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儀態禮儀規范有哪些
微笑禮:微笑的三要素:嘴角上翹、笑不露牙銀、露6—8顆牙齒。
露上排4顆牙和下排4顆牙,是流氓兔。
露6顆牙叫女人,露8顆牙叫女王,露12顆牙叫女神
微笑是一種國際禮儀,能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熱情、修養和魅力。
問候禮:地位低的人、年紀輕的人、後進(來)的人,先問候。
工作場合,首選職務性稱呼(身份、地位、能力的體現)和職稱或職業性稱呼。
性別性稱呼:先生、小姐、女士(成年女性)。
親屬性稱呼:親切。
美女:適合於美容美發行業,高端服務場所會降低檔次。
親:淘寶用語,或非常熟悉。
語言:久迎久迎,幸會幸會,承讓承讓。
分類:1、點頭禮。多用於一對一,多用於近距離。
2、揮手禮。多用於遠距離或位置有落差,多用於一對多。1)、手腕在眼睛高度。2)、小臂帶動手掌。3)、不能靠近嘴,有討好之嫌。
3、合十禮。跟佛教相關。泰國的官方禮節。
拱手禮。1、一隻手包住另一隻手。2、男:左掌包右拳,女:右掌包左拳。男拜尚左手,女拜尚右手。反之則為凶禮和喪禮。
4、擁抱禮。用於熟人之間。1)、左腳在前,右腳在後。2)、左手低(在腰),右手高(在肩膀)3)、右臉貼右臉(貼面禮)。4)、環抱狀。用在社交場合和熟人之間。
5、握手禮。1)、大方出手(右手)。2)、虎口相對。3)、力度適中(兩公斤左右)。4)、晃1—3下,3—5秒。5)、適度寒宣。
6、鞠躬禮。15度、30度、45度、90度。
『貳』 穿旗袍做禮儀應該注意什麼
1.要根據自己的身材、氣質去選旗袍
肩膀圓溜,腰細,臀部豐滿,脖子長,胸部大小要合適,個頭適中1.60-1.70米,是穿旗袍的最佳身材。當然手臂粗的,可以穿中袖旗袍;腿粗,穿過膝的。脖子短的選短領。
2. 根據自己的膚色挑選顏色,皮膚白皙的可選范圍很廣
膚色偏黃色:適宜穿粉紅、桔紅等柔和的暖色調衣服。
皮膚黃棕色:適宜穿藍調或淺藍色服裝。皮膚黝黑:宜穿白色、淺灰色、淺紅色。
3.穿旗袍場合
比如日常生活,就不要穿長旗袍,最好是及膝蓋的。
其次,年紀長或出席隆重的場合,穿過膝,長一點的旗袍。
年紀不大,平常的話,短一點無所謂。
4. 穿上旗袍後,女人言談舉止要溫雅,要不然就很煞風景
5. 發型、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配件,都要與旗袍搭配
『叄』 體姿禮儀中對站姿、行姿、坐姿、蹲姿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1、站姿要求:
身體舒展直立,重心線穿過脊柱,落在兩腿中間,足弓稍偏前處,並盡量上提。精神飽滿,面帶微笑,雙目平視,目光柔和有神,自然親切。脖子伸直,頭向上頂,下鄂略回收。
2、行姿要求:
行走時,必須保持站姿中除手和腳以外的各種要領。走路使用腰力,身體重心宜稍向前傾。跨步均勻,步幅約一隻腳到一隻半腳。
邁步時,兩腿間距離要小。女性穿裙子或旗袍時要走成一條直線,使裙子或旗袍的下擺與腳的動作協調,呈現優美的韻律感;穿褲裝時,宜走成兩條平行的直線。
3、坐姿要求:
精神飽滿,表情自然,目光平視前方或注視交談對象。身體端正舒展,重心垂直向下或稍向前傾,腰背挺直,臀部占坐椅面的2/3。雙膝並攏或微微分開,雙腳並齊。兩手可自然放於腿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4、蹲姿要求:
下蹲時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兩腿向下蹲,前腳全著地,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後腳腳跟提起,腳尖著地。女性應靠緊雙腿,男性則可適度的將其分開。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後腿支撐身體。
蹲姿注意事項
不要突然下蹲,蹲下來的時候,不要速度過快。當自己在行進中需要下蹲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不要離人太近,在下蹲時,應和身邊的人保持一定距離。和他人同時下蹲時,更不能忽略雙方的距離,以防彼此「迎頭相撞」或發生其他誤會。
不要方位失當,在他人身邊下蹲時,最好是和他人側身相向。正面他人,或者背對他人下蹲,通常都是不禮貌的。
不要毫無遮掩,在大庭廣眾面前,尤其是身著裙裝的女士,一定要避免下身毫無遮掩的情況,特別是要防止大腿叉開。
『肆』 旗袍的歷史及形制特點
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二、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三、它的形制特點豐富多彩: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伍』 穿旗袍有哪些講究,旗袍開衩和年齡有什麼講究呢
穿旗袍開衩的年齡講究
1、18-25歲女性
開衩高度:膝蓋以上
少女需要展現比較青春時尚的氣質,開衩的高度中等就好,困核通常在膝蓋上面一點就可以了,這樣既顯得清純,同時又很嬌俏,彷彿少女初長成時的出水芙蓉一樣好看。
2、25-39歲女性
開衩高度:大腿附近
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穿旗袍,開衩的高度可以稍微高一點,能夠展現成熟女性的魅力是最好的,這樣成熟飽滿的身體曲線會散發出東方女性的美感。
3、40歲以上女性
開衩高度:稍低一點
這個識貨旗袍的開衩就不能太高,需要稍低低一點,一般在膝蓋下面一些就可以了,能夠讓成熟的美和優雅婉約的氣質更符合這個年齡段,另外旗袍的顏色也要選擇飽和度稍微低點的。
旗袍怎樣算合身
1、看款式
旗袍分很多種款式,比如無省的、有省的,通常有省的會有收腰或一些細節上的設計,這個款式的合身的可能性更大,而無省的工藝比有省的少,它往往沒有有省的合身。
2、看場合
不同場合應該穿不同的旗袍,這樣才會顯得合身,比如婚禮現場一般需要端莊的旗袍、生日派對可穿活潑一點的旗袍。
3、看細節
旗袍上會有很多細節的東西,比如混編、拔腰、拉鎖、領口、袖子、暗扣、盤扣、綉花等等。越是高級的旗袍越注意細節,合身的可能性就更大。
4、看年齡
每個年齡短的女性所擁有的氣質是不一樣的,那麼合身的旗袍就不一樣,如果是年輕的可選色澤強顏色絢麗的,如果是森者中性女性選有綉花或滾邊的,如果是年長的選寬松、顏色深點的旗袍。
5、看效果
旗袍穿著合身不合身主要是看穿在身上的效果,每個人的身材特點是不同的,所以穿的效果就不同,那麼有的旗袍別人穿合身,但不一定代表你穿就合身,穿的效果應該是讓身材比例顯得更協調、走路更有氣質等等。
6、看尺寸
旗袍上有很多尺寸都會決定它合不合身,比如領圍、胸圍、後肩寬、腹圍、腰圍、臀圍、後背寬等等,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尺寸,選到合適的尺寸才會合身。
穿旗袍有哪些講究
因為旗袍是中國古典的服裝,所以會有很多的講究,穿此尺薯旗袍最好是佩戴一到兩個比較好看的飾品,這樣能夠更好的修飾自己,凸顯個人的眼光和氣質。但是也不能搭配太多的飾品,不然會顯得非常的高調繁冗。雖然旗袍能夠很好的展現出來一個人的完美身材,但是也不要刻意的去選擇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旗袍。
穿旗袍的時候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坐著的時候要把背部挺直,雙腿並攏,不能夠岔開腿或者是盤腿而坐,這些都是非常的不雅的,與旗袍本身的風格也會顯得十分不匹配。所以能夠讓自己擁有一個好的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是非常的重要的,能夠提升其他人對自己的好印象。
『陸』 旗袍的意思是什麼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旗袍的意義和象徵是什麼
1、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中國的古代婦女服飾,基本都是保守為主,在辛亥革命運動之後,上海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當時上海的女學生們無不年輕、時尚,是旗袍文化內涵傳播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們的打扮。
近代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禁錮解放後的產物,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隨著旗袍的不斷創新,旗袍徹底擺脫了過去的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女性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臵於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於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旗袍文化內涵的變革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2、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
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之一,一件旗袍往往包含了多種中國風元素。近年來中國風深深影響著國際時裝界,旗袍文化內涵受到了眾多大咖設計師們的青睞,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旗袍文化內涵。
舉個例子,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1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富含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旗袍文化內涵那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一亮,為之驚嘆、羨慕。
3、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同於中國其他的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近代旗袍不是過去的滿族旗袍,近代在變革之後其實吸取了很多西方特色,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特有的中國旗袍文化內涵。如果對清代傳統旗袍與近代改良旗袍進行比較,會發現在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下,由於人們的信仰和審美情趣的不同,旗袍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審美風格。
要說滿族旗袍和近代旗袍的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線條的表現以及款式的不同。滿族旗袍受儒家等級、中庸、求同思想的影響,清代傳統旗袍以繁縟富贍、溫柔敦厚、程式單一為美。而近代的旗袍文化內涵,是在西方平等、人本、自由思潮的影響下,近代改良旗袍以自然簡單、形體曲線、自由多樣為美。
4、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即使現代旗袍已經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但是旗袍文化內涵的骨子依舊是傳統的,卻又是變化無窮的。旗袍憑借著自身所存在的獨特精神文化內涵,在中國乃至世界服裝壇上享有一席之地。雖然今天的旗袍遠不如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之廣、影響之深,但旗袍文化內涵再一次蘇醒了,並且作為中國的一種象徵走向世界,這在傳統文化迅速流逝的現代顯得是那麼難能可貴!
旗袍文化內涵的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載體,沉澱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意識觀念等文明要素。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典型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5、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之所以說是復興,是因為旗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某段敏感時期沉寂過,在最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宣傳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開始復甦。旗袍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旗袍文化內涵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
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旗袍,即使經過了歲月長河的幾番洗禮,但是幾經演變卻依然保持著濃郁的中國風情,頑強的生命力絕非其他傳統服裝可比。毫無疑問,旗袍文化內涵的流傳還將繼續,也許在將來的某個時期它會再度創造美麗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