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旗袍做禮儀應該注意什麼
1.要根據自己的身材、氣質去選旗袍
肩膀圓溜,腰細,臀部豐滿,脖子長,胸部大小要合適,個頭適中1.60-1.70米,是穿旗袍的最佳身材。當然手臂粗的,可以穿中袖旗袍;腿粗,穿過膝的。脖子短的選短領。
2. 根據自己的膚色挑選顏色,皮膚白皙的可選范圍很廣
膚色偏黃色:適宜穿粉紅、桔紅等柔和的暖色調衣服。
皮膚黃棕色:適宜穿藍調或淺藍色服裝。皮膚黝黑:宜穿白色、淺灰色、淺紅色。
3.穿旗袍場合
比如日常生活,就不要穿長旗袍,最好是及膝蓋的。
其次,年紀長或出席隆重的場合,穿過膝,長一點的旗袍。
年紀不大,平常的話,短一點無所謂。
4. 穿上旗袍後,女人言談舉止要溫雅,要不然就很煞風景
5. 發型、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配件,都要與旗袍搭配
2.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2)為什麼禮儀服是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3. 禮儀課考試是穿正裝還是穿旗袍好
我覺得,你參加這種考試的情況下,還是穿旗袍比較為好,因為這個考試的內容跟,別的考場意識不一樣,這個也屬於特種性的工種,如果你穿正裝去考試的話,那麼你發揮的作用就不會太理想,如果穿著旗袍去參加考試,老師們就能看到你各種表演的,動作,和形象,也許對你增加考的分數有好處
4. 為什麼中國禮儀小姐的旗袍開叉變得那麼高了
比較美觀,可以體現中國女性的美感
5. 禮儀服裝的細說禮儀服
每屆奧運會上禮儀服裝及運動員服裝都是精心設計的。2008北京奧運會禮儀小姐服裝比起別的服裝更叫人眼前一亮,幾乎眾口一辭那叫漂亮。這些服裝是:開幕式運動員入場式上引導員服裝;頒獎禮儀小姐服裝,這些服裝甚至比開幕式演出服裝還要美,還要漂亮。
當開幕式表演結束,運動員入場開始後,走在希臘運動員前面的我國引導員舉著希臘國別標牌走進體育場,頓時觀眾的眼睛被引導員小姐高雅的服飾所吸引,她穿著大紅色的立領束腰長裙,長裙下擺吸收了十八世紀歐洲貴族小姐長裙澎漲支架處理,澎起的裙擺上裝飾著歐式花邊,使一位位小姐的線條起伏有致,胸部高挺、細腰婀娜、下擺隨動飄舞,走起路來頓顯華貴典雅,高高的立領襯托起引領員本已十分美麗嬌媚的面容,一個個引導員端莊大方,高雅不凡,盡顯中國大國之風。這個設計應是奧運會最大亮點之一。
還有就是那頒獎禮儀小姐的服裝又是一大精彩,頒獎禮儀小姐服裝分三個系列:一是綠色立領束腰長裙,似乎張顯著綠色的頌歌;一套是白色蘭邊青花系列,也是高領朿腰下擺散開,古代青花瓷花紋裝飾立領及披肩,足登白色半高跟鞋,把中國瓷文化融進服飾;另一套就是艷紅色立領束腰收肩長擺裙,配以紅色半跟鞋,火紅的色彩,上部是旗袍無袖露出美麗的臂膀,把中國服裝元素與西方長裙完美融合,使得禮儀小姐們美雅、大氣。這三套服裝分別為金、銀、銅牌獲獎者托盤獎牌和托盤鮮花。真是匠心獨運,精彩萬般,觀眾們甚至不看領獎人而專注禮儀小姐的服飾,當然那一位位美艷動人的禮儀小姐微微笑意的面容,那送牌時微微地欠身都設計的恰到好處,把個禮儀之邦大國風度演繹絕了。
要說最不好看的服裝就屬中國隊運動員的領獎服裝了。設計不得體,配色不美觀,裝飾不知所以然。運動員領獎服裝最漂亮的設計當屬俄羅斯隊,白色的服裝上左肩胸設計了一隻紅色鳳凰,這與我國運動場「鳥巢」正好相合,可見俄羅斯人在這點上高了我們一截。
第二位的當屬澳大利亞運動員服裝,巧妙地把國旗圖案裝飾其上,又保持了服飾之美。當然我最喜歡的服裝就是非洲土著民族服裝。 出土秦始皇兵馬俑的陝西省,該省禮儀小姐的著裝打扮是古代仕女造型,高盤的發髻和頭飾似乎是要向人們訴說陝西省悠遠的秦朝歷史文化。不過斜肩禮服顯的不夠端莊,過多的珍珠飾品顯得俗氣。
一向豪情的內蒙古,這次的禮儀小姐也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蒙古服裝為主。不過要做到細致,最好是取掉帶在頸上的白金項鏈,還原真正的蒙古風情。
雲南省是一個有著眾多少數民族的省份,禮儀小姐的著裝當然也要以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裝扮為主。插滿鮮花的頭飾,在博內絕對引人注意。
剛剛遭受了地震的青海省,禮儀小姐的著裝也是非常有本地區的民族色彩。小編在這里也要祝福青海人民幸福安康。
寧夏省是回民大省,當然禮儀小姐的裝扮也以回族服飾為主。紗色的頭紗與天藍色搭配,產生色彩上的碰撞效果。
山城重慶,以辣聞名。紅色旗袍的禮儀小姐,打造出山城人的溫柔和剛毅。西藏禮儀小姐雖也是穿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裝,但整體感覺達過單薄。
廣東館內的禮儀小姐,紅旗袍和白色仿皮草披肩造型,讓人感覺更像是某餐廳的迎賓小姐。山西館內的禮儀小姐,一身白色旗袍,很素雅,但唯一的亮點可能是她的前劉海兒。
遼寧省的禮儀小姐,火紅色旗袍,綉著朵朵牡丹花,象徵著花開富貴,朝氣蓬勃的寓意。但衣服胸部的做工似乎有點問題,細節處做的還是不到位。
江蘇的禮儀小姐,身穿淺藍色西服和白色條紋襯衫,太過職業化,更像是一位電話接線員。
河北館內的禮儀小姐,不對稱和領口和袖口計設,整體服裝都是以不對稱拼接為主。徽館內的禮儀小姐的著裝似乎是眾多禮儀小姐中最土的一個,真的沒法多說。天津的禮儀小姐,彩條絲巾打破了白襯衫的單一化,還是很落落大方的。
山東的禮儀小姐的服裝很有唐裝特色,盤扣的設計強調了中國式時尚。但是白色內搭的高領盤扣與外衣胸前的盤扣有些顯得過於繁復,有時時尚更需要的是減法,而非加法。
福建的禮儀小姐以紅黑配為主,黑色的寬肩小西服是大熱單品,搭配紅色未沒有什麼不對,但錯在紅色內搭裡面又加了件黑色打底,實在很無奈的混搭風格。
china翻譯成中文就是瓷器的意思,而馳名中外的景德填就坐落於江西省,所以江西館內的禮儀小姐當然身著的正是青花瓷圖案的旗袍。吉林省的禮儀小姐,西裝筆挺很像是某展覽館的解說員。
湖南的禮儀小姐也是簡單的白襯衫裝扮。湖北禮儀小姐,穿的更像是要去某地帶團旅遊的導游小姐。
黑龍江禮儀小姐同樣的是紅色裝扮,但白色的絲巾多少有點不倫不類。
河南禮儀小姐穿的實在太過隨意,隨性的就像剛從家裡出門一樣。 這種禮服是午後正式訪問賓客們所穿的禮服,又稱午後正裝。它還可以在聽音樂會、觀看戲劇、茶會和朋友聚會的場合中使用,稍加修飾也能參加朋友的婚禮和慶典儀式等,具有高雅、沉著、穩重的風格特點。
傳統的日禮服選擇不透明、無強烈放光的毛料、絲綢、呢絨、化纖以及混紡棉料製作。與午服相配的外套稱為午後外套,面料選用較厚的綢緞或上好的精紡毛呢料。日裝禮服根據場合的不同,可有與之相適應的搭配方式,如男士用的黑色外套,女士穿著的局部加有刺綉裝飾、精工製作的裙套裝,褲套裝,連衣裙,雅緻考究的兩件套裝等。傳統的日禮服多用素色,以黑色最為正規,特別是出息高規格喝的商務洽談、正式慶典等隆重的場合黑色最能表現莊重、自尊、大方。當然,出席慶典活動的時候,如朋友生日聚會、開張典禮等,氣氛熱烈而歡快,此時的禮服色彩應鮮亮而明快。 又稱晚裝、夜禮服。一般是下午六十以後出席正式晚宴、觀看戲劇、聽音樂會以及參加大型舞會、晚間婚禮時所穿用的正式禮服,也是女士禮服檔次中最高、最具特色、最能展示女性魅力的禮服。晚禮服以夜晚的交際為目的,為迎合豪華而熱烈的氣氛,選材總是採用絲絨、錦緞、縐紗、塔夫綢、歐根紗、蕾絲等閃光、飄逸、高貴、華麗的面料。色彩總的是傾向高雅,豪華,如印度紅、酒紅、寶石綠、玫瑰紫、黑、白等色最為常用,配合金銀及豐富的閃光色更能加強豪華、高貴的美感。再配以相應的花紋以及各種珍珠、光片、刺綉、鑲嵌寶石、人工鑽石等裝飾,充分體現晚禮服的雍容與奢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晚禮服所選用的面料品種更加廣泛,如具有好懸垂性能的棉絲混紡、絲毛混紡面料、化纖綢緞、錦綸、新型的雪紡、喬其紗、有縐褶、有彈力的萊卡面料等,此外還有高純度的精紡面料,如羊絨、馬海毛等。 雞尾酒會是下午三時至六時朋友之間交往的非正式酒會。在這種酒會上,主人以雞尾酒與其他的飲料招待客人,席上適當備以點心。雞尾酒會不提供很多座位,客人手執酒杯自由走動,一般都是站著飲食和交談。所以,這時候女性的禮服會比較短小精幹。
雞尾酒會禮服所用的面料比較寬泛,只要是垂懸性能較好的、精緻美觀的華麗大方的都適用,如天然的真絲綢、錦緞、塔夫綢及各種合成纖維、混紡、精紡面料等,一些新型的面料也廣泛用於此類禮服。 白色禮服是西方女性寵愛的婚禮服形式,白色是新娘的專用色,這種有里到外全身潔白無瑕的裝扮象徵著戴晴、婚姻的純潔與神聖。
婚禮服的面料多選擇細膩精緻的綢緞、輕薄透明的縐紗、絹、蕾絲,或採用有支撐力、易於造型的化纖緞、塔夫綢、山東綢、織錦緞等。工藝裝飾採用刺綉、抽紗、雕綉鏤空、拼貼、鑲嵌等手法,使婚紗生產層次及雕塑效果更好。
6. 為什麼禮儀很多都穿旗袍有什麼歷史由來
傳統服裝.
7. 女性國服為什麼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女性國服之所以為旗袍而不是漢服,原因有三。其一,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其二,旗袍更能勾勒出中國女子的獨特身材,且在大場合中更加端莊典雅;其三,漢服容易被人認為是亞洲別國的服飾,而旗袍能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來自中國的。
01、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民國初期的男女地位並不平等,社會中還滿是封建思想。但那時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開始傳入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就開始通過行動來表明立場。她們開始刻意模仿當時的男子服飾,那時候男子都是穿著長袍,於是,她們就也穿長袍,來體現男女之間的平等,旗袍便被製造出來了。旗袍成了她們追求平等的產物,是男女地位平等的象徵。
其實,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眼光不同,觀點就會不同。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女性國服我站旗袍。
8. 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這是為什麼
漢服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漢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中華袍」,最後還是叫回旗袍。
9.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10. 為何說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