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軍用斜背皮帶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為什麼旗袍是最美的 2025-02-05 04:32:47
皮帶上的三角形是什麼 2025-02-05 04:32:40

軍用斜背皮帶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3-09-19 18:24:28

㈠ 一般士兵身上背的那個掛手雷和彈夾的帶子是什麼

彈帶.第一幅圖彈帶上掛的不是手雷,應該是槍榴彈.

㈡ 請問軍人的那種斜背在肩上的皮帶叫什麼名字

以前,很多東西要掛在腰間的皮帶上,餐具,手槍,刺刀,水壺,備用彈夾等,太重了,怕掉下去,於是用一條武裝帶掛在肩膀上

現在都用很多口袋的戰術背心了,就淘汰了

㈢ 儀仗隊斜挎腰帶怎麼系

儀仗隊斜挎腰帶是左肩右挎,左高右低的系。迎賓的斜跨帶是綬帶,佩戴方式因為國情不同一般分為兩種,國內場合,左肩右挎,左高右低,通過心的部位以示誠意。國際場合,右肩左挎,右高左低。

綬帶,通常是用於連掛勛章,獎章和略表的帶子。以絲綢製作,有規定的顏色和花紋。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勛章和獎章皆配有綬帶。如法國就曾經用藍綬帶代表最高級的騎士勛位,象徵著最高榮譽。

武裝帶歷史發展

武裝帶為軍官專用,因舊時軍官佩軍刀於腰帶左側,為防較重的軍刀將腰帶墜斜影響軍容,故置一肩帶右肩左斜地吊住腰帶,這加了肩帶的腰帶就是武裝帶。後來軍常服很少再佩帶軍刀,但武裝帶卻並沒有跟著軍刀一起從軍官的身上解下,因軍人扎武裝帶比扎腰帶更顯英武,因而得以保留。

當今有些人將我軍用的外腰帶稱作武裝帶,嚴格意義上是錯誤的。武裝帶與外腰帶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有肩帶而後者沒有肩帶。國民政府時期的武裝帶又俗稱斜皮帶。一般只有軍官才能有資格扎武裝帶,而士兵通常只能扎腰帶。

㈣ 以前老式的軍用耐磨腰帶叫什麼

武裝帶大概起源於西方,為軍官專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西方軍隊配備武裝帶比較普遍。武裝帶的緣起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因舊時軍官佩軍刀於腰帶左側,為防較重的軍刀將腰帶墜斜影響軍容,故置一肩帶,通過右肩斜向左側吊住腰帶,這加了肩帶的腰帶就是武裝帶。也就是因為這個,武裝帶也有刀帶一稱。

也許就是有了這條右肩左脅的肩帶,因而在國民政府時期,武裝帶又俗稱斜皮帶。在當時如果說:這小子有出息,紮上斜皮帶了。就意味這個人由士兵提拔為軍官了,因為一般只有軍官才有資格扎武裝帶,而士兵通常只能扎腰帶。後來軍常服很少再佩軍刀,但因扎武裝帶更顯軍官英武,故而得以保留。

有些人將今天我軍用的外腰帶稱作武裝帶,也有些人將日本鬼子扎的腰帶稱作武裝帶,都是錯誤的。武裝帶是一個組合,其組成有三,一是寬皮腰帶,二是窄的斜皮帶,三是用於掛軍刀或短劍的刀帶(有的有有的沒有),而腰帶僅僅是一條略窄於武裝帶的皮帶而已。

上圖即武裝帶與腰帶的對比。

民19年服制規定,武裝帶的腰帶部分寬60毫米,士兵腰帶寬40毫米。武裝帶是雙排扣的,腰帶是單排扣的。

武裝帶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前的東西,今天,除了朝鮮等極少數國家的軍隊,已經很少還有軍隊在使用。所以,不論民間或行伍間,很多人不清楚武裝帶是什麼,而將外腰帶稱作武裝帶。當然今天這樣說也不會被拘留,但必須弄清楚的是,外腰帶不是武裝帶。

國軍在三年解放戰爭時期已經取消了武裝帶,所以在文革前的老電影中看不到反映這一時期的國軍扎武裝帶,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像《亮劍》中的楚雲飛那樣,又在那子虛烏有的美式軍服上加了一條已經廢棄了的武裝帶,而且從許多女生對楚雲飛那扮相的青睞程度上看,這美式軍服外加武裝帶的裝扮,還大有泛濫之勢。像最近熱播的《桐柏英雄》《戰北平》等劇中,就多處出現這樣的裝扮。

說真心話,我本人也特待見這武裝帶,扎了寬寬的又配有斜皮帶的武裝帶的確比什麼都不紮好看,也比扎那窄窄的士兵腰帶好看。估計有此種情節的遠非我一人,因而在大量的泡沫影視中,這武裝帶便被不顧史實地肆意泛濫開來,不僅向後泛濫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國軍遍扎武裝帶,也在向前泛濫,泛濫到北洋軍的軍官也遍扎武裝帶,也在向外泛濫,泛濫到日本鬼子的陸軍軍官也遍扎武裝帶。

然而軍裝與時裝不同,其最大的區別,是後者可以由著自己的愛好盡情地裝飾,而前者則必須依照軍服條例嚴格佩戴,多一絲不行,少一縷也不行,不然就不成其為軍裝了。武裝帶這么重要的軍服組成,當然不能誰想扎就扎,誰想不扎就不扎。表現在影視中,它扎與不扎也同樣必須依歷史而不是依編導者的好惡。

武裝帶在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武裝帶並不貫穿於民國始終。中國的軍事變革起自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小站練兵時的軍服仿的是日本陸軍,而日本陸軍就沒有武裝帶,因而北洋新軍也沒有武裝帶。進入民國後,北洋陸軍仍然沒有武裝帶。北洋陸軍首領袁世凱當國時,全國軍服一律,所以這時的中國軍隊從南到北也都沒有武裝帶。

上圖就是北洋陸軍的標准軍服,沒有武裝帶,平時也不扎腰帶。

武裝帶最早應該起自1916年之後的滇軍。護國戰爭後,滇軍開始了獨立自主的建軍路程,政治上擺脫了北京政府,軍事上也另搞一套,這其中便有武裝帶的採用。至於具體哪一年開始採用,還有待考證,但肯定是在黃埔建軍之前。

㈤ 為什麼穿軍裝要扎腰帶啊

近現代軍官裝束用的皮帶。可掛手槍和指揮刀。

武裝帶是指包括了肩帶在內的軍用皮帶,按照規定僅用於特定場合的軍官和儀仗隊
與之對應的是軍用(外)腰帶,材料上可以是皮的、帆布的。外腰帶僅用於特定場合的士兵
還有一種內腰帶,說白了就是系褲子的
茅盾《追求》一:「可憐他現在不掛武裝帶,只穿得一身破洋服,幾乎連老婆也快要讓渡給別人了。」
武裝帶不知道如何定義,但今天並不難見到,只要走在大街上,你看所有各單位大門口站崗的保安,他們多數系的就是武裝帶。

武裝帶為軍官專用,因舊時軍官佩軍刀於腰帶左側,為防較重的軍刀將腰帶墜斜影響軍容,故置一肩帶右肩左斜地吊住腰帶,這加了肩帶的腰帶就是武裝帶。後來軍常服很少再佩軍刀,但武裝帶卻並沒有跟著軍刀一起從軍官的身上解下,因軍人扎武裝帶比扎腰帶更顯英武,因而得以保留。

有些人將今天我軍用的外腰帶稱作武裝帶,是錯誤的。武裝帶與外腰帶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有肩帶而後者沒有肩帶。還有,腰帶有寬有窄,而武裝帶中的腰帶部分全是寬的,如果是扣眼式的,則全部都是雙排扣的。國民政府時期的武裝帶又俗稱斜皮帶。在當時如果說:這小子有出息,紮上斜皮帶了。就意味這個人由士兵提拔為軍官了,因為一般只有軍官才能有資格扎武裝帶,而士兵通常只能扎腰帶。

中國軍人扎武裝帶始自一九二二年奉軍的整軍經武。奉軍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戰敗後,開始實行一系列軍事改革,不僅其軍事思想,組織編制,軍需制度等有別於北洋舊制,就連軍服軍飾也是另搞一套,其中就有武裝帶的採用,開創了中國軍人系武裝帶的先河。而關內的北洋直系皖系及西南軍閥的川滇粵桂等軍系從始至終都採用的北洋舊制,北洋軍服又是從日軍移植而來,軍刀直接掛於內腰帶上,故沒有武裝帶的配置。

黃埔建軍時,由王伯齡主持的軍服設計,也採用武裝帶作為師生軍常服的一個組成部分,並成為大革命時期很是風光的一個亮點。後來軍服雖有改動,但武裝帶仍舊保留下來,直到抗戰勝利後,武裝帶才在中國軍人的腰上解脫下來。

武裝帶源自西方軍隊,上個世紀前半葉比較流行,二戰結束後基本廢止。今天,除朝鮮等極少數國家的軍隊和中國極多數單位的保安仍舊使用外,軍隊中已經很少見。

㈥ 軍服中從肩膀上斜著到腰上的皮帶有什麼用

那是武裝帶之一,是掛手榴彈和子彈等裝備用的,也起到固定腰間武裝帶的作用。

㈦ 軍訓內腰帶和外腰帶的區別

你也對軍訓的兩條腰帶有疑問嗎,一條系在褲腰帶,一條系外面,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

  • 軍訓的內腰帶,多為自己准備,自己穿著舒服就行,外腰帶一般統一配發,材質是,配迷彩褲的大部分是尼龍材質,配常服的大部分是皮質腰帶,從粗細上看,內腰帶都較細,可以穿過褲子上腰帶鼻,外腰帶較粗,扎在上衣外面,顯得英武。

  •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區別,希望對你有用。

    ㈧ 軍訓服腰帶

    軍訓服正常是有兩條皮帶,一條是系在褲子上的內腰帶,一條外腰帶,也就是「武裝帶,系在衣服外面。內腰帶和普通人用的皮腰帶差不多,而武裝帶是腰帶兩面有兩個卡扣。軍訓一般都是發武裝帶,自己再戴一條普通的皮帶系褲子上,軍訓的褲子都比較肥大,容易掉。

    束腰,讓人的體形變成「Y」狀,穿戴整齊以後,扎在衣服的外部,整潔、利索,看起來更加威武,站崗的衛兵、巡邏的糾察和內衛的武裝帶就是這個作用。軍人在正規場合都要佩戴武裝帶(俗稱腰帶),一是顯得威武雄壯,二是顯示職業特徵,三是便於攜帶一些輕便裝備。

    ㈨ 軍用腰帶怎麼系

    首先,需要一根軍訓腰帶,腰帶上面有一塊鐵片和有兩個固定的扣。然後將腰帶沒有環扣的那一段對折,此時要根據自己的腰圍大小來調整折的長度,確保腰帶正好合身。也可以直接套在腰上,更好的估測腰圍的大小。然後,把沒有鐵片的那邊插入到鐵片裡面,鐵片與扣環剛好貼緊,這樣的作用是使腰帶能掘扒更加牢固。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武裝帶,武裝帶是近現配中代軍官裝束用的皮帶。可掛手槍和指揮刀。武裝帶是指包括了肩帶在內的軍用皮帶,按照規定僅用於特定場合的軍官和儀仗隊,與之對應的是軍用(外)腰帶,材料上可以是皮的、帆布的。

    ㈩ 3521工廠軍用皮帶哪裡能買到

    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提供正規的3521工廠軍用皮帶,可以在阿里巴巴官方正品網站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