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月牙袖旗袍怎麼樣
擴展閱讀
激光手套是什麼 2025-02-13 11:53:10
16款榮放什麼時候換皮帶 2025-02-13 11:38:10
tx是什麼皮帶扣 2025-02-13 11:28:43

月牙袖旗袍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8-12 12:27:03

① 旗袍袖子的種類

無袖

無袖的款式是通用款,無論胖瘦高矮還是老少,都可以駕馭的款式。張曼玉在影視作品《花樣年華》中身穿的無袖旗袍特別經典。

無袖的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涼舒適,露出一整條手臂,所以最適合夏天的穿著。

連肩袖

連肩袖比無袖稍微長一些,它將人的肩部用衣物遮擋起來,但是並不會顯得十分死板,而是和自然的貼合我們的肩部的弧度,使肩部看起來非常柔美,連肩袖能夠很好的突出肩的曲線。比如湯唯在色·戒中穿的旗袍,有一些就是連肩袖。

小蓋袖

如果在肩部和手臂連接的地方會顯得比較胖的話,但是又不想選擇袖子太長的旗袍,小蓋袖的旗袍是比較合適的一個選擇。因為它包住了一部分的手,不會顯得太胖。缺點呢就是如果旗袍使用的面料是沒有彈力的話,會有一點卡胳膊,限制活動。

小蓋袖與月牙袖很多姐妹也是傻傻分不清,小蓋袖的裁剪,袖口平直,而月牙袖就像彎彎的月牙一樣,袖口是有弧度的,切袖子長度比小蓋袖再短一些。

四分袖

四分袖是常見的袖型,長度在28公分左右,這個袖型非常適合胳膊比較有肉感的女性,可以適當遮擋手臂。

中袖(五分袖)

中袖容易顯成熟,更適合年輕的女子,所以選擇中袖旗袍要慎重些。另外胳膊比較粗的女性也不適合中袖旗袍,會顯得手臂粗且短。

七分袖

七分袖是一個比較適合春秋的長度,長度40cm~43cm這樣。這個袖子的好處就是露出纖細的手腕,而實際在初春和深秋穿的時候手腕處會感覺到寒涼,春末初秋時七分袖是不錯的選擇。

九分袖

基本上就是只露出手腕的一款旗袍袖子,長度一般在50公分及以上,可以很好的顯示出纖細的手腕,如果配上合適的首飾,就更好看了。相比長袖,九分袖在秋冬搭配外套更適合。

長袖

長袖大家都知道,袖子長度蓋住手腕,一般有55公分以上,但是長袖比較挑人,非常適合氣質雍容大氣的女性,不過天氣較冷的時候,穿上長袖旗袍比較保暖。很多人穿不了長袖的原因是長袖主要是不夠有精氣神。

荷葉袖

荷葉袖樣式特別好看,層層疊疊,與旗袍相結合顯得非常時尚、靚麗。荷葉袖和小包袖的長度沒有太大的差別,荷葉袖就像名字一樣,是荷葉邊的袖子,很有設計感,一般荷葉邊是三層的荷葉,層層疊疊,喜歡這個袖子的也可以嘗試。

② 根據身材標准,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風格呢

每個人都可以穿旗袍,但要很久自己的身材選擇

但很多人家人剛接觸旗袍時不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身材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或是認為自己的身材並不適合穿旗袍。其實不是的,只要選好適合自己的款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身材類型並不是大問題,只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放大自己的優點,包容自己的缺陷,都可以穿出自身的美感。下面和大家列舉4種比較典型的身材類型來進行分析。

沙漏型(S型)

S型身材又稱沙漏型身材就是上下比例十分勻稱,而且腰圍纖細、臀圍大。就是所謂的前凸後翹的身材類型。沙漏型身材不論是穿什麼都很好看,無需任何的修飾,擁有小蠻腰就擁有了一切!S型身材的姐妹們旗袍款任意選!適合包臀收腰的款式。非常推薦港工旗袍和新中式改良旗袍真的很美!

③ 景甜真是「人間富貴花」!穿上旗袍驚艷圈粉,論找對造型的重要性

要說長得美,身材好的女明星什麼造型都駕馭得住,但是沒多少人可以穿得住旗袍。其實,能把旗袍穿出驚艷感,穿得極具魅力,又不浮誇流於表面可不容易。人美不紅的景甜這些年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的印象。雖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是卻一直不溫不火。最近,景甜卻因一部《司藤》劇作再度翻紅,尤其是她在裡面的旗袍造型更是驚艷圈粉,整個人美如「人間富貴花」,收獲了一波好評。劇中的每一套旗袍裝扮不張揚,效果卻美艷動人,落落大方,極具個人氣質魅力。不得不說,一個好的服道化造型真的能夠影響女星的人氣流量。

景甜的旗袍造型解析:

1、歐根紗旗袍

穿出清秀嬌媚范

景甜身上這件淺藍色刺綉蕾絲旗袍,安靜時滿滿的溫柔,但動起來的時候,充滿了性感。材質上舍棄了傳統旗袍的棉麻材質,上面的蕾絲打造出了透視風的感覺,極具現代感,與當代 社會 的改良審美融為一體,中間腰身的收緊,凸顯曼妙的身材曲線,純色系的旗袍容易顯得單調,這件借用刺綉的元素,打破單調提升了美感。

淡藍色刺綉旗袍的搭配,少了幾分濃郁的性感,便多了幾分清冷感,旗袍的裙身部分一比較貼身穿起來的身段是有腰的,構成曲線線條,會有種嬌媚柔美的女人味。

適合穿旗袍的身形,是腰腹和胸部,臀部有落差,穿得好了,就是凹凸有致,如果是那些身材扁平的身材,會顯得干癟,側面看起來像紙片一樣扁平無立體感。一般的旗袍多是高領和中高領,脖子修長的女生更有優勢,如果偏短的話,會顯得整個人沒有脖子,會更顯壯,更有臃腫感,撐不起旗袍的曲線感。

景甜旗袍輕薄紗質和胸前的盤扣淺藍色嵌絲硬花扣起到了很好的點睛之筆,腰部自然修身設計能夠將腰部的柔美曲線完全突顯出來,採用了立體刺綉,彷彿身上的蝴蝶活了一樣,整體優雅而不失俏皮感。

旗袍和現代的衣服款式融合,款式豐富靈活多變,旗袍上的亮片和蕾絲的結合可以說是大膽新穎的設計了,遠看閃閃亮亮的視覺效果,再加上旗袍長裙的修身設計,讓整體顯得十分性感優雅讓這件淺藍色旗袍變得更加迷人高級,彷彿生活在紙醉金迷的世界裡。

旗袍+大衣,穿出層次感不再單調

旗袍在現代生活中是可以穿上出街的,精緻的淺藍色旗袍加上外套米色大衣,搭配一頭黑長直,黑色長發風情迷人,落落大方。旗袍和大衣都綉上了精緻的蕾絲花朵,極具浪漫,有一種別出心裁的貴族爛漫氣息。改良旗袍本身就集 時尚 和復古於一身,所以搭配起來,也會更加地隨性灑脫,加上一件外套的穿搭,身上會有色差感,會沖擊人的視覺,如果你穿著這類出街,簡直氣質滿分,還怕沒有眼光在你身上嗎。

2、 披肩旗袍

盡顯溫柔氣質名媛范

相比於中袖旗袍對身材一覽無遺,這件披肩旗袍對上半身的身材就沒有這么大的要求,大家閨秀范十足,還能提升氣質。景甜身著的這襲月白流蘇小披肩加珍珠白色的真絲綢的旗袍就非常有韻味。色調沉穩清新,綉花精緻古典,映襯出貴族低調的氣質,這材質一看就很有高級感。身上的這件白色刺綉的小披肩就很別致,復古的同時,還把人的上半身缺點給隱藏了。

流蘇設計的小披肩和旗袍的組合,比整齊的下擺更顯特點,不會別人分成兩段,設計也會顯得腰線高,顯得身材比例好,領間的流蘇與下擺相呼應,更顯得設計有結構,看著非常舒服。披肩的圖案和裙擺的圖案相呼應,構成一副水墨畫,古典而又高貴。

刺綉的顏色和包邊都是同一色系,經典又大氣,也許有人說年輕姑娘穿顯老,但是旗袍本身就是復古的,只要你的氣質在,旗袍一定可以撐得住。還特意搭配了一頭民國卷發,手裡拿著白色的珍珠包,妥妥的民國名媛范。全身真絲光滑的材質,表面折射出華美的光澤,顯得高貴沉靜。

這件白色披肩旗袍,看起來全身的單調的素白,其實不然,細看開叉處綉著白花,一點都不素凈,反而顯得很華貴。一體的月牙白,是真的人間富貴花了。這一款如果大胸妹妹單穿的話,可能會顯胸,這時候可以選擇一件披肩來遮掩上半身,修飾了胸型,對於上半身寬大的妹妹,也遮掩修飾了一番,特別有上海貴婦名媛那味了。

3、黑色水墨畫旗袍

呈現出古典優雅範

一般黑色披肩旗袍很少人能駕馭,因為穿上似乎感覺有種巫婆的感覺。但是這件黑色碎花的旗袍被景甜拿捏在手,穿出來古典大方的感覺,加上黑色燈芯絨的流蘇披肩,有一種高級感,披肩領口處的黑色綉花看似無恰似有的感覺,與旗袍的水墨畫融為一體相呼應。流蘇還帶有細閃的小鑽,配上側分大波浪,珍珠發卡的點綴,特別高級盡顯東方女性古典的韻味,有著一種高貴不可侵犯的感覺。

除了長發或卷發烘托出旗袍本身的氣質,妝容也是點睛之筆,大紅唇顯得氣場又復古,細長的眉毛加深了面部韻味和辨識度。另外長版的旗袍也對身高的要求很大,如果你是小個子,你可以嘗試改良版短款旗袍,顯氣質的同時又顯高。

如何運用配飾提升旗袍造型

①. 符合風格的小包

景甜身著的這襲月白流蘇小披肩加珍珠白色的真絲綢的旗袍就非常有韻味。色調沉穩清新,珍珠精緻古典,映襯出貴族低調的氣質,這一看就很有高級感。如果整套的旗袍略顯單調,可以搭配一個色彩亮麗的包包

②. 精緻的耳環

配飾的選擇同樣重要,通過華麗精緻的的發卡,還是低調奢華的耳環,都體現出不同的氣質,最重要的是選擇與旗袍本身相符合的配飾。

③. 氣質絲巾和項鏈

④. 帽子

如果你的身材偏矮,可以選擇戴一頂帽子,類似於貴婦帽那種,可以將別人的視線往上移,會顯得個子更高。

注意各位在搭配的同時,不是越多配飾越好,適量的選擇兩三件足矣。

就如所雲:旗袍,像一闋舊詞,又像一首婉約詩。說不清,究竟是女人詮釋了旗袍的韻致與美麗,還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與風情。 看到這,別心動了,趕快行動吧,趕緊把自己心中完美的旗袍的搭配穿出門,做一回優雅的女人吧!

④ 民國時期旗袍,為何受到女性的青睞

我想那是因為旗袍最能勾勒出東方女性的身體曲線。旗袍能夠讓東方女性的胸、臀、腰、腿的曲線暴露無遺。

民國時期的女性,脫去了繁瑣的清裝之後,穿上簡潔的旗袍。發現自己在旗袍的映襯之下,還可以這么漂亮這么美麗。所以,就愛上了旗袍。

畢竟在那種年代,能夠像旗袍這樣勾勒出東方女性身體曲線的服裝,真的是少之又少。而且旗袍這種衣服,可以一年四季都穿著,這更加讓當時的女性們愛不釋手。

做為男人,也一定喜歡看穿著旗袍的美女吧。在民國時期,相信很多女性穿上旗袍也是女為悅己者容。

其實就連女人,對於這種可以駕馭旗袍的女人都忍不住多看兩眼,那種含蓄又略帶張揚的美麗,是所有女人心中的一個夢想吧。

旗袍真的是對身材要求非常高的服飾,就連現代的女性,也忍不住去嘗試旗袍的美麗。

⑤ 現在穿旗袍夠時尚么

時尚。

旗袍屬於我國的國粹,旗袍是獨屬於東方女人的服飾,完美的勾勒出東方女人纖細柔美的身材曲線。旗袍最適宜東方女性,更因為它不斷變化以適應人們的審美和生活需求。

從誕生之日起,旗袍就不斷發展變化著,和時尚嬗變沾了邊,和城市生活發展、新思想傳播緊密相關。時代風尚、女子思想的點滴進步,都在旗袍的每一處細小變化中露出端倪。

移步生香——人們常用這樣的詞彙形容女人穿旗袍時的曼妙身姿。一件好的旗袍,是意蘊和剪裁的融會。對人體36個部位的精準測量,經過「鑲、嵌、滾、宕、盤、綉、貼、繪、釘」等繁復的工藝,幾經雕琢才得以成就一件經典旗袍。

(5)月牙袖旗袍怎麼樣擴展閱讀:

關於旗袍的來源,流行著兩種說法。一種是顧名思義,由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旗裝演變而來。旗裝是清朝標準的宮廷服裝,滿族貴族婦女穿旗裝時,頭戴一個牌樓式的假髻,腳上穿一雙花盆底的高底鞋。早期旗袍做得比較寬大,衣邊袖口鑲嵌很多花邊,裝飾比較繁復。

上世紀初,人們對服裝,尤其是在一些正規的場合,包括一些禮儀性場合所穿的服裝,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形態一直找不到方向。一些留學回來的年輕學生,吸收了國外服裝元素,加上中國傳統服裝,把二者交織在一起,製成了一種新的服裝。

這種服裝上衣的領子比較緊,比較高,袖子非常緊,衣身緊裹住身體,人顯得非常精神。裙裝部分有時用與上衣相同的顏色,有時則用黑色,穿著感覺朝氣蓬勃。這種服裝是當時最為時髦的裝束,被冠以一種名稱,叫「文明新裝」。

文明新裝再朝前跨一步,把衣身加長,和滿族旗袍相結合,現代的旗袍就誕生了。而另一種觀點則是,雖然名為「旗袍」,但其實它和滿族服飾的關系卻不大,而是與城市生活發展、新思想傳播緊密相關。

有專家認為,旗裝樣式寬大平直,面料厚重,圖案纖細繁縟,在領口、袖口、衣襟和下擺處都裝飾有花邊,並且更以多鑲為美,這樣的服裝款式確實與之後更加修身、質地較輕薄的「旗袍」有一定的相似。但事實上,從服裝細節分析,這兩者卻相差甚遠。「旗袍」吸取了西洋服裝裁剪方法,是一種東西方服飾文化結合後的產物。

⑥ 求中國古代著名服飾和首飾的名稱和特點!!盡可能得多,可加分! 例如:廣綉流仙裙,霓裳羽衣……

1.首飾類: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2.服飾類: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蓮青色夾金線綉百子榴花緞袍 晚煙霞紫綾子如意雲紋衫 鏡花綾披帛 玉色綉折枝堆花襦裙 月白蝶紋束衣 錦茜紅明花抹胸

商周
衣裳之始 染織工業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了文明階段。在母系氏族繁榮時期,我們的祖先已掌握了用麻和葛纖維來紡織的方法。在目前考古發現的實物中,殷商時期已有了絲織物,如帶有雷紋的絹等。商代社會由麻織物進而發展至養蠶取絲造衣,使服飾的原料進一步豐富起來。手工業和紡織工業的不斷進步使服飾愈加多樣、精美。始於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後的帽、冠、發式、鞋子也隨之產生。在古代社會,當天地間各種自然現象得不到解釋時,人們就認為是某種力量主宰著一切,於是產生了對天地祖先的崇拜,從而形成了宗教信仰。上衣象徵天,天未明時是玄(黑)色;下裳象徵地,地是黃色。上玄下黃的服制就來源於對天地的崇拜。古人對祭祀天地、祖先的祭服比日常服飾更加重視和考究,並加以美化。至今我們仍把各種衣服統稱為「衣裳」。
到了周代,分封制確立後,等級制度也成形。中國的冠服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從此,貴賤有別,衣冠等級在服飾中有了嚴格的區分。
春秋戰國
深衣出現 春秋戰國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隸制度。「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
深衣剪裁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連接。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下裳必裁 12 幅,以應 12 個月,符合古人對天時的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黃十二章(皇帝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飾品十二章)。深衣的長度大致在足踝間。
這時深衣非常流行,不分男女,不論尊卑都穿。《禮記》上說:「既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即可以擯相,又可以治軍旅。」所以深衣既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倍受人們喜愛。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深衣的用料多為麻布,領、袖、襟等部位鑲彩色邊,作為裝飾。
泰漢
內衣外穿 秦統一中國,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國祚僅 15年,卻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秦朝創立了各種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對後世影響很大。
在秦始皇時代,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穿綠色袍,平民穿白袍。官員頭戴冠,身穿寬袍大袖,腰配書刀,手執笏板(上朝用的記事工具),耳簪白筆(上朝時用於記事)。當時的男子多以袍服為貴,袍服的樣式以大袖收口為多,一般都有花邊。百姓、勞動者或束發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領長衫,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一種有絮棉的夾層內衣,穿著時在袍服的外面要罩一件外衣。這種穿著習慣到了漢代產生了變化,袍服除了作為內衣,很多婦女時興把袍服當外衣穿,令袍服逐步演變為外衣,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服飾;上至帝王,下至百官,不分級別、不論男女,也可作為朝服。因此,這種實用的服裝便取代了深衣,成為最時尚的服飾。
漢代國力強盛、經濟穩定,人們對穿著打扮要求愈來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趨華麗。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交通,這條橫貫歐亞的陸路通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中國製造的蠶絲、錦綉等種種中國文化傳到世界,也把西方文明帶來東方,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魏晉
寬衣裸身 魏晉南北朝是政治和經濟動盪的時期,士大夫階層形成了消極的社會風氣,追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享樂主義,沉淪於頹廢的生活方式,以老莊、佛道思想為時尚,這種風氣也直接反映在人們的衣冠服飾上。最有代表性的是當時的七位賢士,世人稱「林七賢」。
寬衣博帶是這時期的流行服飾。上自王公名士,下至貧民百姓,都以大袖寬衫為時尚。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輕松、自然、隨意;女子服飾則長裙拖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優雅而飄逸。
由於長期戰亂,南北方的廣大民眾迫於離鄉背井,並出現了多民族雜居的生活狀態。他們互相學習交流,一方面促進了生產技術,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單一的文化和生活習俗;漢族穿著北方民族服飾成為時尚,不論官兵或百姓,都穿著北方民族服飾,作為平時的休閑服或禮服。
隋唐
華麗開放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時期。絲織、漂染技術有了極大提高。加上對外開放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結合,相容並蓄,使唐代的服飾華麗清新,充滿大唐風范。
唐承隋制,天子用黃袍及衫,黃袍被視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這種規定一直延續到清朝。唐高祖以赭黃袍巾代作常服,以後因天子用赤黃袍衫,於是逐漸禁止臣民服赤黃之色,並以品級定袍衫的顏色,即所謂「品色服」。
貴婦人的禮服多以袒胸、低領、大袖為主,同時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當時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妝,修飾容顏。例如畫眉,當時最流行的是闊眉、八字眉等眉形。額眉間的妝飾,如「花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貼在面部),便很有特色。發髻形式也多種多樣。
而唐代織錦,無論在織造技術或花樣圖案上,都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近年在新疆吐魯番、巴楚及甘肅敦煌等地發現了大量絲織品實物,品種花式極為豐富,染織技術精湛。在新疆出土的彩繪木俑服飾中,還出現了緙絲,比文獻記載早幾百年。唐代紋樣不僅繼承了傳統,而且吸收了西方藝術形式,別具一格。
宋朝
保守拘謹 宋朝的建立,出現了一段經濟文化穩步發展的時期,尤其都市商業經濟更為發達。理學思想是士人生活行為的規范,影響所及,當時的服飾不過分追求華麗,保持潔凈自然,崇尚簡朴的審美觀。
宋代衣冠服飾大多沿襲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點。官服多為大袖衫,頭戴直角冠帽,採用不同顏色的服裝來區別官員級別;貴族婦女的時髦禮服則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婦女的常裝是一種稱為「背子」的外衣,其特點是對襟、直領、兩腋開衩,衣長過膝。上至後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見其流行程度。
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從五代至宋以後,出現了纏足陋習,也稱「裹小腳」。出土的南宋弓鞋(纏足鞋)頭尖上翹,鞋長13.3厘米,寬4.5厘米。可見當時婦女所受的壓迫,這是封建社會畸形審美觀的體現。
元朝
留辮束發 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
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種,夏服有 15 種。
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發和髡發,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發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發或隨意散落披肩。
明朝
重拾漢唐
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為了恢復漢族的禮儀,便制定了以周漢、唐宋為准則的新服飾制度。以袍衫為主要服飾,而官員則以「補服」為常服,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所謂「補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綉圖案的官服,文官圖為飛禽,武官圖為猛獸。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
另外,明代男子官員和儒生,都流行戴「四方平定巾」,這是以黑紗羅製成,可以摺疊,展開時四角呈方形的帽子。婦女則流行穿「比甲」服裝,它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清朝
龐雜繁縟 清兵入關後,建立了清朝。清代的服裝制度是中國歷代最為繁雜的。服飾既保留了滿族的習俗,同時兼收並蓄漢族的服飾特點,最有代表性的是,沿用明代「補服」的特徵。
清代男子主要服飾有長袍、馬褂和馬甲。袍服最大特點是袖口形狀似馬蹄,因滿族人善騎射,把馬蹄形演變在服裝袖口上。「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種禮服。「馬甲」也叫「背心」,它的造型多樣,主要特點是在馬甲上有彩綉裝飾。
清朝時期規定,軍民要穿滿族服裝,強令漢人男子按滿族習俗改變發式,剃去前額發,把頭發編成辮子。當時統治者對漢人就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頒令。
婦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來是滿族人的服飾,漢人也穿著。旗袍款式寬大,腰身為筒式,後來才逐漸變得窄小合身。
近代
社會革命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激起了「廢除帝制,剪掉辮發,更換服飾」的訴求。由於當時西方文化的影響,整個社會包括服飾方面也日漸變化。當時的男子服飾主要有長衫、馬褂,青年人穿西裝和「學生裝」,「中山裝」則成為民國時期最時髦的服裝。
「中山裝」的出現是在「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認為革命黨人穿什麼式樣的服裝是個大問題,他依據中服和西服式樣進行了改革。最初的式樣有背縫,在後背中腰處有腰帶,前門襟有 9 顆扣子,上下口袋袋褶外露。孫中山先生帶頭穿這種服裝,人們為紀念他就稱這款服裝為「中山裝」
在民國初期,女子旗袍跟清代旗袍沒有太大分別,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的旗袍才發展成窄袖、收腰、無袖等款式變化,更加舒適、合體、美觀,突出女性的曲線美感。
金縷玉衣
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按死者等級分為金縷、銀鏤、銅縷。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玉衣的一種。用金縷編成, 漢 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用為殮服。由於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這三種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發現。 河北 滿城 漢 中山靖王 劉勝 夫婦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
扁方
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一隻二寸。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碧空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珍貴的翡翠製作的扁方,戴時貫穿橫扁簪的發簪中,那翠綠色的玉色與漆黑的頭發,強烈的對比色調造成特殊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