。
同時旗袍的觀賞度也非常的高,在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體會這其中的魅力。雖然現在穿旗袍的女性也不斷的在減少,但是也有很多現代旗袍,仍然帶著一種傳統的韻味。這是為了不僅能夠呈現出時尚之美,同時也能夠展現出藝術的一種風韻。也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女孩子喜歡旗袍中的一種美,這樣的話能夠讓更多的人去體會到旗袍的魅力。
⑼ 我國的旗袍款式眾多,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我國旗袍的款式很多,是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流行的,幾乎成為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飾。在清代的時候,男人們的服侍大多數以馬褂為主,因為那個時候最為流行的就是這種風格,而婦女們的服裝是以漢服為主的。自從鴉片戰爭之後,西方的文化就入侵到了我國,引起了文化之間的碰撞,同時服飾的文化也隨之發生了一些改變,因為西方文化非常的受到中國婦女的喜歡,因此經過一些改進之後,旗袍就慢慢的流行了起來。主要是通過改造中國自己的服裝,然後吸取西洋服裝的樣式得到了旗袍。旗袍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低領的,有高領的,有長袖的,有開叉的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服裝的樣式也在發生的改變,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現在雖然已經很少看不到穿旗袍的人,但是很多女性應依然喜歡這樣的服飾。
⑽ 我國的旗袍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0)旗袍什麼時候開始最流行擴展閱讀:
旗袍文化全面的復甦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西方設計師逐漸發現旗袍的魅力並開始對其進行設計,一時間旗袍熱層出不窮,並成為中國、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隨著旗袍的材質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產生新的特色,不同質地的面料製成的旗袍具有不同的風格韻味,絲綢作為我國傳統面料,所做出的旗袍高貴、華麗,深受女性喜愛。棉布作為旗袍的常用面料,它的舒適感、以及低廉的價格被廣泛群眾所接受。
毛料製作的旗袍現在較為少見,但由於毛料天然的纖維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且製作的旗袍更為挺括、不沾身、光澤柔美,能表現出女性的知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