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樂路定製旗袍的店哪家最好
長樂路在茂名路和陝西南路中間一段就是著名的旗袍一條街,以做老上海旗袍聞名的(麗古龍)旗袍店和以做拉鏈旗袍聞名的(瀚藝)旗袍就在這條街上,瀚藝旗袍店還有一個90多歲的師傅看店,旗袍做得很好.麗古龍旗袍店的面料非常有特色,很多年輕時尚的妹妹都是這家店的常客,麗古龍最難得的是堅持做沒有拉鏈的旗袍,工藝非常的好,所以值得收藏一件.
要是喜歡電腦綉花的旗袍,就去(蔓樓蘭)店,也在這里,只是面料和裡布都是化纖尼龍的,翻開裡面,做工也不好,但是,喜歡花哨的妹妹可以在這家店裡花哨一下.因為,好多旗袍上都綉滿了大紅大綠的花朵.只是機綉的花與手工綉的花還是不同,少了許多靈氣.
花一樣多的錢,我還是喜歡綉娘手工綉的花,有靈性和韻味,值得收藏,也永遠不會過時.
麗古龍和瀚藝兩家店的手工綉花都非常精細,十分耐看.麗古龍的花時尚些,構圖活些,瀚藝稍差點.
⑵ 《偶像來了》中給明星定製旗袍的可以給私人訂制嗎地址在哪什麼店鋪
雖說錢是萬能的,不過人家那一看就是絕對的高規格,我看不容易
⑶ 開一個旗袍店最好叫什麼名字么
「佳韻天成」、「無縫天衣」、「鍾靈毓綉」
⑷ 本人新開一個旗袍店,主營旗袍和婚鞋,誠請大家給起個復古脫俗的店名。謝謝!
我國學素養也不高。
個人認為如果主要是為了婚慶的旗袍和鞋子,名字喜慶通俗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因為結婚過日子就圖個平淡的幸福,柴米油鹽醬醋茶嘛,都是市井之事。
如果主婚慶,可以叫 「喜」 或者 「囍」, 就一個字。就好象結婚用的大紅喜字,圖個紅紅火火的好兆頭。避免過於俗氣,所以用單字。
如果以旗袍作為時裝為主,就需要比較雅一點的名字。
不知道主要旗袍風格是屬於,端莊華麗的,明媚可愛,還是清新淡雅的?
如果是比較明媚可愛的,可以叫「桃夭」
出自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因為我覺得寓意很好,又有些和婚嫁搭邊: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花兒朵朵正鮮美。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和順。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果實累累結滿枝。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美滿。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綠葉茂盛展生機。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人幸福。
就單單旗袍店來講,也可以叫 「悅己」
出處是戰國策·趙策
所謂「女為悅已者容」
因為我覺得大多數買旗袍是因為自己很喜歡,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為個開心,會覺得自己好像舊時海報裡面的女人一樣優雅美麗。其實即使是買東西送人,得到禮物的人高興,自己也會開心。
很多人買了旗袍其實很少穿上街的,都是很喜歡所以當作壓箱寶。
清新淡雅的風格可以叫「瓊兔」
瓊的意思是:喻事物的美好,比如說瓊玉(比喻霜雪);瓊田(形容晶瑩如玉的江湖田野);瓊妃(喻雪花);瓊玖(喻冰雪);瓊花(喻雪花),美好的、精美的。如:「瓊漿」、「瓊樓玉宇」。《紅樓夢•第三十五回》。
兔:接著瓊字,有霜雪,美好的類似的寓意。兔,代表著溫柔可愛,小家碧玉的感覺。
小白兔會覺得很有小女人的小鳥依人。
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很懂這些。就看過一些詩經。
⑸ 旗袍店開在縣城裡有前景嗎
看看你們縣城的消費能力吧,本來旗袍店就應該是一個很高端的一個門店吧。可能得有適當的消費人群,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得到你們當地,人的一個認可可能不太好銷售。
⑹ 上海十大旗袍品牌店,上海最好的旗袍店在哪兒
摘要 5.蔓樓蘭旗袍店,地址:上海市盧灣區長樂路243號、盧灣區茂名南路70號 6.造寸旗袍店 7.龍鳳旗袍店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209 8.鴻翔旗袍店 9.上海灘旗袍店 地址:盧灣區太倉路181弄新天地北里15號 10.2002海上旗袍店 地址:盧灣區長樂路201號(近茂名南路)
⑺ 旗袍專賣店該起什麼名字
窈窕淑女
因為旗袍穿起來很顯身材,使女人更加苗條嫵媚,而且這個名字又帶有中國風,跟旗袍很搭!
⑻ 成都旗袍一條街地址在哪裡有推薦的旗袍店嗎
成都並沒有真正的旗袍一條街,不過在錦綉路保利中心那邊因為有很多婚紗禮服館,連帶著也有不少旗袍店也開在那邊,可以去看看。推薦樂禪華服,做旗袍定製在成都是最好的。
⑼ 旗袍王褚宏生老先生的旗袍店叫什麼名字他的店在哪一條街他做一件旗袍要多少錢
摘要 旗袍王褚宏生老先生的旗袍店叫瀚藝
⑽ 在哪能買到又便宜又漂亮的旗袍
旗袍個人覺得還是定製比較好,不像其他衣服大一點小一點都沒關系,不合身容易影響整體風韻,樓主若要性價比高,可以去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看看,各種款式和面料,幾百到一兩千都有,而且是面料市場,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錯的
旗袍(qipao)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新中國成立後,旗袍在內地漸漸被冷落。80年代,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帶來的影響,旗袍逐漸在內地復興,並於1984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2011年,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