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中山裝和旗袍具有明顯的什麼特點
擴展閱讀
穿旗袍配什麼顏色鞋 2024-11-16 14:57:55
植鞣皮衣掉皮怎麼保養 2024-11-16 14:53:11

中山裝和旗袍具有明顯的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2-13 13:26:25

Ⅰ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中山裝 孫中山先生親自創導的中山裝,是在尊重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穿短衣長褲的習慣的基礎上,指示奉幫裁縫吸收了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為上衣基樣而設計的。中山裝是經過改良的服裝,造型美觀大方,突出表現在領口是閉關式八字型,與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西服領有明顯的區別,從而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中山裝在後背有被中縫,並且在後背中腰有腰節省,穿起來收腰挺胸,舒適自然。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把中國傳統的抿襠褲改變為前後各兩片組成,腰圍有褶襇,褲腳帶折邊,結構合理,有莊重、嚴肅、朴實的美感。中山裝兼有西裝的特點,同時也適應國情,充分表現出中國人新的時代精神。旗袍是民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20年代初期,旗袍的款式與清末的旗袍並沒有很大的區別。20年代末期,受歐美服裝造型的影響,吸收了西洋服飾的裁剪方法,減短衣長,收緊腰身,在腰線處收省,是旗袍的輪廓一概以往的直線式為收腰曲線式,式女性的身體曲線美在穿著中自然的表現出來。40年代,旗袍基本上完成了從寬體到緊身的輪廓變化後,將樣式變化的重點落在了領、袖、衣長、下擺等具體的款式細節方面,這種改良的女裝襯托出了東方女性含蓄、典雅、端莊、秀美的風姿。

Ⅱ 舉例論述中山裝和改良旗袍進化發展的時代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審美特徵,1000字以上

中山裝的由來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國男子都是按照滿族的式樣梳理頭發,穿衣戴帽,一直延續到20世紀之初。雖然中國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傳統服裝仍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服裝仍沿用著傳統的長袍、馬褂、瓜皮帽等式樣。1900年之後不久,傳統服式開始受到外國服式的一些影響,出現了一些改變,但基本式樣仍保持著原有的狀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革,它象徵著清王朝的徹底崩潰和一個時代的終結。辛亥革命不僅帶來了社會的劇變,而且也促使服裝的變革更為迅速而明顯。中山裝就是在這一變革中誕生的。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這是辛亥革命後流行起來的服裝,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於世,故稱中山裝。毛澤東主席對「中山裝」很欣賞,他一直堅持穿中山裝,因而國外朋友又稱中山裝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國民族的特點,穿著簡便、舒適、挺括,在民國18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裝的由來,據說是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樣式繁瑣,穿著不便,而中國服裝在實用上亦有缺點。1902年,孫中山到越南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河內由廣東人黃隆生開設的洋服店,為了節省外匯,並能體現中國國情而授意黃隆生設計一種美觀、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黃參考了西歐和日本服裝式樣,並結合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和學生裝而設計縫製成的。但是,也有資料稱,中山裝原由當時的軍裝改制而成的。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陸軍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由於孫中山先生在海內外聲望很高,這種服式便不脛而起,迅速流傳全國。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鈕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後來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款式:關閉式八字形領口,裝袖,前門襟正中5粒明鈕扣,後背整塊無縫。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如依據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而確定上衣前身設4個口袋,依據國民黨區別於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而確定前門襟為5粒鈕扣,又依據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而確定袖口還必須有3粒扣子等。袖口可開叉釘扣,也可開假叉釘裝飾扣,或不開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對稱,有蓋,釘扣,上面兩個小衣袋為平貼袋,底角呈圓弧形,袋蓋中間弧形尖出,下面兩個大口袋是老虎袋(邊緣懸出1.5—2厘米)。褲有三個口袋(兩個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後口袋),挽褲腳。很顯然,中山裝的形成在西裝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國傳統意識,整體廓形呈墊肩收腰,均衡對稱,穿著穩重大方。

中山裝的做工

中山裝做工比較講究,領角要做成窩勢,後過肩不應湧起,袖子同西裝袖一樣要求前圓後登,前胸處要有胖勢,四個口袋要做得平服,絲縷要直。在工藝上可分精做和簡做兩種,前者有夾里和襯墊,一般用作禮服和褲子配套穿用,後者不加襯料,適合於日常作便服穿用。中山裝的優點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對稱,外形美觀大方,穿著高雅穩重,活動方便,行動自如,保暖護身,既可作禮服,又可作便裝。其缺點是領口緊、卡脖子等。中山裝素以其特有的沉著老練、穩健大方的風格吸引了廣大的中老年人和海外華人的青睞,尤其是知識分子仍然視中山裝為自己的日常服裝。在穿著時,要注意由中山裝所傳遞出的意蘊與其人生態度相吻合,要把風紀扣彌合,有人圖一時的舒適而敞開領扣,這樣會使自己在眾人眼裡顯得不倫不類,有失風雅和嚴肅。

Ⅲ 簡述中山裝或旗袍的特點和影響。從他們的演變中你怎樣理解民族服裝的繼承和發展。

中山裝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一度成為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准服裝之一。 由於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經常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西方也習慣稱呼中山裝為「毛裝」。在1960和1970年代,億萬中國成年男性大多穿著中山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裝和其他時裝逐漸開始流行。雖然您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席國內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比如國慶大閱兵等等!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胡錦濤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身著中山裝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http://ke..com/view/1647.htm
旗袍
http://ke..com/view/.htm

Ⅳ 中山裝,綠軍裝,休閑裝分別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哪些特點

摘要 20世紀50年代服飾主要以簡朴和實用為特點。20世紀50年代人們還根據中山裝和列寧裝的特點設計出「人民裝」。由於當時幹部愛穿中山裝和列寧裝,所以人民裝也叫「幹部服」。大家都以可以穿這種服裝為時尚。被稱為「老三套」的中山裝、青年裝和軍便裝占據著服裝界的主流。由此,我國服飾用色上的藍、灰、黑局面也就形成了.

Ⅳ 旗袍最大的特點在於什麼

旗袍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飾,它的存在與發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與社會環境下完成的,對旗袍的這種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們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以此作為我們改良現代生活方式(特別是現代服飾)的基礎。

②旗袍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Ⅵ 簡述中山裝或旗袍的特點和影響

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Ⅶ 關於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是有基礎的。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也是一樣。中國從一個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的變化,對國民影響很大。人們開始看到出中國以外的地方的人和物。於是,中國許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的歷史背景。
希望對你有啟發。

Ⅷ 中山裝和改良旗袍進化發展的時代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審美特徵是什麼

從保守到開放的過度期

Ⅸ 唐裝,中山裝,旗袍,的區別,和它們各自的特點

區別大著呢...
基本上,能弄混的也就是女士唐裝與旗袍的區別了,這樣記吧:女士唐裝屬於上衣,而旗袍是連衣裙式的上下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