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什麼植物染色旗袍
擴展閱讀
旗袍配什麼樣的腰帶好看 2025-02-13 03:16:25
民國女人為什麼要穿旗袍 2025-02-13 03:12:27

什麼植物染色旗袍

發布時間: 2023-08-13 19:27:28

『壹』 旗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民國時期旗袍有什麼裝飾紋樣

1.植物紋樣。花草等植物紋樣是民國旗袍上運用得最多的紋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被提煉出來構成紋樣元素,與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協調,跟動物紋樣相比顯得更加柔和,因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傳統的牡丹、芍葯、荷花等花卉紋樣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梅、蘭、竹、菊等題材也經常出現在旗袍裝飾紋樣之中,顯示了人們高潔的品格,和整體淡雅的風格成為一體。很多西方流行的紋樣,比如具有浪漫色彩的玫瑰花紋樣在民國時期也受到追捧,但並不是用寫實手法呈現,而是以被適當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玫瑰紋出現在旗袍上,鼓勵女性追求浪漫的生活。

『貳』 廣東特有植物染料古法印染布料,上過CCTV紀錄片,染出來酒紅色的!

天工開物》記載的植物染色法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給布料上色的方法。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紅色類的茜草、紅花、蘇木;黃色類的鬱金、藎草、梔子、姜金和槐米;青色類的用藍草製成的靛藍,黑色類的皂斗和烏桕等等,它們經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術,可變化出無窮無盡的色彩。

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彰施第三」對草木染色工藝法記載很詳盡:

「大紅色(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鹼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染房討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凡紅花最忌沉、麝,袍服與衣香共收,旬月之間其色即毀。凡紅花染帛之後,若欲退轉,但浸濕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一毫收轉,仍還原質。所收之水藏於綠豆粉內,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以為秘訣,不以告人。)、蓮紅、桃紅色、銀紅、水紅色(以上質亦紅花餅一味,淺深分兩加減而成。是四色皆非黃繭絲所可為,必用白絲方現。)、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入明礬、五倍子。)、紫色(蘇木為地,青礬尚之。)、赭黃色(制未詳。)、鵝黃色(黃櫱煎水染,靛水蓋上。)、金黃色(蘆木煎水染,復用麻稿灰淋,鹼水漂。)、茶褐色(蓮子殼煎水染,復用青礬水蓋。)、大紅官綠色(槐花煎水染,藍淀蓋,淺深皆用明礬。)、豆綠色(黃櫱水染,靛水蓋。今用小葉莧藍煎水蓋者,名草豆綠,色甚鮮。)、油綠色(槐花薄染,青礬蓋。)、天青色(入靛缸淺染,蘇木水蓋。)、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蘇木水深蓋。)、蛋青色(黃櫱水染,然後入靛缸。)、翠藍、天藍(二色俱靛水分深淺。)、玄色(靛水染深青,蘆木、楊梅皮等分煎水蓋。又一法,將藍芽葉水浸,然後下青礬、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莧藍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蘆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藕褐色(蘇木水薄染,入蓮子殼,青礬水薄蓋。)。附:染包頭青色(此黑不出藍靛,用栗殼或蓮子殼煎煮一日,漉起,然後入鐵砂、皂礬鍋內,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蕪湖千百年矣。以其漿碾成青光,邊方外國皆貴重之。人情久則生厭。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復漿碾,吹乾,用膠水參豆漿水一過。先蓄好靛,名曰標缸。入內薄染即起,紅焰之色隱然。此布一時重用。)。」

書中記錄了二十六種顏色染色:

1、做大紅色染劑的原料只有紅花餅,染前要先用烏梅水煎煮紅花餅,再用鹼水漂清幾次,可用稻草灰水代替鹼水,功效是—樣的。多澄幾次之後,顏色就會變得非常鮮艷。有些染坊為了省時省錢,會把准備染的布先用蘆木水染成黃色打底。紅花最怕遇到沉香和麝香,如果把紅色的衣服與這些熏衣的香料放在一起收藏,一兩個月內就會褪色。用紅花浸染過的絲綢,如果想讓紅色褪掉,只需把絲綢浸濕,上面滴幾十滴鹼水或稻草灰水,就能把紅色完全褪去,恢復絲綢原來的本色。把漂出來那些紅色的水用綠豆粉吸附之後收藏,再用於為其他布料染紅色,顏色一點也不會改變。染坊把這個方法作為一種秘方收藏,輕易不肯外傳。

2、3、4、5、要想染蓮紅、桃紅、銀紅、水紅等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紅花餅,顏色的深淺根據紅花餅的分量來決定。但是要注意,黃色的繭絲沒有辦法染成這四種顏色,只有用白絲才可以。

6、染木紅色,要用蘇木煮水,配上明礬、五倍子方可染成。

7、染紫色的方法是,先用蘇木煮水染成底色,再配上靑礬作為使顏色容易附著的媒染劑。染赭黃色的方法不詳。

8、鵝黃色要先用煮黃櫱水染出底色,再用藍靛水套染。

9、染金黃色要先用蘆木煮水染色,然後用麻稈灰水淋過,最後放鹼水漂洗。

10、染茶褐色則是先用蓮子殼煮水染,再以靑礬水作媒染劑染成。

11、染大紅官綠色要先用槐樹花煮水染底色,再使用藍靛色套染,最後用明礬來調整顏色深淺。

12、染豆綠色先用黃櫱煮水染,再用藍靛水套染。現在還有一種用小葉莧藍煮水套染的顏色,名叫萆豆綠色,非常鮮艷。

13、染油綠色要先用槐花水稍微染一下,再使用靑礬水作媒染劑。

14、染天青色是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稍染變成淺藍色,之後再用蘇木水染。

15、染葡萄靑色要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染成深藍色,再用濃一點的蘇木水染成深色。

16、蛋靑色要先用黃櫱水染,之後放入靛缸中再染。

17、18、翠藍和天藍這兩種顏色都是用藍靛水染成的,只是顏色深淺不同而已。

19、玄色,是先用藍靛水染成深青色,再放數量相同的的黃蘆木、楊梅皮煮水染。20、另一種方法是先浸在煮過蓼藍嫩葉的水裡染,然後再放進靑礬、五倍子一起浸染。但用這種方法浸染,布和絲綢就會變得容易腐爛。

21、22、月白、草白兩種顏色,都是只用藍靛水稍微染一下就好。現在的方法是用莧藍煮水,煮到半熟時浸染。

23、象牙色是用黃蘆木煮氷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黃土染。

24、藕褐色是先在蘇木水中稍微染一下,再用蓮子殼、靑礬水稍微染一下。

25、另附:染包頭巾所用的深黑色,不是在藍靛缸里染成的,而是把栗子殼或蓮子殼在水中煮一天,撈出殼後剩下的水再加入鐵砂和皂礬,在鍋里再煮一晚,就染出深黑色了。

26、另附:毛青布的染色法。

青布最開始是在安徽蕪湖流行起來的,現在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由於這種布經過漿碾後發出青色的光,故而邊遠地區和外國都把它作為貴重布料。但是人們用得久了又想變換新的品種,所以近代出現了毛青布,製作的方法是選用淞江出產的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漿碾。吹乾之後在摻膠水的豆漿水裡過一次水,再放到裝著最上等藍靛染料、稱為「標缸」的水缸內,稍微染一下迅速取出,藍色的布上就會些許泛些紅光。這種布曾一度廣受歡迎。






補充說明:

古代使用過的植物染材種類很多,單是文獻記載就有數十種,常見的染料有:
1、紅花:同時含有紅、黃兩種色素,其中紅色素較具染色價值,《齊民要術》曾對民間提制紅花染料的工藝作了詳細描述。
2、蘇木:又名蘇枋,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海島有蘇枋國,其地產此木,故名。」屬豆科常綠喬木植物,在雲南、兩廣、台灣等均有生長,並且早在西晉年間,就已廣泛使用。蘇木所染出來的紅色與紅花色相相近。
3、藍草:應用最早、使用最多,《詩經》中就有「終朝采藍,不盈一擔」的詩句,說明春秋時人們確曾採集藍草用於染色。而台灣早期一襲青衫,用的就是藍草染色。
4、鬱金:是我國最早帶有香味的布料染色材料,《本草綱目》記載:「鬱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莖。染婦人衣鮮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鬱金之氣」。
5、紫草:可做紫色染料,與椿木灰等含鋁較多的媒染劑作用可得紫紅色。李時珍說:「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
除上述植物外,古代還以茜草、槐樹(槐蕾)、板藍根、五倍子等植物作染色材料。

『叄』 姜黃色旗袍適合什麼膚色年齡

那個年齡都可以,尤其適合皮膚白皙的人。
姜黃是從植物姜黃的塊莖中提出來的一種黃色粉末,是咖喱粉的必備成分,它賦予咖喱粉獨特的顏色,一度被稱為印度藏紅花,通常用作食用色素。也是廣為人知的是香料,只需一點,香氣就足以持久。

『肆』 舊事旗袍的福祿祥雲是什麼面料。

真絲提花重緞香雲紗。
舊事旗袍的福祿祥雲是真絲提花重緞香雲紗面料,香雲紗,是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被紡織界譽為「軟黃金」。實際上是薯蕷科的薯莨汁液泡過的小提花綢,和廣東順德、南海、三水等地特有沒有被污染過的河泥(俗稱「過河泥」)發生化學作用的產物。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

『伍』 香雲紗為什麼那麼珍貴

香雲紗 被全球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 是世界紡織品中 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 的絲綢面料,還有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

香雲紗本名「莨紗」,利用廣東特有的一種植物——— 薯莨 的液汁對桑蠶絲織物塗層,再用順德地區特有的河涌塘泥覆蓋,經日曬加工,成為一種昂貴紗綢製品。

用此方法製成的桑蠶絲織物,質地輕薄、爽滑,是一種越穿越油潤烏亮,越穿越輕快涼爽的紗綢衣料。

2008年,香雲紗染整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麼,「香雲紗」這樣美妙的名字是怎樣來的呢?《廣東省志·絲綢志》里有這樣的描述:「因用莨紗所製成衣,穿著行動時會沙沙作響而稱之為「響雲紗」,後人以諧音叫成「香雲紗」。

(香雲紗成品)

香雲紗的美來得並不簡單,它的生產工藝流程需歷經 30多道繁復的工序。

廣東順德得益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就是重要的蠶桑絲和絲織業基地,為香雲紗的製作提供了生產材料。而曬莨的過程,四個因素必不可少: 薯莨、河泥、草地、陽光。

珠三角腹地的順德倫教的塘泥富含鐵質,故此地為最宜製作香雲紗的地區。

(用於染色的薯莨)

薯莨紗加工時,將山薯莨的汁水作為天然染料,對坯綢反復多次浸染,染得棕黃色的半成品後,再拿富含鐵質的黑色塘泥對其單面塗抹,並放到烈日下曝曬。

待泥質中的鐵離子和其它生物化學成份與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應,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亞鐵之後,抖脫塘泥,清洗干凈,就成了面黑里黃、油光閃爍的香雲紗。 這種傳統工藝也延續了五百年的 歷史 。

河泥被淘上來,又被洗去,循環往復,大自然的饋贈給予了這里的先民以無限靈感,白坯紗在這里完成了成為香雲紗化繭成蝶的過程。

作為風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紡織面料,著名作家張愛玲對它也情有獨鍾。

「個人住在個人的衣服里」,秉承著這樣服飾觀的張愛玲把香雲紗融進了筆下人物的性格之中。

她在《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樣寫道,「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衣領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

(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首秀中國國際時裝周)

近年來,以香雲紗為面料的高檔時裝,已打入歐美國家主流市場,是最能體現絲綢業「中國風」的代表作之一。

喜歡中國傳統服飾的淑雅女性,你可知道有一種國寶級絲綢布料——香雲紗嗎?這種布料曾是我們曾祖父甚至更為久遠歲月里的身份象徵,因 歷史 的發展、 社會 的動盪,這種珍惜的布料差點失傳消失,她的名字叫「香雲旦薯紗」。

這種布料為何珍貴呢,都是因為她獨特而全天然染色技藝,一種凝聚了順德世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天賦既染色技藝。

香雲紗是一種紗綢製品,穿起來還會發出沙沙的響聲,故稱為響雲紗,後音變為香雲紗。香雲紗分為茛綢和莨紗,差別在於絲綢底布的組織結構不同,莨紗由於生產要求更高,所以現時香雲紗產品主要以莨綢為多。

香雲紗是一種用薯莨的汁水對桑蠶絲織物塗層,再用含礦物質的河涌塘泥覆蓋,經過太陽暴曬加工而成的紗綢製品。香雲紗染整技藝是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7月18日,瑞典「哥德堡號」重返廣州黃埔古港。活動組委會選擇能代表中國,代表廣東的莨綢服裝作為國禮贈送給國王、王後及王室成員。2011年中國IT領袖峰會指定「天意莨綢」的紅黑兩色香雲紗時裝為峰會禮服。時至今日,香雲紗作為重要和隆重場合穿著的高級禮服的面料,甚至作為名人的收藏品。而香雲紗染色所需的四大法寶包括:蠶絲布料,薯莨,河塘泥和太模嘩者陽光。

沒有化學添加劑,唯一使用的色源,是大自然的恩賜,野生的薯莨和潔凈的河塘泥。曾經有日本人想偷蘆銀師,但是因為沒有關鍵原料,順德獨有的河塘泥,而失敗。沒有耗能,溫暖的太陽光給予順德勞動人民智慧,也給予香雲紗上色的能量。沒有機器,由於使用的原料來自大自然,沒有規格,沒有公式,只能憑借人的智慧和經驗進行控制。

香雲紗是世界紡織品中極為少見的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蠶桑絲綢織物。由於使用全天然原料和全人工製作,產量極低。

她為何差點失傳?

因為她繁復的工藝步驟,勞動強度高,而且要看天食飯,產量很不穩定,而至關重要的經驗也難以短時間內傳承。

香雲紗的染色過程非常繁復,步驟很多。

綢緞准備 浸莨水1次 灑莨水6次 封莨水6次 煮綢1次 封莨水12次 煮綢1次 封莨水1次 卷綢 過河泥 水洗 封莨水1次 攤霧 卷綢 檢整碼尺 成品入庫。

曬莨

其中光是處理莨水就27次,這么繁復的步驟更提高了其價值。

其中莨水就是用薯莨粉碎榨取、過濾後用其汁液調製成的天然染色水液。

過河泥就是在絲綢的表面平塗河泥使河泥成一薄層敷於綢疋表面,並以肉眼看不到露底為好。

取河泥的埠頭

上面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體力勞動以及經驗判斷。

染色關鍵的奧秘在於,莨水對蠶絲布進行上色時,真絲織物中的絲素膠朊多肽鍵和薯莨中所含單寧酚基的氫鍵結合,並會與河泥的高價鐵離子在太陽光的催化作用下,使綢緞表面產生一層極具光澤的黑色塗層。所以以前的香雲紗紗正面都是黑色,背面都是黃棕色。

由於河泥的鐵離子會在太陽光的作用下會與浸泡過莨水的絲綢發生反應,因此,天還沒亮就要開始過好河泥,不然的話就會出現色塊或者頭尾色差,中邊色差,名副其實的起早貪黑。

如果沒有太陽光的催化,黑色塗層塗層也難以形成,通常從每年的4月初開始至10月底為一年的曬莨季節.其中,7月份到8月上旬(農歷的小暑、大暑、立秋)由於日照強烈,氣溫過高,所曬紗綢會變硬發脆,因此不宜開工.到8月中旬後復工至10月底收工,11月後因北方乾燥的季候風南下,已不宜於曬莨。如果曬得不均勻,就會出現頭尾色中邊色等色差。這就叫做看天吃飯。

正因為種種原因,使得香雲紗產量一度很低,而且新型紡織材料的應用,使得市場也逐漸淡忘了這種面料,香雲紗服飾日漸式微。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最少的時候只剩下順德一家工場虧損經營,也沒有年輕人傳承。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天然品質的要求和 健康 的需要越來越迫切,香雲紗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果我們不重視我們傳統文化和技藝,沒有工匠精神去思考和發掘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技藝,那麼,再好的珍品只會沉於塘底。

展望未來

香雲紗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全天然的服裝面料,經過研發,已經有不止於黑色的香雲紗。但是受制於獨特的環保的工藝,難以大量和機械化生產。因此在質量穩定性上,存在缺陷美。香雲紗表面的塗層,隨著歲月的增長也會剝落,成為歲月的見證,就好像牛仔褲,越穿越有味道。不會掉色的牛仔褲,就不是牛仔褲,同樣布面完美無暇的香雲紗,就不是香雲紗。

香雲紗始終是高檔而古色古香的絲綢面料,我們不祈求她成為大眾服裝,也不是所有場合都適合穿著。我們希望她能不斷傳承,並通過業界從業者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讓這種國寶級的絲綢布料煥發生機。作為中國人,我們為我們祖輩的智慧而自豪,也要傳承和發揚祖輩留給我們的珍品,香雲紗。

香雲紗旗袍很貴,現在你明白為什麼了吧!

香雲紗為啥那麼珍貴

香雲紗是一種很珍貴的面料,其中真絲香雲紗這個種類是被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信不少人都有聽說過這個面料,那麼香雲紗和真絲是一個東西嗎?

香雲紗是真絲的一種,是用真絲坯布拷莨而成。真絲含十八種氨基酸,也稱第二皮膚。據目前而言,只有廣東順德才能製作,按真絲面料的成份(交織和百分百)不同,分為莨綢和莨紗,和普通真絲洗滌大同小異,香雲紗在打理上比普通真絲要方便很多。因為經過拷莨。所以更有質感。不易沾身。行走時會形成一種風洞,讓人覺得更涼爽。

香雲紗是一種孔隙性比較大的真絲綢,表面塗布了薯莨汁,然後用含有大量鐵離子的河泥覆蓋、暴曬,最終得到的一種一面棕褐色、一面黑色的帶有閃光的綢布。這種綢布的特點是打濕水之後很快就干,而且出汗不沾身。

香雲紗本身就是真絲綢的一種,香雲紗沒有多少種類,就是一種具體的經過特種薯莨塗層處理的真絲綢,如果硬是要說種類的話,也就是厚薄的規格不同。

香雲紗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紗製作工藝獨特,數量稀少,製作時間長,具有涼爽宜人、輕薄柔軟、遇水快乾、不易起皺、富有身骨,除菌、驅蟲、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的特點。

香雲紗是真絲面料,由蛋白質纖維組成,十分嬌嫩,乾洗最為理想,如果自己清洗,則需要手洗,請不要用力揉搓,更不能機洗。

在30度以下或清水手洗為佳,將衣服或面料先在清水中(最好加入茶汁或少許鹽)浸泡5 10分鍾,用專用真絲洗滌劑或金紡洗液(洗發精也可以),在水中將洗滌劑注溶解,然後放入衣服浸泡後,反面輕輕手洗,拍打後拎出在陰涼處陰干。(或加少許茶葉浸泡)略掉浮色屬正常。不可機洗脫水、烘乾、暴曬。

繭生活香雲紗是純天然的環保產品,天然纖維織造,比較嬌貴,尤其黑色這面其實質就是薯莨泥,所以洗滌時會存在一定程度上掉色,下水時注意色澤深淺不同的面料要分開,否則會搭色。

從目前情況來說,除了真絲,其次就是麻、純棉、木天絲、莫代爾等。

香雲紗為什麼那麼珍貴?

張愛玲在《沉香屑·第一爐香》里寫道:「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衣領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她是喜愛香雲紗製成的旗袍的,在《金鎖記》里有這樣的描述:「七巧穿著白香雲紗衫,黑裙子,然後她的臉上像抹了胭脂似的……」宋慶齡是香雲紗旗袍的鍾愛者,她有一件極其偏愛的香雲紗旗袍:立領、短袖、右衽、黑色,手工縫制。晚年的宋慶齡甚至因為身體漸漸發福,將喜歡的香雲紗旗袍兩邊放大之後繼續穿著。如今,宋慶齡紀念館還珍藏著她穿過的三件旗袍,其中一件便是她最愛的黑色香雲紗。此外,民國時期的名媛們幾乎都是香雲紗旗袍的粉絲,比如陸小曼,王映霞等。


張愛玲最有名的照片穿的正是香雲紗旗袍


展出的宋慶齡最愛的香雲紗旗袍

香雲紗,聽其名,很容易被想像成輕薄香艷的蟬翼紗之類的織物。事實上,它質地中七分柔軟,三分堅硬。它是屬於陽光、河流和泥土的,不像絲或紗類面料輕飄,它接的是十足的地氣,也因此帶了更多的底蘊和味道。香雲紗是目前世界紡織品中唯一使用純植物染料的特色絲綢面料,只有中國廣東佛山及其周邊地區才能產出。因為這種面料穿在身上,走路時會沙沙作響,人們開始便叫它「響雲沙」,後來傳成了這個美麗的名字「香雲紗」。香雲紗具有雙面異色、輕薄柔軟、冬暖夏涼、越舊越好的特點。2008年,「香雲紗染整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以前廣東女子出嫁,母親大多會親手縫上一件香雲紗服送給女兒,待女兒到了老奶奶的年紀,這件衣服風采依舊,以此將衣服作為傳家寶傳給下一代。


周迅在《風聲》里最經典的造型也是穿的香雲紗旗袍

一件衣服,承載的可能是幾代人的記憶,這種獨特的手工藝,也承載了厚重的 歷史 沉澱和光輝。香雲紗為何如此備受青睞呢?如果你細細了解它,你也會愛上它。首先,香雲紗是純天然的綠色環保面料,整個製作過程沒有用任何化學助燃劑,也沒有污染排放。需要的原料有陽光、草地、薯莨、河泥,一切都是在大自然的饋贈下純手工完成。手工業的製作方式決定了香雲紗的獨特性,這個世界上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香雲紗。香雲紗輕薄如蟬、低調有質感,上身絲滑,有很好的散熱性和保暖性。製作過程中運用的天然染料決定了它有防燒傷、防敏感、除臭、殺菌、防紫外線等多種保健功能。而且香雲紗入水即干,清洗也只是簡單用水沖就可以。穿起來輕靈飄動,沙沙作響,有一種驚艷的時光的感覺。香雲紗做成的衣服是一種「做舊」工藝。隨著穿的時間和換洗的時間越長,香雲紗越發細膩柔軟,身體與香雲紗發生化學反應,最初的塗層慢慢脫落出現褐黃色的底色,表面的裂痕也會逐漸消失,其色澤也會變得愈發古樸深邃,如同有生命力一般。


浸潤了時光的香雲紗經得住 時尚 的輪回

一匹香雲紗從開始製作到投入使用,需耗時近一年。漫長的生產周期往往使許多想要生產香雲紗製品的品牌與廠家望而卻步。香雲紗備受青睞還源於它的稀有,目前全世界只有廣東佛山地區能生產,產能極低,純手工製作,靠天吃飯。用就地取材的野生植物加上陽光、河泥幾十次來來回回折騰才能出布,這樣的染色工藝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香雲紗做成的衣服每換洗一次,黑色褪去一點,每一次都將蛻變成不一樣的自己。一件鍾愛的香雲紗旗袍,從年輕時候穿起,衣服的顏色在蛻變,女人的內心又何嘗不在時光流年中漸漸豐盈內斂,時光越久,變化後的香雲紗旗袍越有韻味,正如流光里的女人花,歷經少女到中年中年到老年的悲歡離合,內心是越來越豐盈富足的。


《延禧攻略》中很多


這件衣服出鏡率很高,可見其受皇帝青睞的程度

頗具質感的面料、兼顧美觀和環保、越穿越美的特點加上其獨特稀有的手工藝,這讓香雲紗成為當之無愧的絲綢之王。2018年,一部古裝劇《延禧攻略》火遍大江南北。這部劇不只讓參與的演員們一夜爆紅,劇中精緻的傳統服飾,演員們美輪美奐的造型圈了大量喜愛傳統古風的粉絲,

這部劇也讓香雲紗這種自古至今傳承文化底蘊的非遺面料更為大眾所熟知,因為劇中不少角色穿的服裝是由香雲紗製成的。傅恆少爺的香雲紗棉袍,黑色、暗花,能撩妹能騎馬,可謂是貴族氣質的翩翩美少男!而香雲紗造型亮相最多的,莫過於《延禧攻略》里的乾隆皇帝,這部劇帶火了之前低調復古的香雲紗。

歷史 的角度匆匆, 時尚 風潮跟隨著時光的前進一路向前,在越來越快節奏越來越工業化的時代,這種逆工業化而存在的純天然面料,其經得住時光考驗和歲月變遷的底蘊之美依然屹立在人文與 時尚 的舞台上。已經有諸多國內外設計師瞄準了香雲紗在 時尚 界的前景,推出了一系列 時尚 產品。



香雲紗旗袍經得住歲月和他人的審視

都說香雲紗是軟黃金,女人心更是比黃金更珍貴

流光飛舞,我自溫柔且堅強


在香雲紗的各類運用中,最合適最相襯最相得益彰的自然還是旗袍,張愛玲最鍾愛的是那件香雲紗旗袍,經歷漫長歲月看過去,依然從頭到尾透著 時尚 的味道。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當非遺的香雲紗邂逅 時尚 ,溫婉不失大氣,沉穩又有內涵的故事就多了起來……















傳承意義:由於香雲紗系純手工製作,工藝繁復,產量少,而且受天氣和環境限制,所以產量不高,從業人員日益減少。

香雲故里:致力於鑄造高端東方美學生活方式,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傳播香雲紗文化。

『陸』 香雲紗的連衣裙怎麼清洗和打理

需要手洗。手洗水溫在30攝氏度以下或冷水為佳。
香雲紗是純天然的環保產品,比較嬌貴,下水時注意色澤深淺不同的衣物要分開,防止搭色。嚴禁用洗衣粉等烈性洗滌用品,使絲織物泛黃變硬。請勿長時間浸泡。香雲紗在色澤上屬偏深偏暗的真絲面料,所以褪色在所難免。
香雲紗衣物洗後不需熨燙可自然平垂,或可適量低溫蒸汽熨。燙熨燙宜在七至八成干時,且不能直接噴水,用蒸汽熨斗反面墊布熨燙,溫度控制在100-140度之間。熨斗不宜直接按觸香雲紗表面,以免產生極光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