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為什麼吃皮帶皮鞋
擴展閱讀
保定童裝市場在哪裡 2025-02-08 21:07:22
攪拌站的皮帶怎麼調 2025-02-08 21:02:16

為什麼吃皮帶皮鞋

發布時間: 2023-08-22 11:29:49

A. 為什麼以前還可以煮皮帶來吃

在紅軍長征時期,我國的工業還沒有開始發展,城市尚且都很落後,農村更是沒有工業的影子。所以,這些地方生產的皮帶大多數都是出自農民與牧民的手工製造,只對皮料簡單加工,沒有現在復雜的工業化步驟,更沒有加入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這樣簡單天然的皮帶在情勢所迫時是可以作為食物充飢救命的.


相傳,在國民黨的圍剿之下,紅軍戰士被迫穿過一片險惡的地區。在那人跡罕至的地區,戰士們的補給只能自己解決。可那些地區除了些生活比較原始,生產能力不高的少數民族以外,本就沒有什麼人煙,所以從他們那裡獲得補給幾乎沒有什麼希望。

當時,國民黨的圍剿和封鎖使得紅軍戰士們在進入那些地區之前根本無法籌集到足夠的糧食,所以,對於糧食而言,基本上是有什麼就帶什麼,不放過任何一點,不浪費任何一點。

B. 皮帶那麼硬,紅軍當年是怎麼吃下去的

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著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裡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著吃,紅軍戰士回憶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裡煮,然後,再埋在火堆里烤,借著裡面沒熄掉的火燒熟。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里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

長征路上的皮帶故事:

紅四方面軍部分官兵曾三過草地,條件極為艱苦。戰士周廣才曾分得一條作為戰利品的皮帶。

過草地時,6位戰友的皮帶相繼吃完,輪到吃周廣才的時,年僅十四五歲的他大哭起來,哀求大家不要吃掉他的戰利品。就這樣,大家強忍飢餓,沒捨得吃這條皮帶。

為銘記長征的艱難歷程,紀念那些與自己生死相依的戰友,周廣才在皮帶背面深情地刻下「長征記」三個字,一直把它珍藏在身邊,直到國家徵集文物時才捐了出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長征路上吃皮帶

C. 書上說,過去的皮帶可以吃是什麼鬼 理解不了!

皮帶是牛皮做的,但是用來做皮帶的牛皮經過硝化處理,本來是不能吃的。紅軍長征路上,食物極度匱乏,用水煮皮帶吃,是萬不得已的。
【附】硝與皮革作用,使得皮革中膠原蛋白的結構發生變化,皮革不僅變得柔軟,還能夠避免腐爛。現在,民間仍然保留著用硝鞣製毛皮的古老方法,俗稱「硝皮」。也正因為古人認為硝可以使得毛皮變得柔軟,消去使毛皮變硬的成分,所以把這種物質稱為「消」或「消石」。由於這是自然形成的礦物,後來就造出一個「硝」字以代替「消」。但在較古老的文獻上,還常常稱「消」或「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