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八路軍皮帶真正是什麼樣子
擴展閱讀
睡裙怎麼改連體睡衣 2024-11-26 15:17:11

八路軍皮帶真正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4-07-27 01:23:12

① 八路軍的軍帽上有兩個扣子,有什麼含義嗎

今天偶來給大家講講八路的服裝,八路軍軍服的樣式是固定的—國民革命軍的款式,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軍」、「新四軍」布臂章以示區別。幹部與戰士的衣服樣式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幹部多縫了2個口袋,抗戰初期,八路軍戴的直筒加圍的圓頂帽上佩有國民黨軍隊的小帽徽。

可實際早不是這個樣子,按常例說,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可實際上能配的標準的很難。

軍官還能多發掛包或馬搭子,或者時髦點說叫圖囊一個,這勉強也算官兵不一樣的體現。

咱們從頭說起,八路軍的軍帽可能是最普遍的八路軍裝具,很多士兵進入部隊開始都是只發給一個軍帽和一個臂章的,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佩戴的臂章為長方形,其標准尺寸為8.5厘米?.5厘米,白布底,用藍色印製,中間為「八路」二字。臂章這個大家都熟悉,為何軍帽是八路軍士兵最普遍的裝具。首先,個人揣摩,軍帽當時與國民黨的軍帽是統一的,無非把青天白日的帽徽改成扣子,這個庫存量大,僅八路在山西接管晉軍丟棄的幾個被服倉庫就有很多。也很奇怪,不過也簡單,當時的倉庫主管把被服很多都盜賣了,惟獨留下帽子,難道他未卜先知,知道八路缺軍帽?玩笑而已,主要是軍帽沒有人要。最關鍵,是八路軍軍帽節省原材料,並且醒目,盡管是個人之見,但八路之窮,天下聞名,縣、區的地方武裝幹部能戴上個八路軍帽都是標準的幹部形象,當時八路軍獎勵配合作戰有功勞的地方部隊也是獎勵軍帽2頂,2頂,我反復看看,此仗是山東魚台地區的八路的出手,消滅日偽軍80餘人,如此獎勵,一個能拿的出手,而另一個歡天喜地,八路之窮,確實名不虛傳。

接著,我們說說軍服,八路軍軍服的樣式是大體固定的,但用料和顏色的區別則比較大。抗日戰爭時期,環境十分艱苦,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抗日根據地,只能根據自己的條件,就地取材製作軍裝,而每個根據地所接觸到的布料和染色劑都有區別。有些敵後游擊隊甚至沒有軍服,群眾的便裝就是他們的軍服。八路的軍服裝具大體上來源有二個渠道,一是軍隊與地方被服廠生產,二是繳獲。八路軍軍服常用的是當地農民自己生產的粗土布,染色是標準的「八路灰」,這是我們在影視作品裡經常見到的八路的打扮,而實際,實際就不是這么會事。

綜合我手頭的資料,八路的軍服顏色起碼有黃、黃綠、草綠、灰等4種被普遍使用的顏色,至於面料,那更是八仙過海,各根據地自己說了算,有代表性的就是——山東軍區的4大軍分區的軍服顏色就很鮮明,絕對混淆不了。

比如黃綠色軍服,將春季收獲的槐花碾碎,和染料拌在一起調勻,這樣染出的布色調鮮艷,洗後不褪色。聶榮臻把選擇黃綠色的理由說成:黃色寓意著我們是黃河的子孫,中華民族的脊樑;綠色,則是生命長青的象徵。扯淡,他做夢也想染成灰的,可原料那裡也沒啊,草木灰也不容易弄啊。在山東,渤海軍區和膠東軍區的部隊會師,部隊就分的很清,顏色都不一致。

八路軍還有一種敵後武工隊式樣的制式服裝,中山裝上衣,灰色褲子,服裝近似便裝,易於普通人穿著,適合化裝偵察和抵近尖兵,不過這種服裝生產數量不多,只能在少量老照片上看見曾經的風采。

現在的影視作品上的八路軍服整齊,統一,實際根本不是這個樣子,八路總部和八路軍總部騎兵團、警衛團等總部直屬部隊與北方局、邊區政府黨委、抗日軍政大學、新華社等機關能近水樓台的裝備到八路總後勤部被服廠的被服裝具,總算還能上得了檯面,後來留下的照片、電影資料又多取材於他們,沒給八路丟多大人,一線的作戰部隊,跟叫花子區別不是很嚴重。國民政府當局歧視雜牌的名聲還是很響的,這個有個比方,中央軍是正室夫人養的,如晉綏軍、東北軍是小媽養的,八路軍是後媽養的。

中國有句老話,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

中央軍和部分有人罩的地方軍,上級都高看兩眼,國府當局損失多少補充多少,槍彈糧飽足足的,不說小康,最起碼能混個溫飽。八路軍可不行,貧還來不及脫,在38—39年的國共蜜月里,槍彈糧被服多多少少還能補充點,有的時候,地方當局還給,後來八路軍一線團隊徹底成了沒娘的孩子,只好出門找日本鬼子要飯啦。

主要是八路軍總部後勤部被服廠的生產工藝、設備實在不行,無力滿足八路軍廣大一線團隊的需要。在1939年後,龐大的八路軍後勤系統的被服部分幾乎被日軍徹底破壞,殘留的現代化生產能力迅速被疏散到延安,各根據地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來解決問題。有的時候,八路軍士兵不得不客串裁縫,自己做自己的衣服,一群大老爺們,放下槍拿起針,干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粗布是面料,但根據地的生產工藝無法滿足八路軍部隊的需要,日軍以戰養戰,在中國大肆掠奪糧食棉花,而老百姓也需要棉花,關鍵是當地婦女的生產數量遠不能滿足八路的需要,用杯水車薪說一點都不過分,起碼紡織者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想換點錢來得到油鹽以及其他必需品,八路的一線團隊穿的破破爛爛像叫花子,一到冬天就犯愁,國民政府連身棉軍裝都不發,冬季大練兵不是獨創,但也是無奈的無奈,部隊缺乏禦寒的棉衣,不活動活動就會凍死人。很多連隊只有一兩件棉衣,只有哨兵上崗才能穿,有些部隊的哨兵不得不披棉被上崗位,潛伏哨兵把自己埋在草堆里取暖。八路的將領們覺得與其讓部隊凍得都擠在炕上發抖,不如練練兵,投投手榴彈什麼的,既禦寒又提高了戰斗素質。

八路就開始為了生存而戰斗,缺槍少彈的八路就得自己琢磨收拾鬼子漢奸,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沒本事,只能在寒風里顫抖,不過鬼子漢奸有的八路很快都有了,要是沒有就從日偽手裡奪他娘的。摸營、伏擊、挖陷阱、打悶棍,反正只要是對著鬼子漢奸,你愛干什麼干什麼,能繳獲布料就運回根據地組織地方政府生產被服。

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可窮八路可不這么干,夏天多少還給敵人留點,在冬天的伏擊戰後,鬼子就不說了,扒光,他們有毛衣,八路最喜歡,就連漢奸的屍體上基本也只剩下一個褲頭了。沒想到,當漢奸也不容易啊,臨死連件衣服都沒有。

日偽軍的軍服就穿在八路身上,不穿沒法子,冷,警察的黑制服也飢不擇食,上,扒他娘的。有條件地部隊還能就著染色,沒條件的,就披上鬼子皮過冬,反正八路也是隱蔽作戰,偷襲為主,很多時候,猛的看上去,那不是八路,整個叫花子集中營,要不是頭上頂個八路軍帽並且有地方組織帶領,弄不好被不明真相的地方部隊伏擊都不好說。

44年時,山東東平的日軍偷襲八路,日偽軍清一色的八路灰軍裝,裝具齊全,可惜地方武裝見慣窮八路,富八路著實沒見過,馬腳一下子就發現了,正規老八路沖出來,一頓手榴彈披頭蓋臉,倒讓八路穿上新軍裝感覺了一把。

一年一套軍裝,做夢去吧,八路只好發動地方縫補,老區甚至參軍的自己帶被服,不讓後勤傷腦筋。兩年能發件衣服都不錯,艱苦點的部隊,數九臘月穿單衣在寒風里與鬼子拼刺刀,五月端陽披著棉襖打工事,舊的不敢扔,新的沒下來。

皮帶,統統的繳獲大大地,頭戴八路帽,腰間系皮帶,敞開衣襟,腰裡插駁殼,典型的八路地方幹部。

咱們說說鞋,鞋是地方組織生產的大宗,這個製作隱蔽,誰都可以做,敵人發現也不要緊,就說自家納自己穿,可是,八路的游擊戰特別費軍鞋。

平原地區稍微好點,一雙布鞋能穿一個多月,山區,一雙布鞋不過堅持400多里山路而已,一旦有戰斗結束,八路就立馬把自己的布鞋脫下來,從敵人的屍體上脫下膠鞋或皮鞋,一雙膠鞋能抵5雙布鞋,至於鬼子的皮鞋,盡管很笨重,但走山路省,耐磨損。

八路在平地或不爬山,很多士兵都把鞋脫掉,光腳走路,無他,節約。實際還是窮啊。

鞋為八路裝具里唯一能超標准發放的,基層政權也多給八路這個,至於襪子,基本不用想,只有裹腳布,就連裹腳布,也是承擔綁腿的功能,個別時候還的應急做綳帶什麼的。

干糧袋、手榴彈包是八路軍士兵的標准配置,其式樣更是五花八門,有的長,有的短,上面還有字,如殺敵報國等,有的甚至上面還綉著花、鴛鴦等。地方動員參軍的一般都自己攜帶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干糧袋和棉被。這些附屬玩意就不提。

1941年皖南事變以後,外援以及合法購買基本斷絕,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敵人經濟封鎖所造成的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部隊的供給,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窮八路,窮八路,三個字道出了在60年前八路軍當時斗爭環境的艱苦。但軍裝中凝聚著的血與火的歷史和民族精神,是用言語所無法比擬的。

② 軍裝的內腰帶怎麼系,要詳細的 最好有圖

1、用手拿起鐵片,用皮帶穿過金屬片的一段。註:要卡緊,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脫落。

③ 軍裝腰帶怎麼系

1、將腰帶從下往上穿過第一個孔,另一隻手捏住腰帶頭,如下所示。

④ 李雲龍被授予少將軍銜,戰友程瞎子,為何獲得了中將軍銜

因為戰功不同。首先李雲龍是獨立團的團長,他的主要戰功就是在抗日戰爭中獲得的。後來李雲龍受了重傷被送回醫院進行療傷。



在一個呢,在改編八路軍的時候是什麼職位就差不多決定了之後評級的職位。雖然李雲龍是獨立團的團長,但是這個團不是主力團,所以評級的時候一般就是中將。但是李雲龍沒參加解放戰爭,所以就成了少將。

而程瞎子的團後來改編進了華北野戰軍18兵團,在後面團改旅,後來進軍,是軍長改兵團。這就比李雲龍要高出幾個等級。所以程瞎子可以升為中將。

其實關於李雲龍的官職到底還是文學作品,不是現實生活,具有一部分的改編部分。對於原型來說差距甚遠。所以對於這一方面還是不要太過於深究比較好。

畢竟對我們來說,只要電視劇好看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說在去研究為什麼不給他升職,畢竟五五頒銜還是比較敏感的,不要在在乎這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