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中國旗袍是用什麼做的
擴展閱讀
賣皮衣叫什麼名字好 2024-11-15 00:08:43

中國旗袍是用什麼做的

發布時間: 2022-02-06 05:11:41

⑴ 旗袍是中國的什麼呢

傳統服飾

⑵ 中國的旗袍製作需要多少道工序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邊、下擺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邊2cm,下擺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訂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
(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邊2cm,下擺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肩留2cm,領口先不裁,
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訂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1)上嵌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嵌條
5.前身之縮燙與上嵌條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鉤
14.上拉鏈(嵌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擺與邊開叉,固定下擺使用斜針或藏針
17.開叉止點,拉鏈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

中國旗袍製作工藝

旗袍——被稱為近代中國婦女「國服」。旗袍屬於上下連屬的衣服,基本要素為立領、窄袖、收腰、胸褶、下擺開衩、盤紐,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度是中國婦女最主要的服裝。
旗袍原為滿族服裝,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通常與長褲相配穿著,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風格。1644年滿族入關,滿族旗袍的許多元素漸為漢族婦女接受,遂發展成為專屬婦女的日常服飾。
旗袍製作工藝如下:
(一)檢查裁片 在縫制前對面、里的裁片逐一檢查質量和數量,並依次放整齊。
(二)做縫制標記 可根據面料狀況及部位,選用做標記的方法:線丁、粉印、眼刀、針眼。
1.前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領缺口、紐扣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2.後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3.袖片
袖口貼邊、袖山對位點。
(三)緝、燙省
1.緝省按縫制標記緝省,盡量與人體體型相吻合。
2.燙省高檔面料精加工省縫不燙倒,要從中間分燙,省尖不歪斜。中低檔面料省縫倒向中縫線。胸部燙出胖勢,腰節位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並針對面料特性選擇溫度,以及干燙或濕燙)。
(四)歸拔衣片
由於傳統旗袍結構線的特點。僅靠擺縫及收省難以達到合體目的,應通過歸拔工藝進一步造型,使衣片盡量與體型特徵相吻合。但是,由於面料原因有些面料歸拔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面料耐熱性差不宜歸拔。
1.歸拔前衣片
(1)歸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點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前腰部,使前片中線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前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拔開前肩縫,使肩縫自然朝前彎曲,符合人體特徵。
2.歸拔後衣片
(1)歸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背部,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臀部,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後腰部,使後片中線也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後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歸攏後肩縫滿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採用收肩省的方法來解決。
(4)歸拔袖窿部位。後袖窿弧線處稍作歸攏,使袖窿圓順不還口。
(五)敷牽帶
牽帶選用薄型有紡直絲黏合襯,寬1.2 cm左右,粘貼時凈縫居中,敷牽帶的松緊要符合歸拔要求。
(1)敷前片牽帶。前片牽帶敷在開襟一邊,開襟上口是斜絲綹容易還口,所以敷牽帶。開襟擺縫處從袖窿開始沿擺縫粘到拉鏈位以下1.2 cm處。
(2)敷後片牽帶。後片牽帶敷在擺縫處,從袖窿開始粘貼到開衩口,胸部及臀部牽帶略緊。
(六)滾邊
由於當前旗袍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製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用暗線滾邊(傳統手工工藝,現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將衣片毛縫折光,開衩處剪一眼刀至凈粉0.1 cm處。
(2)滾條與衣片正面相對,緝線0.4~0.5 cm。
(3)將滾條翻轉、翻足。
(4)將滾條包轉、包足。
(5)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6)將夾里蓋過繰線與滾條繰牢(該工序在復夾里中完成)。
方法二:無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折轉衣片毛縫與緝滾條同方法一。
(2)衣片毛縫沿縫頭翻轉,翻足;滾條毛縫按滾邊寬度折光。
(3)將折光後的滾條包轉,包足。
(4)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點是:滾邊飽滿、完整、針跡無外露。
方法三:凈縫滾邊
注意:若面料易脫絲不要選擇該法滾邊。
特點:平薄、完整、細膩。
方法四:轉角處的凈縫滾邊
(1)滾條緝到轉角處應先折轉後緝線。注意應向擺縫方向折轉,不應向底邊方向折轉。
(2)將滾條翻轉、包足到反面。
2.用明線滾邊(機縫法)
一般滾邊部位為凈縫(現在該法採用較多)。
特點:速度快、效率高。
3.細鑲滾
(1)滾條邊折光。
(2)將滾條折光邊與衣片折光邊放齊,緝0.2 cm左右,使滾邊飽滿,呈圓形。
(3)將滾條翻轉、包足後,正面在漏落縫中用拱止口的針法將滾條固定。
特點:滾條特別窄,在0.2 cm左右,具有纖秀美。
4.滾嵌線(外嵌圓嵌法)
教材 第一章介紹外嵌線製作方法中,將嵌條內襯有線繩,因而呈圓形。
特點:嵌線窄,0.2 cm左右,線條舒展、飽滿、纖秀。因全部採用機縫法,所以效率高(現在採用較多)。
以上幾種滾邊方法可根據面料風格、厚薄、及審美特點合理選擇。
(七)合肩縫,裝袖
1.合肩縫
將前、後衣片正面相對,前片放上層,肩縫對齊,緝線0.8~1 cm,後肩縫靠近頸肩點1/3處略有吃勢。緝好後根據面料的厚薄燙分縫或倒縫。注意不得拉還肩縫。
2.裝袖
(1)袖口滾邊。方法與擺縫開衩處相同。
(2)抽袖山吃勢。方法同女襯衫。
(3)裝袖。方法同女襯衫。
(八)做夾里
1.夾里收省,合肩縫,裝袖夾里
將夾里省緝好,縫合肩縫夾里,再裝袖夾里。分別燙倒縫,省縫倒向中縫,肩縫向後身坐倒,燙平。
2.繰(或緝)下擺貼邊
將前後夾里擺縫對齊,底邊縫頭折光,用手針將夾里下擺貼邊繰牢,針距0.3 cm,或用機縫將下擺貼邊緝牢。夾里下擺比衣片下擺短1 cm。
(九)復夾里
1.復小襟夾里
小襟衣片與夾里正面相對,肩縫、領口比齊、放平,沿領口下端緝至小襟下口,然後將正面翻出燙平。若無夾里,小襟下口加貼邊。貼邊與衣片正面相疊,按所留縫份緝縫,貼邊略松,貼邊扣轉,翻正,拐角方正,坐進0.1 cm燙平,貼邊反面用手針繰牢。
2.復前片夾里
將大襟衣片與夾里反面相對,夾里在上,肩縫及開衩處眼刀對齊,擺平。將夾里大襟處及左右擺縫開衩處縫頭折光,蓋過滾邊緝線,手工繰牢,針距0.3 cm。若無夾里,大襟開襟部位加貼邊或滾邊。
3.復後片夾里
方法與復前片夾里相同。注意後片夾里擺縫開衩處留1 cm縫頭不繰牢。
(十)合擺縫、袖縫
1.合緝擺縫、袖縫
方法一:將前衣片套入後衣片中,前後衣片分別正面相對,反面向外,縫頭對齊,沿凈縫緝線。裝拉鏈一邊緝至拉鏈封口處。縫好後將衣片翻出,縫頭向後片坐倒。注意麵子、里子前後順序要放正確。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別緝縫,面子分縫,里子坐倒縫。
2.繰袖口夾里
將袖口夾里折光,蓋過滾邊緝線,繰牢。袖口縫合處將後袖縫頭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縫折轉、包光、繰牢。
(十一)做領,裝領
1.做領面
(1)將凈領襯燙在領面的反面。
(2)將領面上口沿襯邊沿包轉。
(3)將滾條緝在領面上口,包轉、繰牢,並做好裝領對位標記。
2.裝領
(1)裝領面。領面與領口正面相對,領面在上,從左襟開始起針沿領襯下沿緝線。注意領子兩端要上足,各對位點准確,線條順直,左右對稱。
(2)裝領里。首先檢查領面裝好後領圈是否圓順、平服,若不圓順應及時修正,修正後復領里。將領里縫頭折光,復在領面反面繰牢。注意領里略緊於面子。
(十二)裝拉鏈
1.裝拉鏈
先將拉鏈裝在大襟衣片上,距大襟下端扣位5 cm左右(不裝該扣,可不留其距離)。注意裝後身拉鏈時,應把拉鏈夾在後片與小襟中間。裝配方法可參考裙裝隱形拉鏈方法。
2.繰夾里
把夾里毛縫扣光復上,蓋過緝線繰牢。

⑷ 中國旗袍的特色是什麼

旗袍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特色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⑸ 中國旗袍是誰發明設計的

旗袍發明者是「黑娘娘」現在流行於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實是滿族人的發明。傳說當時滿族有一個皇帝到東北來考察民情,在臨走的時候,當地人告訴他,當地東北方向有一個女人「騎龍抱鳳」,可以選為娘娘。皇帝就向著東北方向前行,後來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長得臉黑俊俏的姑娘,當時她正好是左手抱著一隻雞,右手正好拎著一塊豆腐,看見皇帝來了,她就蹦到一座土牆上躲了起來。皇帝就把她認為是傳說中的娘娘,後來就召進了宮,並封為黑娘娘。 進宮以後,她看到女人們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長又肥,邁步的時候腳蹬鞋踩,於是她就給剪開了。形成了後來的旗袍,變成了更合體的服裝。旗袍也顯示了中國婦女獨特的風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個國家婦女的歡迎。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長到肚臍的對襟短褂。

⑹ 旗袍是中國的什麼呢

摘要 旗袍(qipao)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⑺ 旗袍由什麼材料製作

對於旗袍來說,真絲、緞面、絲絨、棉麻、香雲紗都是旗袍最常用的面料。

真絲旗袍夏天最為常見:順滑吸濕透氣都是真絲旗袍的優點

⑻ 中國旗袍的介紹

《中國旗袍》講述了旗袍是殖民化時代的、東方的、女性的、摩登的和性感的服飾神話。旗袍將東方傳統和摩登風格混為一體,其似是而非的文化語義,代表了20世紀中國文化本質上的曖昧性。

⑼ 做旗袍用什麼布料

做旗袍的材質: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棉布料不適合做旗袍。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現代旗袍是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9)中國旗袍是用什麼做的擴展閱讀: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

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