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穿旗袍叫什麼美
擴展閱讀
芬藤睡衣怎麼樣 2025-01-01 19:20:02
黑色的裙子是什麼樣子 2025-01-01 19:04:47

穿旗袍叫什麼美

發布時間: 2022-02-12 22:32:30

1. 旗袍又叫什麼

中華民族傳統女性服飾之一,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滿族之袍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旗袍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 鄧麗君旗袍照
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二十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陳數旗袍照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劉亦菲旗袍照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作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現代旗袍(12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具有中國趣味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編輯本段旗袍特徵
綜述
古典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旗袍
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樣式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編輯本段製作工藝

2. 什麼樣的身材穿旗袍好看

從年齡層來說

30歲-39歲這一年齡層的女性最愛穿旗袍,並且都穿出了自身的風味和氣質

30歲以下的女性是選擇短款旗袍的主力,也許 年輕人覺得短款更性感時尚風潮

40歲以上的女人是長款旗袍的擁泵,可能是長款更代表文化底蘊更有古典氣質

從身材體型來說

略瘦纖細、標准勻稱、微胖豐腴這三種體型是挑選旗袍的絕大多數人群

偏瘦撐不出旗袍的曲線美,較胖則破壞了旗袍的線條美

3. 形容「穿旗袍的美女」的成語有哪些

1.雍容華貴[ yōng róng huá guì ]:出自曹禺的《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4. 形容穿旗袍的美的詩句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5. 形容穿旗袍的美女的句子有哪些

  1. 模特身著一身紅色的旗袍,看上去像是靜靜地倔強的從牆角開出的野薔薇,就像一隻翩翩欲舞的紅色蝴蝶,充滿了那種舊時代與新時代氣質的完美融合。

  2. 我認為,女人不管是高矮胖瘦,只要是穿上合體的旗袍都能散發出濃濃的女人味。閉上眼睛,我喜歡勾勒的畫面是:「清晨,白朦朦的雨霧中,一個身材凹凸妙曼,皮膚白嫩細致,身穿碎花旗袍的江南女子,舉著色彩淡雅的花傘悠然自得的走在綠樹叢蔭的街道上。她沉著淡定的微笑,不緊不慢的小碎步,給人一種溫馨倍致的美感。」

  3. 旗袍與我,也許就像一位少女突然看到了一位一片風情,處處嫵媚的少婦一樣,嗅聞著她一陣陣的散發著心事的暗香,卻也有看不透的處處玄機,隔夜聽雨一般詩意而又朦朧。殊不知,那青澀的年齡怎解風情呢!旗袍,這個美麗的憂傷,和我並肩走過了一段花蔭般的歲月。依舊喜歡旗袍,走在街上,看到一個婀娜的女子,高挽著發髻,穿在身上的旗袍,散發著曖昧的誘惑。對於這樣的女子,總會高擱一眼,打心裡喜歡。旗袍,若穿不出風情,不如不穿!我一直耽溺於這樣的完美與執著。

  4. 旗袍塑身,飽和性強,這是旗袍吸收西式的裁剪和審美方法所遺留下來的。既有著東方傳統古典韻味,又有著時尚潮流元素,可謂是中西合璧的精華。纖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纖細動人的韻致,飽滿的女人則能穿出盈潤的味道,每個女人都會有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也有一位天才的詩人寫了一首美麗的詩,字里行間雖不見旗袍,寫的卻是一個幽怨、美麗的旗袍女子,這就是戴望舒的《雨巷》。

  5. 這是一塊華麗的綢緞,也是一件雍容華貴的旗袍。民國時期,更是舊上海名媛的最愛,結合西方美,旗袍由最中國風演變為最中國美,將東方女人的氣質與華貴,揮灑到極致!精細的手工刺綉,絕美的風墨韻花,風姿綽約猶勝當年。如今看來,這旗袍不禁匯聚了中國自古以來的美與氣質,更是融合了當今的國際時尚美。也正因此,並非是女人都能穿旗袍的。

  6. 有時像柔軟的長春藤、勁健地搖擺的小樹.」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想:只有穿旗袍的中國女人,才會具有如此婀娜的姿態。

  7. 旗袍世界穿旗袍的女人如詩,淡然清雅;穿旗袍的女人如畫,明艷動人;穿旗袍的女人如歌,悅耳動聽;穿旗袍的女人如夢,甜蜜美好。

  8. 旗袍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傳承了古韻豐盈的中國情結,它是中國女裝古典美的精華,是千年歷史的另一種氤氳。旗袍成為了中國國服的代表和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同時也發揚光大至全世界。比如約翰•加里亞諾在1997年秋冬高級女裝系列發布會上,就引用了中國旗袍的因素。以大紅色為主題,保留旗袍中窄身的腰身設計,配長長的下擺和流蘇裝飾,增加了華麗的奢華之氣。再如,「龍」是中國的象徵,在傳統旗袍上多以綉龍來配襯。而伊夫•聖•洛朗在2004年秋冬服裝系列發布會上,就運用了「龍」的圖案,頗有民族韻味。

  9. 她像是傾國傾城美人一般,絕色得教人不忍閃爍目光。抬首間,就將身體的唯美描畫的刻骨入心,難怪民國時期,是女人最為嬌貴的服飾。不禁,目光駐落在了四個青瓷美人身上,當初本以為僅僅是因為美人的容貌迷亂了我。但與相她們朝夕相處數日後,才恍然明白,原來是因為她們身上的青花旗袍。

  10. 喜歡穿旗袍的女人大多是靜默成詩的婉約中透著古意當她們攜一袖暗香流韻帶著深深淺淺的心事穿過歲月風塵時身後,便也留下了一路。

  11.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旗袍專賣店,應接不暇的一件件落幕在我眼前,本想與其他店一樣做一個路過者穿梭在人群中,然而,漸稀漸遠地是,我又回過頭朝向里店走去,件件都是那麼的美,透露著女性的身材及自信,它的存在使中國女性在中國這片炙熱的土地上顯現出一次又一次的人格魅力,把最美的一面展示在世界的最東方。

6. 有哪些穿旗袍很美的女星

穿旗袍很美的女明星有劉亦菲和范冰冰。

你覺得呢?

7. 講真丨旗袍穿得美,才是真女神 極品旗袍女神叫什麼

旗袍讓女人更有韻味,更優雅。
樓主如果喜歡的話,可以直接截圖到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定製,各種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選擇,幾百到一兩千都有,性價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場,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錯的

8. 旗袍美在哪裡

qipqo shi jie ♫. ♪~♬..♩旗袍世界關於美的故事

今日話題你覺得是漢服與旗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們願意傾聽你的聲音!

9. 怎麼形容一個女人穿旗袍的美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文學作品》
解釋:形容絕代風華,遺世獨立,不染纖塵。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文學作品》
解釋:身段非常的優雅,春風拂過非常的妖嬈,舞步輕盈,醉眼周郎矚小喬。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詩·周南·關雎》
解釋:漂亮的姑娘,誰都喜歡。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解釋:形容美麗的姑娘穿著旗袍非常的好看,步伐輕松。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
解釋:美麗女子穿著旗袍身材曼妙多姿非常好看。
旗袍真艷麗,絕色世人誇。盡顯東方美,婀娜一枝花。
解釋:旗袍非常的好看。人人都在誇贊,體現了東方姑娘的魅力。
旗服雅緻襯嬌容,藍底白花雅韻生。東方佳麗多絕代,款款飄忽步履輕。
解釋:形容旗袍和穿著旗袍的人都非常的好看。
新巧藍袍軟腰肢,拈花一笑惹情痴。
解釋:漂亮的旗袍穿在身上,笑起來非常的好看。
腰瘦襯裙袍,袍裙襯瘦腰。
解釋:旗袍尤其能掩蓋掉中國女人腰長、胸部不太豐滿等身材缺陷,更能突出中國女性特有的風情與魅力。
旗袍, 像一闋舊詞, 旗袍, 又像一首婉約詩。
解釋:旗袍就像一首舊詩,又好像一首委婉的詩詞。

10. 形容「旗袍美女」的詞語有哪些

天生麗質、亭亭玉立、窈窕淑女、裊娜娉婷、國色天香
一、天生麗質
白話釋義:天生:天然生成。麗質:美麗的姿容。形容女子嫵媚艷麗。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翻譯:天生就的一身麗質,很難長久棄置,有朝一日,被選在皇帝身邊做妃嬪
二、亭亭玉立
白話釋義:形容美女身材修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百葯
出處:《北齊書·徐之才傳》:「白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翻譯:白雲初次見到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個漂亮的女人;離地幾丈;亭亭玉立。」
三、窈窕淑女
白話釋義: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朝代:周朝
作者:佚名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譯: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四、裊娜娉婷
白話釋義: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亦借指美人。
朝代:清·
作者:煙水散人
出處:《合浦珠》第三回:「這趙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絕倫,言不盡裊娜娉婷,真乃是天姿國色。」
翻譯:這趙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絕倫,言不盡裊娜娉婷,真乃是美人。
五、國色天香
白話釋義:形容女子的美麗。
朝代:唐
作者:李浚
出處:唐·李浚《摭異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翻譯:早晨天際被紅霞染遍,聚會開始,大家舉杯,不知不覺中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衣服被各色的酒香、花香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