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街上穿漢服的越來越多,怎麼沒有穿旗袍的
漢服沒有旗袍挑身材啊,漢服稍微胖一點穿,看著也行,但旗袍你試試,而且身高不夠穿也不好看,不穿高跟鞋也不好看,一般場合穿又太高調,總之,漢服隨意舒適。
2. 有沒有旗袍起源的故事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3. 為什麼旗袍是中國的國服旗袍根本就沒有一點中國特色說實話連滿族特色都沒有,
我們國母都會穿旗袍!所謂的漢服不倫不類!也就玩cosplay的人和賣戲服的吹捧!旗袍才是上的了檯面的!
4. 今年春晚,《大地春暉》這個節目是想告訴我們中國沒有漢這個名族么為什麼沒有漢服為什麼壓軸的是旗袍
從清初開始,漢人就遭受到了瘋狂,甚至說令人發指的打壓。雖然漢人比例和數量占絕對優勢,但絕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漢」冷漠,甚至有人感覺是一種恥辱。數百年的打壓形成了現在的一種慣性思維,那就是漢人是最沒用的民族,在中國所有民族中地位是最低下的,看到我的話的人都想想,我說的這話不過分吧,無論是影視劇的宣傳,還是教育,包括政策,尤其是計劃生育,哪一條不是針對漢民族進行的?!加之目前文化口的把持很多都是滿人,滿人對漢人也有一種所謂心理上的優勢,他們不願意啟用,或者說不敢面對漢人,漢服、漢文化等等。不得不承認,一些滿族的「貴族」還是很有抱負心的,只是他們過於偏執。
不過目前漢民族正在慢慢覺醒,相信過不了幾年的春晚就可以看到漢服的身影。不光是漢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新看到漢文化重新發揚光大。過去數千年那個曾經創造了無數光輝燦爛文明的民族,不會那麼輕易的消失
5. 中國60年代為什麼沒人穿旗袍
破四舊了不能穿,當時祖國一片灰
6. 為什麼現在沒人穿旗袍了
我也想穿旗袍,但是不好意思穿出去哦
7. 忽必烈雄才大略,為何沒能阻止蒙古分裂
歷史上,很多人對蒙古大帝國在1259年走向了分裂一事,甚為惋惜。覺得忽必烈雄才大略,一統南北,他卻為什麼沒能阻止蒙古的分裂呢?
其實,仔細研究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不是忽必烈沒能阻止蒙古的分裂,而恰恰是忽必烈造成了蒙古的分裂。為什麼這么說呢?
早在蒙哥當大汗的時候,忽必烈就已經在蒙古內部製造了分裂的跡象。
那時候,蒙哥讓忽必烈總理漠南。所謂總理漠南,其實就是打理已經佔領的金國的土地,為繼續侵略南宋做准備。
忽必烈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大肆招募漢人知識分子,包括姚樞、劉秉忠、廉希憲等人(當然了,也不能說這些漢人知識分子就是漢奸,因為他們都是金國人,是金國裡面的漢人。那時候,金國已經被蒙古給滅了)。這些漢人知識分子當時給忽必烈提了一個建議:如果想要征服南宋,首先要征服南宋老百姓的心。而要征服南宋老百姓的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漢化。
忽必烈認為這個辦法非常好,於是從政治、經濟、文化,包括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實施了一系列的漢化措施。這種漢化措施的效果非常好,不但經濟得到了發展,稅收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忽必烈也獲得了開明王爺的名聲,得到了極大的擁護,獲得了很大一批人才。
但是,這件事在蒙古本土內部,卻引起了極大的非議。蒙古本土很多貴族是非常保守的,他們固執地認為,應該恪守蒙古人的傳統文化,維護蒙古人的綱常禮儀,所以他們對忽必烈的做法有很大意見。同時,忽必烈搞的這種「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讓那些蒙古貴族們認為,忽必烈這是在另立中央,差不多也就是要造反的意思。於是他們紛紛在蒙哥面前彈劾忽必烈,讓蒙哥收拾忽必烈。
蒙哥聽了,也對忽必烈產生了懷疑,於是做了一件事兒:查忽必烈的賬務。當時這個稱為「鉤考」。因為漠南收起來的稅,很大一部分是要上交中央的,所以就看忽必烈有沒有截留。
忽必烈當然有截留。為了幫忽必烈矇混過關,避免忽必烈被蒙哥懲罰,忽必烈的手下都紛紛把責任攬在自己頭下。蒙哥懲罰了忽必烈的手下人,同時剝奪了忽必烈的權利,不讓他再總理漠南,讓他當了一個在家賦閑的富家翁。
可以說,從那一刻起,忽必烈已經跟蒙古本土的很多貴族,結下了梁子。
後來蒙哥發動南侵南宋的行動。一開始,他並沒有讓忽必烈參加。但是,在攻打中原的中路進攻中,其他將領都打得不好。因此。蒙哥又讓忽必烈重新統領兵權。
再後來,蒙哥在進攻南宋四川釣魚城的時候,突然被打死。
大汗死了,議立新的大汗,就成了蒙古的一件大事。這時候,國內本土的蒙古貴族們,幾乎一致認為,應該讓蒙哥最小的兄弟阿里不哥當大汗。他們的理由有這幾點:
一是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嫡子中的幼子),蒙古本來有「幼子守灶」的傳統,也就是說,立作為幼子的阿里不哥是理所當然的。二是蒙哥、忽必烈,包括旭烈兀出征的時候,在國內主政的本來就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繼續主政,也是理所當然的。三是阿里不哥是恪守蒙古傳統的人,這樣的人當大汗,蒙古貴族們放心。
有這三點理由,阿里不哥理所當然被推起來,當了大汗。
不過這件事情卻遭到了忽必烈的極大不滿,忽必烈算得上是蒙哥兄弟中,勢力最大的一個。於是他把軍隊從南宋撤回來,率軍往北,攻打阿里不哥。
(建元大都)
當然了,光是這樣打還不行,他必須要獲得大家的擁護。但是,蒙古本土的貴族們都沒有擁護他的,包括三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都不擁護他。唯一態度模糊的,是正在西亞西征的他的三弟旭烈兀。於是忽必烈積極爭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觀望了一陣,最後選擇支持忽必烈。
這場仗,忽必烈打贏了。但是他和蒙古本土貴族們也徹底決裂了。尤其是三大汗國,他們也趁機不再聽從忽必烈的指揮。忽必烈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好聽之任之。雖然表面上沒有承認三大汗國的獨立,但這三大汗國實際上已經獨立出去了。
對於唯一支持他的三弟旭烈兀,他當然也不會干涉他,任他建立伊爾汗國。
如此一來,整個蒙古大帝國,就分成了蒙古本土(元)和四大汗國五部分了。
(參考資料:《多桑蒙古史》《元史》)
8. 為什麼元朝沒有強令漢人改變服裝和發式
一是因為當時蒙古朝庭內漢奸大臣的勢力太小,而且蒙古人只相信以刀來統治一切,至於文化,那是用來毀滅的。而且他們並不像滿清那樣知道漢文化漢民族的強大。蒙古是以一族之力,以絕對的武力橫掃天下,他們太自傲了。而作為四等奴隸的漢族是沒有資格作蒙古服飾發式的。而不像滿清是以政治手腕統一天下的。
就好像我們不會要求小貓小狗也要和人一樣穿衣坐椅子在桌子上吃兩葷兩素一樣。一個漢人的人命只和一頭驢相等,還不是馬呢。
9. 射鵰英雄傳有沒有提到忽必烈
忽必烈是托雷的兒子!裡面提到過托雷你自己載想想哈
10. 為什麼在路上沒有多少人穿旗袍
因為穿旗袍工作很不方便,而且真正喜歡並且適合穿旗袍的人並不多。
我們總是能夠在網路上或各種影視劇當中看到穿旗袍的美麗姑娘,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少在路上看到穿旗袍的人。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適合且喜歡穿旗袍的人本就不多,另一方面也是認為這種衣服根本不適合我們的現實生活。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大眾對於你穿什麼類型的衣服根本沒什麼感覺,頂多就是看個新奇而已。只要你自己喜歡穿,那就完全可以穿出門。
喜歡旗袍可以自己穿,就不要奢望在大街上看到穿旗袍的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