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皮帶稱顯示器時間日期怎麼調
擴展閱讀
怎麼防止裙子粘身上 2025-02-12 22:02:35

皮帶稱顯示器時間日期怎麼調

發布時間: 2023-08-06 20:40:37

『壹』 電子皮帶秤校準方法步驟

山東領銳電子的小編總結的皮帶秤的校準方法:
1、掛碼校驗。這是較為傳統的校驗方式,校驗精度相對較低,如果對皮帶秤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選擇這種校驗方式。
2、鏈碼校驗。鏈碼校驗皮帶秤的方法較為方便,時間也相對較短,但是使用循環鏈碼模擬物料來檢定皮帶秤,檢驗精度也不是很高。
3、離線實物檢測。這是一種將皮帶秤稱量值與地上衡稱量值做對比的一種校驗方式。皮帶秤稱量過物料後,將稱量過的物料搜集起來,放到地上衡上重新稱量後做對比,同時修正皮帶秤的稱量誤差。雖然這種校驗方式精度比較高,但是操作起來也比較麻煩。
4、在線實物校準。這是目前來講校驗精度較高的一種方法,它是使用一套實物檢測作為控制衡器來進行標定的,但是檢測方式費用相對前三種較高。
從上面四種方式來看,每種方式都有利有弊,大家可以根據皮帶秤使用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校驗方式。還有什麼疑問歡迎來電咨詢0536-3456817
15762612186

『貳』 賽摩皮帶秤零點校準怎麼調

零點校準:
1、在皮帶空轉三分鍾後,點擊「主菜單1」中的「零點校準」。
2、選擇「開始」,系統在測試周期的時間范圍內自動調整零點值,倒計時。
3、完畢後系統提示「誤差」和「累計量」是否改變。
4、如果發現誤差不在正負0.05%之內請選擇「改變」否則可以直接退出,每次零點校準時都需要調2次或2次以上。

『叄』 如何調皮帶秤

調試皮帶秤是一個精細的工作:(我們用徐州三原2105系列皮帶秤儀表為例)

首先用盤車法測量整圈皮帶長度,測量皮帶運行一圈所用的時間(時間不要低於180s,低於180s就要多測量幾圈)建立速度校準周期

自動零點校準(去皮)保證皮帶上沒有零星的撒煤

使用掛碼或者鏈碼,實物進行間隔校準(秤星)

由於皮帶秤儀表用的專業術語和方法的不同請參考徐州三原公司網路文庫

給煤機2105稱重儀表掛碼校驗步驟

皮帶秤儀表零點和間隔代表的含義

徐州三原自動化稱重事業部為您解答

『肆』 如何調試皮帶秤

1、選擇電子皮帶稱架的安裝位置 由於電子皮帶秤的輸送機的不同位置振動、濕度、干擾、空間等環境條件是不一樣的 , 選擇一個振動最小 , 干擾較小 , 濕度合適 , 易於維修維護的位置安裝皮帶秤稱架(一般位於下料口四至五個托輥) 。 2、緊固電子皮帶稱稱架各螺釘 由於電子皮帶稱稱架在運輸過程中,經過長途顛簸,各緊固螺釘配料秤可能松動,在把電子皮帶秤稱架安裝在皮帶機架上之前,最好把稱架緊固以免抖動。 3、安裝稱重感測器到電子皮帶稱稱架上 將稱重感測器安裝在稱架上,一定要將螺釘緊固,而且感測器安裝位置要調正,使受力均勻。 4、安裝稱架到皮帶機架上 將稱架安裝到皮帶機架上,調整水平,使皮帶機架受力均勻,緊固螺釘 5、連接稱重和測速感測器信號電纜 連接稱重和測速感測器信號電纜 , 一定要避開強電等干擾源,電線接頭要包紮好,避免斷線、短路等故障。 6、除皮 經過以上步驟後可以調試了,首先空皮帶運行,記錄皮帶重量,進行除皮。 7、標定 電子皮帶稱的標定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掛碼標定,這是最簡單的標定方式; 二、鏈碼標定,這種方式需要購置鏈碼,比掛碼標定復雜一些; 三、實物標定,這種標定完全模擬實際情況,但很多現場不具備此標定條件 8、 使用人員培訓 在調試完成後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但必須對工作和維護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熟練使用和維護皮帶秤。

『伍』 電子皮帶秤校準方法步驟

電子皮帶秤校準方法為將電子皮帶秤清理干凈,保證秤體上無雜物或原料,即無負載。將電子皮帶秤的秤體調水平,且調整電子皮帶秤的皮帶以保證皮帶在運轉過程中無跑偏出現即可。

電子皮帶秤是指無需對質量細分或者中斷輸送帶的運動,而對輸送帶上的散裝物料進行連續稱量的自動衡器,主要分類有按承載器分類:稱量台式承載器,輸送機式承載器;按帶速分類:單速皮帶秤,變速皮帶秤。

需要皮帶秤可以聯系蘇州國諾,蘇州國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西交科創園內,從創始之初致力於散料工廠智能化系統、工業物聯網系統、礦井自動化系統、DCS控制系統等領域深挖研究,不斷創新、不斷突破,最終在煤礦、電力、能源、冶金、化工等行業,用我們自己的高端設備和應用技術,解決計量難、控制難、管理難等問題。

『陸』 電子皮帶秤如何調試

有實物標定,鏈碼標定,掛碼標定。實物標定是最准確的,一般選用最大流量的40%--80%的實物是最好的。其次是鏈碼標定。最後為掛碼標定。

『柒』 皮帶秤如何零點校驗

皮帶秤零點校驗之前先把各項部件和儀表參數檢查一遍。清理秤體上的卡煤或者其他異物。

空轉皮帶一段時間,能把皮帶上附著的煤清理掉,調好跑偏。

皮帶秤鏈碼標定步驟:(以徐州2105皮帶秤儀表為例)

  • 菜單2裡面校準數據,把秤型號(17或者14),校驗方式:鏈碼,鏈碼重量正確輸入。找到自動建立校準周期,把皮帶長度,校驗圈數和時間記錄下來。方便以後查看。皮帶長度要使用盤車法測量,因為鏈碼標定是以皮帶長度來計算模擬載荷的。皮帶長度不精確影響到皮帶秤的使用精度。(鏈碼也得要精確)。開啟皮帶速度穩定後就可以建立周期了,在此皮帶不能跑偏,跑偏要調好,否則影響零點和間隔校準。建立周期主要是讓儀表接收測速脈沖來計算皮帶運行速度。只要以後不更換測速感測器,稱重儀表,皮帶或者主電機驅動滾筒等下次標定可以免去這一步。如果想檢查測速有沒有問題或者清理一下皮帶上的積料,可以加上這一步,我覺得這一步還是很有必要的。要是更換了以上部件就要重新測量各項參數輸入後,重新建立周期。

  • 菜單1裡面自動零點校準:開啟皮帶速度穩定後,按開始鍵,倒計時完成後按改變,新的零點值自動輸入到儀表。因為每次標定的時候皮重,皮帶張緊,外界溫度等等因素都不一樣。改變一次後返回在跑2-3遍,這2-3遍完成後不需要改變,看看秤體穩定性。如果每次偏差大就要找原因了。

  • 菜單1裡面自動間隔校準:平鋪好鏈碼,鏈碼要完全覆蓋皮帶秤,標準的鏈碼長度覆蓋皮帶秤後還要覆蓋秤體的前一組和後一組托輥架。這一步很關鍵,不然受力會不一樣。假設30kg/m的鏈碼只覆蓋了29kg/m,卻要當成30kg/m來標定。校驗出來的數據會比實際值偏高。校驗時鏈碼和皮帶不能跑偏。如果跑偏要調整好,重新標定。倒計時完成後按改變,改變一次後返回在跑2-3遍,這2-3遍完成後不需要改變,看看秤體穩定性。如果每次偏差大就要找原因了。

  • 模擬載荷的計算方法:鏈碼每米公斤數×單圈皮帶長度×校驗圈數÷1000

  • 瞬時流量=鏈碼每米公斤數×皮帶速度×3600÷1000

  • 通過這兩個公式看看鏈碼校驗時儀表上顯示的數據對不對。如果對,說明參數輸入正確,不對的話看看校準數據裡面的秤型號,校驗方式,鏈碼重量等有沒有輸入不對的地方。

『捌』 怎樣調試皮帶秤

皮帶秤調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首先是建立測試周期(目的是讓儀表接收的速度脈沖信號等比轉換成實時速度顯示出來),自動零點校準(去皮),自動間隔校準(校秤星)。可以參考網路文庫

什麼是皮帶秤的零點和間隔

皮帶秤實物校準和鏈碼校驗之間如何計算偏差

皮帶秤維修和2105稱重儀表校準步驟詳解

徐州三原皮帶秤售後服務部為您解答

『玖』 怎樣調試皮帶秤

1.選擇正確的安裝位置。大家都知道,電子皮帶秤需要運行的環境條件(包括干擾、濕度、震動、空間等因素)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選擇的安裝秤架的位置需要達到的條件是較小的震動和干擾,適宜的濕度,維修方便。

2.注意緊固螺釘。在廠家購進皮帶秤之後,在運輸過程中道路不平整會導致秤架上的螺釘出現松動的情況,因此為了避免在運行時的抖動,需要在調試時緊固螺釘。

3.確保稱重感測器的安裝。在秤架上安裝稱重感測器,同樣緊固住螺釘,調整感測器的位置,做到有均勻的受力。

4.正確安裝秤架。秤架要安裝在皮帶機架上面,必須讓它們處於水平位置,確保皮帶機架的受力比較均勻,同樣將螺釘進行緊固。

5.連接電纜。將稱重和測速感測器的信號電纜進行連接,不能在強電環境下安裝,記住電線的接頭要做好保護措施,防止短路或者是斷線等故障發生。

6.除皮。在電子皮帶秤安裝完畢之後需要空皮帶進行運行操作,將皮帶重量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除皮。

7.標定。經過掛碼、鏈碼或者實物等方式對皮帶秤進行標定。

8.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人員需要學習電子皮帶秤的運行和維護的基礎知識,確保熟練完成電子皮帶秤運行過程中的工作,保障它的正常運行。

『拾』 皮帶稱標定步驟 皮帶稱標定方法

1、在皮帶秤的皮帶上沒有物料的情況下讓其工作五六分鍾,確保上面沒有任何物料殘渣或其他東西,做到無負荷運行。

2、將脈沖感測器上的東西清除干凈,包括雜物,也包括灰塵,做到清潔如新。

3、調整空皮帶跑偏角度,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4、確定皮帶長度,最後用標准尺進行測量,標定皮帶一圈的長度,精確度不能小於百分之五。

5、將皮帶秤進行重啟,將其校正為0點。調整時間,將皮帶整圈時間的倍數作為一個單位,進行五到七次的專業測量,記錄下平均的數值。

6、測量出皮帶整圈時間,同上面一樣,要進行多次測量,記錄下平均數值。

7、把皮帶秤的計量儀表調整為標定狀態。

8、在皮帶停止運行的時候,在其寬度中心掛上鏈碼,確保他們和感測器的接觸面最小,而鏈碼的牽引掛點需要在感測器位置以外的遠距離。

9、再次將皮帶啟動,確保鏈碼沒有出現跑偏的問題,再利用計量儀表進行標定,同樣進行六七次,將儀表的系數進行修正,取得平均值進行記錄。

10、將皮帶秤停止運行,將記錄的數據進行計算,確保誤差范圍之內就可以正常運行,投入生產。